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923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6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央分隔带

左侧路缘带

硬路肩

土路肩

7.5

3

0.75

3.25

行车道宽度:

7.5=15m中央分隔带:

3m路缘带:

0.75m×

2=1.5m

硬路肩宽度:

3.25m×

2=6.5m土路肩宽度:

则,路基宽度:

15+3+1.5+6.5+1.5=27.5m

得路基横断面图如图1.1所示:

图1.1路基横断面图

(2)路基高度:

由《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设有中央分隔带的高速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

由于该公路位处II2a辽河平原冻融交替副区,主要自然病害以冻胀与翻浆为主,且公路等级要求高,设计需求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由表1.2知,路基高度H>

3.4m,设计资料中路基平均高度为2.5m。

综合考虑路线纵坡要求,路基稳定性和工程经济等因素,本设计取路基高度H=6m。

(3)路基边坡坡率:

路堤填土高度为6m,路基填料为细粒土,由表1.4可得,取路基边坡坡率为1׃1.5,则边坡宽度b=1.5H=9m。

表1.4路堤边坡坡率

填料类别

边坡坡率

上部高度(H≤8m)

下部高度(H≤12m)

细粒土

1׃1.5

1׃1.75

粗粒土

巨粒土

1׃1.3

2道路横断面排水设计

公路位于II2a辽河平原冻融交替副区,主要自然病害以冻胀与翻浆为主,其次崩塌、土流。

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冻土多,公路的不利季节为11月-次年3月,公路由宽广的平原地通过条件不太困难。

2.1.1确定边沟布置、断面形式及尺寸

边沟的排水量不大,一般不需进行水文和水力计算。

依据沿线情况,选用标准横断面形式。

边沟的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

边沟横断面采用梯形,内测边坡坡率为1׃1.5,外侧边坡坡度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

由于该公路位于东南潮热区,降雨量较大,梯形边沟的底宽和深度都采用0.6m。

由于水量较大,边沟采用浆砌片石铺砌,砌筑用砂浆M7.5号。

边沟断面如图1.2所示:

图1.2边沟构造图

2.1.2确定截水沟布置、断面形式和尺寸

截水沟的位置应尽量与绝大多数的地面水流方向垂直,以提高截水沟的效能和缩短截水沟的长度。

沟底采用0.5%的纵坡。

截水沟截面采用对称梯形,沟的边坡坡度采用1׃1.5,沟底采用干砌片石铺筑。

对截水沟断面尺寸采用试算法进行水力计算,以获得最佳断面。

(1)设计参数:

纵坡i=0.005,坡率m=1.5,粗糙系数n=0.025,设计流量

=1.10m3/s。

(2)假定沟底宽度b=0.4m;

由表1.5可得b/h=0.61,取h=0.66m;

表1.5水力最佳断面宽深比

边坡率m

0.25

0.5

1.00

1.25

1.50

2.00

3.00

b/h

2

1.56

1.24

0.83

0.70

0.61

0.47

0.32

(3)水流断面积

(1-1)

得,

=0.92m2;

断面系数

(1-2)

=3.6;

湿周

(1-3)

=2.78m;

水力半径

(1-4)

=0.33m;

(4)指数

(1-5)

=0.24;

流速系数

(1-6)

=32.05;

水流断面流速

(1-7)

=1.3m/s;

断面流量

(1-8)

=1.2m3/s;

(5)验算沟底铺砌采用干砌片石。

则由表1.6可得最大容许设计流速为

=2.0m/s;

表1.6容许流速表

沟渠类型

最大容许设计流速(m/s)

粗砂

0.8

草皮护面

1.6

黏土质砂

1.0

干砌片石

2.0

高限黏土

1.2

浆砌片石

3.0

石灰岩

4.0

混凝土

假设水中主要含土类为中细沙,取α=0.5;

最小容许流速

(1-9)

=0.26m/s;

因为设计结果

=1.3m/s,介于

值之间,所以流速符合要求。

又因为计算流量

=1.2m3/s,与

=1.10m3/s相差为超过10%,一般可认为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可知:

因为流量和流速均符合要求,本截水沟可采用底宽0.4m,而沟深H,应为水深h加安全高度Δh=0.10~0.20m,本设计取Δh=0.14m,所以沟深H=h+Δh=0.66+0.14=0.8m。

截水沟断面如图1.3所示:

图1.3截水沟构造图

2.1.3其他排水设施

道路的排水设施主要包括路基排水和路面排水。

常用的路基地面排水设施,除了已经进行设计的边沟和截水沟外,还包括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

这些排水设备,分别设在路基的不同部位,各自的排水功能、布置要求和构造形式均有所差异。

各类地表水沟沟顶应高出设计水位0.2m以上。

当地下水影响路基路面的强度或边坡稳定时,应设置暗沟、渗沟和检查井等地下排水设施。

路面表面排水主要是迅速把降落在路面和路肩表面的降水排走,一面造成路面积水而影响行车安全。

主要包括中央分隔带排水、路面内部排水和边缘排水系统,以及排水基层的排水系统等。

3路基稳定性验算

由于本设计标准横断面采用一般路堤形式,路堤平均填土高度为2.5m。

对于路基的稳定性分析,采用一般路堤的最高值8m。

由《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得路堤边坡坡度为定值。

3.1.1设计参数

路堤填土高h1=8m,路堤边坡坡率为m=1׃1.5,路堤填料为粘质土,粘聚力C=20KPa,内摩擦角φ=30°

(tanφ=0.577)。

土的容重取γ=20KN/m3。

车辆荷载为公路一级汽车荷载。

由《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对路堤和地基的整体稳定性采用简化的Bishop法进行分析计算。

3.1.2稳定性验算

(1)车辆荷载的换算

在进行路堤稳定性验算时,将车辆荷载按最不利情况排列,并换算成相当的土层厚度。

公路一级汽车荷载换算成土柱高:

由《路基路面工程》有,

(1-10)

式中:

N—并列车辆数,双向六车道N=6;

L—标准车辆轴载为12.8m;

Q—一辆重车的重力(标准车辆荷载为550KN);

γ—路基填料的重度为20KN/m3;

B—荷载横向分布宽度,近似取路基宽35m。

数值带入计算可得:

h0=0.37m,取h0=0.4m,偏于安全计算。

(2)路堤横断面

用4.5H法滑动面圆心位置的辅助线,取通过路堤坡脚和距路基左边缘1/4

路基跨度处的圆弧。

绘出圆弧滑动面的计算图示,如图1.4所示:

图1.44.5H法确定圆心位置图示

其中,辅助线的作图表值参考表1.7:

表1.7辅助线的作图表值

边坡坡度

边坡角

β1

β2

30°

40´

26°

35°

(3)稳定系数K值

(1-11)

Ni—各土条的法向分力,Ni=Qicosαi;

Ti—各土条的切向分力,Ti=Qisinαi;

αi—各土条重心与圆心连接线对竖轴y的夹角;

L—圆弧滑动面全长,L=16.59m

边坡计算高度H=h0+h1=8.4m。

综上可列稳定性计算表如表1.8所示:

表1.8路堤稳定性计算表

编号

αi

cosαi

sinαi

Ai

Qi

Ni

Ti

1

-6°

01´

0.99

-0.10

3.59

71.82

71.42

-7.53

50´

0.10

9.62

192.42

191.42

19.56

17°

34´

0.95

0.30

13.77

275.36

262.2

83.11

4

23´

0.86

0.51

15.75

315.04

271.77

159.34

5

45°

0.71

11.70

234.08

164.41

166.62

6

58°

48´

0.52

1.64

32.8

16.99

28.06

总和

56.08

1121.52

978.54

449.16

则,稳定系数

由于K>

1.45,所以路基稳定性验算结果满足要求。

3.1.3路基坡面防护

本路基设计主要采用土质边坡坡度为1׃1.5。

考虑到辽宁地区降雨量较大,坡面冲刷比较严重,并结合工程防护,采用骨架防护,并铺草皮相结合的路基坡面防护形式,具体为采用片石铺砌成方格,方格内再铺草皮。

坡面防护如图1.4所示:

图1.4坡面防护示意图

4路基施工设计

理想的设计必须通过施工来实现,施工实践是检验设计的重要过程。

路基施工的主要内容,大致可归纳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基本工作两大部分。

土质路基的基本工作,是路堑挖掘成型、土的移运、路堤填筑压实,以及与路基直接有关的各项附属工程。

施工的准备工作,内容较多,大致可以归纳为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三个方面。

4.1.1施工要点

(1)基本要求

土质路基的挖填,首先必须搞好施工排水,包括地面临时排水沟槽及设法降低地下水位,以便始终保持施工场地的干燥。

路基挖填范围内的地表障碍物,事先应予以拆除。

路堑开挖,应在全横断面进行,自上而下一次成型。

土质路堤分层填平压实,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

路堤填方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

经野外取土试验,高速公路应符合表1.9的规定时才能使用。

表1.9路堤填方材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表

填料应有部位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

(cm)

路堤

上路床(0~30)

8.0

10

下路床(30~80)

5.0

上路堤(80~150)

15

下路堤(>

150)

零填及路堑路床

(0~30)

(30~80)

(2)填挖方案

土质路堤填筑,主要采用不同的土水平分层平铺的方式,以保证强度均应。

土质路堑开挖,主要采用纵向全宽掘进和横向通道掘进两种方式。

(3)机械化施工

主要采用机械化施工,人工辅助配合的方式进行路基施工。

4.1.2路基压实

(1)机具选择与操作

根据各种填料的不同性质以及不同土层厚度,采用最适宜的压实机械进行施工。

路基压实应在最佳含水率条件下进行。

(2)压实标准

本公路为高速公路,路面为混凝土,对路基强度要求较高,按现行规范规定,路基压实度应满足表1.10的要求。

表1.10路基压实度

填挖类别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路基压实度(%)

零填及挖方

0~0.30

---

0~0.80

»

96

填方

0.80~1.50

94

>

93

2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为刚性路面,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小。

所以,混凝土板通常工作在弹性阶段。

本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主要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在荷载图示方面采用静力作用均布面荷载,在地基模型方面,采用温克勒地基模型。

在路面板形态方面,采用半空间弹性地基有限大矩形板理论。

2.1行车荷载

2.1.1车辆的类型和轴型

由交通调查和预测得知,本路建成初期每昼夜双向混合交通量组成如下:

解放CA1414678辆;

长征XD980563辆;

东风EQ340294辆

跃进HJ130900辆;

黄河JN1501680辆;

黄河JN1621800辆

北京BJ1302600辆;

太拖拉138480辆;

上海SH3611600辆

后轴小于20KN的小汽车3000辆,预计年平均交通增长率为9.25%。

根据交通调查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可得2.1表如下:

表2.1车辆轴重参数参考表

车型序号

车型名称

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

后轴轮数

交通量

01

解放CA141

24.50

68.60

4678

02

长征XD980

37.10

72.65

563

03

东风EQ340

24.2.

70.40

294

04

跃进NJ130

20.30

38.30

900

05

黄河JN150

49.00

101.60

1680

06

黄河JN162

59.50

115.00

1800

07

北京BJ130

13.55

27.20

2600

08

太拖拉138

51.40

80.00

480

09

上海SH361

80.60

110.00

1600

2.1.2轴载换算

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得标准轴载的有关计算参数见表2.2:

表2.2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标准轴载

BZZ—100

轴载P(KN)

100

轮胎接地压强p(MPa)

单轮传压面当量直径d(cm)

21.30

两轮中心距(cm)

1.5d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以100KN的单轴-双轮组荷载作为标准轴载。

不同轴轮型和轴载的作用次数,换算为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有

(2-1)

(2-2)

(2-3)

(2-4)

Ns—100KN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Pi—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

级轴载的总重(KN);

—轴型和轴载级位数;

—各类轴型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

—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时,

=1;

单轴-单轮时,按(2-2)计算;

双轴-双轮组时,按(2-3)计算;

三轴-双轮组时,按(2-4)计算。

对于标准轴载作用次数的统计,去掉影响较小的轴载小于40KN的交通量。

并由式2.1~2.3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表2.3轴载换算计算表

轴载Pi(KN)

每日通过次数(次/d)

BZZ-100轴次

(次/d)

68.6

4768

0.0024

11

70.4

0.0036

49.0

101.6

1.2891

2166

59.5

0.0002

115.0

9.3576

16844

51.4

80.6

0.0317

51

3.58×

10-6

394.6843

80

3.50×

1844.6744

110

3.26×

301136.1496

1571

∑=20648

则可知本路建成初期每昼夜双向混合交通量换算成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为20648次/d。

2.1.3交通分析

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可得高速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具体数值见表2.4:

表2.4可靠度设计指标

公路技术等级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安全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设计基准期(a)

30

20

目标可靠度(%)

95

90

85

目标可靠指标

1.28

1.04

0.84

变异水平等级

低~中

中~高

则设计基准期内路面所承受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Ni,则有:

(2-5)

其中,t=30,n1=20648,γ=9.25%。

则有

由于路面设计依据的交通量是设计车道上的交通量,所以,应对道路交通量乘以方向不均匀系数及车道不均匀系数。

方向不均匀系数取0.5,车道不均匀系数取1.0。

则有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所承受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s为:

Ns=Ni×

0.5×

1.0=1194883319×

1.0=597441660。

车道横断面上各点所受的轴载作用次数,仅为通过该车道断面的轴载作用次数的一部分。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临界疲劳荷位为纵缝边缘中部,该处的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按实际测定结果参照表2.5所示。

表2.5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公路等级

纵缝边缘处

高速、一级公路、收费站

0.17~0.22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行车道宽大于7m

0.34~0.39

行车道宽小于或等于7m

0.54~0.62

本公路为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取η=0.2。

则,设计基准期内面层临界荷位出得标准轴载累积作用次数Ne。

Ne=Ns·

η=597441660×

0.2=119488332。

(2-6)

水泥混凝土路面所承受的交通轴载作用,按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所承受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分为4级,分级范围如表2.6所示。

表2.6交通分级

交通等级

特重

中等

设计车道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104)

>2000

100~2000

3~100

<3

由表2.6可知,本道路交通属于特重交通。

2.1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组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包括:

垫层、基层和面层等,各结构层的功能和作用各不相同。

2.2.1垫层设计

本公路路基土质较差、水温状况不良,需要在路基和基层之间设置垫层,以改善路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及温度性。

由于修筑垫层的材料,强度要求不一定要求很高,但水稳性和隔温性能要好,本设计考虑到公路所在地区降雨量较大,地下水位较高,主要采用排水垫层。

排水垫层所采用的材料是砂砾,砂砾垫层应采用洁净的中、粗砂及砾石,含泥量不大于5%,并将其中的植物、杂质清除干净,也可以采用天然级配的砂砾料,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

应注意防止粗细粒料分离现象。

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同宽,其最小厚度为150mm。

本设计取垫层厚度为180mm。

2.2.2基层设计

在面层下设置基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唧泥、错台和由此引起的面板断裂等损坏的出现。

要求刚度与面层匹配,细粒土含量少、耐冲刷能力强和有排水设施。

由于本公路为高速公路,对基层的上述要求较高。

(1)类型

由于本公路交通属于特重交通。

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可得适宜的基层类型如表2.7所示。

表2.7适宜各类交通等级的基层类型

基层类型

特重交通

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基层

重交通

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中等或轻交通

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基层

由表2.7本设计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砂。

同时考虑到特重交通的需求,同时加设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用量5%)的底基层。

(2)宽度

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知。

基层的宽度应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采用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

路肩采用混凝土面层,其厚度与行车道面层相同时,基层宽度宜与路基同宽。

级配粒料基层的宽度也宜与路基同宽。

本设计采用与路基同宽度的基层。

(3)厚度

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可知各类基层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