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121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

《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发展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

劳动者的权益意识不断增强,对劳动报酬水平、工时、劳动条件、职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些人宁可收入低些,也不愿到苦脏累险的岗位工作,一些待遇相对差的小企业越来越少人问津;

有些人随时准备着转换到更好的工作;

有些人宁可不工作,也不要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迫或主动开始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报酬、想方设法吸引并稳定职工队伍。

创业意识和风气日益变浓,崇尚创业正在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就业结构矛盾凸显三个不平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

  当前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

一是区域间的供求不平衡问题。

过去对就业贡献比较大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对就业贡献可能要逐步下降,中西部地区对就业的贡献会逐步上升。

二是不同产业间供求不平衡问题。

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一部分产业被淘汰的同时,一些新产业、新岗位也在不断产生,要研究如何推进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调整问题。

三是整个劳动力供给或者是人才培养的结构和需求结构存在不平衡。

高等教育还是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而劳动力市场更多是需要职业型的、技能型的,两者之间严重不匹配。

记者:

699万大学毕业生,让就业工作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造成这种态势的原因有哪些?

其中哪些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哪些是今年出现的新情况?

  熊义志:

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是2009年以来最严峻的一年,这种紧张形势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所降低,加上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导致总体就业需求下降;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外部经济冲击,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降低(记者注:

据教育部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统计,其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

从行业情况看,医疗卫生、咨询、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

三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持续存在;

四是高等教育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

其中,前两个因素是今年碰到的新形势,后两个问题是近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

  丁大建:

可以从供与求及其匹配分析就业市场状况。

从供给看,大学生就业难在我国若干年内将是常态,原因是前十多年里超常规的大规模扩招,使毕业生规模从2002年的140多万到2013年约700万,增速远大于经济增长;

但从需求看,这会逐步缓解,尽管经济波动会有短期影响,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用人需求还在逐步扩大;

再从匹配看,市场在逐步调整、适应这种供求紧张关系,加上政府和社会的就业促进工作,快速扩招带来的紧张局面也在逐步化解。

另外,新情况是去年和今年是经济增长下行年,经济增速在下降,自然对大学生需求会有影响,劳动力市场总是跟着经济发展转的。

  记者: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曾指出,毕业生就业中存在“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两难现象。

对此,有声音认为,这本质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对接性差的问题。

您怎么看?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是,大学生劳动力供给过剩,农民工供给短缺。

从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看,大学生需求会增加。

但未来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熟练技术工人,这要求我们的大学生培养结构需要调整,高校专业、层级的结构都要调整,“计划入口,市场出口”的模式必须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也会调整的。

  熊丙奇:

这背后的原因是大学生没有个性、能力和素质不高,不少学生只是有“大学生”的身份而已。

在大扩招中,不少学校采取规模化办学路线,选择办学成本低、容易开办的专业作为扩大招生的突破口,这造成一些专业设置泛滥,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严重失衡。

比较典型的是一些人文、社科专业,高校的培养规模,远远超过社会需求,学生在报考时,就知道未来就业困难,可为了混一张文凭,却不得不选择报考这些院校、专业。

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未能形成良性循环。

总体看来,我国大学生的比例还不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每十万人中有8930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这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大学生之所以就业难,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并不高,而这正是吸收、容纳大学生最多的领域。

解决这两难并存的问题,需要理顺哪些环节?

要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必须着力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办出个性和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只有大学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才能避免千校一面、千生一面,才能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动,调节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大学生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就业观念,能够更加放开眼界、迈开脚步,到更大的地域范围、行业范围和单位性质范围放飞梦想。

其次,当前的条件下,确实存在很多现实的困难和障碍限制了大学毕业生到更大范围就业。

例如,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发展环境、工资待遇、家庭影响等等。

我们需要建立一系列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机制。

最后,我个人特别期待社会舆论对青年职业发展,对大学生就业更加宽容。

社会各方面要真正关心大学毕业生的发展、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引导和激励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是简单拿一些帽子去往大学毕业生身上扣。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近年来各高校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您认为哪些是行之有效的,今年又有何亮点?

仔细梳理过去的一些就业政策,像大学生“三支一扶”(记者注:

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西部服务计划、大学生应征入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的状况。

做好699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您对政府、高校或者大学生自身有什么建议?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建议继续大力实施政策性就业项目,建立不同地域之间的就业联动和支援机制。

第二,国有企业在支持大学生就业上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社会上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三,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国有企业启动和实施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青年人才储备和培养工程,保持和加大优秀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力度。

第四,要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

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构和服务平台,对于新注册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尽快建立“一对一,全覆盖”的辅导和服务体系。

最后,各高校要进一步结合学生就业需要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和工作实效,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要早发现、早规划、早培训、早推荐,并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

既然市场化,不如让市场说了算,学校、毕业生、企业(用人单位)都应适应市场。

同时,高校培养机制也要根据市场进行相应改变。

试点毕业生任乡镇特岗人员

  拓宽就业面,让毕业生有业可就、有岗可去,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

尹蔚民说,我国要结合经济发展大力开发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要结合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开发更多适合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其次是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随着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城乡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

  尹蔚民透露,继大学生村官之后,今年我国将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

此外,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国家还将逐步扩大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作为科研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项目实施,鼓励项目单位优先聘用这些参与项目的毕业生。

  今年打破跨区域求职登记限制

  为更好地帮助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社部今年专门启动一项新举措,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这个计划涵盖了毕业生就业的各个环节,基本目标是做到让每一名有就业愿望的毕业生在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培训、见习等就业准备活动中。

有就业愿望的,可以到任何一个想求职地区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除直辖市外),办理求职登记手续,政府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服务,包括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过去这只能在户籍地实现,但现在这个方便毕业生跨区域流动就业的渠道已经畅通了。

  今年人社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活动”,动员1000所国家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强调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显示,我国高校今年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加上往届已经毕业没有就业的人员,就业压力显著增大。

青年人爱国爱党,怀揣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生力量。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必须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的位置,解决就业岗位不足、自主创业有后顾之忧、就业能力不强、就业信息不对称等现实难题,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一,通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来解决就业岗位增长不足的难题。

本届政府约法三章中提出要确保财政供给人员只减不增,能进入公务员和国有事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有限。

因此,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办社会事业,采取民办公助、提供土地、减免税费等优惠办法,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医院、学校、养老服务机构等社会事业。

如果每个乡镇(街道)增加1家民办医院和1家民办养老院、在每个没有公办幼儿园的行政村(社区)都至少布局1家民办幼儿园,则既可以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就医难、上幼儿园难、入住养老院难等现实难题,又可以增加几百万就业岗位,还可以为将来培育税源。

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的同时,还可以考虑实施进口替代战略,选择大宗进口产品组织集成攻关,实现国产化。

2012年,我国进口贸易总值18178.3亿美元,如果其中20%实现进口替代,则可以增加几百万就业岗位。

  第二,通过创新户籍管理制度和住房保障政策来解决农村生源毕业生自主创业难题。

自主创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

为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国家出台了创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极大地降低了自主创业门槛。

但是,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还面临一些现实的难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加以解决。

一是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允许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在自主创业城市(个别特殊城市除外)或生源所在地地级城市落户,切实解决越来越严重的人户分离问题。

高校扩招以来,大量体制外就业高校毕业生户口既不能迁入就业地城市,又不能迁回原户籍所在地农村,面临入党难、社保难、住房难、结婚难等现实难题。

现实倒逼我们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二是将在城市自主创业的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纳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范围,自主创业初期享受公租房政策,购买第一套住房时给予政策优惠。

三是将在城市自主创业的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体系,并给予3到5年的视同缴费期,以此来减轻创业负担。

  第三,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的难题。

一边是用人单位遭遇招工难和用人荒,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古语云,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

因此,一要促进普通高等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让普通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到职业院校接受技能培训,通过自主选择,至少掌握一门劳动技能,并作为毕业的条件之一。

二要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情商,增强做实际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三要对不能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在毕业学期送入中等职业学校接受技能培训,努力使新进入就业市场的青年都至少掌握一种劳动技能。

四要在中小学加强劳动知识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从小就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培育孩子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四,通过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来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还有一个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招工单位和求职者没有实现信息的有效对接。

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一要推进用人信息上网工程。

有官方网站的用人单位必须将用人信息放在网站上,没有网站的用人单位用人信息和求职者的求职信息,都要发布到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用人信息平台。

二要完善就业服务。

将校园招聘活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将异地求职毕业生纳入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范围。

三要规范国有单位招聘行为,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建立国有单位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发布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的监管,促进就业公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8日公布的由中国就业促进会承担的课题报告《关于就业结构性问题的研究》指出,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行”,是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在全国不断加剧并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表现。

  从总量上看,城市青年和困难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仍然居多,就业的总量压力并未减轻,但其表现形式也会更多地融于就业结构性矛盾之中。

  青年失业率高于整体失业率

  就业结构性矛盾是指在市场供求总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产生的不匹配。

其突出表现是,在一批劳动者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另有一批企业则难以招到员工。

当这个两难问题超过一定程度时,结构性矛盾将上升为就业的主要矛盾。

  我国当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对全国100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状况的持续监测表明,从2001年至2012年的12年间,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已从0.71∶1逐年上升,2004—2009年年均为0.95∶1,2010—2012年连续三年年均为1.04∶1。

这表明市场供求总量是基本相当的。

  但进一步的观察表明,市场供求的匹配度却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特别是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缺口明显加大,从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在年均1.5∶1以上,而2010—2012年年均比率已超过2∶1的水平。

  其二,在市场就业机会平衡的状况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难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近3年更进一步加剧。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16—24岁青年失业率近三年来一直高于城镇全口径的失业率,并且从2011年1月以来呈逐月升高趋势,到2013年10月已达到9%以上,比2011年1月高3个多百分点。

  其三,2001—2012年的12年间,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25.7%持续上升,至2012年达到41.2%,上升了15.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72.5%持续下降,至2012年达到57.1%,下降了15.4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看出,在十几年就业总量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二产对就业需求比重的加大和三产对就业需求比重的缩小,都与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形成背道而驰之势,由此酿成结构性矛盾的加剧。

  新生劳动力半数为大学生

  就业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报告认为,首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升级换代。

  一方面,在大力调整夕阳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时,要对涉及职工的转移安置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其中必然导致技术技能人才短缺。

此外,由于科技进步、有机构成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也使一些企业减少新员工吸纳,甚至排挤出部分劳动力,这也会导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其次,区域经济格局调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导致劳动力流动新变化。

一些中西部省份在省内务工人员的比例不断攀升,而到省外务工则下降。

同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劳动力短缺现象日趋严重。

  另外,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高期望值的矛盾导致供求双方难以对接。

从2009年以来,货币工资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且增速逐年加快。

调查反映,当前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的矛盾已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和大型劳动密集企业的普工短缺。

  同时,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主要表现为:

一方面企业用人需求下降。

聘用高校毕业生企业的比例,2013年一季度比2011年一季度下降了二十几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当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占了整个劳动力市场新生劳动力的47%,而市场实际能提供的适合岗位却显得不足。

  报告指出,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如此尖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教育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需求的因素。

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用人比重一直维持在六成以上,占新生劳动力近一半的大学生根本无法与市场六成以上的中低端需求相对接。

  此外,人口结构变化也导致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

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开始减少;

在新生劳动力供给方面,大学生将占据50%左右的水平,并成为一种常态;

农民工总量特别是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增速将进一步减缓,并逐步趋于稳定,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无限供给进入尾声。

  结构调整需向服务业倾斜

  结构性矛盾突出,既会影响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也会影响就业质量的提高。

  如何有效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报告指出,应借鉴吸收国际好经验,逐步形成有效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框架和相应的措施办法。

  教育培训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从源头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包括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在职员工的技能尤其是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水平,造就一支新的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还要重视以培养实用技术技能为主线的教育体系,一方面能够快速回应产业企业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根据需求灵活地进行调整。

  报告同时对如何充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出建议,明确就业政策要与“调轻”就业结构相结合。

  一方面要在推动与生活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下功夫,包括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形成放开搞活就业扶持的相关政策。

另一方面,要在推动与生产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上下功夫,包括研发、信息、科技、物流、金融、咨询等智力密集型领域,实行鼓励支持创新研发带动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在推动发展中,要切实落实相关的便利工商登记、财政支持、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

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要主动跟进,在小额贷款、就业资金扶持、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条件,引导劳动者进入这些领域就业创业。

  统一、开放、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可以加强信息匹配度,更好地化解摩擦性失业和招工难问题。

  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灵活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逐步加大和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匹配中的作用。

要建立覆盖面广的市场供求信息共享平台,应定期发布区域产业信息、地区经济发展信息和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减少就业市场中因信息不及时、不对称所造成的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