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1222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145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中三第一次统一考试Word下载.docx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往推平村庄建设城市的做法将会被乡建设计团队修复重塑村庄面貌的做法取代。

B.中国城市化要想得到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土地利益纠纷、强拆等一系列的问题。

C.近十年,我国已有90余万个自然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村庄消失的平均值将不断增加。

D.在城市化进程中,各地都以拆字当头,这不利于我们的城市保持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提高建设质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顼是(3分)

A.文章针对城镇化进程中推平村庄建设城市的常见做法,结合河南孟州的经验提出了观点。

B.文章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城市规划、乡村保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C.文章的第三段提到了河南孟州的经验,意在强调城乡一体多元互动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重要性。

D。

文章的最后一段指出,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我们对乡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但仍然无法改变城市建设与乡村争夺土地资源的局面。

B.安徽徽州对于乡村古宅从破坏变成守护,是因为当地对传统文化价值有了再发现。

c.在城市化浪潮中,乡村依然有着存在的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乡村有着不可替代的传统文化价值。

D.如果能够将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就有可能避免强拆文化乡村事件的发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雨夜

乔土

夜里十一点钟,老谢的三人小组准时到达了老槐树街。

意外的是,老槐树下的那所房子里,张灯结彩,人声鼎沸。

干什么呢?

干什么呢?

小赵将头探出车窗,好奇地盯着眼前的房子说。

小李往窗外看了一会儿,说:

像是举行婚礼。

小李说:

不会是那小子吧?

我下去看看。

老谢说:

不用看了,老槐树街5号东,错不了。

倒车倒车,把车倒回去,离这远一点。

小李不解,问:

谢组,这是怎么说啊?

老谢咧了一下嘴,说:

别坏了人的兴致,缓一下他也跑不了。

小赵满心不情愿,但还是重新启动了车,把车子倒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在这里,既可以看到邵所房子,又不会被人注意。

小李看看老谢,老谢明白他的意思,别急,先等等,等他把事情办完再说。

小李和小赵就都不说什么了,三个人里,小李来得最晚,小赵次之,老谢是他们的师傅,也是这次行动的组长,自然,由老谢说了算。

三人坐在车里,小李兴致勃勃地趴在车窗上往外看,那所房子里灯火辉煌,过了一会儿,有客人走出来,新郎和新娘出来相送,灯影下,新郎衣装笔挺,英傻潇洒,新娘子则一身红裙,面容姣好,小李不由得愤愤地骂道:

妈的,一朵鲜花插在粪上!

小赵笑着说:

看你这愤世嫉俗的样子,是不是又黄了?

老谢也笑了一下。

小李将头缩回,将身子靠到座位上,倒不隐瞒:

她家里说什么也不同意,他妈说了,好人干了我们这行也会变坏,死活不同意。

小赵幸灾乐祸地笑着,老谢则同情地看了看小李。

又一客人出来了,新郎新娘也跟着送了出来,这是最后一批客人了,房门终于关上了,喧哗也归于平静,三人一下子感到了夜的寂静。

不知什么时间,天下起雨来。

两个年轻人的兴致顿减,哈欠连天。

老谢说:

你俩先睡吧,我盯着就行。

但两个年轻人是第一次出任务,不想给师傅留下个不好的印象,小赵使劲搓了几下脸说:

头,讲个故事吧。

讲讲你和嫂子的事情吧。

小李嬉笑着说。

老谢笑了笑,也就说了:

我和她也就那么回事,起初她不同意,因为她老爸,后来她老爸去世了,她就嫁给了我。

小李咬牙切齿:

这老东西都一个脑筋。

老谢知道小李骂的是谁,说:

我跟你的可不一样,我这是她爸同意她不同意,她爸不在了她才嫁给了我。

小赵和小李一下子来了兴趣。

我刚参加工作时,跟的是黄所长,黄所长有个女儿,人长得漂亮,黄所长一直想让我们俩谈朋友,可他女儿却死活不同意,说当警察的顾不了家,她爸就是个例子。

后来,有一次我和黄所长去执行任务,我们按计划分头蹲点守候在街道两头。

半夜时分,一个男人搀着一个孕妇着急地出现在我的车前,那个孕妇快要生了,表情痛苦地哭天叫地,而街上一辆车子也没有。

男人看见我的车,就像看见了救命稻草,扑过来趴在我的车前哀求我送他们去医院。

我不答应,他就跪在我的车前拼命地磕头,磕得砰砰响,而他的女人则在一-边撕心裂肺地叫唤,让人心里实在不忍。

我下车看看远处的街道,没有一个人,我就把女人挟进车里,男人也从地上爬起来钻进车内,我加大油门,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送到了医院,当我返回现场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嫌犯抓住了,黄所长却身中两刀被送进了医院。

在第一人民医院的急救室外,我又看到了那对夫妇,他们的怀里已经多了一个胖宝宝,他们向我致谢,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

黄所长去世前,我被批准进入手术室见他最后一面,老所长静静地躺在床上,他的女儿坐在他的床前。

老所长已经说不出什么来了,他只是看着我,连眼睛都没眨,他的女儿走过来,和我站在了一起,他仍然没有一点表情,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心里恨我。

后来,我结婚了,妻子就是黄所长的女儿。

对黄所长的牺牲,我很是自责,他的死我有直接责任,如果我不离开现场,他就不会被嫌犯刺中,而妻子却说我做得不错,面对那个孕妇,是人就不能置之不理。

而这,正是她决定嫁给我的理由。

车里陷入了沉寂之中,车外的雨声却更大了。

老槐树街五号东的窗户上,原本红彤彤的灯光突然熄灭了,夜似乎一下子就黑了下来。

小李和小赵在黑暗里看了看老谢,他们没有看清老谢的表情,只看见一个暗红的烟头上升起一缕淡淡的烟雾。

烟雾从车窗的缝隙中贼一样溜走了,寒意却随之窜进车内,两个年轻人不约而同地拥了拥身上的衣服,陷在了车座里。

雨不紧不慢地下着,仿佛永不会停止。

老谢又拿出一支烟,但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他扭头看看车里的两个年轻人,又把手中的烟放了回去。

滴滴答答的雨水声就像一支催眠曲,让车内困意顿起,而老谢却睡意全无,他盯着远处的老槐树街5号东,那里黑漆漆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老谢却一直盯着,不敢有半点马虎。

在所里,老谢只是一个普通的警员,他不是所长,也不是副所长,他曾有过两次升迁的机会,但都被他自己放弃了。

他不想离开这里,他觉得自己应该就是属于这里的。

他的工作总是多得没完没了,这是他喜欢的状态,他需要用不间断地工作来冲淡心中的惶恐。

偶尔闲下来的时候,他就会想起老所长,他不知道老所长会不会怨恨他。

虽然妻子在世时说过,他做得不错,但多少年来,老谢一直说不清自己做得到底对还是不对。

(摘于光明日报》2018年11月02日,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槐树街五号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它是犯罪嫌疑人的居住地,既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又有利于表现老谢人物形象。

B.本文擅长用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个性特点。

如小李一朵鲜花插在粪上的话,就突出地表现了他直率鲁莽的特点。

C.小说中设置了小赵小李等次要人物,其作用是丰富警察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D,文章构思巧妙。

在犯罪嫌疑人结婚的晚上,警察们在雨夜中蹲守监视。

借交谈戏谑的机会描述了警察体在婚恋上的苦与乐。

5.车里陷入了沉寂之中,车外的雨声却更大了,请结合作品分析这句话的丰富内涵和在文中的作用。

(6分)

6.警察老谢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一系列智能科技的应用助推了自动驾驶技术日渐成熟,然而,当前无人辅助的自动驾驶汽车要真正上路还有不小的距离。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说,当前自动驾驶的主流技术路线要求根据路况数据,生成对应不同环境的驾驶模式。

理论上,这一自动驾驶模式必须输入无穷多的数据,形成无穷多的驾驶模式供计算机选择,但要实现这一点很困难。

自动驾驶研发存在技术难题。

现实中,智能化程度较低的辅助驾驶技术已经应用,但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以机器为主导,应具备全部自动驾驶功能。

当前,推进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产业界存在两种不同的研发路径。

第一种是一步到位路线,即从一开始就研发彻彻底底的自动驾驶汽车;

另一种则是步步为营路线,即在传统的汽车上逐渐新增一些自动驾驶的功能,最终过渡到完全自动驾驶的阶段。

专家表示,前者将面临技术不成熟和成本高昂的问题,后者则容易被现实束缚,不易取得突破性进展。

驭势科技首席执行官吴甘沙认为,折中的路线或许有助于破解自动驾驶实现难题,即把全自动驾驶的技术应用于高频、刚需、可量产的场景,在提升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的同时,积累更多的复杂场景数据,提高全自动驾驶技术的普适性。

他认为,自动代客泊车、物流车和快速公交系统这几个场景符合高频、刚需、可量产的要求,有助于推动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和数据积累。

(摘编自李玉楼喻思南《无人车上路要跨过这些坎》,《人民日报》2018年11月02日)

材料二: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2016年底发布报告指出,自动驾驶技术到2035年趋于成熟,比人类驾驶安全约90%,并在2070年可累计挽救110万人的生命。

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时代的来临,并由此引发汽车行业的变革和价值链重构。

对于自动驾驶这片蓝海,各国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案增强研发投入、加大资金支持,规范路测标准等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争相提出在2020年前后实现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化,以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

作为未来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加快研究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法规,为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奠定法律基础。

同年,我国发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规范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概念和总体实现目标。

当前,我国并未有自动驾驶立法,但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

2018年1月,北京市交通委宣布将在亦庄修建全市首个自动驾驶测试点,随后杭州也宣布将开设一条自动驾驶测试道路。

2018年3月,上海首次颁发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牌照,在此之后,北京、重庆相继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1日)

材料三:

车企深知用户的乘车需求,在汽车硬件的研发中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些都是互联网公司等跨界主体不具备的。

鉴于目前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和公众接受度还不高,市场上的主力产品仍具备了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例如自动泊车、交通拥堵辅助、防碰撞辅助和车道保持系统等。

消费者对于这种丰富的辅助驾驶技术认可度高,愿意为此多付出一些购车成本,因此,车企在与互联网企业技术融合的同时,还可以逐步增加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以抢占市场、提高盈利。

在政府层面,也要继续积极营造创新环境。

自动驾驶技术的竞争也包括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制定上的竞争,我国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没有相应的标准和法规。

当前,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标准化组织在制定技术标准时,正越来越多地引用专利,以加快标准化进程。

相关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国内企业,特别是地图厂商提前做好专利布局,抢占标准制定的先机。

或许,自动驾驶技术将是中国汽车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8年11月27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条件下智能化程度较低的辅助驾驶技术已经得以应用,但以机器为主导的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尚处于研发中。

B.吴甘沙主张既要提升全自动驾驶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又要积累更多的复杂场景数据,提高该技术的普适性。

C.我国作为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在2017年发布实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致力于为新技术的快速应用提供政策支持。

D.与互联网公司等跨界主体相比,车企在汽车硬件的研发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并且更了解用户的乘车需求。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专家认为在传统的汽车上逐渐新增一些自动驾驶的功能,最终过渡到完全自动驾驶的阶段的研发路径不易取得突破性进展。

B.各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案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争相提出在2020年前后实现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化,以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

C.虽然我国尚未对自动驾驶立法,但已经在深圳、北京、杭州、重庆等地开展与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相关的工作。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我国在自动驾驶方面积极立法并取得成效,也都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重视。

9.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谈一谈我国政府和国内企业怎样做才能抓住自动驾驶技术这一重要机遇。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

累世二千石。

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书,尤善算术。

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饯于东都门外。

临别,谓让曰:

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

让因荐绰。

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

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谓惠达曰:

谁与卿为此议者?

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之才。

太祖曰:

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

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

或曰:

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

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

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

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竞不设网罟而还。

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

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

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

诘朝,谓周惠达曰:

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

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自是宠遇日隆。

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

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太祖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

四年,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封美阳县子,邑三百户。

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

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

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太祖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

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

绰尝谓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

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积思劳倦,遂成气疾。

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太祖痛惜之,哀动左右。

至葬日,又遣使祭以太牢,太祖自为其文。

明帝二年,以绰配享太祖庙庭。

(节选自《周书·

苏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

B.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

C.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

D.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牢指古代天子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少牢只有牛、豕,没有羊。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B.朱出墨入本指用红色的字记录支出,用黑色的字记录收入,苏绰提出的这一区分出入情况的记账方法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红头文件。

C.配享太祖庙庭指苏绰的神位被供奉在太庙即配享太庙,太庙供奉皇帝先祖及本朝历代皇帝的地方,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

D.二千石原指汉代郡守级别的官员,后泛指地方重臣和朝中高品阶的官员。

累世二千石说明苏绰家世显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绰才华横溢,深得众人喜爱。

受堂兄苏让的推荐,做了行台郎中。

行台各官署有疑难之事都向他请教,惠达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干。

B.苏绰广闻博识,受到太祖倚重。

当太祖问起汉故仓地的事时,众人皆不知,苏绰却能详细作答。

太祖在昆明池观看过下网捕鱼的第二天早上,当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之职。

C.苏绰很有谋略,和太祖心意相通。

大统三年齐兵入侵,众将都打算分兵御敌,只有苏绰与太祖的意见相同,主张合力迎战窦泰,结果证明苏绰的计策是正确的。

D.苏绰节俭朴素,为国事鞠躬尽瘁。

苏绰不治家产,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广求贤才俊杰。

政事无论大小他都了如指掌,最后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

(2)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流寓夔州时所作。

竹叶在这里指竹叶青酒。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题目,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

诗人客居夔州,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月秋色。

B.菊花是眼前之景,竹叶却并非真物。

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因病不能饮酒,诗人索性希望菊花从此不必开放。

颔联凸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

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

C.颈联借景抒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侯做对比,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

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因为抱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D.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苍劲有力,写景叙事和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15.这首诗饱含了哪些丰富的情感?

请做具体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2)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危局时,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两句名言是

(3)《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J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

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

有时候,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容易让人先入为主的是一个语言标签。

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语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消极、焦虑的心态。

)比如,有人用积极废人指称那接爱给自己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如果仅停留在挪榆或自嘲层面,奋斗的意义又该如何安放?

这些网络热词看似调侃,实际上却是用贴负面标签的方式传递着焦虑。

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

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权力使用乱象;

到APEC蓝来之不易,成为环保重要目标……这些

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

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终难逃

的命运,在

之后被人遗忘。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3分)

A.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进而让人先入为主。

B.只要是一个语言标签,就会让人先入为主,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

C.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先入为主,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

D.只要是一个语言标签,就容易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进而让人先入为主。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网络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