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856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7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前的导入部分,我采取讲故事的形式,这样为学生创设了故事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使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在学生帮助小兔子解决问题的时候,让学生以自己的学具代替蘑菇进行平均分,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充分使学生眼、手、口、脑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自然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但是可能是学生动手操作次数不多,使得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理解得不是很透彻。

在练习中,题目从理解上就出现了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的确有一定难度,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而在练习处理中,教师的指导不是很到位。

  另外整节课的教学我还应该多用些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加喜欢参与到数学课中来。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为此安排了几个层次教学: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这一层次安排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

  (3)、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4)、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整堂课完成得很顺利,学生都对实践操作很感兴趣,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也对今后的除法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结合教研员的点评,以及自己的体会,对于这一节课,我总结了以下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在讲课过程中要学生操作,有直观入手,再到抽象数学。

在课前应该尽可能的帮学生准备好一切需要用到的东西,让课堂变得简单,能准备的尽量准备。

  1、开展有效,在做中学,抽出数学,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好。

比如说,学生在实物展台上展示时,应该给学生提供出操作区域。

10个竹笋分成两份,应该在展台上告诉学生摆在哪个位置。

总之准备好教学外的所有东西。

  2、在让学生小组操作时,要有适当的指导,调控好课堂。

  3、对于操作后的交流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比如说,一共分几个,要怎么分。

要把()个桃子分给()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个桃子。

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意识。

  第二,直观表象与数学语言的关系。

帮学生搭架,培养他们数学思维,使其体会直观表象与数学语言的关系。

  第三,要搞清楚数学本身内涵。

在讲课中,要注意考虑数学的问题,比如数学中除法和减法的关系,分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提示学生全分完,让学生体会除法是来源于减法。

  第四,控制课堂时间。

一开始活动的时间稍长,应该把时间缩短,到平均分的时候要时间长。

  第五,平均分中的包含除,一定注意分的过程,时刻提醒学生“分完还剩多少?

”为除法的意义做铺垫。

  通过这一次的准备课,让我知道自己离高水平教师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还要不停地努力。

我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完善的自己。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教学建议中提到:

让学生摆学具、看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这部分内容的的教学任务很重,和乘法、平均分都有一定的关联。

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本节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自学来激活学生的内驱力。

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这一层次安排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中,每盘放2个。

通过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

(3)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4)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课后,带给我的反思是很多的,其中最主要是:

请相信学生能行!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让学生摆学具、看课件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

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

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摆一摆、分一分。

让学生任意分6个桃子,从不一样多的分法和每份同样多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

学生的认知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也就突破了除法这个抽象概念的难点。

突出了除法的本质属性:

把一个数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

在把握教材时抓住除法的本质属性,淡化其非本质属性。

  课后,带给我的反思是很多的,其中最主要的两点:

  1、请相信学生能行!

  过去,我们总怕孩子听不懂、记不住。

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

我们都知道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诉说。

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流。

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孩子们只有在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同时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他们也学会了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

  2、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改实验中,尊重学生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节课,如果按照先教后学的教法,学生学习的劲头就会打消一半。

而还学生的主动权以学生,让他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学生那颗创新的幼苗没有受到伤害,并且相信能长成参天大树!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森林聚会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节课学习第4849页的内容。

它是除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以分东西作为感性支柱的。

所以本堂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充分让学生动手分东西,感受分东西带来的快乐。

  一、分东西的快乐

然后让学生动手分竹笋,有的分成4个和6个,因为大熊猫吃的多,小熊猫吃的少,有的分成3个和7个,因为大熊猫照顾小熊猫,让小熊猫多吃点,还有的分给小熊猫10个竹笋,大熊猫没有,因为大熊猫要减肥在这种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学生们感到很快乐,很好玩,最后通过每只大熊猫分5个竹笋,感悟到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得益彰,精彩纷呈。

  将数学问题像串冰糖葫芦一样围绕着森林聚会串成串。

另外,将情境串成串,更便于学生系统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活跃,更容易理解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每次活动时,我都会设计几个像导火索一样的问题,如:

请你仔细观察,动脑想一想,大熊猫会遇到什么问题?

分成几份?

你想怎样分?

你发现了什么?

  又如:

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想怎样解决?

通过一环一环的问题,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确实感到数学很有意思,乐于产生更多的数学问题。

  四、乐于助人的思想

  本堂课从一开始就创设了帮助的伏笔,如请你的学具来帮忙代替竹笋,小猴子会遇到什么问题?

我们饿了,赶快帮助我们分一分吧等等,最后我说小动物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玩的很愉快,而且还学到了许多知识,你说对吗?

学生们会感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学生,要乐于帮助别人,因为你会感到快乐,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本堂课通过情境串的教学,小动物拟人化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故事,动手操作的乐趣,给学生们全新的感受,那就是原来数学课也很快乐,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乐园。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

比如通过学生分小棒来理解“平均分”,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概念,这样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现给大家。

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实物卡片),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本节课有较多的不足:

  1、对练习题的正确处理。

因此在教学例题后,如果觉得是学生难以把握住的要拿出来先讲,而不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了再拿出来讲,这样时间就浪费了。

  2、要充分让学生说。

不会说要领着说,再放开让学生自己说,让学生在说的时候理会计算的过程。

并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的激情是带动学生热情的关键。

将教师的激情、活力与教材的情感因素相结合,以情动情,让学生饱含着热情去学习。

而我这一点做的是远远不够的。

  4、对生成的课程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如像在课中一学生对16除以4等于4读成16除号4等于4,没能够抓住这个时机说明除法算式的读法。

本人的随机应变能力不够,有待加强。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认识除法》是二年级上册课本中学生学习了平均分以后学习的知识,这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运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与之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入手,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一个吸纳新知的一个过程,利用动手操作后的结果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分认识除法的意义。

  首先,引发学生平均分的需要,让学生自主寻求答案。

我一个追问:

“每辆车坐2人是什么意思?

”给了学生一个思考方向上的提示,这对中等往下的学生更有所帮助,他们可以借助学具去分一分。

对于中等往上的学生他们也可以直接在大脑里想分的过程或者联系乘法的意义来寻找答案,平均分和几个几相加本质上就有相通的地方。

  其次,暴露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完善知识结构。

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可以请身边的圆片帮忙,也可以在大脑里思考,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找到答案,后者比前者的思维层次要高一些。

在组织汇报交流时我沟通了这两种方法相通的地方,“在这道题中是几个几相加是6人呢?

”学生出现了意见的分歧,一方认为是3个2相加,一方认为是2个3相加,我让学生举手表决了一下,发现几乎是半对半,随后我说“有理走遍天下”,要说出自己的理由,此时有些学生根据平均分的意义来解释,有些学生知道想乘法来找到答案,但意义解释不清,我引导这部分学生去观察平均分好的圆片,最终是心服口服了,为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在说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算式中的3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经历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加强理解。

  其实,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用圆片去分一分去解释难度不算大,而对于是“几个几人是6?

”这是一个从直观形象到完全抽象的一个中间的初步抽象过程,这是突破难点的重要纽带,需要暴露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去明晰、完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单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而“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本节包括“平均分”和“除法”两部分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而例4除法的含义,是学生学习除法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我从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苹果开始,通过分东西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接着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帮小熊猫平均分竹笋的具体情境,课上通过请学生演示帮小熊分竹笋的过程从而引出除法,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再让让学生认识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整节课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充分运用示范演示、学生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时在知识点上,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通过让学生分东西,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有部分学生对除法的含义理解不到位,没有让学生说出每一个数在算式中所表示的含义?

  2、练习题的设计较单一,应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练习题应有梯度。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P18-19例4、例5及P20练习四(2、3、4、)

  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水果图片若干,纸袋若干。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分

  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你会分吗?

  ⑴动手分一分

  ⑵同桌说一说:

你是怎么分的?

  ⑶汇报演示(课件展示)

  生1:

我是这样分的,3个一份,正好两份。

  生2:

我是2个2个分,先左边4个,再右边4个。

  生3:

我是2个2个分,先左边2个,再右边2个,直到分完。

生4:

我是1个1个分,先左边1个,再右边1个,直到分完。

?

?

  ⑷小结:

刚才小朋友对8个圆片进行平均分,有的是4个4个分,有的是2个2个分,有的是1个1个分,但不管怎么分,都是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4个,那就是平均分。

  二、除法的初步认识

  1、把12个圆片平均分,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你会分吗?

  ⑴独立动手分一分

  ⑵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⑶汇报交流:

出现多种情况(略)

  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

  2、介绍除法的书写来源

  “平均分”在数学中也可以用一种计算方法来表示——除法,除法的符号是除号,除号怎么写呢?

(师生交流书写)“平均分”该怎样用除法来表示呢?

  3、除法的含义

  选择其中情况一种来讲

  如:

○○○○○○○○○○○○

  师:

这幅图是把多少个圆片平均分?

平均分成多少份?

每份是多少个?

生:

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指多名学生说图意)

刚才说的图意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生1:

12÷

4=3

还可以列成12÷

3=4

先来看第一个算式,12÷

4=3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

(说图意)

那12÷

3=4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沉默)

(引导)分几个圆片?

每份

  几个?

正好分成多少份?

(说含义)

  4、理解除号的意义。

  追问,还有谁会列除法算式,你们怎么知道的?

  在学习的道路上,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疑问。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贵有疑,有疑问、有思考,你就会有进步?

  (除号表示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号的写法: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展开想象,你怎么理解并记住这个符号就是除号?

(一条横线可以看做是把物体进行平均分,上下两个一模一样的圆点可以看做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5、介绍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

  我们把要分的苹果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

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

每份分得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

  不看图,你能说说6÷

2=3,表示什么意思呢?

(表示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

6除以2等于3。

  6、小结:

把总数进行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对一幅图,就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除法算式。

  7、给其余几幅图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8、质疑:

看书上例题,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9、基本练习:

  书上的“做一做”----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1)明确要求:

让学生把18块饼干平均分成三人(2人)(6人),每人分几块?

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不看图说说每个除法算式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略)1、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12÷

□=□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__________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把1、2题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虽然都是12根小棒,因为第1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