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0265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02师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孟东野序》《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等。

评价

  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苏轼赞赏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

二、人物轶事

韩文公设水布

古时候,韩江里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会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

于是他们做工时便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里去。

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照旧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

心想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

回衙后,韩愈便做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

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作“水布”。

三、背景链接

自从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便合法地垄断了政治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

上层士族的子弟,生来就是统治者,无论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靠特权当官。

因此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

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

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就是在全国性的学府中担任一门课的教授。

他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

《师说》就是韩愈借送李蟠之文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文章。

四、常识整理

古文运动

六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这种文体不重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导致文学创作中艳丽浮靡之风的泛滥。

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

为此,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统,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逐渐形成了风气,所以后来就有了“古文运动”这个名称。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1、自读并翻译第一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②吾从而师之 

名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③吾师道也 

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④师说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2)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惑: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③惑而不从师 

形容词用作动词,有了疑难问题 

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乎:

①生乎吾前 

介词,在 

2、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判断句 

介宾短语后置 

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

3、内容学习:

(1)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用课文原句回答。

明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为什么要从师?

从师学习有什么必要?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以什么样的人为师?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讨论:

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第一层:

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

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

第三层:

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

正面提出择师标准;

第五层:

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

无贵无践,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4、整体把握全文脉络,填写下列表格 

段落

段意

论点

阐述从师的道理 

 

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评说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 

(反面论述) 

分论点:

师道之不传久也;

欲人之无惑难矣;

以历史事实证明

(正面论述)分论点:

圣人无常师 

四 

交代写作缘由,激励后学 

号召:

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5、合作探究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吗?

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

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递进关系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孰(shú

) 苌弘(chá

nɡ)

经传(zhuà

n) 针砭时弊(biǎn)

B.谀(yú

)句读(dò

u)

谄媚(chǎn)不拘于时(jū)

C.郯(dà

n)严谨(jǐn)

或不焉(fǒu)惑之不解(huò

D.聃(dān)贻之(yí

师襄(xiānɡ)以资切磋(chuō)

2.下列各项中,对“师”字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则耻师焉

⑤孔子师郯子

⑥吾师道也

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⑧不耻相师

⑨或师焉,或不焉

A.①②④/⑤⑥⑨/⑦⑧/③

B.①③/②⑤⑥/④⑦⑨/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

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6.文言中,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里用作动词,除使动用法外,还有一种常见用法。

如“吾从而师之”的“师”,就有“以……为师”的意思。

这叫作“意动用法”。

下列对意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②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③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④登泰山而小天下

⑤邑人奇之

⑥稍稍宾客其父

⑦粪土当年万户侯

A.①⑤/②⑥⑦/③④

B.①②⑥⑦/③④⑤

C.①⑤/②⑦③/④⑥

D.①②/③⑥⑦/④⑤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训练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

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     师:

以……为师

B.其出人也远矣出:

超出

C.愚益愚愚:

愚人

D.小学而大遗遗:

余,留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指出古代的学者都要从师学习,这就强调了老师的重要性。

B.作者认为人无论贵贱、老少,只要有知识就有资格当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作者认为很多人小的时候跟从老师学习,长大后反而耻于从师,是极不明智的。

D.作者论证的语言很有特色,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文字精练,说理透彻,对比鲜明。

答案精析

基础梳理

1.

(1)授 传授,讲授 

(2)否 表否定 (3)逗 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

2.

(1)求学的人。

(2)用来……的。

(3)两个同,跟从并且。

(4)不论,不分。

(5)不一定。

(6)秦汉的散文。

(7)一般人。

(8)小的方面学习了。

3.

(1)名词,老师/名词,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从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从师 

(2)动词,传授/动词,流传/名词,传文 (3)道理,这里指儒家之道/道理/道德学问/道理/风尚

(4)名词,疑难问题/形容词,糊涂 (5)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些)/人称代词,他们/人称代词,他们的/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表反问,难道 (6)代词,指代人/代词,这/宾语前置标志/代词,这/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代词,他/代词,翻译为“这些”

(7)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介词,表示比较,比/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4.

(1)意动用法,以……为师 

(2)名词用作动词,不及 (3)形容词用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4)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

愚人 (5)形容词用作名词,高明

(6)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 (7)形容词用作名词,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势盛位高的人 (8)意动用法,以……为师 (9)意动用法,以……为耻

5.

(1)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2)状语后置

(3)判断句 (4)被动句

6.

(1)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2)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3)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然反而不如他们。

这是很奇怪的啊!

(4)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特别写了这篇《师说》赠送给他。

(5)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高明的地方。

依纲扣点

1.B [A项“砭”读biān。

C项“郯”读tá

n。

D项“磋”读cuō。

]

2.B [①③是名词,老师。

②⑤⑥是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⑦⑨是动词,从师。

⑧是动词,学习。

]

3.B [B项副词,更加。

A项名词,才能;

形容词,高明。

C项名词,道理;

名词,风尚。

D项动词,传授;

名词,传文。

4.D [D项为副词,A、B、C三项均为代词。

5.D [A项古义:

求学的人。

今义: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项古义:

传授学业。

跟随老师学习。

C项古义:

两个词,跟从并且。

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D项古今同义,不与同列,不看作同类,表示鄙视。

6.A [①⑤为动词的意动用法。

②⑥⑦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④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7.

(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8.D [遗:

丢弃。

9.C [C项都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A项介词,表示比较,比;

介词,向。

B项连词,表转折,但;

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D项代词,他们;

语气词,表推测,或许,大概。

10.C [“小学而大遗”是指在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

1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和技巧

1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都在采用最原始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次要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较大的距离感,而师生之间一旦产生了这种距离感,就很难把思维聚拢,让思维成为主导。

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顾学生的想法,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所以会出现知识传达不到位现象。

因此,相关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只有这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点的探索,同时也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也能够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更加地了解学生,方便“对症下药”,找到学生的不足和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方面着重培养。

例如:

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制订相应的讨论课题,把思维方式相近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训练讨论,让学生们自主接受知识,让学生们之间有竞争,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更好的培养。

2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且十分方便的途径来获取知识,那就是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往往能够从各个方面向学生们传递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与教师和同学们讨论得不来的,相比之下更加珍贵。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让自己的大脑运转起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转化书中的知识,这也是一种培养语文思维的重要方式,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1、策略之一:

选择阅读

“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

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书如命,什么书都读。

结果,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因此,我们要指导中学生读第一流学者写的书,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所谓的第一流的学者,是指在该学科领域里最知名、最有权威的科学家、学者。

读他们写的书,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

2、策略之二:

时间巧安排

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比较繁重的。

除进行课堂学习、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外,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还必须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

在平时要善于利用课余之后点滴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

写下皇皇巨著《物种起源》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在寒暑假、节假日,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3、策略之三:

展示读书笔记,考察阅读效果

做读书笔记是最能反映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的一种形式。

每学期一次的笔记展示既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共同提高。

在展示中发现,学生在笔记中分类记录了多种内容,如:

作家作品简介、妙语集锦、精彩片断、简短书评等,笔记中既有摘抄,也有评论,真正使学生做到“开卷有益”——积累了生活常识和经验,获取大量词汇和语句,培养了语感。

4、策略之四:

抒发读后感受,培养鉴赏能力

写读后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有的学生看文学作品,只追求故事情节、关心人物命运,但对于书里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行为怎么评价,却不能独立思考分析。

对此,我有意布置学生写这么几篇读后感:

“我看(某一作品人物)”、“谈谈(某一作家)”、“有感于(某一作品)的主题”等。

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学会了思考和分析,培养了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3浅谈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

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

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

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

2007年高考我校的鹰潭地区语文状元曾燕萍同学曾说,优异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自觉广泛的阅读。

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

阅读进度,专题选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阅读专题论文或总结(字数大约为2500字)。

否则,阅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

二、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

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

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

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

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三、应考探究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

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

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

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

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4高中语文教学技巧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1、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口语交际与写作实践”训练。

2、写作练习分步骤进行达标训练,要求学生逐渐达标,形成基本的语言修辞意识。

3、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钟内能根据要求写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4、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

5、作文教学重讲评,通过讲评明得失,知方法。

要引导学生自批自改。

6、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做自我总结。

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彻底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认真总结出了“表演法教学”、“活动式教学”、“导学教学”等模式,采用情景教学、编课本剧、课堂讲演或辩论、小组研讨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励诱导学生学习。

每周五定期进行共同备课,探讨教育教学新方法。

面对作文教学无专门教材,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的现状,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系列方法,并编写出专门的讲义,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其次、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改进教师教学方式;

多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方面,既要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紧跟高考语文改革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

要多运用激励式、诱导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促进学生生发性学习潜能,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第三、提倡“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知识学习与育人功能结合起来。

先做人,再成材,边做人,边成材。

在语文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竞争。

只有通过这样严谨的教学,才能造就出色的学生。

所以,我认为得大力提倡新型语文教学制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