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944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

有利于引领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6.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选择恰当的测试方式,合理确定试卷结构,灵活地设置题目,不断完善测试题型,分散试卷难点,以更好地测查学生的学业水平,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

Ⅳ 

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

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主要包括下述七个方面。

一、积累与运用

1.语音、文字

  语音、文字的考查包括汉语拼音、文字和书写三方面的内容。

汉语拼音能力的考查,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写的能力;

文字主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能识别和改正错别字,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书写的考查,要求学生能根据汉字的间架结构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2.词语、成语

词语、成语的考查包括词义的解释、同义(近义)词的辨析、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具体语境中词语含义的理解等,重点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初中教材中的常用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

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语,了解其来源,弄懂其意义,注意其感情色彩的变化。

掌握一定量的词语和成语,为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打好基础。

3.病句、标点

病句修改要求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能按要求对病句进行修改等。

标点符号要求掌握最常用的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及作用,了解常用的几种标点符号的误用情况并能正确改正,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明确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4.语法、修辞

语法知识要求了解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如词性、短语、单句的句子成分、一般复句的层次等,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修辞方法要求掌握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引用等,体会修辞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能在语文生活中正确辨识与运用。

5.语言理解与运用

语言理解与运用包括句子排序、句子衔接、语言表述、语言运用四个方面,基本要求是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句子排序主要考查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句子衔接要求句子与句子之间衔接要自然、连贯,语言表述重在考查学生在语言、图片或表格等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把握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提取、读图表述、表格分析三个方面,语言运用包括拟写广告词、对联、标语、口号、仿写句子、续写、改写、补写等。

6.文学、文体、文化常识

文学、文体、文化常识主要包括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尤其是在中外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

了解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及其作品;

了解教材涉及的文学流派及中外著名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了解教材涉及的作品中著名的文学典型;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识等。

二、文化积累 

1.课内古诗文名句默写

默写所学课文中的古诗文名句;

默写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篇或段;

默写教材附录中的古诗词名句。

2.名著导读

概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片断故事、主要人物及性格;

对文学名著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评价;

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

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

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断。

三、现代文阅读 

 

1.记叙文

整体感知作品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能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文章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理解关键语句在文中的深刻含义,赏析文中精彩的句子;

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对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和思想倾向作出评价;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写法和语言特色。

2.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文章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关键语句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赏析文中的精彩句子,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背景作出评价;

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小小说

理解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环境描写的方法;

品味小说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对小说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领悟小说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说明文(科技作品、科学小品)

阅读科技作品,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把握科技作品的基本观点,捕捉、筛选重要信息;

辨识说明对象并把握其特征,理解说明文的结构及说明顺序;

了解平实说明与生动说的的特点,辨识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理解说明文中的重要词、句,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议论文(立论、驳论)

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找出文章或段落中的观点,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辨识文中不同类型的论据,并分析其作用;

根据作者的观点选择或补充论据;

辨识不同的论证方法,并分析论证的过程;

根据论证方式,分析反驳的错误观点;

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了解议论文严密的语言特点;

联系社会实际对某些现象发表看法或见解,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四、文言文阅读

1.课内文言文

诵读课内文言文,在读读背背中理解课文内容;

辨识课文中常见的通假字,能指出与其相通的字;

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课文中的准确含义,辨析古今异义词语;

了解课文中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了解课文中特殊句式的特点;

理解文言句子的基本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领会和分析课内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将文言句子或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对课内文言文的内容进行评价,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2.课外文言文

阅读课外浅易文言文,能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大致内容;

借助语境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重要实词和古今异义词语,用课内学习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解决课外文言文中相应的问题;

根据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找出课外文言文中相应的句式,能对课外浅易文言文中的具体语句用符号划分朗读的节奏或给加上正确的标点;

借助注释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能将课外文言文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够对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内容进行评价,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3.文言文比较阅读

在比较的基础上给阅读材料中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在阅读材料中指定具体的语句比较朗读或标点的异同;

在阅读材料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古今异义词语含义的异同,能用课内学习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问题;

根据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找出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句式,能将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及表达方式的异同,能指出阅读材料作者的情感倾向;

能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阅读材料内容进行评价,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五、诗歌欣赏

1.现代诗歌

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理解现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把握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语速、语调、重音等,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品析现代诗歌的重点诗句,品味现代诗歌凝练的语言;

分析现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某形象的象征意义;

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揣摩现代诗歌的感情色彩;

领略现代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文化背景对现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

2.古诗词曲

理解古诗词曲中诗人塑造的形象,弄清古诗词曲中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之间的关系;

对古诗词曲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对古诗词曲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品味古诗词曲的炼字、炼句、炼意,欣赏古诗词曲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对古代诗词曲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领略古诗词曲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六、语文实践 

1.综合性学习

能在给定的材料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能就所学教材综合性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能以社区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当地时事、国家时事等为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能以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生态资源等为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

能以当地民俗习惯、民俗歌舞、民俗建筑、民俗节日等为内容进行综合性学习。

2.口语交际

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七、写作 

命题形式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选题作文等;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新意;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Ⅴ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

  

2.试卷结构

试卷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图表题、开放题和作文题等。

试卷由“知识运用”、“文化积累”(古诗文名句(诗)默写、名著导读)、“文章阅读”(记叙文,含小小说或散文、说明文或议论文、文言文)、“诗歌欣赏”(现代诗、古诗词曲)、“语文实践”(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写作”六道大题组成。

3. 

难易程度。

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易、中、难三档试题分值的比例为7:

2:

1,试题整卷难度值为0.70~0.75。

数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

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正常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

学业考试要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Ⅱ.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及本考试大纲.《2013年恩施州中考工作实施方案》和我州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真实的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州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Ⅲ.命题原则

⒈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

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四基”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

⒊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⒋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其公平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⒌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

⒍试卷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结果与过程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

中考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试题的求解思考过程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Ⅳ.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内容

数学学业考试应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和基本思想。

1.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

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

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

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

了解概率的含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

2. 

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

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

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

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3.关注“数学思考”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

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

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

能意识到做一个合理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

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做合理的质疑;

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确定或不确定现象;

能从事基本的观察、分析、实验、猜想和推理的活动,并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已的观点。

4.关注“解决问题能力”

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

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

5.关注“对数学的基本认识”

形成对数学内容统一性的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数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等);

深化对数学与现实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等等。

二、考试要求

1.《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获得适用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数学课程标准》阐述的教学要求具体分以下几个层次

知识技能要求:

(1)了解: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

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2)理解:

能描述对象特征和由来;

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4)运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要求:

(5)经历(感受):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感受。

(6)体验(体会):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7)探索: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这些要求从不同角度表明了数学学业考试要求的层次性。

三、对《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领域的具体考试内容与要求分述如下:

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⒈ 

有理数

考试内容:

  有理数,数轴,相反数,数的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简单的混合运算.

  考试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以及简单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4)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简化有关运算,能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⒉实数

  无理数,实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科学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6)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运算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⒊代数式

  考试内容:

  代数式,代数式的值,合并同类项,去括号.

  

(1)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能解析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4)会求代数式的值;

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5)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⒋整式与分式

  整式,整式加减,整式乘除,整数指数幂,科学记数法.

  乘法公式:

.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2)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3)会推导乘法公式: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会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5)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

  ⒈方程与方程组

  方程和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会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  

(3)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4)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5)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⒉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3)能够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