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9387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4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docx

最新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所示,把卡片放在杯口上面,再把光滑的扣子放在卡片上.用手指使劲弹一下卡片,卡片飞了出去,则扣子(  )

A.落入杯中B.和卡片一起飞出去

C.飞出去,落在卡片前面D.向后飞出去

2.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各种表述,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远

D.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一直运动下去

3.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4.总结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牛顿C.帕斯卡D.阿基米德

5.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如果没有惯性,下列比赛仍能正常进行的是(  )

 

6.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假设它所受外力同时消失,则物体将(  )

A.做减速直线运动B.做曲线运动C.做匀速直线运动D.做圆周运动

7.如图所示,铅球由a处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到地面b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不断改变的是(  )

A.惯性的大小B.运动的方向

C.受到重力的大小D.受到力的个数

8.看足球比赛的某同学突发奇想,如果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关于足球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停在人中静止不动

C.飞行路径不受影响D.竖直下落

9.小宇在家观看汽车拉力赛的电视节目,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很快.其中途经一段“S”形弯道时,如图.他想:

现场观看的观众为了更安全,应站的位置是图中(  )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10.如图所示,当铁锤松动时,握住锤柄迅速向下撞击坚硬的地面,锤头会紧紧地套在木柄上,这是因为锤柄撞击地面(  )

A.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锤柄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B.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锤柄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C.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D.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11.今年4月16日,韩国“岁月号”客轮在前往济州岛途中突然急转,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导致客轮翻侧.客轮急转时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主要原因是(  )

A.货物的重力变小B.货物具有惯性

C.货物受到的摩擦力消失D.货物受到的平衡力

12.排球是我国国学校学业考试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如图是某同学排球考试时的场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排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在击打排球过程中人没有对排球做功

C.手击打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

D.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力不平衡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3.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_________ 状态或 _________ 状态. 

14.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上,在比赛中,运动员起脚射门,足球离脚后,由于 _________ 还能继续飞向球门;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 . 

15.如图所示为小明使用滑板车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情景,请回答:

(1)当小明不再用力蹬车时,滑板车仍向前运动,说明了什么?

回答:

 _________ .

(2)当小明站在滑板车上时,从力学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

 _________ ?

回答:

 _________ .

16.如图运动员骑车水平前进,当运动员停止蹬车后,还能继续前行,是由于人和车具有 _________ ,最终他们停下了是因为 _________ .

17.“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图(a)、(b)所示的运动情景中,主要反映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_________ [选填“(a)”或“(b)”];图(b)中羽毛球被击出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羽毛球具有 _________ .图(c)所示现象能说明 _________ 的存在.

18.护士用体温计测量病人体温前,总要用力甩体温计,使水银返回玻璃泡内,这是利用了水银具有 _________ ;若使用体温计测得高烧患者体温为39℃,不甩体温计直接又测另一正常体温的人,则体温计示数为 _________ ℃.

19.校车安全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出台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每位同学上车后都要养成系扎安全带的习惯,这是为了防止在校车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刹车时由于 _________ 造成的伤害;当校车在刹车过程中,其动能 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每辆校车上都配备有紧急逃生锤,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时,学生可用逃生锤打破玻璃安全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选择图中 _________ (选填字母).

20.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火车突然刹车,车厢里的乘客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这是由于小球具有 _________ 的缘故.若乘客是朝西坐着,则小球是向 _________ 运动的(选填“东”或“西)).

21.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经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所示,这是因为 _________ 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惯性仍然 _________ ,所以紧套在柄上.

22.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 _________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_________ (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三.解答题(共8小题)

2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图1所示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请在图中黑点O处作出小车在棉布上向右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2)根据图2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4.一块橡皮竖直放在书上,如图所示,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橡皮会向 _________ (填“左”或“右”)倾倒,说明橡皮具有 _________ .

25.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了中国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

(1)如图甲所示,王亚平把金属圈插入水袋中再慢慢抽出来,圈中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水膜,移动金属圈,水膜随之运动,金属圈停止运动时,水膜中甩出一个小水滴,小水滴离开水膜后为什么能够继续向前运动?

(2)如图乙所示,水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如图丙所示,往水膜中注水,水膜变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大水球,大水球能成倒立、缩小的像.水膜和大水球相当于什么光学仪器?

为什么能成不同的像?

2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利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和小车,如图所示.

(1)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下滑,使小车每次进入水平部分时 _________ 大小相等.

(2)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a)、(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水平部分材料

(a) _________

(b) _________

(3)牛顿第一定律是由此实验直接得来的吗?

 _________ .

27.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 _________ 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小车在 _________ 表面滑行时运动状态最容易改变.

(3)结论:

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__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 _________ .推理: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 _________ .

28.小明利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在水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 _________ (选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_________ .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

在水平面上滑动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_________ 运动.

 

29.“在水平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比较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曾多次做过类似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推理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 .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 _________ 表面上停止的最慢,是因为小车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 _________ .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_________ 运动.

3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他在水平台面上分别铺上不同材料,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在小车停下的位置分别做上标记a、b、c.

(1)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 _________ .

(2)若水平面上铺的材料种类是毛巾、木板、棉布,则标记c是小车在 _________ 表面下停下的位置.

(3)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理:

如果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将 _________ .

(4)若在水平面铺上同种材料,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则还可以探究小车 _________ 的关系(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①重力势能与质量;②重力势能与高度;③动能与质量;④动能与速度.

(5)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都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 _________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1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考点:

惯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抛出的物体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

解答:

解:

(1)受到敲击的卡片飞出去,卡片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卡片被抛以后,虽不再受手的力,但由于卡片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仍会继续向上运动;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扣子最终会落向地面的原因就是由于扣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

故选:

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力学的多个知识点,应用重力的概念、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惯性概念的理解可解答此题.

 

2.考点: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根据机械能的转化可知:

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时,其重力势能相等,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相等,速度相同;

(2)小车在滑行中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越远;

(3)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小车不受力它将会保持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反映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答:

解: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是通过控制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实现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小车滑行的距离越短,故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该实验表明,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一直运动下去,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由于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在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让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时,需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所以才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如果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考点:

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惯性是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有时对我们有用、有时有害,特别要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据此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盘山公路,车在转弯时如果不减速慢行,会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方向运动,易造成侧翻等事故的发生,属克服惯性不利的一面;

B、敲击尾部,使锤柄受力开始运动,而斧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结果就可以使斧头套紧在锤柄上,这是利用惯性;

C、拦河大坝是防止遇到紧急情况,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马上停下来,所以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撑杆跳高运动员随杆上升过程中,人由于受杆的弹力,而不是利用惯性.

故选B

点评:

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4.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答:

解:

AB、牛顿是在伽利略、笛卡尔的基础上得到的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最后的结论是牛顿得到的,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

C、密闭的液体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被称为帕斯卡原理.

D、阿基米德得到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掌握科学家在物理上的贡献,并且识记这些科学家的名字被命名成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5.考点:

惯性现象.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惯性的定义,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以及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有关.

解答:

解: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跨栏、掷铅球、跳远是利用惯性;举重是利用力做功,故举重与惯性无关.

故选:

C.

点评:

学生对于惯性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没有关系不容易理解.例如汽车运动速度大,关闭发动机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汽车速度越大,关闭发动机之后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摩擦力大小一定,摩擦力使速度大的物体停下来需要的时间长,运动距离大.

 

6.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本题需要从牛顿第一定律来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受到细绳的拉力,并不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条件.只有当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时才可以使用牛顿第一定律.

解答:

解: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由于惯性,将保持绳子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牢记牛顿第一定律,会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的状态.

 

7.考点: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情况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理解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

解答:

解:

A、整个过程中,小球的质量不变,所以惯性的大小不变,A错误;

B、小球做曲线运动,所以运动方向不断改变,B正确;

C、小球质量不变,所受重力不变,C错误;

D、小球始终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通过对掷出的铅球的分析考查了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即受力情况的分析,是一道基础性题目,特别是AD选项很容易出错.

8.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根据牛顿定律进行分析,即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解: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因为足球原来是运动状态,当外力突然消失,足球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足球将做保持原来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牢记牛顿第一定律,会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的状态.

9.考点:

惯性.

专题:

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

解决本题需掌握:

车具有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解答:

解:

由图可知,当车在路上行驶时,如果车失去控制,由于惯性,车将会沿原来运动的方向冲出,即会冲到图中的甲区和丁区,故人在乙区或丙区是安全的.

故选C.

点评:

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能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的性质.

 

10.考点:

惯性现象.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即在分析判断时,先确定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某种原因,某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状态.

解答:

解:

将锤子倒着举起来向下撞击时,原来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碰到板凳后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故此时锤头能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故选D.

点评:

对于惯性的问题的解释应这样:

先确定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某种情况其某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11.考点:

惯性现象.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

解答:

解:

高速航行的客轮在突然转向时货物由于具有惯性仍处于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发生侧移;

故选B

点评:

此题通过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事件,考查了惯性知识,说明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其应用.

 

12.考点:

惯性;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

(1)惯性是状态量,不可以说惯性力及惯性作用.

(2)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

(3)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行分析判断.

(4)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物体所受的平衡力.

解答:

解:

A、惯性是个状态量,排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上运动,不能说由于惯性作用.故A错误.

B、在击打排球过程中,运动员对排球施加了力的作用,根据做功的条件知,运动员对排球做了功.故B错误.

C、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手击打排球的力等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故C错误.

D、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受力不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做功条件的两个必要条件.(4)平衡力的理解.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3.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本质.在理解这一定律时要抓住“一切”、“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总”、“或”这些关键词语.2·1·c·n·j·y

解答:

解: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的.

故答案为:

匀速直线运动;静止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掌握.关键是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14.考点: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①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

在脚的作用下,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足球离开脚后,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继续飞向球门;

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

惯性;运动状态.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和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和应用,需要清楚的是: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两个方面.

 

15.考点:

惯性现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二力平衡的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解答:

解:

(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小明不再用力蹬车时,滑板车仍向前运动,说明滑板车具有惯性;

(2)提出问题:

人对滑板的压力和滑板对人的支持力是平衡力吗?

答:

人对滑板的压力,受力物体是滑板;对人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人,压力和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

(1)滑板车具有惯性;

(2)人对滑板的压力和滑板对人的支持力是平衡力吗;人对滑板的压力,受力物体是滑板;对人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人,压力和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惯性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涉及内容较多,但都比较简单.

16.考点:

惯性;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

解:

(1)因为用力蹬车时,自行车就会向前运动,当停止蹬车时,由于惯性,自行车还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因此还会继续向前运动;

(2)自行车越来越慢,最终停下来,是阻力使它们的运动速度减小为零.

故答案为:

惯性;阻力使它们的运动速度减小为零.

点评:

本题考查惯性定律的掌握情况,以及阻力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7.考点:

惯性;大气压强的存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纸片能拖住水,这是由于大气压的缘故.

解答:

解:

图(a)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图(b)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羽毛球被击出后能够继续飞行,是羽毛球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在图(c)中,由于杯内没有空气而只有水,故纸片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在杯中.

故答案为:

(b);惯性;大气压.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三个:

一是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三是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