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195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Word格式.docx

【介绍新资源】刚才大家看到的提到的海洋资源有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等比较常见的种类,温兴同学却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我们可能知道但没想到的新资源,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温兴介绍海洋旅游资源、空间资源)

【小结】感谢温兴同学,的确,当陆地空间日益狭小的时候,海上、海底广阔的空间资源给我们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范例吗?

(深圳宝安中心区、月亮湾大道、还有前海区,可能深圳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在我们身边。

)地球71%是海洋,29%是陆地,人类如果善加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就能造福人类。

三、海上交通——宽阔的公路:

【承上启下】我们的海洋与人类尤其是沿海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更通过海洋认识世界、走向世界,海洋为人类开辟了宽阔的公路。

【材料分析】1.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地图,提问:

回忆初中知识《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欧洲人所了解的世界与17世纪欧洲人所了解的世界有何不同?

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产生了什么影响?

——小结:

海洋为人类开辟了一条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道路。

2.现代世界的海上交通线主要体现了什么用途?

或者说开辟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提示:

是不是只有大西洋一个中心?

是不是只有几条航线?

——多中心,多航线,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给我们更多的平台。

利用这个平台,我们去世界各地干什么?

——学生回答:

贸易、旅游、求学、文化交流?

现代海洋交通线,为人类开辟了一条贸易往来、合作发展的道路。

——总结:

海洋给我们提供了食物、生活所需,我们通过海洋认识世界,通过海洋走向世界,现在,通过海洋贸易往来、合作发展,海洋几乎成为很多我们人类尤其众多沿海人们的生命线。

3.阅读材料“通往海洋的路”关于中国海上交通这部分,思考:

为什么说海洋、海上交通线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小结:

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步步深入的趋势下,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

资源方面对外依赖性渐强,再加上中国人口数量剧增,未来中国将非常依赖海洋资源,而海上交通线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也是海洋这条宽阔的公路上不可或缺的一员。

4.介绍繁忙的盐田港。

四、海洋问题——并不平静的海洋:

【承上启下】海洋对人类重要吗?

人类通过海洋走向世界,那我们走的这条路一定要安全,我们的海洋安全吗?

很多同学笑,老师你在说废话,是的,这些问题

很简单,那是因为海洋对人类如此重要,海洋这条最宽阔的公路却并不安全,也不坦荡,海洋的问题一波又一波。

提到海洋存在的问题,你想到了哪些?

【七嘴八舌】学生举事例,老师归纳属于哪一类海洋问题。

【事例展示】

1.生物濒临灭绝:

加拿大屠杀海豹事件展示学生查找的图片,黄嘉慧讲述“欲望吞没的精灵”的故事。

在这些大量海洋生物被捕杀的背后,是人类过多的欲望。

现代社会我们并不缺乏物质,我们要追求的是简单、健康、更和谐的生活。

2.环境污染: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请学生讲述事件,播放视频《漏油事件引发生态灾难》

环境污染还会引发相关的生态破坏,人民生计等相关问题,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海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3.海上安全——索马里海盗事件。

4.领土争端——钓鱼岛事件。

【情景设置】1.在中国开发东海油气田之前,日本对钓鱼岛几乎忽略不管,说明了什么?

——争岛屿是为了争海洋权益。

2.钓鱼岛撞船事件等,表明了日本的态度,我们怎么处理?

1.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2.《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关于大陆架的规定证明东海油气田属于中国。

3.日本钓鱼岛撞船属于无理行为。

钓鱼岛事例告诉我们领土主权、国家利益我们寸步不让!

那是不是就两国一直这样争执纠结下去?

海洋问题是不是只有领土争端?

那么,面对众多海洋问题,我们怎么办?

——胡锦涛的话:

搁置争议合作共赢自然过渡到“海洋——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

五、国际合作,开发和保护海洋:

海洋——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

1.设问:

搁置争议,合作共赢,我们依据什么来进行?

——《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

2.看书本总结:

《公约》给我们使用和开发海洋提供了哪些原则?

目的是什么?

——共同继承财产,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合作开发和保护海洋,和平利用海洋等新原则;

有利于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共生与协调发展。

(3)老师补充表格,并展示成功事例。

①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学生讲述,老师总结:

因为人类的贪婪不断膨胀的欲望,我们失去了世界上1/3的可爱的海豹,我们看到海豚的惊叫却以为是欢笑,而一旦我们保护好了自然,自然也会赋予我们

丰厚的回报,比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落霞与千鸟起飞,静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②索马里护航

提问:

索马里发生多起海盗抢劫事件以来,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但索马里海盗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怎样才能彻底根除海盗?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各国出兵护航不是各国合作解决海盗事件的根本,像索马里这样的国家,帮助他们稳定国内政治,发展经济才是根本。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才是出路。

③领土争端举例东亚海计划

——学生看材料,老师提问:

从东亚海计划的材料你可以活的什么信息?

一、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治理海洋污染;

二、日本与中国在东亚海领域有争端,更有其他合作体现了“搁置争议、合作共赢”的原则。

(4)你能举出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的范例吗?

或者其他国家国际合作的范例?

——对学生的事例做出评价、小结。

(5)如果你是海岸开发的设计师,你会寻求哪些国家与中国的合作?

进行哪些项目呢?

六、不是结束的结束: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后,国际海洋权益再分配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新局面。

一个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摒弃“重陆轻海”的旧观念、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走向国际合作是我们未来义不容辞的责任?

(音乐起,声音慢,课件出)

海洋给我们提供了无尽的财富,也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当然还出现了很多问题,只有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

七、你想过吗?

【思维拓展】1.近代中国遭受百年屈辱的历史是从来自海上的挑战开始,现在中国也遭遇众多海上安全事件、以及领海主权争端,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2.海洋对我们国家重要吗?

你对我国海洋现状了解如何?

上完了这一课,给你带来什么新的思考?

3.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需要各国相互合作。

粮食短缺问题呢?

人口快速增长等问题呢?

4.在中国快速融入“国际化”社会的今天,我们对国际化的理解就是学好英语,追求国际流行元素吗?

做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公民,我们应该更多关注些什么呢?

【篇二:

国际理解教育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国际理解教育教学计划

一、教学特点

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增进全球公民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以及共同认识、处理全球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不仅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拓展与延伸,也顺应了全球时代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初中生物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应穿插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应该首先强调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会贯通。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还不是非常了解,在穿插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时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为理解学习内容服务,让学生尽快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增加民族认同感。

三、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与初一生物相关的四课时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审视自我、尊重他人,容纳世界多元性的态度;

使学生具有关心世界的广阔视野;

增强学生的国际交流与交往能力,提高国际化素养。

2、学生了解世界各种文化和世界的多元性的知识,理解世界的人口、贫困、环境等是地球社会所面临的现实性课题;

了解和掌握地球社会诸课题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汇报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

【篇三:

打印七下国际理解教育教案一】

地方教材《国际理解教育》

第一课国际交往礼仪1-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基本的国际礼仪。

2、在阅读与交流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3、通过讨论与感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交往态度。

4、帮助学生开阔国际交往视野,尊重、包容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礼仪习俗。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基本国际礼仪。

三、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四、设计思路:

1、以“故事”和“常识”构建课堂,增强课堂趣味性。

2、以“讨论”、“阅读”和“交流”为主要形式,深化课堂感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多媒体出示《弟子规》选段,学生跟教师诵读。

(1)多媒体出示《弟子规》

(2)师生一起诵读《弟子规》。

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

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3、简单感悟《弟子规》:

(1)教师问:

“长”是什么意思?

这几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

①“长”就是长辈的意思。

②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

4、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小结:

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各民族之间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国际交往礼仪已越来越重要。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际之间交往的基本礼仪。

(2)板书课题:

《国际交往礼仪》

(3)齐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初步了解各国不同的见面礼仪

1、点拨:

初识礼仪

(1)教师:

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礼仪?

(板书:

礼仪)

(2)学生:

礼仪,就是礼节与仪式。

(3)教师:

我们生活中,礼仪无处不在。

它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素质的体现。

简单说,礼仪就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

正确的礼仪,在国际交往中尤为重要。

2、教师过渡:

礼仪表现的方式有很多,赠送合适的礼物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小东和玲玲要参加“国际儿童联欢会”,他们想为外国小朋友准备一些小礼物。

在准备过程中,要

注意些什么呢?

请大家自自由阅读教材第一和第二页的内容。

3、学生自由阅读教材。

(1)自由阅读教材第一和第二页的内容。

(2)把你感兴趣的地方做上记号。

4、指名回答:

小朋友初次拜访,送礼物时应注意些什么?

(1)避免中国人送礼时的口头禅;

(2)给英国人不要送百合花;

(3)给美国人要送单数,讲究包装;

(4)给日本人送礼,要用双手;

5、出示课件,教师过渡:

除了准备合适的礼物,打招呼也是人际交往中基本的礼仪形式。

生活中,遇到自己熟悉的人,你们都是怎样打招呼的?

哪个同学愿意先和我打个招呼呢?

注意,我现在可以是你生活中任何一个熟悉的人。

(1)学生同老师打招呼。

①学生同老师打招呼:

同学们,先和我打个招呼吧?

②教师:

你这样和我打招呼,是把我当成什么人?

a:

把自己当成老师同龄人;

b:

当成长辈;

c:

当成朋友;

不一样。

国际交往中,我们又该怎样同外国人打招呼呢?

(3)了解打招呼的基本方式。

①布置学习任务:

如果遇到外国人,你会怎么跟他们打招呼呢?

请同学们在同桌之间相互演练一下。

请注意,你是在和哪个国家人在打招呼。

②同桌相互演练,教师巡视。

③指名学生示范表演:

教师:

哪两个同学愿意上来给大家表演一番?

(学生表演)

你们都是哪国人?

为什么要这样打招呼呢?

④了解打招呼的基本方式

出示课件学生:

口答。

(三)故事阅读1

1、过渡:

互赠礼物、打招呼,是朋友间交往的常见礼节,也是国际交往中的常见礼节。

除了这些,国际交往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丢手绢》的故事。

2、学生读《丢手绢》的故事。

(1)教师出示课件;

(2)学生自由阅读故事《丢手绢》;

3、四人小组交流:

(1)美国记者的言行你怎么看?

(2)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说?

(3)国际交往,需要注意什么?

4、指名代表汇报。

(1)美国记者的言行,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

(2)周恩来总理这样做,是因为美国记者不礼貌,不尊重。

是对美国记者这种不尊重他人行为的有力回击。

(3)国际交往中,需要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

5、教师小结:

尊重,是国际交往的基础。

《丢手绢》这个故事,美国记者就是缺乏国际交往中最基本的尊重(板书:

尊重),才受到了周恩来总理有力的反击,结果自取其辱。

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国际交往我们还遵循哪些基本的基本准则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了解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屏幕出示国际交往准则。

(2)学生齐读。

6、观察漫画交流:

(1)过渡:

国际交往中,除了一些基本的准则,与人谈话还应注意一些小技巧。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这幅漫画。

(2)课件出示漫画:

①学生观察漫画。

②指名分角色读漫画的对话。

(3)同桌议论:

这样的交谈,你怎么看?

(4)指名汇报:

①公共场合不应该大声喧哗

②说话要文明,自然、亲切、得体。

(5)教师归纳,屏幕展示小结。

①教师归纳:

国际交往中,高超的谈话技巧,能增强与人交往的效果。

与人交谈,我们要注意那些技巧呢?

请看大屏幕。

②大屏幕出示谈话小技巧,学生齐读。

(四)故事阅读2

国际交往除了需要基本的尊重,还需要什么?

请看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个外交故事。

2、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1)轻声阅读“李鸿章和洗手水”的小故事。

(2)思考:

洗手水能喝吗?

李鸿章和外国人却喝了,为什么?

3、学生自由轻声阅读故事。

4、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5、指名汇报。

(1)洗手水不能喝。

(2)李鸿章喝洗手水,是因为不懂外国的一些礼仪。

(3)外国人喝洗手水,是出于对国外使节的尊重,不让李鸿章难看。

也是对外宾一些有欠妥当行为的包容。

6、教师小结、板书:

(1)教师板书:

包容。

小结:

人际交往礼仪中,除了尊重还需要包容。

在国际交往礼仪中,尤其如此。

(2)拓展补充:

国际交往中,适当了解别国的基本礼仪,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和包容。

就是吃饭用餐,也是如此。

那么,在同外国人用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①结合视频和课前的预习,同桌互相交流。

②学生抢答。

(五)总结课堂

各民族的尊重和包容,构成了我们今天这个和谐的世界。

我们相信,凭借这种国际尊重、国际包容和国际理解(板书:

理解),人类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请同学们课外看看后面的表格,想想这些不良的国际交往行为,会产生哪些不良的影响呢?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国际和平日》3-4课时

[教学情境]

一.引入:

师:

小朋友,你从这几幅图片上看到了些什么?

(课件展示)

生:

我看到和平鸽。

我还看到了和平鸽的嘴里衔着一枝绿色的树枝。

那么那根绿色的树枝是什么呢?

我知道。

那是象征和平的橄榄枝。

你真聪明。

对啊!

和平鸽和橄榄枝都象征着和平,那么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我知道有一个叫诺亚方舟的故事,是我妈妈告诉我的。

你真了不起!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个故事?

想!

(孩子的声音回答的很响亮)

竖起你的小耳朵,我开始讲故事了。

二、师生交流

(一)和平鸽和橄榄枝的由来。

(边播放课件边讲故事)在远古时代,主宰人类命运的上帝发现人间道德风气败坏,十分震怒,决定发一场大洪水,把人类全都毁掉,众天神中有的提议地球上应当保留一点生命,否则就显得太残酷了,上帝认为非常有道理。

经过一番考察,他认为诺亚夫妇是惟一的一对好人,上帝就派使者通知诺亚洪水快来了,挪亚赶紧和他的儿子造了一艘大船,叫做方舟。

当洪水漫来的时候,诺亚一家登上了方舟,并在各种动物中挑选一对雌雄,带到船上,以逃避灾难。

方舟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飘荡了好些日子。

终于雨停了,诺亚放出鸽子打探情报,鸽子衔着一根青绿色的橄榄枝叶飞回来报喜,挪亚知道洪水已退,和平日子来临,世界生命开始了新的转机。

自此以后,人类便把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鸽子也被誉为“和平鸽”了。

(老师讲解地绘声绘色,孩子们都睁大眼睛听着,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二)你认为什么是和平?

你认为什么是和平?

我和小朋友可以一起在操场玩。

我们不用经常搬家。

大家可以一起做游戏。

就是没有战争。

大家都不用打仗。

大人们没有武器。

我们可以每天上学。

每一个小朋友对和平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是啊,我和你们一样,认为只要能够过上平平安安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快乐。

(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

我们的地球那么大,是否在地球上生活的所有小朋友都和我们一样过着安定的生活呢?

不是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看过新闻,有的地方在打仗,小朋友就不能上学了。

打仗的时候,小朋友就会变成孤儿了。

爸爸、妈妈都死了,没有人会来照顾他们。

打仗有人会失去生命。

你认为什么是战争?

生:

战争很恐怖。

战争会丢失性命。

战争就是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了。

战争要离开自己的家,到别人的国家去。

战争的时候,小朋友就不能上学了。

战争的时候,小朋友没有爸爸了,因为他们都要去打仗了。

战争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呢?

(播放课件)你从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有一个小朋友跟着他的爸爸在逃亡。

你怎么知道是逃亡?

因为我看到远处有硝烟,还有坦克车,说明这个地方在发生战争。

那个骑在爸爸肩膀上的小女孩会想些什么呢?

她也许会想,我再也没有家了。

她想,我会死吗?

她还会想,我的妈妈会在哪里?

这个小女孩的童年是灰色的,战争剥夺了她享受童年美好时光的权利,或许在逃亡的过程中,等待她的是死亡,她和父亲到底应该去哪里呢?

(继续看课件)你从这个小女孩的表情上读懂了什么?

她非常害怕,使劲地抓住大人的衣服。

远处的硝烟告诉大家,或许只有逃亡才能保住性命。

小女孩的眼里盛满了恐惧和无助。

(播放课件)这个孩子在赶什么?

他住在医院里,鼻子里还插着管子。

我想他一定很难受。

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因为战争让他在逃亡的过程中可能被子弹打中了。

我想他一定很疼。

他还只是个小宝宝,没有能够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没有在公园的草地上玩耍,他的命运会因为战争而改变。

(播放课件)这个小女孩的处境跟那个小宝宝是一样的,她应该是上学的年龄却躺在病床上。

瘦弱的身躯,空洞的眼神,她一定在期待着和平。

战争带给了人类的是什么?

它带给人们死亡。

它让孩子无家可归,变成孤儿。

它让小朋友不能上学,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战争让我们失去亲人,背井离乡,带给我们太多的伤痛,战争让一切都蒙上了悲伤的色彩,人类在战争中成了牺牲品,因而全世界的人民都渴望和平不要战争。

接着老师请你跟我一起观看一个短片,记录下你最深刻的一个画面,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观看音乐短片)(教室里鸦雀无声,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冲击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渴望和平的情感被激发了,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

我最感动的是那些战士放下了枪,表示战争可以结束了。

我最难忘的是一个小女孩拿了一朵花给士兵,表示它不想要战争。

我最难忘的是一开始很多小朋友都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表示他们在战争中受伤了。

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大家都点燃了蜡烛祈祷,希望和平。

我还想说,我看的掉眼泪了。

曾经有这样一组电视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悼念联合国在伊拉克遇难者的追悼会上,一面从灾难现场取回的联合国旗帜,尽管已支离破碎,仍然悬挂在会议厅的讲坛之上。

我们不会忘记,在巴格达发生的恐怖袭击爆炸案,当追悼会结束,旗帜从会场上方缓缓降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