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2620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

27、何谓正反馈、负反馈?

各有何生理意义?

四、名词解释

16、新陈代谢:

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换的自我更新过程。

17、刺激:

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称为刺激。

18、反应:

将刺激引起机体的变化称为反应。

19、阈值:

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亦称阈值。

20、兴奋性:

一切有生命活动的细胞、组织或机体所具有对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21、内环境: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与活动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22、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

23、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24、反馈:

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称为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是非题1~5×

×

√6~10×

√√√×

1.葡萄糖、氨基酸进出细胞通过单纯(易化)扩散进行。

()        

2.颗粒团块物质进入细胞叫胞饮(吞)。

 ()      

3.当细胞内K+或细胞外Na+增加,钠泵能主动转运Na+和K+。

()   

4.静息电位即为K+平衡电位,此时,膜内外K+浓度相等。

   

5.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越大,则细胞的兴奋性越低。

()    

6.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要慢。

()  

7.终板电位可以总和,没有不应期。

8.横桥可与细肌丝作可逆结合,也具有ATP酶的作用。

()     

9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Ca2+。

10连续刺激骨骼肌,后一次刺激落在前一次的舒张期内,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1~5BADCA

1.下述哪项不属于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

        ( )

A、高度特异性B、具有电压依赖性 C、有饱和性D、有竞争性抑制 

2.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

        

A.其大小接近钠平衡电位  B.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C.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它是个稳定的电位

3阈电位指()

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膜对Na+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C.造成膜对K+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D.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4.骨骼肌兴奋一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Na+ B.K+ C.Ca2+D.Mg2+

5.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

A.极化 B.超级化 

C.去极化 D.复极化 

6.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  

B.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6~10DCBCB

A.K+内流 B.K+外流下降支

C.Na+内流 D.Na+外流 

9.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

A.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

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C.Ca2+与横桥结合

D.肌小节缩短

10.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作用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11.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11~15DCBDC

A.肌肉收缩 B.腺体分泌

C.产生神经冲动 D.产生动作电位

12.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13.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脂质 B.蛋白质 

C.糖类 D.核酸 

14.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原纤维 B.细肌丝 

C.粗肌丝 D.肌小节

15.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

A.Ca2+的贮存库

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

D.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16.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16~20CCDDB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继发性主动转运 D.入胞 

17.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 )

A.主动转运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吞饮

18.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

C.入胞 D.出胞 

20.静息电位从-90mV变化为-110mV称为( )

A.极化B.超极化

C.去极化D.复极化

2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21~25BCBAC

A.阈电位 B.锋电位

C.后电位 D.局部电位

22.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23.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  )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超射值

24.具有局部兴奋特征的电信号有        (  )

A.终板电位 B.神经纤维动作电位 C.后电位D.锋电位

25.下列关于有髓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以相邻朗飞氏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B.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

C.衰减传导 D.双向传导

26.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26~30DBADD

A.磷酸二酯酶 B.ATP酶

C.脂肪酶 D.胆碱酯酶

27.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28.骨骼肌细胞中的横管的功能是(  )

A.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 

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Ca2+的贮存库 

30.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C.γ-氨基丁酸 D.乙酰胆碱

 

三、多选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正确的为(ACDE)

A.O2和CO2属于单纯扩散 

B.终池释放Ca2+属于主动转运

C.复极化时细胞内K+向细胞外移动为易化扩散

D.Na+从细胞内移到细胞外为主动转

E.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为主动转运

2.下列哪些结构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ABCD)

A.通道B.载体

C.离子“泵”D.受体

E.磷脂分子

3、钠泵(ABCDE)

A.可造成离子势能贮备       B.活动时耗能

C.活动时泵出Na+和泵入K+是同时的 D.是Na+-K+依赖性ATP酶

E.主动转运

4、局部兴奋 (BCD)

A.是一种“全或无”的现象  

B.有电紧张性扩布的特征

C.可产生时间性总和    

D.可产生空间性总和

E.不衰减

5、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是(ABCD )

A.靠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  

B.双向传导

C.在有髓纤维上是跳跃传导 

D.不衰减传导E.单向传递

1.主动转运:

是指通过细胞膜内某种耗能的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转运的过程。

2.极化:

是指细胞在安静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

3.静息电位:

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在大多数细胞中表现为稳定的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

4.动作电位:

是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迅速而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7.钠泵:

又名Na+-K+泵,是Na+-K+依赖式的ATP酶,可以逆着浓度差转运Na+、K+。

它能够逆浓度把细胞内的Na+泵出细胞,同时把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它还具有ATP酶的活性。

8.兴奋-收缩耦联:

是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联接起来的中介过程。

9.单收缩:

当肌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时,肌肉的一次收缩和舒张称为单收缩。

10.等长收缩:

是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只有张力改变的收缩形式。

第三章血液

是非题1~5×

1.各种等渗溶液(不一定)都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

2.决定溶液渗透压高低的因素是溶质颗粒的大小(数目)。

3.血液加抗凝剂除去血细胞后的液体是血清。

4.血细胞在血浆(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5.临床上白细胞总数增多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可能是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

6.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6~10√√×

7.当机体缺乏维生素K时,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8.止血过程就是凝血过程。

9.输血前如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同,可不必进行交叉配血。

10.人类Rh血型系统的特点是其血浆中无天然的抗D抗体。

一、A型题

11.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11~15BACBD

A、在血液中所占的量百分比

B、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C、与血管容积之比

D、与细胞容积之比

12.关于血浆PH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PH主要取决于KHCO3/HCO3的比值

B、血红蛋白具有缓冲取碱的作用

C、呼吸过程中能排出挥发酸

D、肾的排泄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环节

13.大量注射低渗盐溶液将引起()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细胞膨胀、破裂

D.血细胞变形、皱缩

14.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组织液晶体渗透压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15.成年人红细胞主要生成部位是()

A.肝脏B.脾脏

C.淋巴结D.红骨髓

16.成年男性血液检查的下列数值中,哪项不正常?

()16~20(ABC)CDBA

A.红细胞5.0×

109/L

B.白细胞7.0×

C.血小板200×

109/L

D.血红蛋白120g/L

17.血沉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数量增加

B.血浆清蛋白含量增加

C.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加

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18.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雄激素B、雌激素

C、促红细胞素成熟因子

D、促红细胞素生成素

19.有关白细胞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性粒细胞有吞噬作用

B.单核巨噬细胞在血液中吞噬力最强

C.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作用

D.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肝素和组胺等

21.血液凝固主要是()21~25DCBDD

A、红细胞的变化B、全血的变化

C、血小板的变化D、血浆的变化

23.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

B、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过程不同

C、凝血酶形成的过程不同

D、因子IX激活的途径不同

24.下列哪种凝血因子不属于蛋白质()

A、因子IB、因子II

C、因子IIID、因子IV

25.加强抗凝血酶III活性的物质是()

A、维生素KB、维生素B12

C、柠檬酸钠D、肝素

26.血液凝固是()26~30BACAAA、免疫反应B、酶促反应

C、红细胞凝集反应

D、红细胞叠连现象

27.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此人血型是

A.A型B.B型

C.AB型D.O型

28.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素类型

C、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29.红细胞膜上抗原与血清中相应抗体相遇时可出现()

A、红细胞凝集B、红细胞叠连

C、血液凝固D、红细胞聚集

31.一次献血量不超过全身血量的10%时,下列叙述哪一项错误()31~35CCBCC

A.丢失的水在1-2h内恢复

B.丢失的血浆蛋白在24h左右恢复

C.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D.红细胞在一个月内恢复

32.体重55kg的人,其血液总量为()

A.5.0~6.0LB.4.8~5.2L

C.3.8~4.4LD.3.0~3.4L

35.作子宫、甲状腺、肺等手术后易渗血,主要是这些组织含较多的()

A.纤溶酶B.凝血酶

C.组织激活物D.肝素

三、X型题

36.下述溶液属于等渗溶液的是(BD)

A.0.09%NaClB.0.9%NaCl

C.5%尿素D.5%葡萄糖

E.25%葡萄糖

37.血浆蛋白的生理作用有(ABDE)

A、参与机体免疫功能

B、调节血浆酸碱度

C、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D、参与血液凝固

E、参与某些物质的运输

38.红细胞生成应具备的条件是(ABC)

A.红骨髓的造血功能正常

B.有足够的造血原料

C.促红细胞成熟因子

D.促红细胞生成素E.雄激素

39.导致贫血的主要因素有(BDE)

A.缺O2B.缺乏维生素B12

C.缺乏维生素DD.骨髓功能障碍

E.缺乏蛋白质、Fe2+

40.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有(ABDE)

A、粘附B、集聚C、游走D、释放反应E、收缩

41.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是(ABCE)

A.血液流动快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C.有抗凝血物质存在

D.有维生素K的存在

E.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

42.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生理性止血(ABDE)

A.儿茶酚胺B.血小板粘附、聚集

C.血小板对毛细血管壁的支持和修复

D.血液凝固E.血管收缩

43.需要维生素K参与才能在肝内合成的凝血因子是(ADE)

A、IIB、IIIC、VI

D、IXE、X

44.将被检者的红细胞与A型标准血清混合时,如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则被

检者血型可能为(BC)

A、A型B、B型C、AB型D、O型E、Rh血型

45.能加速血凝的因素有(ABD)

A、粗糙面B、适当加温

C、肝素D、血小板因子III

E、去除血浆Ca2+

 

46.血细胞比容:

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47.血浆:

是指加抗凝剂的血液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

48.血沉:

是指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的沉降速率。

49.悬浮稳定性:

是指红细胞能够较稳定地悬浮在血浆中而不易下沉的特性。

50.血浆渗透压:

是指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和胶体物质所具有的通过半透膜吸取

水分的能力。

51.血液凝固:

是指血液由流体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52.纤溶:

是指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

53.血型:

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54.交叉配血:

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主测);

再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混合(次测),称为交叉配血。

55.血清:

指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第4章循环

一、是非题1~5×

√×

√√6~10×

√11~15√√√√×

1.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主要缩短收缩期。

2.等容收缩期室内压高于房内压,但低于动脉压。

3.心室充血主要是由于心房收缩将血液挤压入心室。

4.在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的时期是射血期。

5.主动脉瓣关闭发生在等容舒张期()

6.心力贮备主要是心率贮备。

7.输出量=搏出量×

心率,故心率越快,输出量越大。

8.动脉瓣关闭是第一心音产生的主要原因。

10。

区分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的依据是有无4期自动除极。

11.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是因为自律性最高。

12.心肌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13.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是由于Na+通道此时易激活。

14.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使心房、心室不发生重叠收缩。

15.心电图的QRS波反映了心房除极的电变化。

16.分配血管是指小动脉。

()16~20×

21~25×

√26~28√×

19.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血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

20.舒张压的高附反映了外周阻力的大小。

22.微循环直接通路的功能是实现物质交换。

23.炎症水肿是由于微动脉扩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

24.体内大多数血管受交感和副交感的双重支配。

26.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主要是调节动脉血压。

28.治疗脑部疾患选择药物要考虑药物在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二、A型选择31~35BCABD

31.正常成人安静时,平均心率为()

A、60次/minB、75次/min

C、100次/minD、120次/min

32.心动周期中的“心舒期”是指()

A、心房舒张期B、心室舒张期

C、心房、心室均舒张时

D、心动周期末

33.等容舒张期心房、心室、动脉三者之间的压力关系是()

A、房内压<

室内压<

动脉压

B、室内压<

房内压<

动脉压

C、室内压>

动脉压>

房内压

D、房内压>

室内压>

35、心输出量是指()

A、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

B、一次心搏两测心室射出的血

C、每分钟两侧心室射出的血D、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

36、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不包括()36~40DBCDA

A、前负荷B、动脉血压

C、心率D、大动脉管壁弹性

39、心率过快,心输出量减少是由于()

A、等容收缩期缩短B、射血期缩短

C、等容舒张期缩短D、充盈期缩短

40、对第一心音的描述错误的是()

A、音调高,持质时间长

B、主要由房室瓣关闭引起

C、标志收缩期开始

D、在心尖区听取最清楚

4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形成的原因是()41~45BDCAB

A、Na+内流,K+外流

B、Ca2+内流、K+外流

C、Na+内流,Ca2+外流

D、Ca2+内流、Na+外流

4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错误是(

A、0期主要是Na+内流引起

B、2期是Ca2+内流,K+外流引起

C、3期是K+外流引起

D、4期是Na+内流,K+外流引起

43、关于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最大复极电位,阈电位比心室肌小

B、由0期、3期和4期构成没有明显的1、2期

C、0期除极快、幅度高

D、4期能自动除极化

45、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相当于()

A、整个收缩期

B、收缩期+舒张早期

C、收缩期+舒张早、中期

D、收缩期+舒张期

46、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是由于()46~50DABDC

A、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心肌收缩依赖细胞外Ca2+

C、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

D、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47、代偿间歇的产生是由于()

A、窦房结一次冲动在期前收缩有效不应期中

B、窦房结冲动少发放一次

C、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D、心肌需要休息

48、心内兴奋传导途径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心房肌B、房室交界

C、房室束D、浦肯野纤维

49、心肌收缩性的特点不包括()

A、对细胞外液Ca2+依赖大

B、呈同步收缩

C、不发生强直收缩

D、收缩期长、舒张期短

52、平均动脉压约等于()51~55ADDCD

A、(收缩压+舒张压)/2

B、收缩压-舒张压

C、收缩压+1/3脉压

D、舒张压+1/3脉压

53、有关动脉血压的正常值,错误的是()

A、收缩压为13.3~16.0KPa

B、舒张压为8.0~10.6KPa

C、平均动脉压为13.3KPa

D、脉压为5.3~8.0KPa

5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不包括()

A、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之比B、搏出量与心率

C中心静脉压D、外周阻力

56、关于中心静脉压的描述,错误的是()56~60ABCBB

A、是指深部静脉的血压

B、正常值为4~12cm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