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7800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测试10Word文件下载.docx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后现代主义理论盛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倾斜,更多地关注文学中的阶级、种族、性别、殖民、文化等问题,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文学批评不再抽象地对人进行形而上学的反思,而更注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这与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相关。

1.下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诺贝尔文学奖始终以“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不同历史阶段对“理想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

B.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使人们在尖锐的社会矛盾下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

C.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倾斜,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D.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对获奖作品的文学主题关注重心的变迁,我们可以窥见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文学批评的审美观念的变化态势。

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19世纪中叶起,欧洲人在反思人与现实的关系时,开始追求以人与现实的和谐为核心的古典式的和谐之美,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期待。

B.传统文学观念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受到严重的冲击,于是,从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开始取代乐观主义倾向。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的扭曲与异化。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走向了绝望,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流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使文学批评更注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

B.从19世纪中叶起,经两次世界大战,进入20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由原来的低层次不断上升,最终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C.二战后,西方现代作家不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由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

D.二战后,现代主义文学尽可能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压抑、焦虑、孤独和虚无,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认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显字德明,开封人。

太宗居藩,尝给事左右。

性谨介,不好狎,未尝践市肆。

即位,稍迁供奉官。

太平兴国三年,授军器库副使,迁尚食使。

八年春,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

上谓之曰:

“卿世家本儒,少遭乱失学,今典朕机务,无暇博览群书,能熟《军戒》三篇,亦可免于面墙矣。

”因取是书及道德坊宅一区赐之。

其后居位既久,机务益繁,显或失误,护短终不肯改,上每面戒之。

淳化二年八月,诏加切责,黜授随州刺史。

时夏台、益部寇扰,显上疏曰: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咸平四年秋,加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许便宜从事。

十月。

契丹入寇,前军过威虏军。

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

显上言:

“先奉诏令于近边布阵,及应援北平控扼之路。

无何,敌骑已越亭障,显之前阵虽有捷克,终违诏命。

”上章请罪。

上降手札,以慰其忧悸。

明年,求致仕,不许。

时议亲征契丹,显言:

“盛寒在序,敌未犯塞,銮舆轻举,直抵穷边,寇若不逢,师乃先老。

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

若能选择将帅,训练士卒,坚城垒而缮甲兵,亦足以待敌矣。

”契丹入寇,上议亲征。

显复陈三策,谓:

“大军方在镇定,契丹必不南侵,车驾止驻澶渊,诏镇定出兵,会河南军,合击之可也。

”已而契丹请盟。

三年冬,被病,诏中使偕尚医疗视。

明年正月,许还师。

至京,信宿[注]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注】 信宿:

连宿两夜,也可谓两三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B.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C.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D.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宗为庙号,即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唐代李世民的庙号即太宗。

B.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上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或处理问题的方法。

C.迁、授、拜、黜,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专用语,授、拜是授予宫职,迁和黜则是贬官。

D.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对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称为崩,大夫死则称为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显年少失学,后来受到皇帝劝勉。

他原本读书少,后来又无暇多读书,皇帝鼓励他熟读《军戒》三篇,并赐给他这些书和一处宅第。

B.王显为人固执,犯错不改而受责罚。

他因机务繁忙常常出错,但他知错不改,于是被皇帝当面告诫甚至下诏斥责,直至后来被贬为刺史。

C.王显性格谨慎,有时没错也要请罪。

咸平四年十月,他所率部队的前阵作战取胜,但他仍然认为自己违背了皇帝的命令而请罪。

D.王显审时度势,进言有理有据。

在皇帝因契丹进犯而想亲征时,他分析形势后认为,皇帝只需到澶渊后指挥调动军队合击契丹即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唐多令

邓 剡[注]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 邓剡:

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作者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

8.请简要分析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的丰富含意。

(5分)

答:

9.结尾句“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 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弹奏已毕,但人们依然在月下沉醉在乐声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洁而生动的表现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玩 笑

[法]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

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

啊!

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

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

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

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

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

我不愿结交其他人。

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

这引起了我的怀疑。

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

我对自己说:

“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

我想:

“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

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

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

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

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

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

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

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

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

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

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

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

我忽然想起:

“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

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

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

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

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

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

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

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

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

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

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

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

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

我睡着了。

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

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

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

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

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

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

啊,真令人惊讶!

天已经大亮了。

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

原来,他在给我端早点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

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

“我”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

B.“我”假想中的“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我”,策划着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

C.“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

D.“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

E.“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

(4)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

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骆家辉:

一英里梦想

提到61岁的骆家辉,总有两个离不开的话题,一则是他的华裔血统,二则是“美国梦”。

“100年前,我的祖父乘蒸汽船到了美国华盛顿州。

他在一个白人家庭当佣人,这户人家距离州长官邸不到一英里路程。

我们家族用了一个世纪,才从那幢当佣人的房子搬到了州长的房子里。

”“我的父亲骆荣硕在二战爆发前加入美国陆军,战后回到西雅图,开了个小杂货铺,在美国扎下根来。

”这是骆氏家族的转折点,也是他整个人生的开端。

骆家辉1950年出生于西雅图,上幼儿园前,骆家辉还不会讲英语,因为家里人只说台山话;

在幼儿园时,他还因为不爱吃美式早餐而被教员打了手板。

现在,他喜欢喝星巴克的摩卡咖啡,有时还亲手调制,并用流利的美式英语与记者畅谈咖啡文化。

1968年,骆家辉考上耶鲁大学。

几年后,又取得了波士顿大学法学学位。

因为出色的法学教育背景,骆家辉受聘在华盛顿州金县的检察院办公室工作。

1982年,成功竞任华盛顿州议会众议员。

1996年更是以58%的优势选票当选华盛顿州州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州长——而该州只有约5%的亚裔人口。

这也是骆家辉第一次完成他的家族百年来的“一英里梦想”。

“骆家辉就是‘美国梦’的主角。

”在1997年的国情咨文中,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如此评价骆家辉的当选。

时隔12年,这一评价被另一位民主党总统奥巴马重新复述了一遍。

“骆家辉懂得‘美国梦’,他令‘美国梦’鲜活起来。

”2018年,已离任州长近6年的骆家辉正式宣告复出,就任奥巴马政府的商务部部长。

“我的成功,大概要归功于我的家庭教育。

”骆家辉在接受采访时提及,“我们家庭的基本理念就是重视教育。

作为第二代移民,我的父母从祖父那里看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华人在美国创业的艰辛,他们对教育的重视影响了我。

我对自己的华裔身份非常自豪。

在华盛顿州长任上一年多后,骆家辉才和祖先的家乡第一次发生了联系。

1997年10月,骆家辉以私人身份开始了自己的寻根之旅,借道香港回台山祭祖。

对新任州长的骆家辉来说,这多少有点“衣锦还乡”的感觉。

他和夫人先乘车来到了水步镇,再按照台山的习俗,下车扛着大烧猪,点了香烛拜祭祖先。

对骆家辉来说,返乡祭祖,也是他个人政治生涯的另一个开端。

从这一年开始,骆家辉开始为中国高层所熟知。

他在北京受到了江泽民的接见。

在骆家辉访华之前,中美关系正处在由低谷趋向缓和的敏感期,他的寻根之旅,也因此被媒体评论为“中美关系融冰的一次试探”。

《香港商报》则报道说,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高官几乎每次访美时,都会与骆家辉见面。

也许,这种源于血统的关系,使得骆家辉成为中美两国关系特殊的“润滑剂”。

骆家辉言谈温和,态度理性,尤其注重家庭生活,完全符合传统的在美华人形象。

但一旦涉及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问题,他的言谈就会变得格外谨慎。

骆家辉说过:

“我以我的中国血统而自豪,我以我的祖先而自豪,我以华裔为美国的贡献而自豪,但我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

”骆家辉曾感慨地回顾了自己年少时如何想做“标准的美国人”而挣脱中华文化影响的心路历程。

整个青少年时代,他既要面对教师要求的“美国化”,又要面对父母的“努力往回拉”——有的时候,骆家辉希望自己的午饭能像美国同学一样带烤苹果派,而不是米饭。

他挣扎得非常痛苦,甚至为此和父母关系紧张。

成年以后,他才开始在热爱美国的同时,深深认同自己的华裔身份。

他意识到,亚洲移民因为人种原因,很难像大部分欧洲移民那样被完全同化,华人实际上永远摆脱不了“美国人”前面的“华裔”二字。

尽心尽力维护和争取美国利益的言谈和行动,相信会一直伴随着骆家辉的外交生涯。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华裔血统使骆家辉在中美交流活动中具备了特殊的优势,可能是这种优势让他在中美关系的敏感时期起到了改善两国关系的作用。

B.本文记述了骆家辉的成长过程,着重表现了他同时受中美两国文化影响的特点,在世界逐渐走向一体化的今天,他的经历值得关注。

C.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骆家辉回中国寻根,如同很多成功人士的“衣锦还乡”,完全按照家乡的习俗祭祖的行为赢得了华人的赞誉。

D.从骆家辉的祖父起,他的家庭就扎根美国,三代的努力为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的成长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E.和奥巴马的成功之路类似,骆家辉从政的成就也得益于他的少数族裔身份,因而他能在亚裔人口仅占5%的华盛顿州当选州长。

(2)骆家辉曾说他以他的祖先而自豪,以华裔为美国的贡献而自豪,骆家辉为祖先自豪的原因是什么?

骆家辉为美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3)请结合原文内容,谈谈你对“一英里梦想”含义的理解。

(4)请结合文本分析骆家辉对中美文化的态度,经历了哪几个历程?

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②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

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