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775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docx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中国地理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自主学习案

学习目标:

1.我国的疆域、行政区划

2.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考纲下载:

1.掌握我国的位置特征及意义,掌握我国主要行政区划的分布

2.掌握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原因,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主干知识整合

考点导析

1、我国的七大行政区划

东北

三省

黑、吉、辽

北部边疆

一自治区

内蒙古

黄河中下游

四省二市

晋、冀、鲁、豫、京、津

长江中下游

六省一市

苏、皖、鄂、湘、赣、浙、沪

南部沿海

四省三区(一自治区二特别行政区)

闽、粤、琼、台、桂、港、澳

西北

三省二自治区

陕、甘、青、新、宁

西南

三省一自治区一市

云、贵、川、藏、渝

2、我国的邻国河边疆省份

(1)陆上和海上邻国

方位

陆上邻国(共14个)

隔海相望(共6个)

朝鲜(辽、吉)

韩国、日本

俄罗斯(吉、黑、内蒙古、新)、

蒙古(内蒙古、甘、新)

西北

哈萨克斯坦(新)、吉尔吉斯斯坦(新)、

塔吉克斯坦(新)

西

阿富汗(新)、巴基斯坦(新)

西南

印度(新、藏)、尼泊尔(藏)、不丹(藏)

缅甸(藏、滇)、老挝(滇)、越南(滇、桂)

马来西亚、文莱、印尼

东南

菲律宾

(2)边疆省份

边疆省份

邻国

东北

朝鲜

朝鲜、俄罗斯

俄罗斯

内蒙古

俄罗斯、蒙古

西北

甘(陇)

蒙古

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

巴基斯坦、印度

西南

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云(滇)

缅甸、老挝、越南

越南

自主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B、从经度来看,我国全属东经度;从纬度看,我国大部分属低纬度

C、位于北半球,在亚洲的东部,西临太平洋

D、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和最东端均位于黑龙江境内

2、下列各组国家中,与云南省相邻的一组是()

A、越南、老挝、泰国B、缅甸、老挝、越南

C、老挝、泰国、缅甸D、印度、不丹、缅甸

3、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满、维吾尔、藏族人口都超过400万

B、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30%

C、各民族分布有大聚居、小杂居的特点

D、在全国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20%

4、关于我国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各地人口密度都高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

B、我国城市和乡镇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少

C、我国人口密度大的省份简称是苏、鲁、豫、台

D、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上是最低的

右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据图回答5-7题。

5、(2008年长沙模拟)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A、a、bB、a、cC、b、cD、b、d

6、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

A、一个行政区B、两个行政区

C、三个行政区D、四个行政区

7、当a地正处于黎明时,c地()

A、一定是正午B、有可能是正午

C、一定是下午D、有可能是黑夜

中国地理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课堂探究案

合作探究

(一)

我国的纬度位置是:

位于4°N~53°N之间,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经度位置是:

位于73°E~135°E之间,东西跨越的经度有60°;半球位置是:

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问题1.讨论总结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2.讨论总结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应用1.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完成1-2题。

地点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

-240C

200C

402mm

-200C

230C

280mm

-140C

240C

105mm

1、下列景观图中,该区域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B、C、D、

ABCD

2、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具有明显的()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带性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3、该区域的重要农业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降水D、地形

合作探究

(二)

我国是一个地大人多的国家,1990年,平均人口密度为120人/Km2S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东部人口密度大,特别是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每平方千米达500~600人,西部人口密度小,每平方米在50人以下,中国的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大体可从黑龙江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画一条线,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的43%,人口却为全国的94%;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全国的6%。

问题1.试总结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问题2.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应采取那些对策?

 

问题3.分析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探究应用2.

下图是建国以来我国总人口及城乡人口(甲、乙所示)变化情况,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各年份中,我国城市人口比重最高的()

A、1950年B、1960年C、1970年D、1980年

5、总体来看,近年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城乡人口出生率不同B、城乡人口死亡率不同

C、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D、城乡之间的人口政策不同

方法总结点拨

如何建立空间概念,在头脑中形成“活地图”

(1)绝对位置(经纬度)

(2)相对位置(海陆位置、邻国)

(3)著名地理事物(山脉、河流等)

画一幅中国轮廓图,标注重要的经纬线

 

课堂检测

6、(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

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注:

迁入指数=某地区迁入人口数/全国各地区迁入人口数的总和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92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计算出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见下表)。

潜力区

具体地区

产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千米2)

北温带

大兴安岭北部

4800

480

38

中温带

东北地区

105100

23000

229

南温带

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东部、苏皖北部、辽南

87900

22000

279

北亚热带

长江中下游区

88600

22000

395

中亚热带

江南丘陵、南岭、武夷山区、四川盆地、

湘西——黔东

229700

57000

427

南亚热带

台湾中北部、福建东南部、两广中南部及滇南

91900

22900

460

热带

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西双版纳、藏东南

22400

5600

486

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内蒙古、宁夏、吉林西部、河西走廊、新疆

85600

8500

32

青藏区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1)根据上表,我国最多可承载亿人口。

我国目前人口虽然低于这一数量,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请以可耕地为例加以说明。

 

(2)我国中亚热带的最大人口密度远大于南温带,主要自然原因是;

我国热带可承载人口小于干旱及半干旱区,主要原因是干旱及半干旱区,主要原因是

(3)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的《节约能源法》中,明确“节约资源”为基本国策。

请列举除此之外的为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其他基本国策。

课后延伸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依次代表省级行政单位的是()

A、新、川、内蒙古、藏B、蜀、藏、新、内蒙古

C、内蒙古、川、藏、新D、藏、新、内蒙古、蜀

2、图中E、F是我国两个人口密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单位,它们可能是()

A、沪、台B、鲁、京C、豫、鲁D、台、粤

(2008年襄樊市高三调研)下表是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

据表回答3-4题。

广东省

北京市

上海市

海南省

全国

人口数量

(万人)

8624

1382

1674

787

129533

增长幅度

37.5%

27.7%

25.5%

20%

11.6%

3、广东、北京等省市1990年7月1日以来人口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

A、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口死亡率低

B、生活水平高,人口出生率高

C、经济发展快,国内人口大量迁入务工、经商

D、坚持对外开放,外籍工人增多

4、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老年人口比重下降B、低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C、农村人口比重上升D、男性人口比重上升

(2008年广州市测试)右图是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5-6题。

5、1965年—1995年我国人口增长类型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6、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

持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

B、持续、稳定的人口政策

C、全球不断变暖的影响

D、自然灾害不断增多

(2008年武汉市联考)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下面7-8题。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人口数

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

0.6

0.6

2.5

人口数

3500

6000

500

10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7、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B、3.7%C、0.885%D、0.95%

8、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2008年南宁模拟)读下面的1991—2004年世界人口主要统计指标表,回答9-10题。

年份

年终人口数

(百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91

5384

2.7

0.9

1.8

1994

5607

0.9

1.6

1997

5840

2.4

1.5

2000

6067

2.2

0.9

2004

6309

2.1

0.9

1.2

9、表中①②③依次是()

A、2.60.91.2B、2.50.81.3

C、2.50.91.4D、2.50.91.3

1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是现代型

B、德国、匈牙利等国家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C、美国、日本、加拿大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D、消费水平的高低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之一

二、综合题

11、(2008年东城模拟)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

阅读表1和表2,回答有关问题。

表1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海拔(m)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800

人口

数量

(万人)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比重(%)

64.9

17.2

7.7

8.8

1.4

面积

数量(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比重(%)

15

10.2

16.9

25

32.9

 

表2我国人口水平分布状况

距海岸的范围(km)

<200

200~500

500~1000

>1000

人口密度

(人/km2)

100

48.8

35.0

5.2

(1)阅读表1,简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表1,从地形类型看,我国约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区。

该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________人/km2。

(3)表2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表1和表2,我国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