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2867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5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全单元教案设计(2020出版精编版6课全)文档格式.docx

二、活动1:

鱼在水中怎样呼吸

绝大多数的动物都需要通过呼吸从环境中获取氧气,维持身体的需要。

那么鱼是怎样呼吸的?

请同学们观察水中的鱼,了解鱼在水中呼吸的特点(展示金鱼)。

学生近距离观察,并填写自己的发现。

我的发现:

小组讨论鱼是怎样呼吸的?

并做交流汇报。

(明确观察的目标和顺序,确定观察的记录内容和形式,明确小组的分工)

教师引导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鱼嘴总是一张一合,同时腮盖也是一张一合,我们推测金鱼的呼吸应该和这两个结构有关。

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实验过程:

用水稀释一些红色或蓝色的食用色素,用滴管吸入一些色素水溶液,神刀水钟鱼嘴的腹肌,挤出色素水溶液。

观察染色的水从鱼的口中吸入,经过鱼鳃从腮盖流出的过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或经验表达观点。

出示鱼鳃示意图,展示腮盖和腮丝。

学生观察鱼鳃的结构,说说鱼鳃的特点(邀请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小结:

鱼主要是用鳃呼吸,水流从口流入及有鳃孔流出,在不断通过鳃的时候进行气体交换。

因此鱼鳃有着特殊结构。

鳃位于鱼的口咽腔两侧,由鳃弓、鳃耙和鳃丝组成。

鱼一般有5对鳃弓,内缘是鳃耙、外侧2个比列的鳃片,鳃片由无数的鳃丝排列构成,每条鳃丝又生出许多突起的鳃小片,能增大与水的接触面,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依靠鳃来呼吸?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总结:

鱼、软体动物、虾、蝌蚪等。

三、活动2:

动物的呼吸方式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明白了鱼是靠鳃来呼吸的,生物的种类不同,它们的呼吸方式也可能不同。

有些动物像鱼一样,通过鳃来呼吸;

有些动物通过肺来呼吸。

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如狮子、羊、松鼠和各种鸟等,以及一些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如鲸、龟、青蛙灯,它们都是通过肺来呼吸,获取空气中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观察人类的呼吸器官,并思索人的呼吸器官的作用。

PPT出示各种动物的视频,学生观察动物的呼吸特点,并完成记录表的填写。

动物名称

呼吸器官

呼吸特点

引导学生说一说:

你知道的用肺呼吸的动物,并做出简单的分类。

包括人在内的不如动物是以肺为呼吸方式的,此外,两栖类动物(成熟体)、爬行类动物和鸟类也是以肺为主要的呼吸器官。

四、拓展延伸:

它们怎么呼吸

教师出示动物图片:

提出问题:

它们用什么呼吸?

小组讨论猜一猜它们的呼吸方式。

教师小结:

1.低等生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干脆就是用体表进行呼吸;

2.昆虫大多数通过器官呼吸。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鱼在水中是怎样呼吸的,并且知道了像鱼一样的大多数水生生物是通过鳃来呼吸的;

通过搜集我们知道像人类、鸟类、还有其它两栖动物等都是靠肺来呼吸的;

大多数低等生物依靠体表呼吸,而大多数昆虫依靠器官来呼吸。

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搜集有关动物呼吸的资料,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2.9《动物需要水分》教学设计

1.通过手机资料、观看视频、讨论,体会认识动物的生存也离不开水;

2.知道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动物体内;

3.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

1.学会观察不同动物的喝水方法并质疑;

2.学会写简单的观察记录和结论。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动物,培养尊重生命的情感。

能运用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认识动物获取水分的方式。

了解动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获得水分来维持生存,认识水是动物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物质之一。

PPT课件、吸水纸、植物的叶和果实、科学活动手册。

一、情境导入

小红和小明带着小狗在草地上玩耍,小明拿了一瓶水想喂小狗喝水,小红说:

你是要喂小狗喝水吗?

小明回答道:

对啊,小狗也需要喝水。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那么动物的生存也需要水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动物需要水分》(板书课题)。

动物从哪里获取水分

在生活中,我们常能见到猫、狗、鸡、鸭等动物在水池、河流等处饮水,直接摄取水分。

你可以模仿它喝水的动作吗?

教师出示视频:

小猫、角马、火烈鸟、小狗等动物喝水的视频,并提问:

谁来说说这五种动物是怎样喝水的?

(小猫、小狗是用舌头舔水喝,而角马、火烈鸟是直接用嘴向水里吸水喝。

出示教科书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在干什么?

这些行为能帮助它们获得水分吗?

分小组观察并交流讨论,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对汇报结果进行点评和补充。

汇总小结:

凤头鵐捕捉昆虫,蚕主食用桑叶,猴子爱吃水分较多的果实,猎豹食用猎物的肉。

这些行为能帮助动物获取水分吗?

实验:

果实和叶子中是否含有水分

用吸水纸贴在果实和叶子的表面,用力挤压果实和叶子,观察吸水纸上是否有水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小结:

这四种动物都可以从食物中获得水分。

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动物是怎样获取水分的,并将发现记录下来。

是否需要水分

怎样获取水分

拓展:

蝎子还可以通过体表从湿度大的空气中获取水分。

水对动物生存的作用

动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足够的水分来维持生存。

水是构成动物身体的主要成分,也是动物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在动物体内被输送到身体各处。

没有水,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并讨论如果环境中缺乏水分,会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影响?

填写观察记录表。

缺水的影响

用简图、文字和数据对自己观察到的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并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

请举出一些实例,说说缺水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会出现脱水现象,如果动物生活在长期缺水的环境下会有危机生命危险。

水是生物体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植物体的含水量约60%-80%,鱼类含水量高达80%-85%,鸟类和兽类为70%-75%。

水生动植物生活在水体中。

无论是水生生物还是陆生生物,许多化学元素以水为溶剂或介质,呈水溶液状态被生物所吸收。

水参与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

水对人的影响:

对于人来说,水是仅次于氧气的重要物质。

在成人体内,60%的质量是水。

儿童体内水的比重更大,可达近80%。

如果一个人不吃饭,仅依靠自己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或消耗自体组织,可以活上一个月。

但是如果不喝水,连一周时间也很难度过。

体内失水10%就威胁健康,如失水20%,就有生命危险,足可见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生存需要水分,缺少水分会危及动物的生命,了解了一些动物获取水分的途径。

请同学们下课后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搜集更多的资料,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2.10《动物需要食物》教学设计

1.了解不同动物所需要的食物种类,知道动物有不同的食性;

2.知道动物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

1.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的知识作出假设;

2.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搜集信息。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产生观察动物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小动物的情感。

知道动物要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需要,分析动物从食物中能获得哪些营养物质。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动物园适应季节变化的常见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PPT课件、动物标本、科学活动手册。

情境:

乐乐和悦悦在池塘边,看到翠鸟刚刚捕捉到了一条鱼,正站在树枝上歇息。

乐乐说:

原来翠鸟是吃鱼的。

悦悦想了像问到:

它们吃果子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交流自己的想法。

动物都需要吃东西吗?

都吃哪些东西,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

动物需要食物)

动物吃什么

动物的生存依赖于食物,但食物的来源和种类并不相同。

PPT出示身边常见的动物,例如鸟、青蛙、蚂蚁、蜗牛等。

小组合作观察它们通常以什么为食。

鸟的食性很杂,许多食物它们都是,如小米、麦粒、豆类、也以昆虫为主要食物,鸡喜欢吃麦麸、小米、菜叶、玉米、大米等、鸡还要吃小石子或沙子来帮助消化。

青蛙:

青蛙主要以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

蚂蚁:

蚂蚁属于杂食性的昆虫,它荤素同食,最喜欢吃甜的东西。

蜗牛:

蜗牛主要以植物茎叶、花果及根为食物。

三、实践:

调查动物的食性

通过刚才我们小组观察讨论的结果,我们知道了动物也是需要食物的,有的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有的动物则以其他动物为食,还有的动物食性较杂,既吃植物,也吃其他动物。

请同学们到动物园进行调查,了解各种常见动物的食性,并尝试按照食性对它们进行分类。

食物

水牛

豹子

天鹅

蜗牛

长颈鹿

斑马

黑熊

记录完成后,请同学们尝试按照食性对它们进行分类。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道做出猜想。

根据自身的体验和经验,学生大多清楚食物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意义,但是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动物需要食物?

食物可以提供什么给动物?

学生通过搜集、分析资料,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知道这些营养成分对动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动物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生长、运动以及维持体温等需要。

设置问题:

动物从不同的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是否相同?

了解食物里含有一些主要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分等。

PPT出示不同的动物摄取食物营养的照片或视频。

小组讨论:

营养物质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教师引导:

学生不一定清楚食物里究竟有什么营养物质,以及这些营养物质对动物的生长、运动、维持体温等生理活动的作用。

因此,教师需要对此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来理解相关的知识。

四、活动2:

季节变化与动物的食物

当季节变化是,动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有些动物会向食物丰盛的地方迁移,减少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

有些动物会在食物匮乏时减少活动,甚至休眠。

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动物有哪些适应季节变化的常见方式,这些方式对维持动物生存有什么作用?

适应方式

资料:

1、冬眠过冬

这类动物包括蛇、青蛙、乌龟、甲鱼、熊、刺猬、蝙蝠等。

这类动物为变温动物或是异温动物,当温度降到某个点,动物的神经就会进入麻痹状态,当温度升到某个点,动物就会醒来。

蛇在秋末气温降到约13℃以下时冬眠,时常聚群冬眠(有利保持穴内温度和空气湿度),而且可以各种蛇共眠。

青蛙在秋末天气变冷时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

乌龟在气温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冬眠,冬眠时静卧于池底的淤泥中或卧于覆盖有稻草的松土中,不食不动,直到4月初,当气温上升至15℃以上时,乌龟才开始恢复活动并大量摄食。

刺猬在秋末气温降到7℃时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气温回暖到一定程度才醒来。

冬眠时,刺猬就缩进泥洞里,蜷着身子,体温下降到6℃,不食不动,几乎不怎么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

2、迁徙过冬

这类动物包括大雁、燕子、杜鹃、黄鹂、鸿雁、天鹅、野鸭等。

候鸟可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两种。

夏候鸟有大雁、燕子、杜鹃、黄鹂等,在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筑巢安家、生儿育女,幼鸟长大时,正值深秋,又陆续飞往南方较暖地区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这一地区繁殖。

冬候鸟包括鸿雁、天鹅、野鸭等,在某一地区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幼鸟长大后,正值深秋,又飞临原地区越冬。

3、换毛过冬

这类动物包括松鼠、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牛、羊、马、猪、猴等。

在冬天来临前,它们多会长得胖胖的,还会换上一身厚厚的暖和的冬装,畜类换毛,鸟类换羽。

它们还会要把窝垫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么的储备食物。

4、贮存食物过冬

这类动物包括松鼠、蜜蜂、蚂蚁等。

从春暖花开的时候,蜜蜂忙着采蜜,采了很多很多的蜜,够吃上一个冬天的了,冬天到来时,蜜蜂在蜂巢里吃蜂蜜。

5、产卵过冬

这类动物包括螳螂、蝗虫等,冬天它们会产卵过冬。

6、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

这类动物包括苍蝇、蚊子等,冬天它们会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

五、课堂小结:

通过调查与观察我们知道了身边很多动物的食物方式,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根据动物食用的食物种类不同,可以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通过观察和搜集资料我们知道了许多动物特殊的过冬方式,例如冬眠和迁移等。

2.11《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1.了解常见动物通过什么方式获取食物;

2.了解动物需要通过身体的移动或身体部位的活动满足生存的需要。

1.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

2.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能关注周围的动物,产生观察动物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感受动物世界的多姿多彩,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了解常见动物通过什么方式获取食物;

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

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进行整理、对那和分析,了解动物需要通过身体的移动或身体部位的活动满足生存的需要。

PPT课件、有关动物行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科学活动手册。

PPT播放配乐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描述自然界中什么样的场景?

让学生例句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有关动物行为的场景。

孔雀开屏、、蜜蜂采蜜、蚂蚁搬家、猫捉老鼠、大雁南飞等等。

这些生动的场景,都是一个个动物的行为,什么是动物的行为,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动物的行为)

动物怎样获取食物

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着种类繁多的动物。

各种动物对食物的需求不同,摄取食物的方式也不同。

PPT播放家兔、家猫、粉蝶、戴胜的图片和视频,学生观察这些动物,了解它们摄取食物的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调查,明确要求:

1.小组内的成员做好分工,做好记录;

2.要求全员参与,每个人必须说出一种到两种动物

获取食物的方式

家兔

家猫

粉蝶

戴胜

1.家兔有门齿和犬齿,适于消化食物;

2.家猫一般捕食老鼠,胡须能够帮助家猫侦测到猎物的运动情况,锋利的爪子能准确的抓住猎物;

3.粉蝶有常常的口器,可以用管状的口器吸食花蜜为食物;

4.戴胜用爪子刨开土后,用尖尖的喙捉虫子吃。

动物的食性多种多样,因此其摄食的手段也各不相同,各种动物都具有自己特有的摄食方式及摄食器官。

观察动物的行为

PPT播放长颈鹿、猎豹、丹顶鹤、猕猴、长臂猿等动物图片或视频,学生分组观察这些动物的各种行为,了解这些行为与其生存的关系,并填写调查记录表。

2.要求全员参与,每个人必须说出一种到两种动物;

猎豹

丹顶鹤

猕猴

长臂猿

引导总结:

1.长颈鹿长长的颈能让长颈鹿吃到高处的树叶;

2.猎豹流线型的提醒,闪电般的速度,锋利的牙齿都是猎豹捕食的帮手;

3.丹顶鹤求偶时好像在跳舞;

4.伺候不予后代,照顾有效的猕猴,繁衍后代。

5.长臂猿长长的臂膀有助于它在树间灵活跳跃,寻找食物。

动物都会通过身体的移动或身体部位的活动来寻找食物、逃避敌害或繁殖后代,从而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四、活动3:

动物的运动

动物所进行的各种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活动,大都是通过它们的运动器官来完成的。

不同动物的运动器官不同,它们的运动方式也不同。

有的动物有翅膀,能在天空飞翔;

有的动物有鳍或蹼,能在水里或水面游动;

有的动物有足,能在地上行走、跳跃或奔跑。

观察各种动物的运动器官,了解动物是怎样运动的,并描述它们的运动方式。

飞行

行走

游泳

攀爬

跳跃

飞行:

四肢部接触地面,身体完全在空中,靠翅膀的山东带动身体前行。

游泳:

置身水中,靠划水而推动身体前行。

行走:

在陆地上生活的多数动物主要依靠四肢的活动,使身体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等。

五、扩展与延伸——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

1.无论哪一种动物行为,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包括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变化。

2.动物行为与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作用重要。

3.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动物的本能是生下来就有的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同时也因为这些动物体内具备了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也就是生理因素成熟了。

2.后天性行为:

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行为也复杂,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在具体的动物活动情景中既引起兴趣又加深理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动物的行为,明白了动物需要通过身体的移动或身体部位的活动满足生存的需要。

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更多的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3.12动物的巢穴

教学目标

1.观察各种动物的巢穴,了解其形状、构造、材料等特征。

2.了解动物巢穴的特点与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

3.能列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4.乐于主动提出科学问题,并设法通过探究获得结论。

5.主动与人合作,分享他人的发现,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能仔细观察各种动物的巢穴,了解其形状、构造、材料等特征。

比较动物巢穴的特点与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列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鸟巢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动物巢穴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鸟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动物巢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在野外,彬彬和琪琪见到一棵树上挂着很多像葫芦一样的鸟巢,在其中一个鸟巢上还钻出来一只鸟。

问题:

这棵树上怎么吊着这么多葫芦?

交流: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进行回答。

鸟巢常常筑在十分隐蔽的地方,有的还加以伪装。

你们在野外发现过鸟巢吗?

有没有认真观察过鸟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观点的介绍与分享。

(二)活动探究

活动1 各种各样的鸟巢

讲述:

鸟类是常见的动物,绝大多数的鸟类都会编织或搭建巢穴,作为它们休息或繁殖的庇护所。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介绍与分享。

怎样科学地观察鸟巢?

活动:

学生分小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作记录。

汇报: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与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探究任务。

出示:

教科书的事例或师生提前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任务:

观察鸟巢,了解不同鸟巢的材料、结构、位置等有哪些特点。

分小组进行观察或阅读,并将有效信息进行记录和整理。

小组代表用科学的语言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描述;

若不完整,教师可做适当引导和补充。

整理:

不同鸟的巢穴外形有很大的区别,鸟巢的材料、形状、位置也有明显的区别。

鸟巢

发现位置

鸟巢外形

建巢材料

喜鹊

高大的树上

底部是圆形

由许多小树枝组成

家燕

屋檐下

碗状

泥、枯草茎、草根,并以唾

液混合而成

大拟啄木鸟

大树的树干

凿于树干内,

圆形或椭圆形

木材

凤头鸊鷉

长有芦苇水

草的湖泊

浮于水面上,

圆台状

水生植物的叶或茎

织雀

吊于树木的

枝梢上

长梨形

细草、粗草、苔藓或叶柄等

小结:

鸟类能利用常见的材料,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

活动2 动物的巢穴在哪里

除了鸟类,其他动物是否也需要建筑巢穴?

引导: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引导,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设计探究任务。

教科书中的示例或师生提前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查找资料,选择几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进行研究,了解它们通常在什么地方营造巢穴,以及这些巢穴有什么特点。

观察不同动物的巢穴,了解这些巢穴的材料、结构、位置等有哪些特点。

分小组进行阅读,并将有效信息进行记录和整理。

提示:

教科书提供了几组有代表性的动物及其巢穴的照片,帮助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完成本项科学任务。

小组代表用科学的语言对观察的信息进行描述;

动物们常会在栖息地寻找合适的地方来营造巢穴,例如山洞、树洞等;

或者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如树枝、树叶、杂草、土块等来搭建巢穴。

讨论:

动物的巢穴有什么作用?

巢穴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活动:

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动物筑巢是为了养育幼崽、对抗恶劣的环境和天敌。

虽然动物的巢穴各式各样,但用途大多相同,都有躲避敌害、睡觉休息、繁殖后代、御寒取暖等作用。

实践:

在课后,与父母一起,在校园或公园里仔细观察,看看能否找到一些鸟巢,并进行观察。

2.13专题探究:

帮鸟儿建个家

1.知道生活习性不同的鸟,它们建造的鸟巢形状等特征也不同。

2.能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