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090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9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

教育对象普及化,成为近代西万各国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它极大地满足了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确立了受教育机会和权利平等的基本原则。

(四)小学教育内容世俗化基本的读写算技能与基本的科学与世俗知识,开始超越宗教知识的地位,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五)小学教育课程学科化传统的小学教育课程是一种艺术化的课程,但是,随着近代小学教育的发展,小学课程出现了学科化的趋势。

具体来说,那时取得的课程成就主要有:

第一,编写出教材。

第二,形成了以“分科”为主要形式的课程体系。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近代小学的发端据考证,我国近代正式成立的小学,当以1878年(光绪四年)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后改称梅溪学校)为最早。

1897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外院”就是小学。

这可视为中国公立小学的始祖。

教师由南洋公学师范院学生轮流担任,所以也可视为中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之始。

后来,外院改称“南洋公学附属小学”。

(二)小学教育制度的初创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学制的基础,第一次系统构筑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自此,我国近代小学在学校教育制度中得以确立。

(三)新中国小学教育体系的完善我国现行中小学学制是“六年制”和“五年制”并存,正朝着“六三制”靠拢。

“六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

而“五四制”,则为小学五年,初中四年。

“六年制”是我国小学的基本学制。

第三节小学教育的走向一、走向学习共同体

(一)学校成为共同体学校成为共同体,主要包括“拥有共同的目标”、“教师成为领导者”以及“家长成为合作者”

(二)连贯的课程连贯课程以语言为中心,形成具有共性的核心课程,并且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测量。

(三)促进学习的环境促进学习的环境,主要包括“达成目的的教学方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为孩子提供的各种服务”。

(四)品格的塑造学校需要致力于学生品格的塑造,培育学生养成核心美德,让学生有理想地生活。

二、创建理想的小学小学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一是课堂教育要实现“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学习”;

二是以学习作为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废除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东西;

三是将教学案例研究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任务;

四是在教学案例研究时,可组织日常公开教学;

五是废除家长“参观学习”的活动方式,引入家长、教师共同参与教育实践的“参与学习”的活动方式。

简答题1.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答:

(1)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一部分人可以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专门教育者的出现,为专门化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

(2)文字的产生与发展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构成了学校教育出现的文化基础。

(3)阶级的分化也加速了学校教育的出现,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政治基础。

2.小学教育作为特定的文化现象,至今展现出哪些基本形态?

小学教育展现出三种基本形态,依次是:

一是生活化的小学教育;

二是学校化的小学教育;

三是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教育。

3.近代西方小学教育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一是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

二是小学教育运行法制化;

三是小学教育对象普及化;

四是小学教育内容世俗化;

五是小学课程学科化。

四、论述题1.我国与西方近代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异同点?

我国小学教育的近代发展历程表现出基础化、法制化和普及化等特点,这与近代西方小学教育发展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快速发展的时间推迟到了20世纪初。

受国内外政治形势等影响和制约,就普及化来讲,我国小学教育真正开始迈出强有力的步伐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而以国家强制力量保障推行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2.我国现代小学教育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有哪些标志性事件?

2.教育史研究表明,中国近代小学形态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构建的,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从近代小学教育的构建到现代小学教育的确立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变革旧学制,创立近代小学。

标志性事件主要有:

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实施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了近代小学教育形态;

盛宣怀于光绪23年(1897年)创办南洋公学,建立起了具有小学性质的外院,成为中国近代公立小学的开端;

等。

(2)改造普通教育及其课程体系,初建小学教育体系。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建立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

1922年实施新学制等。

(3)建立新中国的小学教育体系。

1949年《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发;

1963年制定和颁发新的中小学课程;

1980年《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等等。

第二章小学教育特性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一、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

(一)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小学教育是在人类学校教育历史中逐渐分化和成熟的教育形态,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此,小学教育成为人类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一种特殊生存与发展方式,成为一种特殊文化。

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小学教育始终是一种文化活动。

其次,从地域分布来看,小学教育也表现为一种文化活动。

(二)文化的价值是优化人的生命价值有多种定义,如“需要说”“属性说”“劳动说”“关系说”和“效应说”等。

文化的价值,就是“某对象的属性对人成为‘人’所具有的意义”一切文化活动的价值,都需要回到这些活动对人的“生成”的意义这一层面上予以讨论。

简言之,文化的价值,乃是优化人的生命。

由此,小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其价值就在于优化小学生的生命。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取向

(一)小学教育的多重价值选择第一,“扫除文盲”的价值取向;

第二、“如识传授”的价值取向;

第三,“培养能力”的价值取向。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凸显第一,教育家装斯泰洛齐的真知灼见;

第二,我国现实的迫切需要;

第三,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一、小学教育的社会规定性

(一)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第一,社会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

(1)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与管理结构对教育结构的作用;

(2)社会的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3)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等都对教育结构的特点和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教育结构影响着社会结构。

(1)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复制,维护社会的稳定;

(2)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是一个教育结构实体教育结构的内容:

实体性教育结构、规范性教育结构。

国际上,一般将教育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小学教育为第一级教育、中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高等教育为第三级教育。

二、奠定基础的功能定位

(一)为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小学教育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二)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育主要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奠基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基础;

第二,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智慧品质发展的基础;

第三,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人格品质形成的基础;

第四,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小学教育的活动特性一、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定性

(一)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包括“无逻辑”“知识逻辑”和“心理逻辑”三种。

(二)小学教育活动中的心理逻辑优势比较小学、中学与大学教育活动,大学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处于学科知识逻辑的一极,小学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则处于学生心理逻辑的一极,中学教育的内在逻辑则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地带。

二、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

(一)树立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意识教师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关注小学生的心理;

第二,顺应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第三,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二)创新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方法现在小学教育领域的现实是,许多教师已经具备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意识,但是往往不能开发出适宜的、新颖的、有效的活动方法来。

开展教育活动需要灵感点燃,需要想象驰骋,需要创新追求!

同时,灵感、想象和创新也来自于不断的模仿和持续的思考。

名词解释1.教育结构教育结构指的是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根据一定的比例和秩序所形成的系统。

2.心理逻辑心理逻辑主要是指依据学生心理逻辑来开展教育活动。

这类教育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有意识的了解特定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开发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以及升华情感等的教育活动。

简答题1.为什么说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

小学教育是在人类学校教育历史中逐渐分化和成熟的教育形态,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是什么?

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学教育在教育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的紧密关系,决定着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奠定基础,主要表现在“为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和“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论述题1.简述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

答:

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较为复杂,

(1)社会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表现为:

其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与管理结构对教育结构的作用;

其二,社会的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此外,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等都对教育结构的特点和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2)教育结构影响着社会结构。

一是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复制,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是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2.小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教育活动时,怎样才能做到遵循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

小学教师开展小学教育活动时,要做到遵循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树立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意识。

可以从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顺应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三方面入手。

(2)创新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方法。

第三章小学学生第一节小学生概述一、小学生的概念

(一)定义小学生专指用专门时间在小学校里从事专门学习活动的人。

(二)地位小学生是小学教育的主体和中心,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小学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本依据。

(三)构成一是按学习阶段划分,小学生可分为低年段(1~2年级)学生、中年段(3~4年级)学生和高年段(5~6年级)学生。

二是按学习水平划分,小学生可分为学习困难生、学习中等生和学习优秀生。

二、多维视野中的儿童观

(一)社会法规形态的儿童观社会法规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国际组织或国家政府提出的对儿童应有的观念,通常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表达。

(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学者所持的儿童观,通常以学术理论的形式予以表达。

主要有如下四种:

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观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观3.辐合论的儿童观4.后现代理论的儿童观(三)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广大社会成员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它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与行为方式,通常以“隐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主要有儿童是“花朵”和“小天使”等。

第二节小学生的基本特征一、小学生的入学特征

(一)学生入学特征的六大要素环境、已有知识、认知风格、志向与期望、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情绪与情感

(二)小学生入学特征的两大状态一是入学准备不足;

二是入学准备充分。

二、小学生的发展特征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体质发展特征。

二是认知发展特征。

主要表现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水平和方式。

三是人格发展特征。

主要包括兴趣与动机、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具体特征一是小学生的学习感受;

二是小学生的学习策略;

三是小学生的学习逆反心理。

(三)了解小学生特征的有效策略①确定学生特征指标三大类指标:

第一类是学生的入学特征;

第二类是学生的发展特征;

第三类是灵活设置的特征指标。

③入学前的资料搜集有效方法主要有:

查看档案、家访、前任教师访问、学生作品搜集,③入学后的日常调查有效方法主要有:

现场观察、平时交谈、访问调查、作品分析。

④形成学生特征概念图精心搜集、调查和分析学生三大类特征指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明确归纳出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征,形成相应的概念图,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学生特征概念图,可随学生的发展,进行适当的增删改变。

第三节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学习习惯的概念

(一)习惯习惯(habit)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二)学习习惯学习习惯这个概念,可以有两种最基本的理解方式。

一是学习习惯说,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者华生(Watson,J.B.)。

二是将学习习惯理解为学习的习惯(habitoflearning),即学生所形成的关于学习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

(一)学习习惯的一般特点总的来说,学习习惯通常有“后天养成”、“固定化”、“自动化”和“情感依赖”等特点。

(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特点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其学习习惯往往呈现出“由外部支配到内部控制”、“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稳定到稳定”和“好习惯和坏习惯不断斗争”等具体特点。

三、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总体上说,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12个方面的内容:

(一)走在老师前面的习惯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

因此,绝不能跟在老师后面,老师讲到哪里,自己学到哪里,而应该努力走在老师的前面。

(二)适应老师的习惯学生也要适应老师,现在适应老师,接着适应同学,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三)小事赶快做的习惯小学生丰富的学习生活,其实就是由“读一个字”“算一道题”“做一遍操”和“值一天日”等无数小事构成。

所以,小事赶快做,是小学生非常要紧的学习习惯。

(四)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学习并不是生活以外的一项特殊事情,而是生活本身的一项内容。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注意将学习生活化、本能化,做到随时学习、随处学习。

(五)善于模仿的习惯人们必须善于模仿,当别人正在工作的时候,当同学正在认真做题的时候,就要注意仔细观察操作步骤,一遍一遍地默记在心。

(六)从错误中学习的习惯俗话说“吃一墅,长一智”,人类很多知识和良好习惯都是从错误中学习来的。

因此,当别人犯错误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他犯的是什么错,为什么会错,怎样才能避免犯这种错误?

至于自己犯了错,那当然更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

(七)阅读习惯阅读是当代教育的一种基本活动,阅读的成功,通常决定着其它学习活动能够取得高成就水平。

爱读书,是每个学习成功者都表现出来的好习惯。

(八)勤于动笔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包括做读书笔记、标记和写作。

(九)即学即用的习惯学习的另外一个基本含义,是“练习”。

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表现为即学即用,也就是及时练习。

(十)倾听和敢说敢问的习惯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倾听和敢说敢问是求知的有效途径,是孩子需要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十一)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作业和成功考试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条件和把握要求,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作业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十二)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

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1.彰显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方法,让儿童自己明白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逐步提出要求教育者要善于区分主次、难易,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展。

其中,关键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3.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为了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加以切实而具体的指导,甚至需要手把手地一点一点地教。

4.制定规范适当制约事实证明,许多习惯的形成光靠人们内心自律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严格的他律,需要制定处罚的标准并付之实施。

5.反复实践与外部强化相结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

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

对于年幼的孩子,因缺乏自我控制力,外部强化起着根本作用,所以适当的外部强化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6.开发专门的学习习惯培养课程为了系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从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开发和实施专门的课程,进行系统教学。

简答题1.后现代理论儿童观的主要内容答:

后现代理论儿童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儿童向成人提出的一些看似奇怪的问题并不是他们一时的想法,而是他们试图与自己的经验保持一致的结果,是他们试图用已知的和可理解的要素来描绘世界的结果。

第二,儿童的思维能力远远超过其表面上表现出来的能力,他们用一种原始的方式掌握着几乎所有的科学概念。

第三,儿童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全身心关注当前的现实。

第四,儿童努力探寻世界的意义。

第五,儿童通过填空的方式创造理论。

第六,儿童对情境具有依赖性。

2.针对小学生的入学准备不足,主要运用哪些措施进行干预?

主要有三种措施:

第一种措施是及早发现入学准备状态不足的儿童并在学前阶段开展提前干预。

第二种措施是通过入学筛选测验发现准备状态不足的儿童并在入学后予以补救训练。

第三种措施是在儿童入学后,小学教师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准备状态不足的儿童,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予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和补救。

3.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

小学生认知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方面。

4.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

总的来说,学习习惯通常有“后天养成”“固定化”“自动化”和“情感依赖”等特点。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特点:

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其学习习惯往往呈现出“由外部支配到内部控制”、“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稳定到稳定”和“好习惯和坏习惯不断斗争”等具体特点。

5.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有:

走在老师前面的习惯;

适应老师的习惯;

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

善于模仿的习惯;

从错误中学习的习惯;

阅读习惯;

勤于动笔的习惯;

即学即用的习惯;

倾听和敢说敢问的习惯;

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论述题1.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怎样有效地了解小学生的特征?

确定学生特征指标三大类指标:

第三类是灵活设置的特征指标;

入学前的资料搜集有效方法主要有:

查看档案、家访、前任教师访问、学生作品搜集;

入学后的日常调查有效方法主要有:

现场观察、平时交谈、访问调查、作品分析;

形成学生特征概念图。

2.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彰显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方法,让儿童自己明白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第二,逐步提出要求,教育者要善于区分主次、难易,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展。

其中,关键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

第四,制定规范适当制约,事实证明,许多习惯的形成光靠人们内心自律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严格的他律,需要制定处罚的标准并付之实施。

第四章小学教师第一节小学教师概述一、小学教师的概念

(一)学生的关怀者具体表现为:

一是教师需要适时用目光、笑容、肤触、各种体态语言、谈心、赠言、活动等多种方式向儿童传递关怀的信息;

二是教师不仅要关怀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关怀他们的情绪感受、情感体验。

(二)知识的传授者小学教育以“知识的传授和传播”为核心和基础,因此当代小学教师的基本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并要有新的知识观。

(三)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并实现发展。

(四)课程的开发者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再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