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891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狼教案4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

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小声默读一遍。

  

(2)学生发问。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4.朗读课文。

  第一遍:

要求读音准确。

  第二遍:

要求大体顺畅。

  第三遍:

要求读出语气。

  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

  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教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

  6.复述课文。

  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作出讲评。

  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

  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

  7.掌握生字词。

  在这三次复述过程中,其他学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义的字词。

教师随订正随理出掌握的主要词语。

  拟挑出常用的、比较容易掌握的单音词,随讲随写黑板,让学生笔记,以便复习掌握。

  常用字词:

  惧:

恐惧。

从:

跟随。

故:

原来(一样)。

驱;

追赶。

窘:

困窘。

恐:

恐怕。

顾:

看到。

瞑:

闭眼。

暴:

突然。

毙:

杀死。

股:

大腿。

寐:

睡觉。

黠:

狡猾。

  止:

有两讲——

  上述的生字生词要入文作出准确解释,可让学生当堂翻译原句,不要只是单个记词义。

  另有两个词用的是引申义,书上有注释,教师可略加提示,学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

这两个词是:

  缀:

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

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布置作业: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__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

  2.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思考练习一。

  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__中心意思。

  教学步骤: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

  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__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

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

——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

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

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

——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

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

——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

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

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

可见怎样划分高潮的结局,应该以__本身的情况为准。

  (4)__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

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__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

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6)__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__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

第二部分议论。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

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

  

(1)__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

即__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

  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__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

应是后者。

  __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

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

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

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

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

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

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

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中心意思:

__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这一归纳不应是唯一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

  (4)__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3.词语与练习。

  订正练习二、三。

  练习二:

  1、2、3句各是前三个段的尾句,写的是狼的贪婪凶残;

  4、5、6句集中在第4段,写的是狼的阴险狡诈。

  练习三:

  此题放在第二册较难,不必要求具体确切掌握。

可大体讲明:

  这六个“其”都是代词。

  现代汉语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

代什么要看上下文。

这里主要看上文,即从上文中去寻找相应的人或事物。

1句中,代狼;

2句中,代麦场;

3句中,代柴草堆;

4句中,代柴草堆;

5句中,代屠户;

6句中,代狼。

  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

狼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明白罗斯福之所以作出错误决定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

  生:

收集有关狼的资料。

  师: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出示CAI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请看大屏幕!

  2、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

  3、羊和狼分别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羊:

温顺、善良。

狼:

凶残、狡猾。

  4、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

(简介资料)

  (狼:

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

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

  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

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6、大屏幕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练习:

(课件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

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

结果怎样?

  思考题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从书中发现的知识。

  4、追问:

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CAI课件展示: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思考题2:

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狼是森林的保护者。

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

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

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大屏幕展示: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大屏幕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

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

请你说一说。

  3、出示CAI课件,拓展知识。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

以“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看看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让人们重新认识一下它们。

狼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一、板书鹿和狼

  1、谁能说说你对狼的认识?

你对鹿的了解呢?

(鹿:

温柔善良,让人喜欢。

凶恶狡猾,让人憎恨,如《会摇尾巴的狼》、《狼和羊》。

  2、板书《鹿和狼的故事》,看了题目后你想说些什么?

  温柔善良的鹿和狡猾凶恶的狼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做什么?

(读书)

  二、学生读课文。

  1、自己将全文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你想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

  三、课文中哪一部分给你印象最深你就读哪一部分,边读边想你为什么选择这一部分。

  四、读你印象最深的段落,说一说为什么会选择这一部分。

  1、罗斯福总统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消灭狼,目的是为了保护鹿,让鹿繁殖得更多一些。

  2、经过25年的猎捕,鹿没有了天敌。

  3、鹿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4、鹿吃光了森林中的植被。

  5、鹿病死了无数只,还有一些饥饿而死。

  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选择大家找出课文中的不同观念,用自己的观念及想法进行一次辩论赛。

  正方

  罗斯福是对的,他杀狼是为了保护鹿。

  反方

  罗斯福是错的,他违犯自然界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规律。

  六、总结

  在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动物和动物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植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一种生物的存亡或数量发生变化,常常会通过这种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影响到其他生物和整个自然界。

这就是鹿和狼等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

狼教案篇4

  1、认读“狩、宠、厄、悖“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

板书鹿。

  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

(鹿就是我们心中美丽的使者);

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板书狼。

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

提起狼,我们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凶恶残暴的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板书__和__的故事,齐读课题。

本课所写的故事与同学们的认识不一样,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二、新授:

  同学们按预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主要些了什么内容?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些了一件什么事?

  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森林被毁,鹿群大量死亡,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将这个故事的?

  2、让我们把心放到__中,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喜欢鹿得我们感到痛快?

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是滋味?

  3、谁来读读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

  4、哪些段落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

谁来读一读?

  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本葱郁的森林和可爱的鹿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可如今却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遗憾。

  5、闭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

看到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了吗?

  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

  看录像。

  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杀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毁的悲剧,同学们,你能告诉他们吗?

来默读课文想一想。

  出示:

鹿(吃)狼

  破坏保护

  森林

  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少掉任何一链,就会遭严重的灾难。

  6、此时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

  7、生物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

  8、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

(《塞翁失马》)

  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句警示人们的话。

  [学校评语]

  1、本课教学目标内容全面,有“过程与方法”的,有“知识与能力”的,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目标确立得准,教学就有的放矢。

  2、本课在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

本课能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课内课外结合,书面文字和多媒体结合,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努力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提升阅读的质。

如开课导入时,教师询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并谈谈对狼的印象。

再如让学生想象遭破坏的森林之面目并录像呈现,师生互相介绍生物界相互制约的例子,教师适时补充《塞翁失马》及当前环境保护现状等。

  最后,希望你能搜集窦桂梅老师的语文教学实录、设计、反思及个人宣传资料,学习她的主题教学,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反思]

  两天前,我接到了“教坛新星”的选拨通知,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十三课——《鹿和狼的故事》。

为了准备这节课,我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上浏览,翻阅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让这节课能触动学生们的心灵,达到完美。

  两天后,我成竹在胸,怀着百倍的信心走进课堂(试讲)。

当我把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得到他们热烈的回应时,我心中暗自高兴:

看来我课前的功夫没有白费。

同时我的信心更加充沛,学生这样的学习激情一定会继续到这节课的结束。

我踌躇满志,接着问道:

“造成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这可是这节课的一个关键问题,我本以为教室里会小手如林,学生会畅所欲言。

可事与愿违,原本沸腾的教室一下子凝固到了冰点,时间就在此定格。

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我不禁一怔:

为什么我斟酌了半天才确定下来的问题,竟会受到学生如此的冷遇!

我只好点名让几名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来回答,可答得并不尽人意。

下面的课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我的热情也大打折扣。

为了让课能顺利结束,我只好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牵着学生向前走。

一节准备得如此“充足”的课就这样浑浑噩噩地结束了。

  为什么自认为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反应却如此冷漠呢?

我将每一个教学环节想了一遍。

毫无疑问,问题出在我身上。

备课时,我只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想问题,为教而设计,为所谓突出重点而提问。

问题没有设计在学生的“心坎上”,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激起他们的兴趣。

孔夫子说曾说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那么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思路才适应学生呢?

  我拾起课标,反复推敲,琢磨。

“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这是《鹿和狼的故事》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

我痛定思痛,怎样使课程资源变“窄”为“宽”,变“死”为“活”?

我私下里找来学生和我一起备课,了解他们喜欢怎样的提问方法,推翻了前面所有的设计,寻找着一种更新、更贴近学生的突破口。

于是有了今天的“读完《鹿和狼的故事》后,哪些段落又让我们心里感到不是滋味?

”这个问题的出炉。

再上这节课的时候,它就如一枚卵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饱满,跃跃欲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孩子们的语言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整节课精彩纷呈,我倍感欣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好的教学设计激活了课堂,也给起关键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合作性、民主性、过程性。

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只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就一定会有所成就,语文课堂也一定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