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828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4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

适用于重要性相同或没有时间次序的对策排列,如针对问题的不同方面提出的对策,只需罗列即可。

二、示例解读

【示例】

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

(20分)

要求:

(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中公解读】

1.明确问题

通过阅读题干,可以看到本题的作答任务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二是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2.提炼对策

首先,根据原因得到对策。

其次,根据问题推出对策。

3.加工对策

考生只要罗列各条对策,并适当加工补充,使对策更加具体即可。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预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仍以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三大题型为主。

逻辑填空主要考查结合语境选词的能力,同时要根据语句前后的逻辑性判断所选词语的正确性;

语句表达主要考查句子填空和句子排序两大题型;

片段阅读主要考查根据不同材料总结作者观点、总结主要内容的能力。

一、逻辑填空

所谓逻辑填空中的“逻辑”并非考查逻辑相关知识,而是强调语境的重要性。

它与选词填空一脉相承,都是要选择合适的词语。

不同之处在于特别提出对语境进行辨析,由此看来,逻辑填空题目凸显两大特点:

一是对语境的正确判断,二是对词语进行辨析。

预测点1——关注语境中的呼应对象

语境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选词填空题要求根据语境的不同特点适当选词。

内部语境较为直接,外部语境较为间接,近几年考题中多为根据语境的词语和表述,或者文段所描述的对象来选词。

例:

(2011年国考真题)互联网怎样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这看上去好像是个 

的话题,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但事实上,有几个人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说细致,说出点儿新意,说出点儿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见仁见智 

理由 

B.众说纷纭 

道理

C.历久弥新 

独见 

D.老生常谈 

妙处

中公解析:

“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呼应“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老生常谈”,“可意会不可言传”呼应“妙处”。

选D。

预测点2——考查范围锁定高频词语和高频成语

词语部分多考大家较为熟悉的词语,考生需要学会区分近义词,比如常考的辨析词语的角度有搭配对象、语义轻重、词义范围、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等。

中公教育专家发现,近几年国考中考查的成语特点也表现为熟悉的词,但总会有相近意思的成语混杂在题目当中,难以抉择。

因此,区分近义成语比较重要。

例如“门可罗雀、屈指可数、寥寥无几”这三个形容少的成语。

或是形容多的成语“比比皆是、汗牛充栋、蔚为大观、浩如烟海”等。

预测点3——题干材料内容增加,字数增多,空处增多

逻辑填空的材料内容越来越像小型的片段阅读,字数增加是一个显性的表现,同时给出的空处也会增加,原有一段一空的题目越来越少,一段三空成为常态。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在做逻辑填空题目时首先要读好题干。

二、语句表达

预测点1——句子数量增多,难度加大

句子排序一般给出5个句子,由于考题整体题量的增加,所给句子也会增加2-3个。

另外,难度加大。

句子排序题会考查到无明显连接性标志词的句子,句子填空题在判断所选句子与语境是否一致中会设置难度,除了考查话题、句式、色彩的一致性外,还需要根据材料的整体意思来选句。

预测点2——句子间结构联系的多样化

句子排序和句子填空都需要考虑句子间的结构,而近些年考题特点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具体来说,除了明显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及提出-分析-解决的思路结构外,还有一些无明显结构联系,比如其中几个句子可以通过显性的标志词连接在一起,而剩下几个句子却无明显的关联词提示,但实际上这几个句子在语义上呈现转折、递进等关系。

句子填空要求所选句子和文段一定要契合,不仅是形式上一致,还要内容上保持一致。

如对事理逻辑性的考查,说明文中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

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使之合乎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或某种工艺过程的先后程序。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三、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题目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材料部分、提问方式部分和选项部分,这其中以材料为核心,一方面考生要面对各种提问方式,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读懂每个材料,灵活地应对各种材料。

预测点1——特殊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方面:

由于考题多为主观型题目,提问方式多为介绍、概括、说明、主旨、意在说明、强调、告诉之类,此外需要关注一些特殊的提问方式,如“关键词”。

这种提问方式也属于主观型题目,应对上还要对材料建立敏感性,抓出体现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的关键词。

五十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六七十年代,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收音机),是进国营厂或穿上军装;

八十年代是“万元户”;

九十年代是有房有车;

新世纪的幸福感呢,则和总理最近提出的“尊严”息息相关。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新世纪 

B.幸福 

  

C.尊严 

D.幸福感

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直在谈幸福,而到了新时代幸福则和“尊严”相关,作者要说明的内容就在于“尊严”二字。

预测点2——特殊提问角度

(2010年国考真题)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

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

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

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老人说“你开错了窗户”是想要告诉小女孩:

A.看世界的角度不同,心境也会不同

B.环境对人的情绪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C.通过转换视角,能摆脱失败和痛苦

D.人应该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这道题很多同学会选择A选项。

注意本题的提问方式,如果直接问“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肯定要选择A。

但是此处问的是“你开错了窗”是想告诉小女孩什么,那就是D。

是“开窗”的问题,即相当于换角度的问题,并不涉及换角度之后会带来什么结果。

预测点3——材料体裁典型化

材料的体裁中曾出现过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这其中以记叙文和议论文居多。

而记叙文中除去一般性的记叙事件外,寓言故事、名人轶事和散文之类的体裁会呈现增加的趋势。

同时,在体裁稳定的前提下,材料结构也会有侧重,关联词结构是一大特点。

除去常考的转折、递进、因果、并列等关联结构外,还会增加条件、选择、解说等关联结构。

另外,行文脉络上也会有变化,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基础上会增加铺垫式、对比式、引用式等脉络特点。

更多信息考生可参考中公白皮书——2012国考全预测。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三个工人在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忙什么,第一个说:

“我在砌墙”,第二个说:

“我在建一幢大楼”,第三个回答:

“我在建一座城市”。

多年以后,第一个工人仍是工人,第二个工人成为工程师,第三个工人成为城市管理者。

同一种工作,因为从事者的心态不同,结果迥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仅是一种自然规律,也是由良好心态、较高境界决定的。

这个故事的启示就是积极的心态。

纵观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会发现命题人会越来越重视考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无论是逻辑填空还是片段阅读都要在会读、读好、读懂的基础上去做题。

只有这样,考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第一周

复习任务:

熟练掌握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基础知识。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把所涉及的小题型、方法、技巧等内容整体复习一遍,并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复习方法:

对照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教材进行学习。

复习重点:

牢记逻辑填空、片段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技巧。

(例如逻辑填空涉及到的语境分析方法,主要是看语境之间的关系。

其中相对关系、解释关系比较重要,判断出语境的关系,答案自然会出现。

真题演练:

1、人只有和人在一起时,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

过去,我喜欢安静,常倾向于______;

现在,我宁可选择______,而不要孤寂。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闭 

群居 

B.离群 

合群 

C.孤寂 

喧嚣 

D.独处 

热闹

【答案】D。

第一空中所要填的词语应与“安静”对应,“自闭”与“离群”通常用来表示人性格上的障碍和缺陷,排除A和B。

“孤寂”在后文已出现,一般在前文不会再次出现,排除C。

“独处”与“喜欢安静”对应,表示“我”的选择。

故正确答案是D。

第二周

在全面了解了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片段阅读相关题型的基础上,彻底掌握国考近4年真题的特点。

对历年国考真题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读。

研究历年的变化趋势和出题的侧重点。

比如,白皮书中提到,逻辑填空部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更鲜明了,通过分析语境来选择答案的题型在逐年增加。

重点突破选词填空的语境分析和片段阅读的主观题。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

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 

、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

(逻辑填空类)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 

B.坚忍不拔 

C.按部就班 

D.一丝不苟

【答案】A。

由“日积月累、不断求知”可知,该空呼应的应为“孜孜不倦”。

孜孜:

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

2.过去25年中,尽管经历着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美国人的消费能力始终没有减退,背后最主要的推力就是个人信贷业的异常 

尽管个别客户可能破产,但总体上,个人消费信贷是 

的。

(语句表达类)

A.活跃 

节节攀升 

B.频繁 

安然元虞

C.繁荣 

有利可图 

C.发达 

高枕无忧

节节攀升:

职位地位等不断上升。

有利可图:

有利益可谋求。

安然无虞:

没有忧患,太平无事。

根据句意,先看第二空,应选与“减退”意思相反的词语,故“节节攀升”贴切。

从“异常”本意来看,语意较重,“活跃”比“繁荣”语气重。

故正确答案是A。

3、美国著名学者伊顿曾预言:

“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主要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而不取决于自然资源。

”伊顿的预言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金融危机、能源和矿产资源价格急剧上涨,世界经济滞涨风险苗头显现,国民的创新能力得到许多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片段阅读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人力资源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B.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将逐步降低

C.国家要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国民的创造能力

D.国民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答案】C。

原文伊顿的预言“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主要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

最后一句“伊顿预言实现,国民的创新能力得到许多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C项更符合原文的主旨。

第三周

真题模拟加题目细致分析

做模拟题。

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强调模拟题一定要选择有口碑的,针对性强的,同时难度适中的。

这周做题不要盲目,不要只强调速度不管质量,还是要以质量为主兼顾时间,一套模拟题做完之后,一定要细致的分析,并重复进行错题分析。

彻底突破误区。

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彻底弄清楚弄明白。

1.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 

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 

,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焉不详 高屋建瓴 

B.闪烁其词 博大精深

C.含糊其辞 鞭辟入里 

D.捉襟见肘 天马行空

先看第一空,句中是说传统经济学在细节方面关注不够。

“闪烁其词”是指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捉襟见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

据词义可排除B、D。

再看第二空,“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

“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由句中“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可知,这里侧重的是气势的巍峨,故应选“高屋建瓴”。

第四周

进行速度和心态的实战性模拟训练,实现速度和质量的双丰收。

模拟卷的选择依然重要,可选择难度和上周相比持平或简单一些的模拟卷,这样可以增强信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同时,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做题,对错误的题目进行简单的分析即可,不要死抠一道题目,钻牛角尖。

全面总结,为考试做好心理、生理、知识储备等全方位的准备。

1、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愿意购买医疗保险产品,但医疗保险产品的销售情况并没有与需求保持 

因为消费者并不单是从开支管理角度来考虑,更多的是受到情感的 

,他们真正寻求的是一种心理安定,这往往是销售者所 

A.一致 

左右 

关注 

B.协调 

干扰 

利用

C.同步 

驱动 

忽视 

D.统一 

暗示 

追求

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三空。

题干大意是:

越来越多人愿意购买医疗保险,而医疗保险的销售情况却没有因此而出现相应的提升,究其原因,人们在购买保险时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心理安定,而销售者没有意识到或重视这一点。

故第三空不能填“关注”、“利用”、“追求”,排除A、B、D。

2.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将黍、稻并提。

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之末,如“禾、稷、菽、麦、稻”;

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到了明代,更有天下谷类“稻居什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 

B.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

C.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 

D.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

A项,文段只是提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由此不能推出“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故错误。

B项,文段提到春秋前,我国北方种稻少,故“不产水稻”的说法有误。

C项,文段讲“到宋代,稻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但并不能推出“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这一结论,故也错误。

D项可由文段推出。

3.面对具有威胁性的突发事件,恐慌心理是人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但是,过度的恐慌反应,常常会导致比事件危害本身更为严重的消极后果。

经验显示,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许多损失可能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的过度恐慌导致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产生恐慌心理是人们在突发事件中的正常反应

B.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人们的损失往往是自己造成的

C.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其实不必慌张

D.面对突发事件,人们应尽量保持稳定的心态

“但是”引导了文段的重点,即过度的恐慌会导致比事件本身更严重的损失,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应过度恐慌,而应该保持稳定的心态,D项为正确答案。

A项说法本身没错,但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

B项“人们的损失往往是自己造成的”说法有误;

文段强调的是过度恐慌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与损失,不是完全告诫人们不必恐慌,且“其实不必慌张”的说法也不现实,故C项有误。

数量关系考点预测

在整个行测卷面中,数量关系部分的题目占了很大比例,相对难度也比较大,是很多考生相对最容易失分的题型。

一般我们说得数学者得行测、得行测者得公考,数学部分在公考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其中数学运算题型基本可以说是整个行测卷面上最难的题目。

数字推理

数量关系之一的数字推理部分在2012年国考中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公教育专家还是建议考生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数字推理中的等差数列变式、多次方变式以及分式数列这三种题型一定要做好熟练,一旦考到数字推理,这三种出现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数学运算

数量关系之二的数学运算是必考部分。

还是以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几何问题、容斥问题以及极值问题等作为考察重点。

中公教育专家发现,近两年数学运算十分注重整除法、代入排除法、特值法、比例法和十字交叉法等方法结合题型本身特征来考察。

例如2011年国考数学运算部分的第一题第二题都是行程问题的题目结合特值和比例来考察。

第四题和第七题两道利润问题的题目结合十字交叉法来考察。

预测点1——利润利率问题

题型中极容易考的利润问题一般会结合特值法来考察。

例如:

赢利的百分数=【(卖出价—买入价)/买入价】×

100%,某电子产品去年按定价的80%出售,能获得20%的赢利,由于今年买入价降低,按同样定价的75%出售,却能获得25%的赢利,那么今年的买入价/去年的买入价=( 

A.7:

10 

B.18:

25 

C.9:

D.1:

2

对于这道题目就可以根据定价不变,把定价看作“1”,则去年买入价为1×

80%÷

(1+20%)=2/3;

今年买入价为1×

75%÷

(1+25%)=3/5。

所以今年买入价:

去年买入价=3/5:

2/3=9:

10

预测点2——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也是今年的重点,考察点还会像2011年第6、7题。

小王步行的速度比跑步慢50%,跑步的速度比骑车慢50%。

如果他骑车从A城去B城,再步行返回A城共需要2小时。

问小王跑步从A城到B城需要多少分钟?

A.45 

B.48 

C.56 

D.60

本身是行程问题的题目,我们却应该用整除加特值法比例法的思路解决。

小王步行的速度比跑步慢50%,跑步的速度比骑车慢50%,如果设小王步行的速度为1,则跑步的速度是2,骑车的速度是4。

行进路程都是AB两城的距离,所以本题存在路程相等下的比例关系,时间之比等于速度的反比。

步行和骑车的速度是1:

4的关系,时间自然是4:

1的关系,总路程相当于4,即小王骑车从A城去B城,再步行返回A城共用5份时间,对应120分钟,那么他跑步走4的路程将用2份的时间对应48分钟。

答案为B.

预测点3——极值问题

极值问题也一直是国考的常考题型,从1999年开始一直到2011年,极值问题每一年都会考到,2012年也不会例外。

最有可能会考“和一定求定值”,但是会进行简单的变形。

12个队参加一次足球比赛,每两个队比赛一场,每场比赛中,胜队得3分,负队得0分,平局则各得1分。

比赛完毕后,获得第三名和第四名的两个队的得分最多可以相差多少分?

A.20 

B.21 

C.22 

D.23

这道题目的实质就是和一定求极值问题,假设甲乙丙是前三名。

要使得第三名与第四名的得分相差最多,那么第三名的得分要尽量多同时第四名的得分尽量少。

第三名在后面九名选手比赛时全胜得分较多,但他的得分最多不超过第二名,也就是说第三名与第一、二名并列时得分最高。

此时他们之间的三场比赛应该是各胜一场:

甲胜乙、乙胜丙、丙胜甲。

前三名的得分均为3+9×

3=30分。

第四名的得分最少不少于第五名,那么第四名与后面所有的选手并列时得分最少,此时他们之间的比赛全为平局。

各得8分。

所以第三名与第四名之间最多相差30-8=22分。

预测点4——几何问题

从国考历年真题中可以看出几何问题考察趋势已经从平面考到了立体,2011年的几何题就是以正四面体为背景的考察。

弧长和扇形的考察在省考中出现几次,在国考中没有出现,所以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今年要注意一下。

总之考生在复习数学运算时,一定要有基础同时要重技巧,才能在考场时有好的发挥。

数量关系复习计划

全面了解国考关于数量关系的具体题型。

通过对近五年国考真题的整理和总结,详细记录每一种题型及考法。

数字推理,图形推理

1、3, 

2, 

11, 

14, 

( 

), 

34

A.18 

B.21

C.24 

D.27

中公白皮书提供以下重点内容突破途径:

(1)培养数字和数列敏感性,牢固记忆常考数字和数列,并能够快速辨认数字和数列的变形。

自然数列,以及在自然数列基础上追加质数列得到的新数列如下,2,4,7,10,15,18

(2)培养单一图形和多个图形敏感性,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当给出一个平面单一图形时,可以训练诸如点、线、面、体、色各个方面。

立体图形要训练空间想象能力,复习之余可以接触各种常见的拆开图形,训练不同视角的观察力。

(3)把历年真题中关于数字推理和图形推理的题目进行反复练习,最少每年题目的练习次数在3遍之上,熟练掌握历年真题的考试题型和考试趋势,也可以锻炼敏感性。

(4)学习数学运算常见题型。

五大类题型(同素分堆问题,多次相遇问题,交替工作,利润利率,和定最值问题)要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

例如交替工作,有多少种考试类型,每一种类型的易错点都要有所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