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0892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合唱团》Word下载.doc

第一章:

正确的姿势和呼吸

  没有正确的姿势也就谈不到合唱训练的各项要求。

因此训练一开始首先强调要有一个正确的姿势:

  1坐姿:

  坐着排练时规定坐椅子的前半部不靠背、上身垂直、双脚平放地上,两肩下垂、眼睛正视、双颊微笑向上、提眉。

头略向后,面部肌肉生动自然、思想高度集中、精神振奋。

  2站姿:

  站立时与上述要求完全相同,双脚略分开、身体重心要落在一虚一实的双腿上、脚跟虚而脚尖实。

这样一种姿势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呼吸支持,是最好的合唱发声状态。

  呼吸是唱歌的基础,发声活动的原动力,只有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时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歌唱声音。

用扩大器官来吸气,而不是用吸气来扩大器官,即在吸气时先将口腔内部稍稍打开,提眉,下肋扩大,空气自然吸入,始终保持吸气的感觉和状态是合唱队员始终不可忘怀的守则,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培养这种专业习惯。

第二章:

统一发声

  获得弹性的声音是很有益处的。

好的“起声”必须从所发音的具体音高,音量、韵母、情绪四个方面作好准备,只有当所有参与发声的有关器官具有正确而灵活的协调配合动作时,才能产生有一定音质、音高、音量和音色的声音。

为了统一合唱的发声,必须重视“起声”和“共鸣”的训练。

  歌唱时要求合唱队员随着指挥的手势扩大器官吸气(不要太饱满),横隔膜下降,肋骨扩张,喉结稳定,然后利用横隔膜收缩的弹力以恰如其分的气流冲击声带发出一个中声区的音量不太强的“a”韵母,该音发出后便保持住,要求发得整齐,收得干净,断截分明,韵母音质必须明亮、圆润、富有单性,不能有任何晦暗,沙哑、僵硬、尖直或有声母“h”的声音。

在短音发得比较正确时就可接着发一个长音,发长音前不可重新吸气,一切都保持发短音的状态,每次长音之后,可依指挥的手势使合唱队员暂时屏住气息,保持不吸也不呼的状态,但注意不可放松和改变发长音时有关器官的一切状态,稍停之后,吸气练习,这对锻炼气息的控制和声带并拢,忽视其中任何一点都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人体的喉腔、咽腔、鼻腔、口腔、胸腔和前额及两颊都起着共鸣作用,发声时由声带所产生的基音通过上面的器官的反响得到共鸣。

声母“m”是练习共鸣最好的声母,训练时可依照前面起声的练习进行,只是把“a”改为“m”,开始音量不宜过强,舌头平放,舌尖轻抵下齿龈,牙齿微张,咀唇轻轻合拢,面带微笑,双颊上提,下巴和颈部放松,口腔内保持一定的空隙,使气流通过鼻腔直向头腔,以获得最好的共鸣位置。

A:

慢吸慢吐练习

要点:

吸气时小腹两侧向外扩张,气要尽量吸满,发s时要均匀,保持时间越长越好。

‖:

X–––︱X–––︱X–––︱X–––:

‖S………………………………………

B:

慢吸慢吐练习(也可用快吸慢吐来练习)

X–––:

u…………

a…………

C:

快吸慢吐练习

XXXX……︱X–––:

u……………………u

a……………………a

重视锻炼合唱队员对指挥的要求和手势的灵敏反应。

培养他们的内在听觉能力和歌唱表现上的主动积极性,善于倾听邻近各成员的声音和集体的音响,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

 

第三章:

协调——均衡与谐和

如何使组成合唱的各个声部产生的效果相互取得应有的关系便是协调的要求。

从物质条件来看协调包含音量、音色和音准三个因索,音量和音色关系密切,他们的形成是由物体振动时的振幅和共鸣泛音所产生。

而音准(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所形成。

各声部在音量和音色上的相互关系叫做均衡。

音准(音高)的相互关系叫做谐和。

  均衡不是各声部在音量音色上的绝对平衡,而是随着作品内容有所变化。

  这里要提出的是均衡指的是音量、音色,一般人理解所用的平衡包括音高的要求,这样的平衡和协调相类似。

在音色上合唱有别于独唱,不能各唱各的,鉴于各成员的发声概念有前有后,水平不齐,要求一般统一在发“he”字音的部位上,让气息沿着上颚垂直向上,不前不后,不过份暗也不过份亮。

  音准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既要依据和弦中各音振动频率上比例的关系而产生谐和,又要照顾某些特性音的倾向性和转调时的明确性,同时也要照顾和弦与旋律之间的关系。

一个合唱指挥对声乐应当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比如气息支持不足容易偏高;

共鸣位置不高容易偏低;

换声点及提位没有及早准备或换气的地方安排不当都会造成音准上的困难;

又比如指挥的手势过高容易引起偏高;

指挥的头部过低或锁眉容易引起偏低等等。

指挥的情绪消沉或过分紧张都会破坏谐和,尤其在演出时影响更大。

在训练或演出前如果发现合唱队员情绪不佳,总是用一些轻松愉快的语调使大家精神振奋起来,以保证训练和演出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章:

咬、吐字规律

世界上所有的声乐学派都和本国的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合唱艺术中清晰的咬字吐字与优美和谐的发声是一致的。

训练初期要求每个成员弄清楚“五音”和“四呼”的概念,发音时是通过“喉、舌,齿、牙、唇”这五个部位的正确的声母形态用“开、齐、撮、合”四呼的着力把字的韵母吐出来,所以咬字是指字的声母形成,而吐字是指韵母送出来的着力处,但二者联系极为密切。

  根据发声的要求,把二十一个声母分为音前声母和音上声母。

其中b、d、g、z、zh、j六个声母是音上声母,它们不送气,在拍点上发出,其余的声母都送气,在音的前面产生,声母必须按五音的着力部位咬正确,发得有力而敏捷。

韵母有三十五个,按音素之间的结合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三合韵母三大类。

此外还有空韵母,即在zh、ch、shr、z、c、s后面以“i”作它们的韵母。

以及字尾的卷舌音“er”(做字尾时只写“r”)。

  声母只有一个音素,而韵母却是一个、两个及三个音素的不同结合,在歌唱的时值上每个音素应如何分配,音索与音素之间如何结合,这些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安排与处理。

对有韵尾的字,要求必须在音符时值的最后才“收声”,这种收声越晚越好,越短越好,否则将影响发声的位置和气息的支持。

非常强调的是当一个字吐出来以后,口形的大小一定要保持到底,不可中途改变,因为稍稍松动,字就会模糊走样,尤其有韵尾需要收声的字也不过稍稍一带即可,另外吐字时嘴的动作不可过分夸张,要自然灵活、敏捷利索,否则吐字会感到笨拙累赘。

咬字吐字的规律不过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手段之一,借以更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内容。

第五章:

视唱能力的训练

合唱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为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1.单旋律的音准训练: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要准,因此音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

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

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在音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做示范性唱奏,只有通过示范唱奏,让学生对音准有了认识之后才能少用琴或者不用琴。

2.节奏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练等,以提高学生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第六章:

歌唱技能的训练

1.姿势:

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歌唱技能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如翘下巴、挺肚子、牙关紧闭、嘴张不开、眼睛乱看等毛病,要让学生一参加合唱就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状态:

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双脚稍微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站稳,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畅开,小腹微微收拢面部表情自然,积极的微笑状态等。

在实际的训练中,教会学生尽量把牙关张大,提倡“夸张”训练。

口形轻微的“竖立”感,适当的调整口形,口形不适宜的关拢,将失去脆嫩的、甜美的声音,导致成人化。

相反,口形太开放,声音太靠前,又会发出不悦耳的“白声”。

  2.呼吸:

正确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对唱好一首歌曲也起着非常重要人作用。

呼吸训练时可进行一些纯呼吸练习,如闻花、抽泣、呵气、咳嗽、高音喊叫等,体会吸气、呼气的动作和位置。

在纯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可进行呼吸控制练习,如吸气→控制→吐气→……使学生逐步学会有节制地控制气息的能力。

当中包括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当然最重要的是循环呼吸,它只有在合唱艺术中存在。

目的是以避免把换气、偷气和其它换气方法暴露,以影响整体效果。

3.发声:

少年儿童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

在训练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少年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音量。

在实际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微声唱法”,它有助于放松下巴,面部肌肉,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调节发声器官处于松弛状态,克服紧张情绪。

有助于集中精力培养听觉能力,形成相互配合,调节音量、音色的内在感觉。

咬不准字头,归不好字韵,这是少年儿童声音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可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

即唱歌要有“喷字头、延字腹、收字尾”的习惯,也就是“说声母、唱韵母”的方法。

在民族声乐中,对这一要求有特殊的规范。

所以说好普通话,用好“十三辙”,对唱歌有很大的好处。

第七章:

培养学生歌唱中的“生命状态”

在歌唱中全身心的投入,演员赋予作品灵动的生命气息以及他的演唱撼动人的心灵的感染力,在瞬间形成人的发生体与艺术表现的颠峰状态以及最佳的艺术创造力与文学作品的“灵感”有相似之处。

其实也就是演唱作品的“神”,唱出神韵,唱出内涵。

给演唱灌注灵气的生命气息,做到“融情、歌情、唱心”。

即意生情、以情带声、以字传情、声情并茂。

所谓“唱心”就是唱意、唱情,表达中心,吐露内心情感。

要将“死音”唱成“活音”,使生命力增强,让人们体味生活,是自然声音与生命力的展示。

用音乐唤醒沉睡的生命,激活生命,升华生命。

要想有“生命状态”,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文学修养,处理作品的能力。

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学生一听就懂,能做到。

教师也应该在上课的时候富有激情。

学生爱学,希望能参加合唱队,盼望合唱训练。

第八章:

合唱训练应注意的一般事项

1.尽量先闭口哼唱(M),后练唱开口音。

2.努力扩大头声区,努力充实高声区的假声成分。

3.先练长音,再练短音和弹跳音。

4.音量上先弱后强,也就是以柔声唱微声练习,适当的调节音量。

5.在声区上,先练偏高声区,其次练中声区,再练高声区,最后练低声区。

总之,在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演唱合唱歌曲,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

因此,教师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视唱能力、歌唱技能及和声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保证合唱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基本前提。

实际上,合唱训练可以总结出八个字即“松”,解放全身的每个部位。

“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主动的“我要唱”。

“竖”,口形的“竖立感”,微微含着似的歌唱。

“上”,声音的提位,气息的增强,口腔容积增大,声音关闭,唱高音时的加强气息,适当加入假声成分。

“下”,气息深,合理利用气息(不同风格要求)。

“拢”,声音美,集中,不散,不咧。

“变”,口形变化(咬字吐字),声音靠前靠后变化,乐曲表情变化,艺术形象变化等。

“开”,即不要虚着唱,敢于运用自己的嗓子(当然不是喊唱)。

共鸣腔体完全打开,有积极的状态。

第九章:

歌曲介绍——《小纸船的梦》

一、作者

金波,原名王金波。

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河北冀县人。

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中国少年作家杯”大赛评委会评委。

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

《回声》、《会飞的花朵》、《我的雪人》、《金波儿童诗选》、《绿色的太阳》、《红苹果》、《雨铃铛》、《在我和你之间》、《金波儿童诗集》、《林中月夜》、《风中的树》、《我们去看海》(十四行儿童诗集)等;

童话集《小树叶童话》、《窗外飘进一朵云》、《踢拖踢拖小红鞋》、《金波童话》、《眼睛树》、《金海螺小屋》、《影子人》等;

歌词集《林中的鸟声》、《金波诗词歌曲集》散文集《妈妈的爱》等作品。

二、合唱排练

1、哼鸣练习:

2、气息练习:

3、学唱歌曲

4、合唱排练

注意:

①排练需要加入声音和节奏、音准的训练

②分步骤进行排练:

先各声部视谱,唱熟悉后各声部配合,加入歌词,各声部再次合作。

进行歌曲处理。

第十章:

歌曲介绍——《虫儿飞》

陈光荣,又名ChanKwongWing,香港作曲家、制作人、编曲人、合声。

陈光荣是香港音乐的中坚力量,曾经为电影《古惑仔》《风云》、《无间道》《头文字D》《精武风云·

陈真》等电影和几米的音乐剧配乐,同时也是香港流行音乐乐坛的重要力量,曾担任郑伊健等许多歌手的专辑音乐监制。

2010年凭电影《十月围城》获得第二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

陈光荣是一位作曲人。

他亦是歌手周柏豪和冯曦妤的歌曲监制。

周柏豪和冯曦妤亦曾担任陈光荣录音室的工作人员,冯曦妤主要做和音。

著名的电影插曲《再见警察》(无间道)、《友情岁月》(古惑仔)、《虫儿飞》(风云雄霸天下)等都是陈光荣的作品。

林夕(1961年12月7日-),原名梁伟文,林夕就是“梦”字上下拆开来。

著名填词人,词风唯美深刻,内涵丰富隽永,自成一格。

华语乐坛知名歌手纷纷请其作词。

林夕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现名中文学院),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歌词创作,至今已创作歌词作品近4000首。

于2008年度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上获得代表香港乐坛最高的终身荣誉大奖—“金针奖”。

出版作品包括书籍《似是故人来》《原来你非不快乐》《人情·

世故》《十方一念》《知情识趣》、创作精选大碟《林夕字传》等。

张国荣的《热情》演唱会那首压轴主题曲《我》真正是林夕为他写得自白。

根据歌词来看,《虫儿飞》这首歌是关于爱情的,可以看到歌词中多次重复了一种孤独的忧伤美。

以虫儿到处飞以寻爱来表达。

虫儿本无情,但是当人有情时,虫儿飞的时候就带上了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即都有了寻找温暖的含义。

童声有柔、清、纯的特点。

在歌词的感情方面上,柔,符合整体的调路;

清,符合虫儿到处飞的忧伤寂寞的感觉;

纯,符合虫儿在寻爱时对爱的憧憬和愿为爱牺牲的凄美。

二、合唱排练

1、声音的训练

(1)音阶的练唱

(2)发声练习

2、音准的训练

针对歌曲中较难掌握的音进行练唱

3、歌曲巩固

4、合唱排练

注意:

第十一章:

歌曲介绍——《让世界充满爱》

一、歌曲背景

1986年新春,郭峰谱出一首题为《寻找明天》的歌曲,这是后来组歌《让世界充满爱》的雏形。

《寻找明天》一歌在当年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得赞誉。

同年3月,以王炳南为首的国际和平年中国组委会在京成立,联合国将举办以《环境保护·

和平》为题的国际歌咏大会的消息已在中国音乐界引起强烈反响。

郭峰来到中国录音录像公司,提出由百名歌星演唱一歌献给国际和平年的设想。

这个设想得到文化部和国际和平年中国组委会批准,组委会委托中国录音录像公司和东方录音公司共同举办题为《让世界充满爱》的百名歌星音乐会。

1986年5月10日,这部组曲由参加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百名歌手在北京工人体育馆进行了正式演出。

演出时曲作者郭峰亲自用钢琴、电子合成器伴奏。

这次演出获得很大的成功,这部组曲立即不胫而走,仅盒式音带就发行了180余万盘,创下了全国记录。

很多电台、电视台多次播放这部组曲。

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前来洽谈购买盒带版权。

联合国也在向全球播出的特别节目中介绍了这部组歌。

我国音乐界、舆论界对这部作品赞誉有加:

“它是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时代光彩的通俗歌”,“应该看作是对通俗音乐的重大突破”。

参加演唱这部组歌的百名歌手,有的已在当时歌坛颇有名气,有的后来成为富有实力的歌坛新人。

这场演唱会的主题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和参与的歌手对之后整个中国流行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首歌和这场演出是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里程碑”。

1986年之前基本上没有流行音乐,“反对精神污染”规定3个流行歌手不能同台一起演出,《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手演出给流行音乐正了名,使顽固的人们意识到流行音乐也是可以用来表现严肃主题的。

注意:

②分步骤进行排练:

第十二章:

歌曲介绍——《七色光之歌》

一、歌曲介绍

《七色光之歌》是一首传唱不衰的儿歌,李幼容词,徐锡宜曲。

这首歌曲调欢快活泼、朗朗上口,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流传下来的经典儿歌之一。

这首歌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组合成的斑斓世界,是一个迷人的世界:

你听:

“太阳,太阳!

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今天我们成长在阳光下,明天我们去创造七彩世界。

” 

一首《七色光之歌》,响彻北京城、唱遍全中国,还跨越国界,在东南亚的校园里回荡,在美利坚的华人世界里流传。

第十三章:

歌曲介绍——《低碳贝贝》

一、歌曲及作者

聂智民,著名儿童音乐创作人、大型少儿活动导演、知名音乐文化营销策划人、中国最具规模的儿童明星培养平台——童星在线和智民好歌基地创办人、优奇智儿童成长大系统

全脑教育品牌创始人、深圳市优奇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聂智民老师通过十年坚持不懈地童星培养打造服务,为无数的孩子提供了走向梦想的舞台机会,并亲自给孩子们创作了超过100首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儿童歌曲和品牌歌曲。

聂智民老师曾成功为十多家企业创作品牌歌曲和策划大型活动,推动企业销售数倍增

长,代表作品:

_x000B_林妙可、柳博等《低碳贝贝》、_x000B_罗伊然、吕曹恺《绿手帕飘起来》、_x000B_陈依桐《爱心同行》、金天拓-阿尔法《小小的家》、《松堡王国》等。

第十四章:

歌曲介绍——《小牛牛放小牛》

合唱排练

后记

合唱艺术教会学生对音乐、对人生、对社会的功能和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

演唱熟悉的作品给了学生们成就感和满足感。

作为合唱辅导教师,强调我们自己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师以美育人、以美创景的能力,还要教师对合唱艺术教育、教学都要有所研究,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并以能够开展课外艺术教育活动为荣,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能够做出应有的贡献为荣。

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