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0054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二、中、美、苏“三角关系”的阶段特征及其成因

1.第一阶段

(1)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

原因是美国奉行称霸世界的政策,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

(2)中苏关系由友好到恶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后来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造成中苏关系恶化。

2.第二阶段

(1)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原因是这一时期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2)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

3.第三阶段

(1)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时好时坏,特别是在美国售台武器等问题上双方矛盾突出。

其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2)苏联同中国改善关系。

其原因是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放弃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由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

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的异同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

区别

经济基础

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工具

行使权力主体

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

议员由竞选产生,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

权力机关原则

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有权组织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

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组织。

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相似点

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从形式上看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

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

二、现代世界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

(1)国际形势: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尖锐对立。

在欧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冷战,企图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

在亚洲,美国扩大朝鲜战争,对新中国进行战争威胁;

同时,扶植日本,力图构建对中国与苏联的包围圈。

(2)中国反应:

形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思想,为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这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毅然参加朝鲜战争,有力地捍卫了国家独立和世界和平,内政上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起来。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及“文革”时期(1956-1976年)

美国经济发展缓慢;

西欧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不结盟运动不断发展;

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苏联霸权主义不断发展,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中国的安全。

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打开外交新局面。

内政上,20世纪60年代恶劣的外交形势加剧了新中国的“左”倾错误。

3.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

两极格局逐步瓦解,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的政策。

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内政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二板块 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

能力再提升

考纲展示

考点归纳

真题举例

考情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近五年未考查

命题应关注两个方向:

一是注意三大民主制度的内涵与特点;

二是祖国统一的构想原则及效果

(1)本专题前五个考点在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中出现率不高,即使考查也仅局限于中苏关系的变化,而且问题设计都是从背景或原因的角度命题,考查中苏关系变化的原因或影响。

试题开放性不强,但基础性的命题趋向明显

(2)新中国的外交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①从考查内容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是命题的重点;

②从命题角度看,主要是以史实为依托,综合考查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6)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可能会结合两极对峙的格局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

(7)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考点 新中国成立后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关系透露的外交背景

2016·

全国卷乙,T31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考点 新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

2010·

新课标全国卷,T34

 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

(2010·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

选D。

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即是体现。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表明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

A项过于绝对化;

B项与题干无关;

C项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

故排除A、B、C三项,选D。

 以“多源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

(2016·

高考全国卷乙,T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选B。

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与此同时,中国与西方一些国家改善了关系,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B项正确。

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国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才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A、D两项错误。

改革开放后,中国才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故C项错误。

专题过关检测(三)

(时间:

45分钟,分值: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自己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选A。

从材料关键信息“北平……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可知是1949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故A项正确。

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名录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中共

1

3

29

2

6

非中共

27

9

上表反映了(  )

A.中共与各党派团结合作的开始

B.中共领导的多党制民主形成

C.中共对建国前民主构想的实践

D.中共对苏联政治体制的照搬

选C。

中共与各党派合作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

中共领导的多党制民主形成于1954年,故B项错误;

根据“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名录”可得出是建国后对建国前夕民主政治设想的实践,故C项正确;

材料未提及苏联体制,故D项错误。

3.(2017·

江西名校高三联考)毛泽东强调人民政协的作用和性质时讲到:

“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

”材料意在说明(  )

A.人民政协已没有存在的必要

B.人大与政协职责应各有侧重

C.政府决定健全民主集中制度

D.国家要放弃多党合作的制度

材料强调不要“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政治协商机关,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故A项错误;

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中共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机关,职责应各有侧重,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健全民主集中制度及国家要放弃多党合作的制度,故C、D项错误。

4.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

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

此报告的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

C.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

D.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

宪法应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而不是材料中的“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故B项错误;

1954年处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阶段,特别是经济建设需要法律保障,故C项正确;

“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

5.经1979年下半年和1980年上半年试点实践后,从1980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县级直接选举工作分期分批陆续展开,中共中央发了七号和六十号两个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工作办公室。

这一工作的深远意义是(  )

A.发扬了“文革”中充分体现民主的群众运动

B.加强了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绝对领导

C.使我国选举制度由直接选举代替间接选举

D.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题是改革开放后对“文革”错误的一种纠正,没有体现出发扬了“文革”中的民主群众运动,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党加强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绝对领导,故B项错误;

我国的选举制度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故C项错误;

该工作的深远意义是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故D项正确。

6.(2017·

孝感联考)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载入宪法;

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市场经济这一关切民生和宪政的重大原则庄严地载入了宪法;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载入宪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成

B.有助于加强对国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得到完善

D.国民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公有制经济

材料反映了国家所有制结构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有利于保护国民的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

7.(2017·

宁州高三基础测试)中国网新闻中心曾发表评论指出:

“九二共识”虽只是一个用词符号……但其重要的部分则是两岸双方当时达成的共识内涵,即“________”。

这里“________”处的内容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海峡两岸均坚持和平统一原则

D.海峡两岸均放弃武力统一原则

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与材料中“两岸双方当时达成的共识内涵”相符,故B项正确。

8.(2017·

江西名校高三联考)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

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

这种“半外交关系”(  )

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

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

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

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

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符合两国国家利益,是双方在两极格局下,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故A项正确;

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只是当时东西方关系的特殊现象,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是对抗,故B项错误;

据材料无法推断此外交活动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国建交,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故D项错误。

9.(2017·

东北三省四市高考模拟)毛泽东在回忆中苏关系时指出:

“1950年,(中苏)对于订立互助同盟条约时,我们的态度是:

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

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

这是因为顾全社会主义利益。

”这反映了(  )

A.“左”倾思想影响到外交领域

B.社会主义阵营由此日益巩固

C.中苏建交初期合作与分歧并存

D.冷战格局决定中苏两国外交

“左”倾思想是冒进,脱离现实的激进思想,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中苏两国关系,不能体现社会主义阵营由此巩固,故B项错误;

从“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

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可知中苏关系既有合作也有分歧,故C项正确;

冷战格局决定中苏两国外交不符合新中国成立一开始就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

10.(2017·

重庆名校联盟高三联考)“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美关系改善与联合国历史无关,故A项错误;

1971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冲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层层阻碍,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变了联合国成立以来美国操控的局面,故B项正确;

材料与日本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

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既不能表明联合国历史的转折,也不能说是“击败美国”,故D项错误。

11.(2017·

潍坊高三期中)以下表格数据出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国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对此解释不准确的是(  )

A.中美的和解带来了中美贸易的发展

B.美国对华贸易增长迅速,处于出超地位

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促进中美双边贸易发展

D.中美重视国家利益,淡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对1980年中美贸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题干中1980年美国对华出口的3755百万美元远远超过中国对美国出口的1059百万美元,说明美国对华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980年对外开放格局并未形成,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1980年中美贸易迅速增长,说明中美重视国家利益,淡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2.(2017·

黄石高三调研)如下两幅图反映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中苏(俄)外交关系,图二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一的不同在于(  )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结伴而不结盟

D.加强友好磋商

图一是1949年底毛泽东率团参加斯大林70寿诞的合影,毛泽东努力使苏联废除与国民党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并且促成签订新的同盟条约,而图二是当代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写照,不存在结盟,故A项错误;

图一、图二中中国均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故B项错误;

图一相关的中苏关系存在结盟,图二与之相比,只结伴不结盟,故C项正确;

加强友好磋商两幅图都能反映,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

德州高三期中)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概况

阶段

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概况

第一阶段:

从1949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

1955年,中国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华约组织活动。

1956年,中国、波兰、苏联等国组织了铁路合作组织。

中国还参加了世界民主联盟(总部设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学生联合会(总部设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等组织的活动。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

20世纪70年代以加入政治性国际组织为重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逐步加入联合国专门组织和附属组织,并与国际奥委会、欧共体等建立合作关系。

20世纪80年代,参加国际经贸和科技组织的活动剧增,先后加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

中国还开始参加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逐步签署了一系列裁军、军控文件和协议。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已参加了所有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并于同年发起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截至2009年,中国累计已有1.4万多人次参与联合国多个维和行动。

——据王逸舟《中国外交六十年》、王玲

《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比较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1951年5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

“自从联合国大会非法通过诬蔑我国的决议后,联合国已断然自绝于中国人民,此次联合国大会又非法通过美国这一提案,只是再一次证明联合国已日益不可挽救地变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扩大侵略战争的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1951—1953)》第二集

材料三 “中国是联合国财政体制的索取者而不是贡献者,因为它从联合国获得的多边财政和技术援助远远超过了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和承担的维和费用。

——(美)塞缪尔·

金《中国与联合国》

(1)概括从1949年到60年代末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8分)

(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有哪些新发展?

推动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评述中国在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中的作用。

(5分)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第一阶段内容可以分析出主要是参与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组织的活动;

第二小问成因,从当时国际形势、建国初采取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以及材料二信息来分析。

(2)第一小问新发展,根据材料一从参加组织类型、重视领域以及在国际事务中作用来归纳;

第二小问因素,从改革开放后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潮流等角度分析。

(3)中国在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中的作用从对中国、对世界影响来分析,同时指出材料三看法贬低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对世界的贡献,是片面的。

答案:

(1)特点:

主要参与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组织的活动。

成因:

美苏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敌视和封锁的政策;

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阵营外交关系;

中国政府将联合国视为美国控制下的侵略工具。

(2)新发展:

参与国际组织的类型、深度与广度方面有了更大发展;

由重视政治到越来越多地重视经济;

日益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或答: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因素:

“文革”结束,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因素减弱;

改革开放,中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潮流;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联合国逐渐摆脱美苏控制。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作用: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一方面从中受益。

引进了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推动了改革开放,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比如从联合国获得财政和技术援助,从世界银行获得贷款等。

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做出了贡献,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比如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材料三的看法贬低了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对世界的贡献,是片面的。

14.(2017·

重庆名校联盟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分析美国民主政治和新中国民主政治在组织方式上的主要区别,并指出材料中三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质。

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形式上可以归纳为从直接到间接,适用对象上可以归纳为从少数人到多数人;

第二小问区别,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方面是立法权与行政权分开,中国方面是行政权和立法权可以交叉;

第三小问实质,结合所学知识,从各自的国体出发即可。

趋势:

由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

由特权阶层的民主到人民民主。

区别:

美国:

议行分离,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立,议员不能担任行政官员,行政官员也不能参与议员选举;

新中国:

议行合一,人大代表与行政官员可以互相兼任。

实质:

古希腊:

奴隶制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