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9080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7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docx

课内文言文整理新区中学

课内文言文整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16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

地名。

②幔亭峰:

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沿溯阻绝溯:

__________②属引凄异引:

__________

③不及返顾顾:

__________④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

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

②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

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

请简要概括。

(5分)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6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

“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

开始。

禹:

治水的大禹。

②广:

开阔。

③崇深:

高深。

④捍:

捍卫。

⑤深:

深处。

悸:

惊动。

魄:

心魂。

⑥寻:

古代八尺为一寻。

⑦浑洪:

水势浩大。

籲(bi):

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⑧鼓:

鼓荡。

山腾:

像山腾起。

⑨浚(jCin)波:

大的波浪。

⑩慎子:

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

“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

①沿溯阻绝()②哀转久绝()

③河中漱广()④窥深悸魄()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②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译文: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分)

答: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4分)

三、文言文阅读(13分,每小题2分,共6分)

赵普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莞,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刘宣

【乙】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会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③。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孺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

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②刘公宣:

即刘宣。

③发解及第:

(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

④刘文恭公铉:

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普少习吏事习:

熟习

B.家人发箧视之发:

发现

C.每归私第第:

住宅,

D.讶其文讶:

听说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B.卒用其人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C.谓必山林老孺之作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D.以语使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3.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

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

B.【乙】文写到了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

C.【甲】文通篇没有说明赵普推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

D.【甲】【乙】两文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写了赵普和刘宣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事例,都表现了一个中心: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4分)

①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分)

②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2分)

5.除赵普和刘宣之外,古人还有许多刻苦读书的事例,请举出一例,并谈谈你的感受。

(3分)

四、阅读《黔之驴》,完成习题。

(10分)

黔之驴     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

地名。

 ②慭慭(yìnyìn)然:

小心谨慎的样子。

 ③遁(dùn):

逃走。

 ④噬(shì):

咬。

 ⑤狎(xiá):

亲近而不庄重。

 ⑥荡倚冲冒:

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⑦跳踉(liàng):

跳跃。

 ⑧(hǎn):

虎怒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异:

   ②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

3.翻译下列句子。

(2分)

技止此耳!

译文: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4分)

成语:

        

启示:

                                   

五、阅读《晏子使楚》中的一段文字,完成8-9题。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皆以美于徐公

B.水土异也               渔人甚异之

C.橘生淮南则为橘         君将哀而生之乎

D.齐人固善盗乎           固以怪之矣

9.选文划线句中的“圣人”指“才德极高的人”,晏子的“德”指什么?

“才”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4分)

答:

                

六、阅读《人琴俱亡》,完成13~15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____________②何以都不闻消息___________

③弦既不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因恸绝良久_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

(2)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15.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否矛盾呢?

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

七、2017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

(一)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洽与松泉作四邻,煮茗听雨好留宾。

新桃满径为家业,风月一簾任我吟。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水尤清冽:

(   ) 

(2)心乐之:

( )

(3)乃记之而去:

( ) (4)煮茗听雨:

(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卷石底以出

1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各划一处)(2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煮茗听雨好留宾

1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

见渔人,乃大惊。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环滁皆山也。

C.孔子云:

“何陋之有?

”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3.对以上诗文材料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第二段字字写鱼,对水的描写不着一字。

然而其名写鱼,其实写水,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

B.乙诗的“新桃满径”可以让人联想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职业。

C.甲文“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凄清、

寂寥;乙诗“洽与松泉作四邻”也同样写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雅致。

D.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依然洒脱自如、无欲无求的思想感情;乙诗借具体的意象,寄托了诗人自命不凡,却怀才不遇的失落之情。

14.“风月一簾任我吟”的“任”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2分)

八、2016年重庆市中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

[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卷石底以出(         )        

(2)佁然不动(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乃记之而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文: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4分)

 

九、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15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⑤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

农历正月十五。

②儋州:

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

③民:

指汉族。

夷:

指当地少数民族。

④屠沽:

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

⑤再:

同“在”。

⑥过:

苏轼的小儿子。

⑦韩退之钓鱼:

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遂至承天寺          遂:

于是,就

B.怀民亦未寝            寝:

睡觉

C.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过:

经过

D.归舍已三鼓矣         鼓:

动词,击鼓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欣然起行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B.放杖而笑         强饮三大白而别

 C.予欣然从之        山间之朝暮也

 D.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15.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甲文“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B.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

 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十、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17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畚锸,箕畚铁锹。

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轼诣武卫营      (4)卒全其城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4分)

十一、阅读《治水必躬亲》一文,完成1—4题。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泥于掌故()②非相度不得其情()

③非咨询不穷其致()④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2)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3.治水之法,为什么“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因此,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4.文中“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与“非咨询不穷其致”前后矛盾吗?

为什么?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有千里之能         B.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而攻之而不胜            学而时习之

 4.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略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4分)

5.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3分)

答: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案牍之劳形  (   )

2.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臣不胜受恩/感激                   B、今齐地方/千里

B、朔气传/金柝                        D、水/不在深

3.翻译(2分)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文:

                                     

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

        

②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具:

        

12.

(1)《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一句中“以”是“用”的意思,《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一句中“以”是“因为”的意思,文中“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一句中“以”的意思是                 。

(1分)

(2)《三峡》“素湍绿潭”一句中“素”是“白色”的意思,《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一句中“素”是“一向,平素”的意思,本文中“有奇字素无备者”一句中“素”的意思是                 。

(1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4.将下面这段文字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自己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