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58312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动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

半透明的胶样物质,叫基质;

悬浮两种颗粒——细胞器和包含物。

细胞器:

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器官。

包括:

A、线粒体: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内质网: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内网器:

与细胞的分泌机能有关。

D、微丝和微管:

对细胞起支持和运动作用。

E、中心体:

进行自我复制。

F、溶酶体:

对细胞内的一些物质进行溶解消化。

G、核蛋白体:

合成蛋白质和某些分泌物。

H、内含物:

是无活性的物质,包括代谢物(色素等)、贮存的营养物(糖原、脂滴)时分泌滴粒。

3、细胞核:

一般只有一个,也有两个以上的。

核膜、核仁、染色质(染色体)。

二、细胞间质

细胞间质是存在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是细胞分化过程的产物。

细胞间质的成分为:

基质和纤维(包括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第二节组织

它是人体胚胎发育的早期由许多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按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胞群体成为组织。

人体组织有四种基本类型: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

(一)结构特征:

由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二)根据分布和功能分类:

1、被覆上皮:

分布在体表或衬在体内官腔、囊的内表面,分为单层和复层。

2、感觉上皮:

由被覆上皮分化而来,具有感觉功能。

3、腺上皮:

具有特殊的分泌机能。

被覆上皮

上皮类型

描叙

图片

单层扁平上皮

由单层鱼鳞状的扁平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彼此紧密排列而成。

如图所示,从游离面俯视,细胞边缘呈锯齿状,细胞核在中央,细胞间镶嵌排列;

从切面上看,细胞扁平,细胞核两侧的细胞质很薄

(三)功能:

保护、吸收、感觉、分泌。

二、结缔组织

由少量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二)分布在全身各处。

(三)分类和功能:

1、疏松结缔组织:

位于器官与器官之间,起支持与联络作用。

2、致密结缔组织:

纤维多而排列紧密,如:

肌腱、韧带。

3、脂肪组织:

由大量的脂肪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分布在皮下、器官周围,有:

储藏能量、保暖、缓冲的功能。

4、软骨组织:

由软骨细胞和半固体细胞间质构成。

5、骨组织:

由骨细胞和固体细胞间质构成。

6、血液和淋巴:

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三、肌组织

肌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中有少量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

(二)分类和分布:

见表格

肌组织的分类、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分类

分布

结构特点

功能(收缩舒张)

骨骼肌

附在骨面

横纹明显,细胞圆柱行,细胞核有一百个以上

随意肌

心肌

心脏

横纹不明显,有分支相吻合,有1-2个细胞核

不随意肌

平滑肌

内脏和血管壁内

无横纹,细胞梭形,只有1个细胞核

四、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一)神经元: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突触:

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三)神经胶质细胞

(四)神经纤维与神经

(五)神经末梢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与骨连结

一、骨总论

(一)骨的分类

1、按部位分类:

正常成人骨共206块,分中轴骨和四肢骨。

其中177块参与随意运动。

2、按形态分类:

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二)骨的构造:

新鲜长骨包括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

1、骨膜:

A、骨外膜:

覆盖在骨表面(除关节面外),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造骨细胞,造骨细胞参与骨的形成。

B、骨内膜:

覆盖在骨密质靠近骨髓腔的内表面,有破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并有造血机能。

2、骨质:

A、骨松质:

分布于长骨两端及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内部,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成网状构成。

B、骨密质:

分布于骨的表面和长骨干,由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

抗压、抗扭曲力强。

其构成包括:

四种骨板——外环骨板、内环骨板、间板、哈佛氏骨板

两种管——哈佛氏管、福尔克曼氏管

一个系统——哈佛氏系统:

哈佛氏管和哈佛氏骨板共同构成的骨单位。

3、骨髓:

分布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网内,分为:

红骨髓:

幼儿时期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

成年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替代而成,无造血功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

骨的化学成分有:

有机物——包含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使骨具有韧性。

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使骨具有坚固性。

骨的物理特性见下表:

有机物

无机物

骨性

运动锻炼注意事项

儿童

>

1/3

<

2/3

硬度差,韧性大,不易骨折易变形

注意正确姿势、全面锻炼

成年

具有最大的坚固性

老人

脆性大,易骨折,不易愈合

活动缓慢、柔和

(四)骨的发生及骨的生长:

1、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

膜内成骨(如:

颅骨)、软骨内成骨(如:

四肢骨)

2、骨的生长:

(以长骨为例)

长长——由骺软骨不断生长与骨化。

长粗——由骨外膜的造骨细胞和骨内膜的破骨细胞共同完成。

3、骨龄:

(五)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1、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

2、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

3、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

4、使儿童、少年的骨长长、长粗、长重量。

5、不同项目影响不同。

二、骨连结总论

(一)骨连结的分类:

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其连结分三类:

1、不动关节:

韧带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

2、半关节:

骨与骨以软骨相连,软骨有裂缝状腔隙,活动范围小。

3、动关节:

骨与骨之间连结组织中有腔隙,失去连续性,占大多数。

(二)关节的构造:

1、主要结构:

A、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

凸的称为关节头,凹的称为关节窝;

覆盖在关节面上起保护、缓冲作用的称为关节面软骨,准备活动可使其增厚。

B、关节囊:

分内、外两层:

外层:

纤维层,局部增厚形成韧带、连结两骨成关节。

内层:

滑膜层,分泌滑液起润滑作用、形成辅助结构。

C、关节腔:

由关节囊和关节面软骨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腔内为负压。

有加固关节的作用。

2、辅助结构:

A、滑膜囊:

关节囊滑膜层向外突出的部分,位于肌腱与骨之间,它的作用是减少肌腱与骨之间的摩擦。

B、滑膜皱襞:

关节囊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起的部分,起巩固和缓冲的作用。

C、关节唇:

位于关节窝周围的软骨板,有加大、加深关节窝的作用。

D、关节内软骨:

有两种形式(关节盘及半月板),起缓冲和保护作用。

E、关节韧带:

分布在关节内和关节周围,有连结两骨和限制关节运动的作用。

分为关节内韧带和关节外韧带。

(三)关节的运动:

1、屈伸:

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的运动。

向前为屈、向后为伸(膝关节和踝关节相反)。

2、外展内收:

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的运动。

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

3、水平屈伸:

上臂在肩关节处或髋关节处外展90°

,绕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运动,向前运动为水平屈,向后运动为水平伸。

4、回旋:

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的运动,向前向内旋转为内旋(或旋前),向后向外旋转叫外旋(或旋后)。

(四)关节的分类:

1、单轴关节:

A、滑车关节:

B、车轴(圆柱)关节:

2、双轴关节:

A、椭圆关节:

B、鞍状关节:

3、多轴关节:

A、球窝关节:

B、平面关节:

(五)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关节运动幅度是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的两环节间运动范围的极限角度。

它受以下因素影响:

1、构成关节的两关节面面积大小的差别。

2、关节囊的厚薄及松紧度。

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4、关节周围的肌肉状况。

5、关节周围的骨突起。

(六)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1、关节面骨密质增厚。

2、关节面软骨增厚。

3、肌腱韧带增粗。

4、力量与柔韧性训练相结合可使关节稳定性与灵活性提高。

5、不同专项对关节柔韧性影响不同。

三、上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

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

1、上肢带骨:

(1)肩胛骨:

l前面:

肩胛下窝。

l后面:

肩胛冈、肩峰与肩峰关节面、冈上窝、冈下窝。

l三缘:

脊柱缘(内侧缘)、腋缘(外侧缘)、上缘。

l三角:

内侧角(上角)、下角、外侧角。

l关节盂:

位于外侧角,盂上结节、盂下结节、喙突。

(2)锁骨:

l内侧端(即胸骨端):

胸骨关节面。

l外侧端(即肩峰端):

肩峰关节面。

2、自由上肢骨:

(1)肱骨:

l上端(近侧端):

肱骨头、肱骨颈、大结节、小结节、大结节嵴、小结节嵴、结节间沟。

l肱骨体:

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

l下端(远侧端):

二髁:

内上髁、外上髁;

二关节面:

肱骨滑车、肱骨小头;

三窝:

鹰嘴窝(后面)、冠突窝、桡窝(前面)。

(2)尺骨:

在前臂内侧。

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粗隆。

尺骨头、尺骨茎突、尺骨环状关节面。

(3)桡骨:

在前臂外侧。

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关节凹、桡骨粗隆。

尺切迹、桡骨茎突、桡腕关节面。

(4)腕骨:

共八块。

l远侧列:

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l近侧列: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掌骨、指骨:

(简介)

(二)上肢骨连结

1、上肢带骨的连结

(1)、胸锁关节:

上肢与躯干唯一的骨连结,球窝形。

(2)、肩锁关节:

平面关节。

上肢带的运动包括以上两个关节的运动,以肩胛骨的运动来表示:

(a)上提、下降:

(b)前伸、后缩:

(c)上回旋、下回旋:

2、自由上肢关节

(1)肩关节:

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球窝形关节。

辅助结构:

1)、盂唇。

2)、主要韧带:

喙肱韧带、盂肱韧带、喙肩韧带。

3)、肱二头肌长头腱。

运动:

屈伸、外展内收、回旋环转、水平屈伸。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一个关节,但稳固性差。

(2)肘关节:

由肱骨远侧端和桡尺骨近侧端的关节面组成。

包括三个关节:

1)、肱尺关节:

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滑车关节。

2)、肱桡关节:

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关节凹构成球窝关节。

3)、桡尺近侧关节:

由尺骨的桡切迹和桡骨的环状关节面构成圆柱关节。

加固关节的韧带有—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

屈伸、回旋。

(3)、前臂骨的连结

(4)、手关节:

由桡腕关节和腕骨间关节组成,在机能上两者构成一联合关节。

桡腕关节:

1)、由桡骨下端的桡腕关节面和关节盘构成关节窝,由近侧列三块腕骨(手舟、月、三角骨)连结成关节头,构成椭圆关节。

尺骨不参与桡腕关节的组成。

2)、辅助结构:

掌侧、背侧、内侧、外侧均有韧带。

腕骨间关节:

由近侧列三个腕骨(舟、月、三角)和远侧列四个腕骨(大多角、小多角、头状和钩骨)组成。

手关节运动:

屈伸、外展内收、环转。

(5)腕掌关节

(6)掌指关节

(7)指关节

四、下肢骨及其连结

(一)下肢骨

1、下肢带骨:

髋骨:

由髂骨、耻骨、坐骨三块骨愈合而成,有髋臼、髂嵴、髂窝、髂前上棘、髂前下棘、弓状线、耳状面、坐骨结节、耻骨联合面、闭孔等标记。

2、自由下肢骨:

(1)股骨:

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臀肌粗隆。

l股骨体:

股骨粗线、内侧唇、外侧唇。

外上髁、内上髁、外侧髁、内侧髁、髌面、髁间窝。

(2)髌骨:

前面、后面(关节面)。

(3)胫骨:

l上端:

内侧髁、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腓骨关节面。

l胫骨体。

l下端:

内踝、内踝关节面、腓骨切迹、胫骨下关节面。

(4)腓骨:

腓骨头。

l腓骨体。

外踝、外踝关节面。

(5)跗骨:

距骨,跟骨(距骨之下),舟骨(距骨之前),第一、二、三楔骨,骰骨。

(6)跖骨、趾骨。

(二)下肢骨的连结

1、下肢带骨的连结:

(1)骶髂关节(左右各一个,联合运动,平面关节)

(2)耻骨联合(属半关节)。

(3)骨盆:

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韧带构成的穹隆结构。

骨盆的结构似拱形,坚固轻便。

骨盆主要的运动:

前屈、后伸、侧屈、回旋等。

2、自由下肢关节

(1)髋关节:

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球窝形。

辅助结构包括:

1)、髋臼唇,2)、主要的韧带:

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屈伸、外展内收、回旋、环转、水平屈伸等。

(2)膝关节:

是人体中最复杂的一个关节。

由股骨下端的内、外侧髁关节面和胫骨上端的内、外侧髁关节面构成椭圆关节,由股骨的髌面和髌骨的后面构成滑车关节。

1)、内、外侧半月板。

2)、滑膜皱襞。

3)、主要韧带:

关节囊前面—髌韧带,关节囊后面—月国斜韧带,内侧—胫侧副韧带,外侧—腓侧副韧带,囊内—前、后交叉韧带。

小腿绕膝关节额状轴可做前屈、后伸,小腿屈时可做微小回旋。

(3)小腿骨的连结

(4)足关节:

包括踝关节和距跗关节。

踝关节即距上关节。

1)、由距骨滑车关节面为关节头,由腓骨的外踝关节面和胫骨下端的下关节面及胫骨的内踝关节面形成关节窝,构成滑车关节。

2)、辅助结构:

主要的韧带有外侧三条—距腓前、后韧带,跟腓韧带;

内侧一条—三角韧带。

踝关节的运动:

1)、屈(跖屈):

足向下。

足屈时,可做微小的内收、外展运动。

2)、伸(背屈):

足向上。

距跗关节:

距下关节,由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组成。

距上、下关节组成足关节,联合运动。

(5)足部其余关节

(6)足弓:

由足的跗骨、跖骨以及足部的关节、韧带、肌腱共同构成的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支撑、缓冲、保护。

五、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躯干骨:

包括椎骨(24块)、骶骨(1块)、尾骨(1块)、肋骨(12对,24块)及胸骨(1块),共51块。

1、椎骨:

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

(1)椎骨的一般构造:

包括一个椎体、一个椎弓、一个椎孔(连成椎管)和七个突起(棘突1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2个)

(2)各部椎骨特征:

颈椎有横突孔;

第一颈椎称为寰椎、第二颈椎称为枢椎;

胸椎的椎体与横突有关节面(肋凹)。

2、骶骨与尾骨

3、肋骨:

肋骨与肋软骨连结成肋,共12对。

4、胸骨:

一块,有胸骨柄、胸骨体、剑突等结构。

(二)躯干骨的连结

1、椎骨间连结:

各椎骨间由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

(1)椎体间借椎间盘和前后纵韧带相连结。

椎间盘由上下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中央部分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称为髓核;

周围部分是环形纤维软骨板,称为纤维环。

椎间盘既是人体内重要缓冲装置,又是脊柱运动的结构基础。

(2)椎弓间借黄韧带相连;

横突间借横突间韧带相连;

棘突间有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

(3)上、下关节突有关节突关节(平面关节)相连。

2、腰骶连结和骶尾连结

3、寰枕关节与寰枢关节:

寰椎与枕骨构成寰枕关节(椭圆关节、左右两侧同时运动);

寰椎与枢椎构成寰枢关节(由一个圆柱形、两个平面形关节共同构成的联合关节,只可做回旋运动)。

4、脊柱的整体性

(1)脊柱侧面观有四个生理弯曲:

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2)脊柱的功能及运动

支持、负重、平衡、保护、缓冲、运动。

前屈、后伸、侧屈、回旋、环转。

5、肋与椎骨、胸骨的连结

(1)肋骨与胸椎的连结:

包括肋头关节和肋横突关节,这两个关节联合运动使肋产生运动——呼吸。

(2)肋软骨与胸骨连结。

6、胸廓整体性

(1)胸廓的组成及特征:

由12个胸椎、12对肋、1块胸骨以及关节和韧带等组成。

(2)胸廓的功能及运动:

吸气——胸廓三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大,空气进入肺内。

呼气相反。

六、颅骨及其连结(略)

第二节肌肉

人体骨骼肌约有600块,绝大多数附着于骨骼上。

一、肌肉总论

(一)肌肉的大体构造

1、肌腱和肌腹:

一块肌肉,中间是:

肌腹——由许多肌纤维构成,能收缩;

两端是:

肌腱——由互相交织成辫状的胶原纤维束构成,附着在骨面,无收缩能力,有很大抗牵张能力。

2、肌肉中的血管

3、肌肉中的神经有三种:

A、运动神经:

支配肌肉活动,一个神经细胞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参与运动的运动单位愈多肌力越大。

B、感觉神经:

感受肌纤维张力变化的刺激。

C、交感神经:

调节肌肉营养、物质代谢及生长发育。

(二)、微细结构:

1、肌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许多纵行排列的细丝状纤维,称为肌原纤维。

2、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明带(I)、暗带(A)。

3、明带中间有一条深色的Z线。

4、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节,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5、每条肌原纤维由更细的肌微丝构成,根据其化学成分和形态可分为:

粗肌微丝——由肌球蛋白构成;

细肌微丝——由肌动蛋白构成。

6、骨骼肌收缩机理:

目前公认的是肌微丝滑动学说——细丝牵着Z线向粗丝间隙滑动,肌节缩短,肌肉收缩,肌肉舒张时相反。

(三)、肌肉的辅助结构:

筋膜、腱鞘、滑膜囊、籽骨、滑车。

(四)肌肉的分类

根据肌肉外形可分为:

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四类。

长肌根据头数可分为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

根据肌纤维排列方向又可分为梭形肌、多羽状肌、羽状肌、半羽肌。

(五)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1、伸展性和弹性:

骨骼肌受外力作用可被拉长的特性称为伸展性。

当外力解除时,被拉长的骨骼肌又可回缩,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称为弹性。

2、粘滞性:

骨骼肌内部所含的胶状物质可使骨骼肌收缩时产生阻力,称为骨骼肌的粘滞性。

体温升高时,骨骼肌粘滞性下降;

体温低时,骨骼肌粘滞性升高。

因此,做好准备活动,可使体温升高,从而降低骨骼肌的粘滞性,防止骨骼肌拉伤。

(六)肌肉配布规律

(七)肌肉的协作关系

1、原动肌:

直接完成某动作的肌肉。

如:

持哑铃弯举肘时,肘关节做屈的运动,原动肌是肱肌、肱二头肌。

2、对抗肌:

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肉。

在上述动作中,肱三头肌是肱肌、肱二头肌的对抗肌。

3、固定肌:

将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固定起来的肌肉。

在上述动作中,肱二头肌使前臂屈的同时,也使上臂(肱骨)向前臂靠拢,所以必须有肩关节的屈肌、伸肌共同收缩,以固定肱骨,因此称它们为固定肌。

4、中和肌:

限制或抵消原动肌发挥其他功能的肌肉。

屈大腿时,髂腰肌有两个作用:

屈大腿、使大腿屈外,故需有大腿的旋内肌收缩来中和(或称抵消)髂腰肌的旋外的作用。

(八)肌肉的工作性质:

可分为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两大类。

1、动力性工作:

(1)、克制工作(向心):

肌肉收缩克服阻力,肌力大于阻力,使运动环节朝肌拉力方向运动的工作。

持哑铃弯举肘的动作中,肱肌、肱二头肌做克制工作。

(2)、退让工作(离心):

肌肉在阻力的作用下逐渐被拉长,阻力大于肌力,使运动环节朝肌拉力相反方向运动的工作。

持哑铃弯举后慢慢放下,肱肌、肱二头肌是原动肌,但做退让工作。

2、静力性工作:

肌纤维紧张持续一段时间,收缩和放松不交替,使运动环节固定、维持一定身体姿势的肌肉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

它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三种。

(九)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1、肌肉生理横断面。

2、肌肉的初长度。

(十)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1、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力量不足):

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这种现象叫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其实质是肌力不足)。

2、多关节肌被动不足(柔韧性不足):

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出现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后,在其他的关节处再不能被拉长的现象,叫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其实质是肌肉伸展不足)。

例如:

股后肌群在正踢腿时,在髋处已被拉长,在膝处继续拉长有困难,存在被动不足的现象;

而在高抬腿时,只在髋处被拉长,不存在被动不足,故高抬腿比正踢腿更容易。

(十一)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

1、肌肉体积增大。

2、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3、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增多。

4、肌肉内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二、上肢肌

(一)肩带肌:

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1、三角肌:

位于肩部前、外、后方。

起点:

锁骨外侧半、肩峰、肩胛冈。

止点:

肱骨三角肌粗隆。

近固定时,前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屈、水平屈和内旋;

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伸、水平伸和外旋;

中部或整块肌肉收缩使上臂外展。

练习:

负重直臂侧举、胸前提拉杠铃可发展其肌力。

2、冈上肌

3、冈下肌和小圆肌

4、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肩袖:

又叫肌腱袖、旋转袖,是指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四块肌肉的肌腱合在一起组成的,彼此相连的腱板,分别止于肱骨大小结节,并与肩关节囊愈着的这一结构。

其作用在于加固肱骨头与关节盂的连结,对加强、保护肩关节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上臂肌:

包括前群(屈肌群)、后群(伸肌群)

前群(屈肌群)

1、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

起点:

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

桡骨粗隆、前臂筋膜。

近固定时,使上臂屈、前臂屈和外旋;

远固定时,拉上臂向前臂靠拢。

引体向上、负重弯举可发展其肌力;

直臂后伸可提高其伸展性。

2、喙肱肌

3、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的深部。

肱骨体下半部的前面。

尺骨粗隆和冠突。

近固定时,使前臂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