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9201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docx

JG75燃气锅炉运行规程

75t/h锅炉运行规程

发文号:

修订日期:

2013年6月15日

持有者:

副本控制:

目次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为满足现场实际需要对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动力厂2012年7月1日颁布的《75t/h锅炉运行规程》A/7版进行修订的。

本规程以国家及行业的法规和技术标准并结合动力厂发电车间75t/h锅炉运行提出了规定,以适应和加强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动力厂内部管理和生产经营的需要。

本规程编写和修改时,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79)电生字53号文件关于颁发《中小型锅炉运行规程》编写的基本规定,对动力厂在生产管理上提出了一些规定,以加强动力厂的生产管理。

本规程根据电力工业部颁发的技术法规,锅炉厂家的部分资料编写。

因为两台锅炉为相同型号,未注明时本规程内容均适用于1#、2#75t/h锅炉的运行调节。

本规程从实施之日起,原2012年7月1日颁布的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动力厂《75t/h锅炉运行规程》A/7版同时宣布废止。

本规程附录是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规程由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归口。

本规程由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动力厂发电车间起草。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张晓亮

本规程专业审核人:

夏树升、刘军

本规程批准人:

陈传红

 

75t/h锅炉运行规程

1范围

为了规范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动力厂发电车间锅炉专业的生产技术,提高锅炉运行操作的水平,保证安全生产,特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动力厂发电车间锅炉生产运行的管理和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江西江联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锅炉安装使用说明书》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察规定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3定义

3.1工质:

是热机中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一种媒介物质(如燃气、蒸汽)。

3.2温度:

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3压力:

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垂直作用力;以绝对真空作为测量起点的压力称为绝对压力,以大气压力作为测量起点的压力称为表压力。

3.4真空:

容器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把低于大气压力的部分叫真空;真空度是真空值和大气压力比值的百分数。

3.5功率:

力所作用的物体在力方向上的位移与作用力的乘积叫功;功与完成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功率,即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6饱和状态:

处于动态平衡的汽、液共存的状态称饱和状态,此时的温度称饱和温度,此时的压力称饱和压力。

3.7湿饱和蒸汽:

含有饱和水的蒸汽叫湿饱和蒸汽。

3.8干饱和蒸汽:

水完全汽化成蒸汽状态时的蒸汽称干饱和蒸汽。

3.9过热蒸汽:

对于饱和蒸汽定压加热,蒸汽温度超过饱和温度的蒸汽称过热蒸汽。

3.10热应力:

由于内、外或两侧温差引起的零部件变形受到约束,物体内部产生的应力称为热应力。

4概述

电站拥有两台江西江联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燃气锅炉,锅炉型号为:

JG-75/3.82-Q,额定蒸发量75t/h,额定压力3.82MPa;两台青岛捷能汽轮发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轮机,型号为:

C12—3.43/0.490;两台无刷励磁发电机,型号为QFW-15-2;设有单独为“发电”供水的化学制水站,具有补充150t/h除盐水的能力,除盐水来自污水处理站的反渗水,工业新水来自公司的S1水线。

本锅炉采用全膜式壁前吊后支结构,由汽包、汽包内部装置、水管系统、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钢架、炉墙附件、平台扶梯、钢性梁、护板、蓄热稳燃装置、密封系统、管路布置和燃烧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锅炉散装出厂,在工地进行安装并筑炉。

锅炉设计燃料为高炉煤气,点火燃料为石油液化气或焦炉煤气,煤气发热值低且着火温度较高,所以在炉膛下部采用了强化传热传质的《高炉煤气锅炉炉内蓄热稳燃装置》,且在燃烧器出口处加有稳燃装置与正四角点燃旋流式煤气燃烧器配合,保证了高炉煤气的充分燃烧。

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各为两级交替布置,空气预热器为管式,构架采用钢结构,尾部为叠置式结构,按7度地震校核。

汽包内部采用旋风分离器,采用集中下降管。

过热汽温调节采用喷水减温装置。

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平台为栅格结构。

锅炉采用单汽包,汽包内径为1500mm,壁厚46mm,筒身直段长6350mm,总长约7390mm,用20g钢板制造。

汽包内一次分离装置为24只直径为Ф290mm的旋风分离器,分成前后二排,前排布置10只,后排布置14只,每只旋风分离器最大允许负荷为3.5t/h,二次分离布置在汽包顶部,为“V”型的钢丝网分离器。

锅炉正常水位在汽包中心线下50mm,最高和最低水位距正常水位各为正负75mm。

汽包下部由四根Ф273×8的下降管集中供水,下降管入口处为防止抽空而装有平稳栅和十字板。

炉膛断面为5810×5810mm(按水冷壁管中心线计算)的正方形,燃烧器布置在四角上,整个水冷壁分成12个循环回路,前后及两侧各为三个回路,每面墙的侧边回路由20根Φ60×4管子组成,中间回路由24根Φ60×4管子组成,炉水由四根Φ273×8的下降管引出,再由24根(每个回路各两根)Φ108×6的分配管分别引入水冷壁的各个下集箱。

过热器由顶棚、高温段过热器、低温段过热器组成,喷水减温器设在两级过热器中间,饱和蒸汽由四根Φ108×6的管子引入低温过热器进口集箱,再经过63根Φ38×3.5的管构成顶棚段过热器和低温段过热器。

蒸汽经低温段过热器出口集箱引入减温器,减温后进入由64根Φ42×3.5管组成高温过热器,过热蒸汽经四根Φ133×6的管子引入集汽集箱。

锅炉上下两级省煤器蛇形管均由Φ32×3的钢管制成,上级50排,下级分两组56排。

省煤器蛇形管通过支承梁将重量传到省煤器护板上,最后叠置在尾部钢架上,上级省煤器支承梁应将其一端接至鼓风机入口以便通风冷却。

空气预热器为双级立式布置,管径为Φ40×1.5,为防止运行中振动,加装了防振隔板。

最下一组管箱单独支承在尾部钢架上,可方便地检修。

额定负荷时空气预热器出口热风温度为370ºC。

各级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都留有检修空间及相应的人孔门便于检修作业。

5技术规范及参数

5.1JG-75/3.82-Q型锅炉主要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1

额定蒸发量

t/h

75

×110%=82.5  

2

汽包工作压力

MPa

4.20

3

过热器出口压力

MPa

3.82

4

过热蒸汽温度

450

5

给水温度

150

除氧器给水温度104℃

6

冷风温度

20

7

热风温度

370

8

排烟温度

155

9

锅炉热效率

%

87.05

锅炉排污率2%

10

锅炉机组烟气阻力

Pa

2696

11

空气预热器空气阻力

Pa

3356

12

锅炉水容积

m3

51.77

水压试验

13

汽包水容积

m3

9.77

不计算两封头

14

水冷壁

m3

28.8

15

过热器

m3

6

16

省煤器

m3

7.2

5.2锅炉主要承压部件及受热面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1

汽包

内径

mm

1500

壁厚

mm

46

长度

mm

6350

计算封头约长7390

材质

20g

2

水冷壁

型式

膜式

受热面积

m2

493.8

管数

256

外径及壁厚

mm

Φ60×4

材质

20/GB3087

 

3

凝渣管

受热面积

m2

72.4

管数

49

外径及壁厚

mm

Φ60×4

材质

20/GB3087

 

4

低温过热器

型式

立式综合布置

受热面积

m2

329

管数

63

外径及壁厚

mm

Φ38×3.5

材质

20/GB3087

 

5

高温过热器

型式

立式综合布置

受热面积

m2

214

管数

64

外径及壁厚

mm

Φ42×3.5

材质

15CrMo

 

6

减温器

型式

文丘里式

温度调节范围

0C

△t>40

减温水量

t/h

3.24

 

7

高温段省煤器

型式

卧式布置

受热面积

m2

368

管数

50

外径及壁厚

mm

Φ32×3

材质

20/GB3087

 

8

低温段省煤器

型式

卧式布置

受热面积

m2

783.1

管数

56

外径及壁厚

mm

Φ32×3

材质

20/GB3087

9

低温段空气预热器

型式

立式布置

受热面积

m2

2045

中低温段共计

管数

4264

外径及壁厚

mm

Φ40×1.5

材质

Q235-AF

10

中温段空气预热器

型式

立式布置

受热面积

m2

2045

中低温段共计

管数

4264

外径及壁厚

mm

Φ40×1.5

材质

Q235-AF

 

11

高温段空气预热器

型式

立式布置

受热面积

m2

1645

管数

4264

外径及壁厚

mm

Φ40×1.5

材质

Q235-AF

 

12

定排扩容器

型式

DP-7.5

压力

MPa

大气压

直径

mm

2000

容积

m3

7.5

台数

1

1

 

13

连续排污扩容器

型式

LP-3.5

压力

MPa

1.0

直径

mm

850

容积

m3

3.5

台数

1

 

14

向空排汽消音器

规格

KXP(S)-40A

青岛科瑞斯设备厂

台数

1

工作压力

MPa

3.82

排汽量

t/h

40

温度

0C

450

5.3燃烧设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1

燃烧室

容积

m3

494

宽度

m

5.810

深度

m

5.810

高度

m

18.600

 

2

燃烧器(高炉煤气)

型式

扩散角900

四角缝置旋流式

布置方式

四层叠加

数量

16

容量

Nm3/h

5000

 

3

燃烧器(液化石油)

型式

扩散角900

多孔直流29孔Φ6mm

布置方式

一层

数量

4

容量

Nm3/h

136

5.4附属设备

序号

名称

项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1

引风机

型号

Y4—73NO20D左1800

台数

1

风量

m3/h

240000

风压

Pa

3393

叶轮直径

mm

2000

电动机

型号

YKK450-5-6

容量

KW

355

电压

V

10000

电流

A

27.0

转数

r/min

985

 

2

送风机

型号

G4-73-NO12D

台数

1

风量

m3/h

78200

风压

Pa

4513

叶轮直径

mm

1260

电动机

型号

YB315M1-4

容量

KW

132

电压

V

380

电流

A

237

转数

r/min

1486

5.5安全阀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1

汽包安全阀

型式

GA44H-6.4

双杠杆重锤式

台数

2

工作压力

MPa

4.20

2

过热器安全阀

型式

GA42H-10

单杠杆重锤式

台数

3

工作压力

MPa

3.82

3

连排扩容器安全阀

型式

LP-3.5

弹簧式

台数

2

工作压力

MPa

0.2

5.6自动调整装置

5.6.1主给水自动调整装置

5.6.2给水大旁路自动调整装置

5.6.3主减温水自动调整装置

5.6.4减温旁路自动调整装置

5.7锅炉燃料特性

5.7.1高炉煤气:

CO2:

14%CO:

24%H2:

1.8%CH4:

0.75%O2:

1.3%N2:

58.15QYdw:

3223KJ/Nm3

爆炸范围(V/V):

40~70%

5.7.2焦炉煤气:

CO:

6-9%CO2:

2-3%H2:

58-60%CH4:

23%N2:

2-4%QYdw:

17584KJ/Nm3

爆炸范围(V/V):

6~30%

5.7.3石油液化气:

QYdw:

114875KJ/Nm3

爆炸范围(V/V):

2~10%

5.7.4转炉煤气:

CO:

60—70%QYdw:

8300KJ/Nm3

爆炸范围(V/V):

20~70%

6锅炉机组检修后的检查与试验

锅炉机组检修后,运行人员应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对设备进行重点检查。

6.1锅炉本体的检查

6.1.1对燃烧室及烟道内部进行检查的内容

──炉墙、挡烟墙及吊旋完整、严密,无严重烧损现象。

──看火门、人孔门完整,能严密关闭。

用手电查证内部无人工作,受热面清洁无杂物。

──脚手架应全部拆除,检查后应严密关闭各炉门。

──水冷壁管、排管、过热器管、省煤器管及空气预热器外型正常,内部清洁,各部的护板完整牢固。

──燃烧室喷口完整,无结渣,无严重烧损及缺损现象。

各风套筒应同心。

──各测量仪表和控制装置的附件位置正确、完整、严密、畅通。

──防爆门完整严密,防爆门上及周围无杂物,动作灵活可靠。

──挡板完整严密,传动装置完好,开关灵活,位置指示正确。

──检查汽包、减温器、过热器出口联箱和水冷壁等膨胀指示器应完整,指示板刻度应清晰,冷态时应明显的指向基准点,指针不许卡住。

指针与刻度板垂直,而且有3~5mm的间距。

──检查炉膛内蓄热稳燃器(其结构为圆塔形,耐火砖砌筑应完整,无缺损,无落砖,无裂纹,其表面无焦渣及杂物)。

──锅炉内部检查完毕,确认燃烧室及烟道内无人后,将各人孔门,检查门严密关闭。

6.1.2检查转动机械,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有的安全遮拦及保护罩完整、牢固,靠背轮联结完好,地脚螺丝不松动。

──轴承内的润滑油洁净,油位计完整,指示正确,清晰易见,标有最高、最低及正常油位线;油位应接近正常油位线;放油门或放油丝堵严密不漏。

──轴承温度表齐全好用。

──冷却水充足,水管、阀门不漏,排水管畅通。

──转动部件经常检查的部位要有足够亮度的照明。

──电动机应符合《厂用电动机运行规程》的有关规定。

6.1.3检查汽水管道及其煤气、液化气、焦炉煤气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支吊架完好,管道能自由膨胀。

──保温完整,表面光洁,其颜色符合《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的规定。

──管道上有明显的表示介质流动方向的箭头。

6.1.4检查各阀门、风门、挡板应符合下列要求:

──与管道连接完好,法兰螺丝已紧固。

──手轮完整,固定牢靠,门杆洁净,无弯曲及锈蚀现象,开关灵活。

──阀门的填料应有适当的压紧余隙,丝堵已经拧紧,主要阀门的保温良好。

高温管道、阀门保温不全,禁止启动。

──传动装置的连杆、接头完整,各部销子固定牢固,电控装置良好。

──具有完整的标志牌,其名称、编号、开关方向清晰正确。

──位置指示器的指标与实际位置相符合。

6.1.5检查汽包水位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汽水连通管保温良好。

──水位计严密清晰。

──汽门、水门和放水门严密不漏,开关灵活。

──水位计红绿色清晰、易见,亮度足够且指示正确。

──水位计的安装及其标尺正确,在正常及高低极限水位处有明显的标志。

──水位计照明充足且有事故照明。

6.1.6检查压力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盘清晰,汽包及过热器压力表在工作压力处画有红杆线。

──表盘内无积水及漏泄处。

──表针指示在零点。

──经计量部检验合格,贴有检验标志及铅封。

──照明充足。

6.1.7检查安全阀,应符合下列要求:

──排汽管和疏水管完整、畅通、装设牢固。

──安全阀的杠杆完整,行程位置正确,不受阻。

──重锤位置正确,并用卡子固定,以防其移动。

──杠杆能自由活动,不得有妨碍其动作的杂物、灰尘和锈垢。

──装有防止烫伤工作人员的防护罩。

6.1.8检查承压部件的膨胀指示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指示板牢固地焊接在锅炉骨架或主要梁柱上,指针垂直焊接在膨胀元件上。

──指示板的刻度正确、清楚,在板的基准点上涂有红色标记。

──指针不能被外物卡住,指针与板面垂直,针尖与板面距离3~5mm。

──锅炉在冷状态时,指针应指在指示板的基准点上。

6.1.9检查操作盘,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有仪表、信号、操作开关及切换开关配备齐全,完整好用。

──盘面规整,模拟图正确;所有的标志齐全,名称正确,字迹清晰,固定牢固。

──指示灯泡、灯罩齐全,灯罩颜色正确。

──警报器好用,响声宏亮。

6.1.10检查现场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锅炉各部位的照明灯头及灯泡齐全,具有足够的亮度。

──事故照明电源可靠,灯具齐全,亮度能够满足事故时照明。

6.1.11其他检查

──检查中临时拆除的平台、楼梯、围栏、盖板、门窗均匀应恢复原位。

所有的孔洞以及损坏的地面,应修补完整。

──在设备及其周围通道上,不得堆积垃圾杂物,地面不得积水积油。

──检修中更换下来的物品,应全部远离现场。

──脚手架应全部拆除。

──在锅炉附近备用足够的合格消防用品。

──煤气CO报警器应试验好用,并投入。

──上述检查完毕后,应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有关的记录薄内,对所发现的问题,应通知检修负责人予以消除。

6.2锅炉上水

6.2.1联系汽机,通知邻炉,并得到值长及汽机值班长同意后通过给水小旁路经省煤器上除盐、脱氧低温水,其温度一般不应超过100ºC,向锅炉上水共有两种,即反冲洗上水和给水门上水。

6.2.2上水应缓慢进行,锅炉从无水到水位计负100毫米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夏季不少于90分钟,冬季不少于180分钟。

如锅炉温度很低或上水温度较高时,应适当延长上水时间;锅炉上水时,不得影响运行锅炉给水。

6.2.2.1反冲洗上水程序

──拆除反冲洗管上的堵板。

──开反冲洗上水门上水,待过热器空气门跑水后,关闭该空气门继续上水,汽鼓水位超过水位计上部可见水位后关小反冲洗门继续上水,待减温器汽侧空气跑水后,立即关闭反冲洗上水门,关闭上述空气门,上水后反冲洗管上的堵板应堵好。

6.2.2.2主给水门上水

──关闭汽包与省煤器再循环门。

──开主给水门上水,水量控制为15—20吨/时流量。

──待汽包水位升至水位计最低水位后,关闭给水门,暂停上水,监视水位的变化,如水位下降,查出漏泄原因,予以消除,如水位上升,说明给水门漏或没关严,采取措施消除,继续上水保持水位,如进行反冲洗或水压试验可继续上水,待空气门跑水后,立即关闭给水门。

6.2.3锅炉经过大修,在上水前后应记录膨胀指示器的数值。

6.2.4如锅炉原已有水,经化验水质合格,可将水位调整到汽包水位计负100毫米处。

如果水质不合格,可根据化验人员意见进行处理,必要时可把炉水全部放掉,重新上水。

6.3水压试验

6.3.1水压试验准备工作完毕后,可根据冷炉上水之规定,继续向锅炉上水。

并通知热工人员做水压或超水压实验。

6.3.2锅炉充满水后,可根据空气门来水情况,逐个关闭,当空气门全部关闭后,关闭上水门。

6.3.3在升压前,应通知检修人员退出炉内及承压部件工作场所。

6.3.4锅炉升压时,必须使用给水旁路门控制给水压力,升压速度控制在0.1—0.2Mpa/分,当汽包压力升至2.0Mpa时,应停止升压检查压力升降情况。

(如压力继续升高,则上水门内漏,而后的升压过程中应慎重)。

保持5分钟无变化后,将汽包压力升至工作压力,维持压力稳定,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后,方可降压。

6.3.5如果进行超水压试验,需要有防止安全阀动作的措施,当汽包压力升至工作压力时,应暂停升压,检查承压部件有无漏水等异常现象,若情况正常,解列就地水位计,再将压力缓慢地升至超水压试验压力(1.25倍工作压力),保持5分钟,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

6.3.6锅炉经过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停止上水后,在给水门不漏的条件下,经过20分钟,压力下降数值不超过0.3MPa。

──承压部件无漏水及湿润现象。

──承压部件无残余变形现象。

6.3.7水压试验工作结束后,如需放水时,应联系化学值班人员化验水质。

合格回收,否则应该排掉。

6.3.8放水速度应控制在0.5MPa/分以内。

6.3.9当汽包压力降至大气压力时,开启空气门。

6.3.10水压试验的锅炉,必须有专人分管各项工作,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允许不加监视。

6.3.11冬季水压试验放水后,冲洗仪表管后,应将管内水放尽,防止冻坏表管。

6.3.12水压试验的结果及新发现的问题,应记录在交接班日志内及设备缺陷记录薄内。

6.4反冲洗过热器

6.4.1锅炉应根据化学有关人员的意见对过热器管进行反冲洗。

6.4.2冲洗时,由反冲洗系统向锅炉供除盐脱氧水,适当控制冲洗水量,水温尽可能保持在100ºC以内。

6.4.3反冲洗过热器程序

──拆除反冲洗管上的堵板。

──开启反冲洗水门向过热器上水。

──轮流开启水冷壁下联箱放水。

──通知化学人员取样分析水质,待合格后结束冲洗,关闭反冲洗水门及放水门,按需要保持锅炉水位。

6.4.4冲洗过热器的排水,可根据化学人员的意见排掉或回收。

6.4.5冲洗完毕,恢复反冲洗管上的堵板。

6.5转动机械试运行

6.5.1转动机械经过检修,必须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试运行,以验证其工作的可靠性。

6.5.2确认转动机械及其电气设备检修完毕后,联系电气值班员做好以下试验(做静态试验)。

6.5.2.1拉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