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2545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也意味着局限,需要历史学家对其所不能达致的“局外”世界保持一份谦恭的姿态。

(节选自许兆昌《深刻认识历史叙事的价值》,2018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学不仅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术研究活动,也是人类社会一项极古老的文化现象。

B.中国传统史学足以证明,传统史学因为其叙事性自然长成而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学科历史。

C.文学叙事者有意运用想象与虚构,历史叙事者不但没有这样的主观意图反而持排斥态度。

D.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历史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建构和想象的,因而反对一切历史叙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站在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高度,通过分析历史学起源,指出“历史叙事是历史学与生俱来的基本形态”。

B.文章通过传统史学的辉煌与近代以来史学留下众多迷惑与失落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叙事对于历史学的重要性。

C.文章在此较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中想象与虚构的区别后,分析导致所述“历史事实”差异性的原因及造成的恶果。

D.文章在倡导自觉捍卫历史叙事的学科边界时,既肯定它的学科价值,也看到它的局限,体现出很强的理性色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叙事是历史学的形式与内容;

近代以来对历史叙事进行批判,导致史学困境的出现。

B.对传统史学进行反思固然必要,但这种反思一定要深入,并且需要不断地更换反思逻辑。

C.历史叙事中叙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可能会因叙事者主体认识的差异而不同,这无可非议。

D.历史叙事的边界既意味着权利,需要捍卫它;

也意味着局限,需要对它保持谦恭的姿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红苕和米饭

余道勇

“妈,我饿了。

”小男孩回到家,想要吃的。

“苕子在鼎罐里,自己拿来吃吧。

”妈说。

小男孩把鼎罐盖子揭开。

一罐子的苕子,只有罐子中间位置有一小碗白米饭,馋得小男孩巴不得一口把白米饭吞掉,但他还是忍住了。

他知道,那唯一的一小碗米饭是给最小的弟弟的,他不能吃。

小男孩用筷子插起一个苕子,灶台边有一碗青菜汤,就着吃了。

那苕子淀粉含量丰富,吃在嘴里却难以咽下,只能一口汤一口汤就着吃。

小男孩的父亲在他三岁时伤逝,母亲拉扯五个未成年的孩子。

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挣工分是这个小男孩幼小心灵中的梦想。

小男孩并未备尝劳作的艰辛,总是在放学回家后,跟着大人们有样学样地做一些田间的农活。

他很想用这点本领去挣工分,哪怕能挣一个工分,他都觉得自己长大了。

那个年代,生产队出工听钟声。

小男孩听惯了村口每天出工的钟声。

钟声一响,各家各户的劳动力就奔出家门,集体出工。

然而,有一天,这个钟声一直都没有响起,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响起。

“妈,今天出工的钟声怎么一直没有敲响呢?

”小男孩长大,已经上初中了。

他一直盼望着长大,能够为家里挣工分,减轻母亲的负担。

“不用敲了。

”母亲说。

“为什么呢?

”小男孩扭着头问,很是不懂,他是听着钟声长大的。

“因为,田地都分到户了。

“分到户了?

”小男孩一脸茫然,还是不解其意。

“是啊,分到户了,联产承包了。

“以后你不用去挣工分,你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做好多事了。

小男孩有点怅然若失,不能挣工分了,这怎么给家里减轻负担?

然而,母亲看来很高兴。

小男孩不知道,母亲已经在心里盘算起来。

母亲笑眯眯地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小男孩说,现在家里承包有五六亩水田和一亩旱地,不用靠工分,就是自己好好地耕作,只要收成好,除去交公粮、余粮,每年的收成应该比吃大锅饭分到的口粮还要多,要不了两年,不仅可以还清欠别人的谷子、苕子,还可以卖一些,挣点钱补贴家用。

母亲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

“你读好你的书,妈妈就是再苦,也要让你们成人。

小男孩挣工分的梦就这样破灭了。

但对“分田到户”“联产承包”,小男孩还是有点懵懵懂懂。

转眼,小男孩上高中了,已经成为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去二十里外的镇上念书。

从未离开过家的小伙子,在高中宿舍住了一个星期,就忍不住想家了,几乎是发狂地想家。

星期六最后一节课一上完,他就飞奔回家。

到家时,已经是秋日的傍晚时分。

“妈,我回来了。

”小伙子一到家就找妈。

没有人应声。

灶台上冒着热气,锅里饭是热的,是白米饭。

姐从猪舍喂猪回来,看到小伙子,说:

“妈还在地里做事,趁天没黑,多干点活儿。

妈让我回来先做饭,等你回家。

天黑时分,一家人收工回家,姐早就把饭菜备好了。

“妈,怎么没有红苕?

”小伙子端起一碗米饭。

以前,都是弟弟吃米饭,其他人都啃红苕——这一个开学周,小伙子每天都是用饭盒在学校食堂蒸米饭吃,竟然想红苕吃。

“有米饭吃还想吃红苕。

”姐说。

“我们可是吃得反胃了。

这一顿饭,小伙子吃得很饱,也很充实。

自家菜园里摘的黄瓜、茄子、冬瓜、辣椒等,经过柴火的爆炒,很有家的味道。

那天,妈妈对孩子们说:

“你有一双手,有几亩田地,还怕饿到吗?

小男孩是幸运和幸福的,赶上了好时候,能够考到城里读书,不用挣工分了,当年的小男孩已在城里安家落户。

但每次回老家,家里人总笑他竟然喜欢吃红苕,并特意在米饭里加一个红苕来煮。

从一锅苕里只蒸一小碗米饭,到一锅饭里只放一个红苕,引领着我们生活发展的,不正是出工钟声的停止和改革号角的吹响吗?

小伙子似乎明白了,“联产承包、分田到户”不就是把红苕变成白米饭吗?

每当忆起这一段往事,我的眼眶总是红红的——一个时代的变迁,总是刻录在一些点滴的细节中。

当年的小男孩,绝不仅仅是我自己,而从啃红苕到稻谷满仓,也绝不只是这个小山村!

我感恩时代,感恩时代的引领者!

(节选自2018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注】红苕:

又名番薯、红薯、山芋等。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男孩看见罐子中间有一小碗白米饭,尽管馋得“巴不得一口把白米饭吞掉”,但还是忍住了,就着菜汤吃难以下咽的红苕,可见他善良、懂事、自制。

B.听到母亲说“田地分到户了”“联产承包”,小男孩有点怅然若失,这是因为他此刻并不理解这件事的意义,只知道从此不能挣工分给家里减轻负担了。

C.当年的小男孩从城里回老家时仍“喜欢吃红苕,并特意在米饭里加一个红苕来煮”,这一细节表明他的内心深处依然怀念大集体的生活,怀念出工的钟声。

D.文章按时间顺序回忆一个小男孩从大集体到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后的生活情形,以此展现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折射出时代变迁,别具匠心。

5.文章以“红苕与米饭”为题,有何妙处?

请简要分析。

6.有人认为,文章结尾一段可以删除。

你认为呢?

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11月19日2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

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十七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中国北斗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2009年,经国家批准,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试验系统建设,充分验证新一代导航信号体制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

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首次组网卫星发射任务。

2018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

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即将开通运行;

后续,将于2020年底前,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摘编自2018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北斗系统有一项很重要的服务就是“授时”,即将我国的标准时间告知各类用户,以便使用。

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国家标准时间,也是一个国际的标准时间,是与国际上其它相关机构一起来联合解算出来的,供全世界统一使用,叫协调世界时(UTC)。

获得协调世界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时间比对,我们目前所用的共视比对和精密单点定位(PPP)比对,就是利用北斗系统而获得的。

交通运输行业向来是北斗系统最大的民用行业用户之一。

在综合交通的大框架下,全国已有超过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5万辆邮政和快速运输车辆、36个中心城市约8万辆公交车、370艘交通运输公务船舶安装使用或兼容北斗系统,国产民航运输飞机首次搭载北斗系统,近期还针对长江航运等重点领域,研究出台了具体措施,分阶段稳步推动北斗系统在行业全覆盖。

同时,交通运输部还积极推动北斗系统国际化。

今年9月19日,北斗三号第13、14颗卫星成功发射,这两颗卫星搭载了由交通运输部参与建设的搜救载荷,将组成北斗卫星搜救系统,并作为全球卫星搜救系统的组成部分,为全球遇险人员提供报警和定位服务。

此外,全国各省也在逐步探索北斗系统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

(摘编自2018年11月19日“人民网”)

材料三

轮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中,需要航标灯的指引。

卫星在太空飞行,太阳与地球就是它的航标灯:

卫星飞行姿态的建立依赖于对太阳、地球的观测,测量精度越高,卫星飞行姿态就越稳定,提供的导航精度也越高。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制的“三只眼”,就是通过观测太阳、地球为导航卫星提供导航。

“三只眼”就是两个“太阳眼”——模拟太阳敏感器、数字太阳敏感器,一个“地球眼”——红外地球敏感器。

“太阳眼”负责测量太阳的位置,“地球眼”测量地球的位置。

安装了“三只眼”的北斗卫星的优异表现与“视力”密切相关。

卫星入轨初期用模拟太阳敏感器捕获太阳,再用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共同作用,更加精确地确定卫星的三轴姿态。

科研人员对北斗卫星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进行了关键技术攻关。

数字太阳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关键元件自主可控;

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后,具有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姿态测量的干扰等优点。

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星间链路,是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过渡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系统全球服务能力的核心技术手段,也是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重要标识和技术制高点。

科研人员提出了自己的北斗全球组网星间链路解决方案,率先采用毫米波技术体制和生产工艺,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间链路产品,对于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了北斗全球系统的跨域发展。

卫星电源分系统也是卫星的关键分系统之一,被誉为卫星的“生命线”。

在北斗三号中,首次批量采用了转换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能和太阳能帆板的尺寸充分匹配,极大提高了卫星“吸收”太阳能的效率。

(摘编自2018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11月19日发射成功的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组网卫星。

B.北斗三号工程于2009年正式启动实施,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并将于2020年底前向全球提供服务。

C.北斗三号第13、14颗卫星将组成北斗卫星搜救系统,它是全球卫星搜救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为全球遇险人员提供相关服务。

D.卫星在太空飞行需要太阳与地球的指引;

对太阳、地球的测量精度越高,就越利于卫星飞行姿态保持稳定,提供更高导航精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第18、19颗组网卫星的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年底前将有望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

B.除了提供授时服务和为国内车辆、船舶和飞机提供导航服务外,北斗系统也将逐步与新兴技术融合发展,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

C.与数字太阳敏感器相比,红外地球敏感器测量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强,寿命更长,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姿态测量的干扰,具有明显的优点。

D.星间链路是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也是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服务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技术;

目前,我国的这项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9.北斗系统实现了哪些自主创新?

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彭程,字万里,鄱阳人。

成化末进士。

弘治初,授御史,巡视京城。

降人杂处畿甸多为盗,事发则投戚里、奄竖为窟穴。

程每先机制之,有发辄得。

巡盐两浙,代还,巡视光禄。

五年上疏言:

“臣适见光禄造皇坛器。

皇坛者,先帝修斋行法之所。

陛下即住,此类废斥尽,何复有皇坛烦置器?

光禄金钱,悉民膏血。

用得其当,犹恐病民,况投之无用地。

顷李孜省、继晓辈倡邪说,而先帝笃信之者,意在远希福寿也。

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

帝得程奏大怒,以为暴扬先帝过,立下锦衣狱。

给事中丛兰亦巡视光禄,继上疏论之。

帝宥兰,夺光禄卿胡恭等俸,付程刑部定罪。

尚书彭韶等拟赎杖还职。

帝欲置之死,命系之。

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

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

及朝审,上兴及程罪状。

诏兴斩,程及家属戍隆庆。

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懋等合疏言:

“兴所毙多罪犯,不宜当以死。

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诈奸枉法者何以处之?

”尚书王恕又特疏救。

乃减兴死,杖之百,偕妻子戍宾州,程竞无所减。

程母李氏年老无他子,叩阚乞留侍养。

南京给事中毛埕等亦奏曰:

“昔刘禹锡附王叔文当窜远方,裴度以其母老为请,得改连州。

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

祈少矜怜,全其母子。

”不许。

子尚随父戍所,遂举广西乡试。

明年,帝念程母老,放还。

其后,刘瑾乱政,追论程巡盐时稍亏额课,勒其家偿。

程死久矣,止遗一孙女。

罄产不足,则并女鬻之,行道皆为流涕。

(选自《明史·

彭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B.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C.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D.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昀一项是

A.御史:

先秦时指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

自秦朝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B.刑部:

官署名。

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

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

C.朝审:

明清时对于死刑案件的会审制度,由三法司以及中央重要官员进行会审。

D.乡试:

明清时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

每三年的秋天举行,录取后称秀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程巡视京城,治盗有方。

任御史巡视京城时,杂居京城地区的投降者多为盗贼,事发后则躲到皇亲或宦官处,他每每占领先机制服盗贼。

B.彭程直言敢谏,体恤民生。

在巡视光禄时,他看见光禄制造皇坛器物,于是上疏极力反对,认为不应该把民脂民膏浪费在这种无用的地方。

C.彭程触怒皇帝,几遭处死。

皇帝得到彭程奏疏后大怒,认为这是暴露先帝的过错,立即把他投入锦衣卫监狱,欲置他于死地,后将其充军。

D.彭程备受同情,多被援救。

彭程获罪后,给事中丛兰、尚书彭韶、英国公张懋、尚书王恕、南京给事中毛理等先后上疏救助,但无济于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

(2)程死久矣,正遗一孙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日偶题杜牧

荷花兼柳叶,彼此不胜秋。

玉露滴初泣,金风吹更愁。

绿眉甘弃坠,红脸恨飘流。

叹息是游子,少年还白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秋日两种典型景物荷花、柳叶落笔,紧扣标题;

“不胜”二字意味深长。

B.颔联运用人格化手法,“泣”“愁”具体展现出荷花、柳叶“不胜秋”的情态。

C.颈联分别以“绿眉”“红脸”喻指柳叶、荷花,色彩鲜明,形象优美,惹人爱怜。

D.柳叶“甘弃坠”而荷花“恨飘流”,“甘”与“恨”对比鲜明,足见前者高风亮节。

15.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锲而舍之,那么“________”;

锲而不舍,就会“________”其中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说明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2)在《三峡》中,郦道元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正面描写“两岸连山”之高峻。

(3)自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月”烘托离别时惨淡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寂寞冷清的语句是“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

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________,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

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

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

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________的当下,必须________、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溢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C.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D.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与时俱进司空见惯方兴未艾未雨绸缪

B.与时俱进屡见不鲜如日中天防患未然

C.突飞猛进司空见惯如日中天防患未然

D.突飞猛进屡见不鲜方兴未艾未雨绸缪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

要求:

句式及修辞手法与示例相同。

向往是思想的折射,灵魂的写照,行动的先导。

有的人向往成功,于是就孜孜不倦,默默耕耘;

有的人向往奉献,于是就志存高远,兼济天下;

有的人向往清高,于是就洁身自好,一尘不染。

21.下面是某单位社保月缴费申报流程示意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00字左右。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名在福建省厦门市中非世野野生动物园游玩的游客,想试探鳄鱼是不是活的,违反动物园规定,用直径达17厘米的石块砸向鳄鱼,鳄鱼被砸出一个长达3厘米的伤口。

无独有偶,上个月,在安徽省扬子鳄保护区内,一男子违反禁令伸手挑逗池中鳄鱼,见其无反应,又用脚踹鳄鱼,猛踹三脚后鳄鱼爬入池水中。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