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843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练Word文档格式.docx

A.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都相同

B.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核孔

C.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蛋白质、核酸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建议用时:

25分钟)

7.蝴蝶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另一株油菜花的柱头上后,即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

若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一朵桃花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

该现象能很好地说明细胞膜(  )

A.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8.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对图示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性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③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不对称性

9.血型糖蛋白是第一个被测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有几种类型,包括A、B、C、D。

其中血型糖蛋白A是一种跨膜糖蛋白,由131个氨基酸组成,其亲水的氨基端露在膜的外侧,结合16个低聚糖侧链。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血型糖蛋白A至少由20种氨基酸组成

B.红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能够决定血型

C.信息分子与糖蛋白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D.糖蛋白A可将胞外信息传递到细胞内

10.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上不同种类的磷脂(SM、PC、PS、PE、PI、CI)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分布是不对称的

B.糖被只分布于细胞膜的A侧,B侧没有

C.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与磷脂双分子层相关,也与某些蛋白质相关

D.O2、CO2、甘油和葡萄糖可以自由通过多种磷脂组成的膜结构

11.(2017陕西渭南蒲城中学月考,9)糖脂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同的细胞中糖脂的种类不同,下面是人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糖脂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

B.红细胞ABO血型的不同在于组成糖脂中的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C.糖脂和糖蛋白都具有识别作用

D.糖脂位于细胞膜内表面

12.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

(1)在A、B、C三图中,靶细胞对信息的接受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______,其化学成分为________,因其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而具有特异性。

(2)A、B、C三种方式中,能表示脂肪细胞接受胰高血糖素的是________;

表示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的是________;

肉毒杆菌通过抑制某种神经递质的作用而导致肌肉松弛,其中神经递质作用的方式是________;

高度紧张时心肌细胞收缩加速,其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________。

(3)人类以及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舌和软腭上分布着丰富的卵状味蕾,每个味蕾约含100个味细胞,每个味细胞只负责感应酸、甜、苦、咸、鲜五大主体味觉中的一种,其基部与相应的味觉神经相连(图D)。

味细胞靠其特殊的质膜表面受体感应相应的化合物,当一种化合物被一种味细胞的质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受体便通过G蛋白调控并打开附近的离子通道,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膜电位的改变(图E),后者经味细胞基部的味觉神经传递至脑部味觉中枢,最终产生味觉。

猫科动物在早期进化阶段缺失了针对甜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T1R2,因此表现出对糖类食物的冷漠行为。

①据上所述,每个味蕾中对应一种味觉的平均味细胞数为________;

味细胞质膜表面受体激活离子通道打开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

②据上所述,若要使小鼠对苦味物质产生“甜”的喜好感,合理的做法是________。

A.抑制小鼠苦味神经之间的冲动传递

B.刺激并打开甜味细胞质膜上的离子通道

C.阻断小鼠苦味细胞与其味觉神经之间的联系

D.将识别苦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导入小鼠甜味细胞中表达

13.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曾经是细胞生物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下面是以伞藻为实验材料所做的几个经典生物学实验。

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伞藻是单细胞生物。

甲、乙两种伞藻的帽形不同(如图),现将甲伞藻的A部分与乙伞藻的B部分嫁接在一起,发现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则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

(1)你认为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这能说明核、质之间的关系是:

材料2:

当伞藻的帽状体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

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裂与细胞核、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与细胞质的体积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

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

并且还做了如下实验:

在伞已经长出、核将要分裂时,将伞切去,核的分裂就受到抑制,直到新的伞再生出来,核才恢复分裂。

(3)请你利用伞藻,另外设计一个实验,作为上述实验的补充,进一步证明上述假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讲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2017陕西安康石泉中学月考,23)下表是某动物肝细胞和胰腺外分泌细胞不同膜的相对含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质膜

内质网膜

高尔基体膜

线粒体

核膜

其他

粗面

滑面

外膜

内膜

2

35

16

7

32

0.2

少量

5

60

1

10

4

17

0.7

A.细胞甲呼吸强度大于细胞乙

B.细胞乙为胰腺外分泌细胞

C.细胞乙合成的分泌蛋白多于细胞甲

D.细胞中各种膜含量的差异取决于所含基因不同

2.(原创)内质网可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两种类型,如右图所示,粗面内质网主要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有关,滑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两种类型的内质网在不同细胞中分布不同,下列细胞中滑面型内质网分布较多的是(  )

A.胰腺外分泌细胞B.浆细胞

C.睾丸间质细胞D.神经细胞

3.(2017吉林长春11中期中,11)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泡中的色素吸收并转换光能

B.核糖体含磷脂,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C.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含有相同数量的溶酶体

D.线粒体含RNA,能产生ATP和CO2

4.(2017广西南宁42中周测,6)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其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关

C.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羧基和氨基

D.发菜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5.(2017广西桂林中学月考,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B.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6.(2017云南曲靖中学月考,1)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如下图所示,其不同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关于细胞的结构及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氧型生物细胞中均含有结构e

B.所有细胞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C.膜流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发生了膜流

D.细胞膜蛋白的更新与f→h→c途径有关

7.(2017辽宁铁岭协作体一联,10)下图为溶酶体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各种细胞内都含有溶酶体,该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

B.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与水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C.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D.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升高或不变

8.(2017安徽师大附中期中,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有磷脂、胆固醇和脂肪

B.抗体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的成分更新速率越快

C.细胞许多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ATP分子都是在生物膜上合成的

D.细胞在分化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9.下图为细胞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构成生物膜系统的是a、b、c、d、e、f和g

B.与能量转换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a和d

C.b在行使其生理功能时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f可以通过囊泡与e发生联系

10.将某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细胞器甲

67

20

微量

细胞器乙

59

40

细胞器丙

61

39

A.细胞器甲中可能进行氧化分解葡萄糖的反应

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氧来自于羧基和氨基

D.蓝藻细胞含有丙,不含甲、乙

11.(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图为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动物细胞结构图

B.外界溶液浓度大于③内液体浓度时,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C.该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是⑤、⑥、⑨和⑩

D.该细胞可能取自茎尖分生区或根尖成熟区

12.(2017湖南岳阳一中段考一,5)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

B.附着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通过囊泡运输到内质网加工

C.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形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13.(2017安徽蚌埠二中期中,32)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编号),甲图若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有________(填编号)结构。

(2)甲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填编号)。

(3)甲、乙两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形成,则主要是细胞周期中的________期和________期有区别。

(4)若乙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膜性结构中3H出现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用箭头和标号表示)。

(5)在光照充足处,给甲细胞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那么在结构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14.(2017辽宁大连24中月考,29)下图中的细胞可产生抗体,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细胞中,属于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的是[  ]________;

按顺序写出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

________,该过程中生物膜面积基本不变的细胞器是________。

(用数字标号表示)

(2)下表是与抗体合成及分泌有关的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

细胞器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28

其中,甲、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高尔基体产生的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

(4)若细胞器1衰老,参与分解的主要细胞器是__________。

(5)在图示细胞中,6所示的结构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发挥作用。

3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2017江苏一模联考,6)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C.当溶液浓度甲>

乙时,成熟植物细胞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乙

2.(2017天津红桥期中,30)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

培养液中离子浓度变化如图。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水稻对SiO44-的吸收量大,是因为水稻细胞内SiO44-含量低

B.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差异与细胞膜上载体多少有关

C.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差异取决于培养液中离子的浓度

D.Ca2+、Mg2+和SiO44-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3.(2017江西玉山中学月考,20)将甲、乙、丙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成熟植物细胞置于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它们的状态,直到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三个细胞的状态如下:

细胞种类

细胞状态

甲细胞

刚发生质壁分离

乙细胞

没有发生质壁分离

丙细胞

质壁分离现象明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是因为细胞已经死亡

B.实验前甲、乙、丙三个细胞细胞液浓度关系是乙>

甲>

C.实验后甲、乙、丙三个细胞细胞液浓度关系是乙<

甲<

D.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三个细胞液的浓度相等

4.(2017山西运城期中,2)下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

5.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消耗ATP

B.有氧呼吸过程中,细胞质基质中的氧浓度大于线粒体内的氧浓度

C.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无机盐离子运输速率的因素

D.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作用

6.(2017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月考,11)如图表示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根据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能发生

B.该过程包括细胞膜表面的识别过程和内部供能过程

C.构成囊泡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与膜成分的更新涉及图示过程

7.下列关于物质X跨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如果X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则在一定范围内,其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B.如果X是葡萄糖,则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C.如果X(氧气除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被动运输,则其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D.如果X是脂溶性的物质,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般是协助扩散

 

8.(2017河北武邑中学一调,25)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C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h1>

h2,在达到平衡后,A、B、C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

A.A=B=CB.A>

B>

C

C.A>

C>

BD.无法确定

9.某细胞对氨基酸、钠离子、葡萄糖和氧气的吸收方式如图所示。

已知细胞膜上的“●、◆”为载体蛋白,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同一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

B.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D.氨基酸可逆浓度进入该细胞且不消耗能量

10.(2017陕西渭南蒲城中学月考,4)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图2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

B.物质通过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ATP

C.由图1和图2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D.丁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11.下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A.甲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B.甲图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C.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12.如图表示渗透作用的装置,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请思考下列问题:

注:

图1、3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1、h2。

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

(1)如果A为清水,a为30%的葡萄糖溶液。

则图1漏斗中的液面________。

如果B为清水,b为30%的蔗糖溶液,则图3中的液面________。

(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

MB、Ma=Mb>

MA,达到平衡后,h1________h2,两个漏斗内溶液浓度大小为Ma________Mb。

(3)如果A、B、a、b均为某种物质,且MA=MB、Ma=Mb,则达到平衡后h1=h2,如果在a、b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的物质(微量,直接影响溶液的浓度),发现h1上升,而h2下降。

那么在a、b中加入的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选水解酶或聚合酶)

13.囊性纤维病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患者汗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黏液堵塞。

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如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__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________决定的。

(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________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________,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管它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即使脂质体外离子浓度很高,这是因为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

缬氨霉素是一种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到脂质体的脂双层内,可使K+的运输速度提高100000倍,但却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由此可以得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

与被动运输不同,该类膜蛋白都能水解________,但与普通的酶不同的是,它不对所转运的分子进行催化。

1.C 【解析】细胞膜的功能有: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图中反映的是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B 【解析】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而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

3.C 【解析】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磷酸“头”部(c)是亲水端,脂肪酸“尾”部(a)是疏水端。

细胞膜为细胞的边界,在细胞膜的外侧分布着具有识别、信息交流、润滑、保护等多种功能的糖蛋白,而在细胞膜的内侧没有糖蛋白的分布。

4.D 【解析】该实验通过相互对照可得出细胞核和细胞质在维持生命活动方面的重要性,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由此得出细胞只有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故D项正确。

5.C 【解析】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多糖结合形成,膜蛋白不都是糖蛋白,A错误;

膜蛋白有的镶在膜的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到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

内质网与脂质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