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289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全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四,同盟会不是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没有发挥好核心作用。

4.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这一运动在近代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定义: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作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右利工立化的普及与繁荣。

5.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内因: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的抗争有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也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都失败了,依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并且工人阶级队伍的强大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具体国情的针对性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容性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外因:

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将救国救民的希望从欧洲转向俄国,不再把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唯一理想,开始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世界,同时注意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十月革命的胜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同时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的内外政策感动了中国人。

6.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时代特点看,它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这时世界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它使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联系起来,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从领导力量看,它标明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不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追随者,而是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走上了中国政治舞台并成为领导阶级,从而划分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界限;

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看,指导运动发展的已经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而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它的发展方向,也已经不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奔向社会主义;

4)从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看,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7.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的战争之所欲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先进的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目标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同时他还把中华民族的解放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连接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前途。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和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8.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为什么7月1日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党经常处于秘密状态,从事地下斗争。

那个时候,全党没有可能组织统一的活动来庆祝党的生日,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证中共一大召开的确切时间。

中央领导同志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的是毛泽东。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

“今年的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的纪念日”。

1939年、1940年“七一”前后,中央和一些地方报刊都发表社论或消息以示庆祝。

1941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中说:

“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抗日战争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

”这是全党第一次大规模地举行党的生日纪念,也是中央文件中正式规定“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9.出席党的一大的代表在大浪淘沙中有着怎样的历史命运?

开创者的命运总是令人关注。

南陈北李:

李大钊与陈独秀同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但是他们都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参加“一大”会议的十三位党员代表,可谓马克思在中国的十三位门徒。

在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中,有些人的一生是革命的、光辉的、伟大的一生。

像毛泽东、董必武,后来成为中共领袖、历史巨人;

何叔衡血洒疆场,壮烈牺牲;

邓恩铭、陈潭秋惨遭杀害,英勇就义;

王尽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有的人因与陈独秀、张国焘矛盾较深,加之个性独特而宣布退党,如李汉俊、李达。

但他们脱党而不放弃信仰。

李汉俊虽不在党组织中活动,却利用自己的“合法”职位,掩护了一批尚未暴露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最后以“共党首要分子”之罪名被桂系军阀杀害。

李达自省脱党是一生“最大的错误”,在1949年12月由毛泽东作为历史见证人、刘少奇作为介绍人又重新入党。

然而,也有几个如同鲁迅先生所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

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包惠僧、刘仁静便是如此。

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弃信仰,叛变投敌;

包惠僧、刘仁静历经曲折,迷途知返。

这说明只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10.什么是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的意义体现在什么地方?

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红船精神核心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红船精神”体现了中共领航、依水行舟的中流砥柱形象,激励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维护领导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红船精神”展现了我们党坚定航向、风雨同舟的自信豪迈形象,激励我们勇立潮头与顺应潮流相统一,走适合自己并造福人类的路。

红船精神”体现了乘风破浪、防范覆舟的砥砺奋进形象,激励我们自信与自省相统一,增强忧患意识,勇于自我革命

11.民主革命纲领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主要内容是初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二大提出的革命纲领是:

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使之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经过是什么?

背景: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我党从“二七”

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经过: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但是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3.为什么说五卅运动掀起全国范围的反帝怒潮?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发展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

14.为什么要进行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连年混战,使得中国民困国弱,广大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北洋军阀有三股力量:

直系军阀吴佩孚、奉系军阀张作霖、皖系军阀孙传芳。

1926年5月至6月,张作霖、吴佩孚共同策划了联合进攻革命势力的反革命阴谋,北方由张作霖的主力围攻倾向革命的冯玉祥国民军;

南方由吴佩孚出兵湖南,并联合各地军阀围攻广东革命根据地。

加剧了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北伐战争势在必行。

在中国共产党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一场消灭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及其走狗,是打倒封建军阀的革命正义战争,因而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特别是工农群众的全力支持。

并且我党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中,联合了国民党左派,执行了正确的战略、策略,提出了正确的革命口号,进行了有效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

同时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在北伐战争中英勇作战,特别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战斗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15.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如何发生的?

为什么说大革命由此从高潮走向失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有: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我们党比较年轻,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没有清醒认识,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16.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

主观上,幼年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惨痛的失败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经验教训,使共产党员逐渐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支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17.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即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无产阶级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毛泽东的这个意见切中要害地指明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也为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这段话后来成为党创建,领导和掌握人民武装并进行斗争的行动口号。

确定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兴起了土地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之下,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反思“左”和右的错误教训,紧紧握住为人民打仗的枪杆子,从而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并最终用人民的枪杆子,缔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8.为什么说南昌起义是我们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作出的第一声响亮回答,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周恩来后来说:

八一起义在共产党领导下,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这在大方向上是对的。

这次起义像一声春雷,使千百万革命群众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严重挫败后,又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便是在这次起义中诞生的。

19.我军为什么要进行三湾改编?

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时候,减员较大,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

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

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

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

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20.如何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性意义?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

井冈山上的红旗不倒,极大地鼓舞了共产党人进行武装斗争的斗志,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

在井冈山红旗的指引下,各地被打散了的革命力量又纷纷聚集起来,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21.如何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比喻开始时显得弱小的新生事物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也说星火燎原。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在大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失败之后,中国革命陷入了低谷,中国共产党在反动分子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够与反动势力继续斗争,才有可能继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2.为什么说古田会议使我军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粲?

明确了国家的领导阶级以及各部力量。

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妥善的处理各阶级力量。

划清了新型军队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并重申了党对人民军队的指挥和领导,且只能在党的领导之下,执行民权革命三大任务,即打倒地主阶级,打倒国民党政府,以帮助工人农民及一切被压迫的阶级得到解放。

为实现这一目标,决议提出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规定军内在党的领导下,连、营、团各级均建立士兵委员会,代表士兵利益,并协助党组织开展政治工作;

红军中的经济制度,实行军事共产主义。

提出首先必须加强对党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正确路线的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

加强马列主义教育,使党内思想进行统一,可以更加有效率,直接的增强了党的凝聚力。

明确规定了党的领导地位,方便了党对军队的管理,使之更有战斗力。

23.为什么中央红军要进行战略转移的漫漫长征?

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由于中共中央执行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得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围剿”下处境十分艰难。

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2)考虑重开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动进行战略转移:

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主动撤离中央苏区,前往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师,重建革命根据地,重开革命新局面。

3)原来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长征最终演变成整个主力红军的长征:

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使其他各地红军受到国民党军越来越大的压力,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当其冲。

另外,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敌情严重,创建和保存革命根据地十分困难;

红二十五军转移也是由于国民党军加强了对鄂豫皖地区的“清剿”,坚持当地革命斗争已十分困难。

因此,各地红军相继长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打破了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

24.湘江战役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湘江战役也称为全州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5.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遵义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实际上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避免了中国革命遭到更为严重的损失.

2)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改组,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遵义会议对党中央领导机构的改组和对错误军事路线的纠正,都是在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4)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它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6.长征的伟大意义和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是什么?

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意义:

1)通过红军长征确立了毛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27.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来的红军将士是如何开展游击战争的?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在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等领导下,江西、福建、闽赣、赣南、闽浙赣5个军区(含闽北军分区)及各直属的地方独立部队与红24师和红10军继续坚持斗争。

在遵义会议以后,中共中央书记处于1935年2月5日电示项英并中央分局,要求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地方武装,立即改变组织形式与斗争策略,在中央苏区及其临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

中共中央指定项英、陈毅、贺昌等5人组成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苏区分会,任命项英为军分会主席,统一指挥军事斗争。

苏区中央分局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随即决定将红24师等部分散到中央苏区及其临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实行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转变。

28.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怎样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

日本在东北的兵力已达8个师团,并有伪军和警察大队数万人。

日伪当局以强大的兵力对抗联部队进行连续不断地“讨伐”;

同时极力强化它在城乡的法西斯统治。

在城镇它们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者,摧毁抗日救国组织,严密控制人民活动;

在农村它们加紧推行“集团部落”政策,把分散居住的农户强行迁到它控制的“部落”中去,实行保甲制、连坐法;

在抗日游击区它们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割断抗联部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断绝抗联部队的给养来源,加紧经济封锁、政治诱降。

同时,也加大军事讨伐力度。

东北抗日联军仅有近4万人的军队牵制了近40万的日伪正规军,有利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29.中国共产党是是如何高高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

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

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共产党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历史特点,及时调整并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及战略、战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