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291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Word下载.docx

◆土壤和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

第一节 土壤和肥料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土壤和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土壤和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土壤肥力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可持续农业中的我国土壤肥料学研究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2学时)

◆矿物、岩石、地质作用与地形了解

◆土壤矿物质与岩石的风化掌握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重点掌握(难点)

◆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量

◆土壤水、汽、热调节与氧化还原性重点掌握(难点)

第一节地学基本知识(2学时)

一、矿物

二、岩石

三、地质作用与地形

第二节土壤矿物质与岩石的风化(2学时)

一、岩石的风化

二、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三、土壤的机械组成

第二节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4学时)

一、土壤生物

二、土壤有机质

第三节土壤水分(2学时)

一、土壤水分的保持

二、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

三、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四、土壤水分的能态

五、土壤水分的状况与作物生长

第四节土壤空气(1学时)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 

二、土壤通气性

三、土壤通气状况与作物生长 

第五节土壤热量(1学时)

一、土壤热量来源与平衡

二、土壤的热特性

三、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

第六节土壤水、汽、热调节与氧化还原性

一、土壤水、汽、热的调节

二、土壤氧化还原性质 

第三章土壤的基本性质(10学时)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重点掌握(难点)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重点掌握(难点)

◆土壤的酸碱性、土壤酸碱反应与作物生长掌握

第一节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4学时)

一、土壤孔性

二、土壤结构性

三、土壤耕性

第二节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4学时)

一、土壤胶体

二、土壤吸收性能

第三节 土壤的酸碱性(2学时)

一、土壤酸性

二、土壤碱性

三、土壤缓冲性

四、土壤酸碱反应与作物生长

第四章土壤的形成分布及其分类(4学时)

◆土壤的形成掌握(难点)

◆土壤分布规律掌握

◆土壤分类掌握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

一、土壤圈的概念与功能

二、土壤的形成因素

三、成土过程

四、自然成土过程中的发生学层次和诊断层

第二节 土壤分布规律

一、水平地带性

二、垂直地带性

三、区域性分布

第三节土壤分类

一、土壤分类的概念

二、土壤分类系统

三、我国土壤分类系统

第五章我国及宁夏主要土壤类型(10学时)

内容基本要求

◆我国的自然条件与土壤分布规律了解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概述了解

◆宁夏自然条件与土壤分布规律掌握

◆宁夏主要土壤类型概述重点掌握(难点)

第一节我国的自然条件与土壤分布规律(1学时)

一、气候条件

二、植被类型

三、成土母质

四、我国的土壤分布规律

第二节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概述(3学时)

一、富铁土与铁铝土土纲

二、淋溶土土纲

三、雏形土土纲

四、均腐土土纲

五、人为土土纲

六、盐成土土纲

第三节宁夏自然条件与土壤分布规律(2学时)

一、气候条件

三、地形及成土母质

四、宁夏的土壤分布规律

第四节 宁夏主要土壤类型概述(6学时)

一、宁夏水平地带性土壤

二、宁夏垂直地带性土壤

三、宁夏区域性土壤

第六章农田土壤生态与保护(2学时)

◆土壤培肥了解

◆土壤的污染与治理了解

◆农田土壤生态与保护了解

◆土壤资源评价了解

第一节 土壤培肥

一、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

二、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

第二节 土壤的污染与治理

一、土壤背景值

二、土壤污染源

三、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三节 农田土壤生态与保护

一、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特征

二、农田生态类型及建立

第四节土壤资源评价

一、土地资源评价

二、土壤资源评价

三、土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七章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6学时)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掌握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重点掌握(难点)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重点掌握

◆施肥的基本原理、施肥技术掌握

第一节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一、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概念

二、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分组

三、肥料三要素

四、必需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一、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二、根外器官对养分的吸收

第三节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一、植物吸收养分的基因型差异

二、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

第四节 施肥的基本原理

一、养分归还学说

二、最小养分律

三、报酬递减律

第五节 施肥技术

一、施肥量的确定

二、植物营养期与施肥

三、施肥时期(或种类)与方法的确定

第八章 土壤与植物营养及化学氮肥(4学时)  

◆土壤氮素营养掌握(难点)

◆作物的氮素营养掌握(难点)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重点掌握(难点)

第一节 土壤氮素营养

一、土壤氮素的含量与形态

二、土壤氮素转化及其有效性

第二节 作物的氮素营养

一、作物体内氮的含量和分布

二、氮的生理功能

三、氮的吸收与利用

四、作物氮营养失调的形态表现

第三节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一、铵(氨)态氮肥

二、硝态氮肥与硝铵态氮肥

三、酰胺态氮肥

四、缓释态氮肥

五、氮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第九章 土壤与植物磷、钾素营养及磷钾肥(6学时)

◆土壤、植物磷素营养与化学磷肥重点掌握(难点)

◆土壤、植物钾素营养与化学钾肥重点掌握(难点)

第一节 土壤、植物磷素营养与化学磷肥

一、土壤磷素营养 

二、植物磷素营养

三、常用化学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二节 土壤、植物钾素营养与化学钾肥

一、土壤磷素营养

三、常用化学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十章 土壤与植物中的中、微量元素营养及中、微量元素肥料(2学时)

◆土壤与植物中的中量元素营养及中量元素肥料了解

◆土壤与植物中的微量元素营养及微量元素肥料了解

◆重点掌握植物缺素症的营养诊断重点掌握(难点)

第一节 土壤与植物中的中量元素营养及中量元素肥料

一、土壤中的硫、钙、镁素营养

二、植物体内硫、钙、镁元素的主要营养功能

三、硫、钙、镁肥的性质及其施用

第二节 土壤与植物中的微量元素营养及微量元素肥料

一、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二、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三、微量元素肥料及其施用

第十一章 复混肥料(2学时)

◆复混肥料概述掌握

◆混合肥料的生产掌握(难点)

◆复混肥料的合理施用重点掌握(难点)

第一节 复混肥料概述

一、复混肥料的概念

二、复混肥料的类型

第二节 混合肥料的生产

一、配方设计

二、肥料混合的原则

三、投料量的计算

四、成粒方法

五、工艺流程

第三节 复混肥料的合理施用

一、因土施用

二、因植物施用

三、因养分形态施用 

四、以基肥为主的施用

五、掌握合理的用量

第十二章 有机肥料(4学时)

◆发展有机肥料的意义了解

◆有机肥料腐熟原理与技术掌握

◆有机肥料的主要类型掌握(难点)

◆有机肥料的利用及其问题与对策了解

第一节 发展有机肥料的意义

一、有机肥料的作用

二、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关系

第二节 有机肥料腐熟原理与技术

一、腐熟的目的

二、腐熟的过程及其调控技术

第三节 有机肥料的主要类型

一、粪尿肥

二、秸秆类肥

三、绿肥

四、微生物菌剂

五、有机废弃物的利用

第四节 有机肥料的利用及其问题与对策(0.5学时)

一、有机肥利用过程中的问题

二、发展有机肥料的对策

第十三章 植物营养及施肥与人类健康(4学时)

◆本章作为参考内容简单了解

第一节 施肥与环境(1学时)

一、施肥与全球变暖

二、氮肥施用与环境

三、磷肥施用与环境

第二节 矿质营养与植物品质(1.5学时)

一、矿质营养与动植物体组成

二、矿质营养与植物矿质养分含量

三、矿质营养与植物体有机物品质

第三节 营养元素在土壤-植物-人类系统中的循环利用(1.5学时)

一、人体必需和有益营养元素

二、营养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循环与再利用

三、植物营养与人类健康

 

《土壤肥料学通论》实验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实验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土壤、植株、肥料的基本分析技术,包括分析的基本理论、测定原理、仪器设备、试剂、测定方法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并掌握本课程规定的实验项目的测定技术,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分析问题打下基础。

二、适用专业:

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植物保护、园林、园艺、蔬菜、森林保护、草业科学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和生命科学专业类专业。

三、实验指导书:

《农业资源环境质量分析方法》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孙权主编

四、实验内容: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吸湿水的测定(2学时)

实验性质:

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与任务:

了解土壤样品的田间采集方法和为后续实验而准备的土壤样品制备以及风干土换算成烘干土时所需的吸湿水含量的测定。

主要仪器设备:

土钻、烘箱、天平、铝盒

实验二:

土壤颗粒分析---比重计速测法(2学时)

实验性质:

掌握用比重计来测定土壤的质地,根据测定结果确定土壤的质地名称。

天平、比重计、沉降筒、电热板

实验三: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2学时)

掌握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原理,加深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理解。

天平、油浴锅、硬质试管、常用玻璃仪器

实验四:

土壤容重及水分的测定

掌握测定土壤容重及水分的方法原理,加深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理解,熟练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五:

土壤PH及水溶性盐含量的测定

掌握土壤PH及水溶性盐含量测定的方法原理,加深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理解,熟练基本操作技能。

天平、酸度计、电导仪、常用玻璃仪器

实验六:

常用氮肥中含氮量的测定(2学时)

实验目的与任务:

了解并掌握常用氮肥中含氮量的测定方法,训练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熟练分析技术。

主要仪器设备:

常用玻璃仪器

实验七:

水溶性磷肥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2学时)

了解并掌握水溶性磷肥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方法,训练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熟练分析技术。

721分光光度计、常用玻璃仪器

实验八:

草木灰中含钾量的测定(2学时)

了解并掌握草木灰中含钾量的测定方法,训练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熟练分析技术。

天平、火焰光度计、常用玻璃仪器

实验九:

常用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3学时)

了解常用化学肥料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学会使用溶解度、气味、外形观察、离子间的化学反应等方法鉴定化肥。

实验十:

作物缺素症状的观察与描述(2学时)

观察实验

通过作物缺素症状的观察与描述教学幻灯片的观看,了解作物常见缺素症状的基本表现。

幻灯机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实习大纲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土壤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能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宁夏土壤的分布、形成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

使学生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实地观察和动手能力。

土壤野外教学实习的任务是通过实地观察宁夏主要土壤类型。

通过土壤剖面的挖掘、层次的划分、主要性状的观察和记载、土壤样品的采集等项目对能够看到的土壤类型做到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适用专业:

三、实习地点

一、宁大-->

灰钙土(沿山公路)-->

灰漠土(西轴旧址)-->

碱土(西大滩)-->

盐土(西大滩)。

二、宁大-->

灌淤土(叶盛)-->

灰钙土(铝厂)-->

黑垆土(固原)-->

黄绵土(固原)-->

红粘土(固原)-->

灰褐土(六盘山)-->

亚高山草甸土(六盘山)

三、宁大-->

盐土(西干渠)-->

淡灰钙土(沿山公路)-->

粗骨土(贺兰山下)-->

灰褐土(贺兰山)。

四、宁大-->

风沙土(沙坡头)

五、宁大-->

灌淤土(永宁)-->

沼泽土-->

潮土土(黄河边)

四、实习内容:

一、了解所观察土壤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分类。

二、观察并了解所观察土壤类型的植被、地形、成土母质、气候、海拔高度及地下水位等。

三、实地挖掘土壤剖面,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

四、修理剖面并根据土壤剖面的外部特征划分层次,量出每一层次的厚度。

五、观察并记载土壤剖面每一层次的特征,包括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干湿度、孔隙情况、根系分布、新生体或侵入体、石灰反应、PH及层次过度情况。

六、采集土壤样品剖面样和农化样。

七、了解每种土壤的利用途径及改良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