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2280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渔家傲·

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解析】【分析】ACD理解和分析正确。

B《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而不属于序言。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

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小石潭记》《归园田居》。

泰戈尔,希腊作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孔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墨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A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A表述正确;

B项《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不是陶渊明;

C项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

D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的说法和自己掌握的作家作品、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逐项比照,字斟句酌辨析正误。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沁园春”为词牌名,此前所遇“天净沙”、“相见欢”、“如梦令”、“渔家傲”皆为词牌名。

梁启超旁征博引,从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到儒家的《礼记》《论语》,使《敬业与乐业》具体生动而又富有说服力。

“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体育竞赛中蝉联冠军即是卫冕成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是《诗经·

国风》和《楚辞·

离骚》的并称,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知识的识记。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

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宋词元曲都很著名,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北曲越调,用于剧曲、套数或小令。

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衬字除外),第一、二、三、五句每句六字,第四句为四字句,代表作有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等。

故选A。

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知识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选项内容,把各个选项和相关常识进行比照对比,字斟句酌辨析正误,天净沙是曲牌名。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敬业与乐业》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先生的作品。

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巴特农神庙是古埃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彰显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

毕淑敏是内科医生,也是著名作家。

著有小说《红处方》。

【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

C项中的“巴特农神庙”不是“古埃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而是“古希腊雅典卫城”。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多背多记,文史不分家,历史知识也要精通,才能把语文学好。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

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解析】【分析】B项,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化常识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沁园春·

雪》中“稍逊风骚”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敬称是表示尊敬的称呼,我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驾、陛下等。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答案】D

【解析】【分析】D.表述有误,“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是《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论语》不属于“六经”。

D。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文化典籍等。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与朱元思书》虽是一封书信,文中却并无书信格式,但从内容看,又与一般书信无异。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门对”,它是中华民族艺术形式,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作者借小石潭景色与环境的清幽来表现他孤寂和悲凉的心境。

从汉武帝起,皇帝开始用自己的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春”中“庆历”指的就是年号。

【解析】【分析】A.表述有误,《与朱元思书》虽是一封书信,文中却并无书信格式,内容也都是写景的,描绘出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注意回忆的准确性,平时学习时注意将这些知识整理成体系并积累下来。

9.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组成的一支部队奉命渡过第聂伯河,并在伊尔沙车站附近切断基辅到科罗斯坚的铁路线,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团员米什卡·

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谢廖沙是四天以后才知道的。

【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的是王伦。

【点评】名著知识要识记,并对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情节要熟知。

1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出自( 

叶圣陶 

文天祥 

郭沫若 

鲁迅

【解析】【分析】出自近代鲁迅的《自嘲》。

全文: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故答案为:

D

【点评】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11.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了,明代也曾大规模地修建过长城。

你还知道长城的哪些知识呢?

(1)请写出有关长城的一句谚语或诗句。

(2)对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自古褒贬不一,那么你是如何看待秦始皇的功与过的呢?

(3)古今中外,很多文人骚客都曾经写下过与长城有关的佳句,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因残破而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国度。

——泰戈尔

浪涌波翻,看莽莽苍苍,万里金龙来探海;

风轻云淡,喜葱葱郁郁,千寻蜡象去窥山。

——彭必余

从临洮直奔辽东,万里关山,到此方称好汉。

自先秦历经唐宋,千秋壁垒,于今更显雄姿。

——钱存源

上述三句话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长城,请说说它们概括了长城的哪些特点

【答案】

(1)不到长城非好汉;

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长城易到,好汉难为。

(2)功绩:

抵御匈奴,保家卫国,使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为中国建筑积累宝贵经验,是长城成为华夏文化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过失:

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导致民怨沸腾,人们妻离子散。

(3)规模宏伟、历史悠久、景色壮丽、意义深远。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积累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

小题

(1)为学习时积累的基本知识,注意不要出现错字;

小题(2)为开放题,其实也是平时深入思考发散思维会想到的问题,要大胆做答;

小题(3)需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根据材料所展现的内容,概括出长城的特点。

1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受的文学样式,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体知识的掌握。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而不是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

故答案为C

【点评】小说的三要素是: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三者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而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13.下列诗歌写于诗人“归来”后的是( 

《我爱这土地》 

《太阳的话》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光的赞歌》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阅读和积累可知,艾青归来后诗歌的基本主题:

关注民族和人民命运,歌唱人类的理想和光明。

《在浪尖上》《古罗马竞技场》《光的赞歌》等都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和积累。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记忆,然后按照题目要回答即可。

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契诃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书信和普通文章的区别,主要在体例格式上而不在内容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A项表述不正确,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不是苏联作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

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宵”本义为夜晚,算是一个形声字,声旁为“肖”,形旁为“宀”。

“宀”表意,它在甲骨文中写作

,像房屋,表示入夜后人多在屋内。

元宵节是______节日。

它原本叫“上元节”,由于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都在晚上,所以人们更加习惯用“元宵”来代替“上元”,表示“上元节的晚上”。

元宵之夜,人们会食用象征团圆的“圆子”,因此这种食品也被称为“元宵”。

据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之后,一天听到北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叫卖元宵,不由“怒发冲冠”,认为“元宵”与“袁消”谐音,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将“元宵”统统改名为“汤圆”。

这位短命皇帝不久便驾鹤西去,“元宵”的名称却没有因他而消失,直到今天大家还都这样叫着。

和“宵”字形相近的是“宵”。

只要把握住他们形与义之间的关系,识记和区分这两个字就不是难事。

(1)对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上”的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怒发冲冠(guā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 

_

B.怒发冲冠(guān) 

丨 

C.怒发冲冠(guà

n) 

丨 

_

D.怒发冲冠(guà

丨 

—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气冲霄汉 

通霄达旦 

九宵云外

B.气冲霄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C.气冲宵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D.气冲宵汉 

通霄达旦 

(3)把下面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传统②中华民族③重要的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4)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

灯月千家晓 

下联:

______

A.山野万里香

B.秋高半月明

C.笙歌万户春

D.一街太平歌

(5)文中谈到了汉字的谐音,谐音指的是词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形、意思不同。

歇后语常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例如: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取的就是“青”和“清”的谐音。

下列歇后语,属于利用汉字谐音的一向是( 

A.二郎神的慧眼——有远见

B.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C.孔夫子的背包——书呆子

D.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6)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画作品,用一个词语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浑厚圆润

B.潇洒飘逸

C.端庄雄健

D.纤细柔美

【答案】

(1)A

(2)B

(3)D

(4)C

(5)C

(6)B

(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和书写规则。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汉字的笔顺要求平时规范书写,掌握基本的书写规则。

A项正确。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B项正确,没有错别字。

(3)本题考查句子中词语的顺序。

可以先通读语段,了解全文的主要意思,并结合上下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顺序,注意修饰性的词语,保持语句的通顺,语意表达的准确性。

应该为:

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

D项正确。

(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补全对联这一题型是近年来中考语文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结合了积累运用、综合实践的考查。

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③词性相对。

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④结构相应。

C项正确。

(5)本题考查了对歇后语的了解与掌握。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做此类题,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前半截,领会并猜想出它的本意。

C项正确“袋”和“呆”谐音。

(6)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汉语字体的演变及特点,楷书:

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

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

字形大小、字距行距、墨色浅重,变化不大,较为庄重;

隶书:

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行书:

起笔、转折和收笔都有简化倾向,信笔而成,不作停顿和回锋。

草书:

行笔加快,附钩增多.欣赏此书法作品,写的比较飘逸,流动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

故选B。

16.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

我校决定开展以“弘扬传统·

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2)《弟子规》中有“父母命,行勿懶”“父母责,须顺承”等古训,对古代这些有关 

“孝”的要求,你是如何看待的?

(3)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0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

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4)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答案】

(1)好好侍奉父母(晚辈侍奉长辈)

(2)示例一:

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并践行这些传统要求。

因为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就算有些要求有点过分,我们也应遵从,順从也是一种孝。

示例二:

我不认同这些要求。

新时代讲究平等,对待父母尊重即可,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

示例三: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要求。

对一些好的传统,我们应该传承;

对此不合理的要求,则应摒弃。

(3)与父母平等相处;

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

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

听父母的话,但顺从有度;

表达感情的方式活泼、有创意等。

(4)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参考图片可以看出是一个小孩搀扶一个父辈走路。

“孝”的古文字也由两部分组成,上面代表大人,下面是“子”,据此可以猜测“孝”的本义是晚辈侍奉长辈。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可以认同,可以不认同,也可以结合起来辩证地看待。

答出合理的理由即可。

(3)从A可以看出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

从B可以看出与父母平等相处,听父母的话,但顺从有度。

从C可以看出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

(4)注意题目要求,主题是“父爱、母爱”,形式是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17.综合性学习。

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人们常用动物回报母亲的事例来教育孩子要孝敬回报父母,请写一个你知道的动物报恩的典故,并加以解释。

(2)小组要制定“孝亲敬老月”活动方案,请提出三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3)李丽同学在“孝亲敬老”主题班会上讨论“孝”的内涵时,提出要多听听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多看看父母辛勤付出的举动,多回忆父母关爱的点滴镜头,多做点回报父母的事情,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父母”。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50个字)

【答案】

(1)乌鸦反哺。

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老乌鸦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2)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演讲比赛;

开展“孝文化”知识竞赛;

评选“最美孝心少年”。

(3)示例:

“理解父母”就是不要对父母的“唠叨”抱有怨言,因为这是他们爱的表现。

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父母,珍惜我们日益减少的与父母相处的时光。

【解析】【分析】⑴本题学生对文化典籍的考查,解答本题一定结合平常的积累来解答,注意叙事的条理性;

这样的故事很多,比如: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进行叙述即可;

⑵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作答本题时,可围绕着活动主题“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可提出,设计活动为:

可提出以下建议:

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演讲比赛;

评选“最美孝心少年”等;

⑶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

作答本题时为绕主题”理解父母“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⑴乌鸦反哺。

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老乌鸦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