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讨论pdca.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07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耐药菌讨论pdc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多重耐药菌讨论pdc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重耐药菌讨论pdca.docx

《多重耐药菌讨论pdc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重耐药菌讨论pdca.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重耐药菌讨论pdca.docx

多重耐药菌管理讨论分析记录

讨论时间:

2015年4月9日

参加人员签字

多重耐药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主任医师:

我科2015年1—3月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腐例6例,其中切口感染3例,社区感染3例。

感染细菌鲍曼不动菌3例,感染率较同期偏高。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我们均及时上报科主任及护士长及感控科,立即填写院感系统多重耐药报告卡,根据药敏使用敏感抗生素,对病人接触物品及排泄物消毒,隔离,并注重手卫生。

我科出现3例感染。

1022床江某是一位骼骨骨折术后,患者术后出现高热,切口引流不畅加之术后白蛋白(28克)较低,贫血(96克),抵抗力下降,考虑血肿继发感染。

洪某是一位全髓置换术后患者,术后出现高热,同样也有低白蛋白及贫血。

我认为预防院内感染需加强如下几条1.注重手卫生及术中无菌操作。

2.注意加强病人支持营养,提高抵抗力3术中注重软组织保护,做好无创技术,提高组织抗感染力。

希望大家就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及改进方法发表意见。

**主管护师:

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L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我们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我们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麟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房间。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我们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3.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倒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4.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我们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护士长:

为预防降低切口感染率,我认为术中需做好如下膈:

1.使用无菌防水大单。

手术中,液体随时可能浸透布单,污染术野。

2.有效固定敷料及管道。

吸引,灌注或电凝各种管道,以及无菌敷料在手术操作中经常受到牵拉和触碰发生移位,造成污染。

3.避免不必要的电凝或电烧。

电凝或电烧在减少出血的同时,还会造成被烧灼组织的坏死,其为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感染率是正髓织的30倍。

4.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关闭伤口前,用2000S升以上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减少细菌定置5.全层贯穿深筋膜至真皮缝合皮下。

减少皮下积血做。

***主任医师:

我们必须注重手卫生,术前备皮,可用氯乙定配纯净水,清洗患处。

剃毛需在术前半小时。

术中注意无菌操作,保护组织血运,减少不必要组织剥离,减少电刀的使用。

合理使用抗物。

***主任医师科主任:

我科2015年1—3月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中切豌睡3病例根据这3例病例分析,我认为需作如f改进:

1.减少创口细菌定置。

1)使用无菌防水大单,防止创口污染2)有效固定敷料及管道,防止移位。

3)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大于2000毫升)。

2.减少组织损伤提高组织抗鳏力。

1)避免不必要的电凝或电烧。

2)减少不必要软组织或骨瞬剥离。

3)尽可能使用微创肉法。

3.充分引流,减少死腔。

4,合理使用抗生素。

有统计资料显示:

超量,超时使用抗生素,不能使切口感染率下降。

5注意病人全身情况,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提高自生抵抗力。

改进措施:

1•术前备皮。

可用氯乙定am水,清洗患处。

2.减少创口细菌定置。

1)使用无菌防水大单,防止创口污染>2)有效固定敷料及管道,防止移位。

3)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大于2000毫升)。

3.减少组织损伤,提高组织抗膨功。

1)避免不必要的电凝或电烧>2)减少不必要软组织或骨瞬剥离。

3)尽可能使用微创方法。

4.充分引流,减少死腔。

5.合理使用抗躲。

6.注意病人全身情况,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提高自身抵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