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8217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基坑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文档格式.docx

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槽、坑、沟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 

5m。

开挖深度超过2m时必须在周边设两道牢固护身栏杆,并立挂密目安全网。

(12)用挖土机施工时,挖土机的工作范围内,不得有人进行其他工作;

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

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进行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司机必须持证作业。

(13)机械挖土,应严格控制开挖面坡度和分层厚度,每层厚度宜控制在2~ 

3m左右,防止边坡和挖土机下的土体滑动或工程桩被挤压位移。

(14)施工机械进场前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15)除设计允许外,挖土机械和车辆不得直接在支撑上行走操作。

(16)采用机械挖土方式时,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撑、立柱、井点管、围护墙和工程桩。

(17)挖土过程中遇有古墓、地下管道、电缆或其他不能辨认的异物和液体、气体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施工负责人,待查明处理后,再继续挖土。

(18)钢钎破冻土、坚硬土时,扶钎人应站在打锤人侧面用长把夹具扶钎,打锤范围内不得有其他人停留。

锤顶应平整,锤头应安装牢固。

钎子应直且不得有飞刺。

打锤人不得戴手套。

(19) 

从槽、坑、沟中吊运送土至地面时,绳索、滑轮、钩子、箩筐等垂直运输设备、工具应完好牢固,起吊、垂直运送时,下方不得站人。

(20)采用机械挖土,坑底应保留200~300mm厚基土,用人工挖除整平,并防止坑底土体扰动。

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浇筑垫层。

(21)配合机械挖土清理槽底作业时,严禁进人铲斗回转半径范围。

必须待挖掘机停止作业后,方准进入铲斗回转半径范围内清土。

(22)为防止基坑底部土体被扰动,基坑挖好后要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要预留150~300mm厚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去。

(23)基坑中有局部加深的电梯井、水池等,土方开挖前应对其边坡作必要的加固处理。

(2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项目,防止挖方超挖或铺填超厚。

施工现场应根据需要安设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红灯警示。

(25)运土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26)须设置支撑的基坑,土方开挖作业面及工作路线的设计应尽量考虑创造条件使某些系统的支撑结构能尽快形成受力体系,使其很快处于工作状态。

(27)土方开挖时,临近挡土结构处的土方不应卸载太快,防止挡墙一侧土压力释放太快使挡墙产生过大的变形。

(28)挖土机械在作业过程中,严格保护支护结构或监测点等其他技术措施的设施。

(29)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坡脚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在边坡支护设计时应考虑堆土附加的侧压力。

1.4.2土方回填

1.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

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8%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

在气候干燥时,须采取加速挖土、运土、平土和碾压过程,以减少土的水分散失。

当填料为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时,碾压前应充分洒水湿透,以提高压实效果。

2.基底处理

(1)清除基底上的垃圾、草皮、树根、杂物,排除坑穴中积水、淤泥和种植土,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2)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人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3)当填土场地地面陡于1/5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0.2~0.3m,阶宽大于1m,然后分层填土,以利于结合和防止滑动。

3.土方填筑与压实

(1)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其重要性确定。

对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填方边坡坡度,当填方高度小于10m时,可采用1:

1.5;

超过10m,可作成折线形,上部采用1:

1.5,下部采用1:

1.75。

(2)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层虚铺厚度见表1-2。

填土施工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压实机具

分层厚度

每层压实遍数

平碾

250-300

6-8

振动压实机

250-350

3-4

柴油打夯机

200-250

人工打夯

<200

(3)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4)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入。

表示。

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实际)干土密度与最大干土密度的比值。

最大干土密度是当最优含水量时,通过标准的击实方法确定的。

填土应控制土的压实系数入。

满足设计要求。

1.5基坑工程监测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检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1)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检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后方可实施。

(2)监测单位应及时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向建设方及相关单位作信息反馈。

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建设方及相关单位。

(3)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

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4)基坑内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

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

(5)水位观测管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

(6)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7)基坑围护墙(边坡)顶部、基坑周边管线、邻近建筑水平位移应根据其水平位移报警值按表1-3确定。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表1-3

水平位移报警值

累计值D(mm)

D<

20

20≤D<

40

40≤D≤60

D>

60

变化速率ν(mm/d)

ν<2

2≤ν<

4

4≤ν≤6

ν>

6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0.3

≤1.0

≤1.5

≤3.0

(8)围护墙(边坡)顶部、立柱、基坑周边地表、管线和邻近建筑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其竖向位移报警值按表1-4确定。

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表1-4

累计值S(mm)

S<

20≤S<

40≤S≤60

S>

≤0.15

≤0.5

(9)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

(10)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确定。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5)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6)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1)基坑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11)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应由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值共同控制。

1.6基坑挖土和支护工程施工操作安全措施

1.6.1基坑挖土操作的安全重点

(1)基坑开挖深度超过2.0m时,必须在边沿设两道护身栏杆,夜间加设红色标志。

人员上下基坑应设坡道或爬梯。

(2)基坑边缘堆置土方或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

(3)基坑开挖时,如发现边坡裂缝或不断掉土块时,施工人员应立即撤离操作地点,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4)深基坑上下应先挖好阶梯或支撑靠梯,或开斜坡道,采取防滑措施,禁止踩踏支撑上下。

坑边周围应设安全栏杆。

(5)人工吊运土方时,应检查起吊工具、绳索是否牢靠。

吊斗下面不得站人,卸土堆应离开坑边一定距离,以防造成坑壁塌方。

(6)用胶轮车运土,应先平整好道路,并尽量采取单行道,以免来回碰撞;

用翻斗车运土时,两车前后间距不得小于10m;

装土和卸土时,两车间距不得小于1.0m。

(7)已挖完或部分挖完的基坑,在雨后或冬期解冻前,应仔细观察水质边坡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排除险情后方可继续施工。

(8)基坑开挖后应对围护排桩的桩间土体,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砌砖、插板、挂网喷(或抹)细石混凝土等处理方法进行保护,防止桩间土方坍塌伤人。

(9)支撑拆除前,应先安装好替代支撑系统。

替代支撑的截面和布置应由设计计算确定。

采用爆破法拆除混凝土支撑结构前,必须对周围环境和主体结构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10)围护墙利用主体结构“换撑”时,主体结构的底板或楼板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

在主体结构与围护墙之间应设置好可靠的换撑传力构造;

在主体结构楼盖局部缺少部位,应在主体结构内的适当部位设置临时的支撑系统;

支撑截面积应由计算确定;

当主体结构的底板和楼板采取分块施工或设置后浇带时,应在分块或后浇带的适当部位设置传力构件。

1.6.2机械挖土安全措施

(1)大型土方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土方开挖方案,绘制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方式、路线、顺序、范围、边坡坡度、土方运输路线、堆放地点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以保证挖掘、运输机械设备安全作业。

2)机械挖方前,应对现场周围环境进行检查,对临近设施在施工中要加强沉降和位移观测。

(3)机械行驶道路应平整、坚实;

必要时,底部应铺设枕木、钢板或路基箱垫道,防止作业时下陷;

在饱和软土地段开挖土方应先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设备下陷或基土产生侧移。

(4)开挖边坡土方,严禁切割坡脚,以防边坡失稳;

当山坡坡度陡于1/5或在软土地段,不得在挖方上侧堆土。

(5)机械挖土应分层进行,合理放坡,防止塌方、溜坡等造成机械倾翻、掩埋等事故。

(6)多台挖掘机在同一作用面机械开挖,挖掘机间距应大于10m;

多台挖掘机在不同台阶同时开挖,应验算边坡稳定,上下台阶挖掘机前后应相距30m以上,挖掘机离下部边坡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造成翻车事故。

(7)对边坡上的孤石、孤立土柱、易滑动危险土石体,在挖坡前必须清除,以防开挖时滑塌;

施工中应经常检查挖方边坡的稳定性,及时清除悬置的土包和孤石,削坡施工时,坡底不得有人员或机械停留。

8)挖掘机工作前,应检查油路和传动系统是否良好,操纵杆应置于空挡位置;

工作时应处于水平位置,并将行走机械制动,工作范围内不得有人行走。

挖掘机回转及行走时,应待铲斗离开地面,并使用慢速运转。

往汽车上装土时,应待汽车停稳,驾驶员离开驾驶室,并应先鸣号后卸土。

铲斗应尽量放低,不得碰撞汽车。

挖掘机停止作业时,应放在稳固地点,铲斗应落地,放尽贮水,将操纵杆置于空挡位置,锁好车门。

挖掘机转移工作地点时,应使用平板拖车。

(9)推土机起动前,应先检查油路及运转机构是否正常,操纵杆是否置于空挡位置。

作业时,应将工作范围内的障碍物先予清除,非工作人员应远离作业区,先鸣号后作业。

推土机上下坡应用低速行驶,上坡不得换挡,坡度不应超过25°

下坡不得脱挡滑行,坡度不应超过35°

;

在横坡上行驶时,横坡坡度不得超过10°

,并不得在陡坡上转弯。

填沟渠或驶近边坡时,推铲不得超出边坡边缘,并换好倒车挡后方可提升推铲进行倒车。

推土机应停放在平坦稳固的安全地方,放净贮水将操纵杆置于空挡位置,锁好车门。

推土机转移时,应使用平板拖车。

(10)铲运机起动前应先检查油路和传动系统是否良好,操纵杆应置于空挡位置。

铲运机的开行道路应平坦,其宽度应大于机身2m以上。

在坡地行走,上下坡度不得超过25°

,横坡不得超过10°

,铲斗与机身不正时,不得铲土。

多台机在一个作业区作业时,前后距离不得小于10m,左右距离不得小于2m。

铲运机上下坡道时,应低速行驶,不得中途换挡,下坡时严禁脱挡滑行。

禁止在斜坡上转弯、倒车或停车。

工作结束,应将铲运机停在平埋稳固地点,放净贮水将操纵杆置于空挡位置,锁好车门。

(11)在有支撑的基坑中挖土时,必须防止碰坏支撑,在坑沟边使用机械挖土时,应计算支撑强度,危险地段应加强支撑。

(12)机械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人场地内。

挖掘机工作同转半径范围内不得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

土石方爆破时,人员及机械设备应撤离危险区域。

挖掘机、装载机卸土,应待整机停稳后进行,不得将铲斗从运输汽车驾驶室顶部越过;

装土时任何人都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

(13)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防止撞车。

(14)挖掘机行走和自卸汽车卸土时,必须注意上空电线,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工作;

如在架空输电线一侧工作时,在110~220kV电压时,垂直安全距离为2.5m;

水平安全距离为4~6m。

(15)夜间作业,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16)冬期、雨期施工,运输机械和行驶道路应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

(17)遇六级以上大风或雷雨、大雾天时,各种挖掘机应停止作业,并将臂杆降至30°

~45°

1.6.3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安全技术

(1)基坑开挖应严格按支护设计要求进行。

应熟悉围护结构撑锚系统的设计图纸,包括围护墙的类型、撑锚位置、标高及设置方法、顺序等设计要求。

(2)混凝土灌注桩、水泥土墙等支护应有28d以上龄期,达到设计要求时,方能进行基坑开挖。

(3)围护结构撑锚系统的安装和拆除顺序应与围护结构的设计工况相一致,以免出现变形过大、失稳、倒塌等安全事故。

(4)围护结构撑锚安装应遵循时空效应原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支护方式。

一般竖向应严格遵守“分层开挖,先支撑后开挖”,撑锚与挖土密切配合,严禁超挖的原则。

使土方挖到设计标高的区段内,能及时安装并发挥支撑作用。

(5)撑锚安装应采用开槽架设,在撑锚顶面需要运行施工机械时,撑锚顶面安装标高应低于坑内土面20~ 

30cm。

钢支撑与基坑土之间的空隙应用粗砂土填实,并在挖土机或土方车辆的通道处铺设道板。

钢结构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接头,并配有计量千斤顶装置,并定期校验,使用中有异常现象应随时校验或更换。

钢结构支撑安装应施加预应力。

预应力控制值一般不应小于支撑设计轴向力的50%,也不宜大于75%。

采用现浇混凝土支撑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以上,才能开挖支撑以下的土方。

(6)在基坑开挖时,应限制支护周围振动荷载的作用并做好机械上、下基坑坡道部位的支护。

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支护结构,损坏支护背面截水帷幕。

(7)在挖土和撑锚过程中,应有专人作检查和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掌握围护结构的变形及变形速率以及其上边坡土体稳定情况,以及邻近建筑物、管线的变形情况。

发现异常现象,应查清原因,采取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认真处理。

第二章:

模板工程

2.5模板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

2.5.1一般规定

(1)模板运到现场后,应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等构件和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钢模板有无严重锈蚀或变形,木模板及支撑材质是否合格。

(2)现场防护设施齐全。

支模场地夯实平整,电源线绝缘、漏电保护装置齐全,切实做好模板垂直运输的安全施工准备工作。

(3)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m和2m以上时,应根据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和防护,要有安全可靠的操作架子;

在4m及2层以上操作时周围应设安全网、防护栏杆。

在临街及交通要道地区施工应设警示牌,避免伤及行人。

(4)操作人员上下通行,应通过马道、乘施工电梯或上人扶梯等,不准攀登模板或脚手架上下,不准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狭窄而又无防护栏的模板面上行走。

(5)基础及地下工程模板安装,必须检查基坑土壁边坡的稳定状况,基坑上口边沿1m以内不得堆放模板及材料。

向槽(坑)内运送模板构件时,严禁抛掷。

使用溜槽或起重机械运送,下方操作人员必须远离危险区域。

(6)在高处作业架子和平台上一般不宜堆放模板料。

若需要短时间堆放,一定码放平稳,控制在架子或平台的允许荷载范围内。

(7)高处支模所用工具不用时要放在工具袋内,不能随意将工具、模板零件放在脚手架上,以免坠落伤人。

(8)雨季施工时,高耸结构的模板作业要安装避雷设施。

冬季施工时,对操作地点和人行道的冰雪要事先清除掉,避免人员滑倒摔伤。

5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宜进行大模板拼装和吊装作业。

(9)在架空输电线路下进行模板施工,如果不能停电作业,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其安全操作距离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要求。

(10)夜间施工,照明电源电压不得超过36V,在潮湿地点或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照明电源不得超过24V。

各种电源线应用绝缘线,且不允许直接固定在钢模板上。

(11)模板支撑不能固定在脚手架或门窗等不牢靠的临时物件上,避免发生倒塌或模板移位。

(12)模板安装过程中,不得间歇,柱头、搭头、立柱顶撑、拉杆等必须安装牢固成整体后,作业人员才允许离开。

(13)支设悬挑形式的模板时,应有稳定的立足点。

支设临空构筑物模板时,应搭设支架。

模板上有预留洞时,应在安装后将洞盖好。

混凝土板上拆模后形成的临边或洞口,应按规定进行防护。

(14)在模板上施工时,堆物不宜过多,不宜集中一处,大模板的堆放应有防倾措施。

2.5.2模板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模板施工前,现场施工负责人应认真向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模板构件进场后,应认真检查构件和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做好模板垂直运输的安全施工准备工作,排除模板施工现场中的不安全因素。

2.5.3模板的安装

1.大模板工程

(1)大模板放置时,下面不得有电线和气焊管线。

(2)平模叠放运输时,垫木上下对齐,绑扎牢固,车上严禁坐人。

(3)大模板组装或拆除时,指挥、拆除和挂钩人员,应站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方可操作,严禁任何人员随大模板起吊,安装外模板的操作人员应系安全带。

(4)大模板应设操作平台、上下梯道、防护栏杆等设施。

大模板安装就位后,为方便浇筑混凝土,两道墙模板平台间应搭设临时走道,严禁在外墙板上行走。

(5)模板安装就位后,应采取防止触电的保护措施,由专人将大模板串联起来,并同避雷网接通,防止漏电伤人。

(6)当风力达5级时,仅允许吊装1~2层模板和构件。

风力超过5级,应停止吊装。

2.现浇整体式模板工程

(1)支模应严格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而且牢固可靠,严防倾覆。

(2)小钢模在运输传递过程中,要放稳接牢,防止倒塌或掉落伤人。

(3)使用吊装机械吊装单片柱模时,应采用卡环和柱模连接,严禁用钢筋钩代替,以避免柱模翻转时脱钩造成事故,待模板立后并拉好支撑,方可摘取卡环。

(4)严禁在模板的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安装模板。

(5)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和梁模板时,四周必须设牢固支撑,并应搭设操作平台,不足3m的,可使用马凳作业,不准站在柱模板上操作和在主梁底模上行走及立侧模,不准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模板在6m以上不宜单独支模,应将几个柱子模板拉成整体。

主柱超过4m时,不宜用工具式钢支柱,宜采用钢管式脚手架立柱或门式脚手架。

若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各层支架本身应成为整体空间结构,支架的层间垫块要平整,各层支架的立柱应垂直,上下层立柱应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6)用钢管和扣件搭设双排立柱支架支承梁模时,扣件应拧紧,横杆步距按设计规定,严禁随意增大。

(7)墙模板在未安装对拉螺栓前,板面向后倾斜一定角度并撑牢,以防倒塌。

安装过程中随时拆换支撑或增加支撑,以保持墙模处于稳定状态。

模板未支撑稳固前不得松开卡环。

(8)平板模板安装就位时,在支架搭设稳固,板下横楞与支架连接牢固后进行。

U形卡按设计规定安装,以增强整体性,确保模板结构安全,防止整体倒塌。

(9)上下层楼盖模板的支柱应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底层支模地面应夯实平整,立柱下面垫通长垫板。

冬季不能在冻土或潮湿地面上支立柱。

2.6拆模的安全技术要求

(1)拆模必须满足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经工程技术领导同意,不得因拆模而影响工程质量。

(2)各类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根据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如无具体规定,应按照“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和支架”的顺序进行拆除。

(3)拆模作业时,必须设置警戒区域,并派人监护,严禁下方有人进人。

拆模必须拆除干净彻底,不得留有悬空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