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2951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7.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8页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8页
亲,该文档总共1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1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它的内容极为丰富,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环境污染的化学分析;

环境中造成化学污染的机理;

应用生物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防治污染。

环境化学诞生了!

大气污染及其治理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居室污染的防治,主要内容,一、大气污染及其治理,1、了解大气,原始大气:

CO、CO2、CH4、NH3、H2O,现代大气:

N2、O2、CO2、H2O、稀有气体,地表温度下降,水蒸汽凝结,形成海洋,消耗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出现,O2量增加CO氧化为CO2,CH4氧化为H2O和CO2,NH3氧化为H2O和N2,大气成分的演化,大气层的结构,一般认为从地球表面到高空1000-1400km,可看作是大气层的厚度。

超出1400km,气体非常稀薄,就是宇宙空间了。

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是地球大气最显著的特征,根据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把大气结构分为五层,自下而上分别是:

对流层8-16千米,平流层16-50千米臭氧层,中间层5080千米,热层80-500千米,散逸层500-1000千米,2、了解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天然(火山喷发、森林火灾、雷电)人为(燃料燃烧、工厂及交通运输废气、生活污染源),一次污染物颗粒物、CO、NO、SO2、CH二次污染物NO2、SO3、H2SO4雾、硫酸盐气溶胶、HNO3及盐、光化学烟雾,CO、CO2、SOX、NOX、CH、氧化剂、卤素极其化合物、颗粒物,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如一次污染物二氧化硫在环境中氧化成的硫酸盐气溶胶;

汽车废气中的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在日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甲醛和酮类等;

无机汞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变成的甲基汞化合物;

某些农药通过微生物或光解作用生成的降解产物等。

二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通常比一次污染物严重,例如甲基汞比汞或汞的无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大得多,光化学氧化剂对人体也有较大危害。

大气污染源(主要指人为污染源),3、了解空气污染造成的环境危机,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中的描绘让人触目惊心!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烟尘有亿多吨;

二氧化硫亿多吨;

一氧化碳亿多吨。

何谓酸雨?

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酸雨的危害?

我国酸雨污染情况,可怕的杀手酸雨,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就制定了一个“ORD研究计划”。

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终于揭开了酸雨的秘密。

50多年前,一股祸水悄悄地潜入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造成江河湖泊里的鱼虾大量死亡,庄稼枯萎,鲜花凋零。

人们一时不知所措,忧虑忡忡事情惊动了欧洲大气化学监测网的专家。

他们纷纷赶到现场,分析测试。

结果发现,此处从天上降落下来的雨或雪,都有强烈的酸性。

正常的雨水值约为5.6,而瑞典等国的雨雪的pH值为34。

酸度如此之大,鱼虾当然要死亡,鲜花肯定要凋零,庄稼也要枯萎了。

造成酸雨或酸雪的有害气体还会到处飘移,甚至引起国际纠纷。

十几年前,加拿大科学家就发现,在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的五大湖地区,水质污染严重,附近一带森林也大面积死亡。

他们认为这是美国境内工业基地产生的有害气体飘移到加拿大境内所造成的。

为此,加拿大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要求赔偿损失。

但美国政府态度很强硬,认为酸雨互相跑,谈不上谁赔偿谁。

至今这场官司也没有结果。

美国和加拿大都成了酸雨污染严重的国家。

在我国,1982年发现有20多个省市有酸雨,其中值低于的城市有重庆、南昌、贵阳、广州、苏州等。

在著名的长江三峡边上,曾经有一个美丽的林场,漫山遍野长满了华山松。

可是有一年,松树的针叶突然枯萎、脱落。

几年后,全林场几万亩松林几乎全部死亡。

到底谁是杀害树林的凶手呢?

科学家们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终于使真相大白。

原来这里有一座土法炼硫厂,每天有许多烟囱向大气中喷吐着含硫量很高的有害气体,形成酸雨降下来,把一个每年能创造300多万元财富的林场,变成了一片荒山秃岭。

氮氧化物的天然排放源:

闪电、高空雨云闪电,有很强的能量,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部分化合,生成NO,继而在对流层中被氧化为NO2,NOx即为NO和NO2之和;

土壤硝酸盐分解,即使是未施过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在土壤细菌的帮助下可分解出NO,NO2和N2O等气体。

氮氧化物的人为排放源:

酸性物质NOx人为排放源主要是交通运输,如汽车尾气、飞机高空飞行等。

注意,地球的“棉被”,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它们对太阳辐射不吸收或很少吸收,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却强烈吸收,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而引起的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情况,则称温室效应。

这类痕量气体,即叫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O3、氧化亚氮和氯氟烃(氟里昂)等,其中尤以CO2的温室作用最明显。

美国科学家还认为,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的效果强300倍,氟里昂比二氧化碳强20000倍。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在空气中的痕量气体起着“放大器”的作用,能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加以放大,进一步促进地球变暖。

注意,

(1)气候带和自然带的变化。

高纬升温多,低纬升温少;

冬季升温多,夏季升温少。

而在中纬度地区,夏季温度可能上升到超出地球平均温度的3050。

据估计,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气候带和自然带约向极地方向推移l00km。

(2)海平面上升根据目前地球变暖的程度,可以预测到2075年海平面将上升30213cm。

海平面升高对居住在沿海地区约占全球50的人口将带来严重的影响,一些沿海低地和岛屿可能被淹没,其生态系统也将彻底崩溃。

(3)不少地区的自然灾害增加气候变暖引起降水量和降水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的变化,不少地区的旱涝灾害可能增加。

同时气候变暖可能使病虫害增加。

对待气候变暖,应一分为二的去看,因为大气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只有各国共同努力,才有希望改善大气环境问题。

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尤其是要发展太阳能、核能,因为太阳能、核能不会对气候产生有害影响。

千方百计减少向大气释放甲烷、氟里昂、二氧化碳等气体,以使地球覆盖的“棉被”不致于太厚。

绿色植物是大自然的调节师,是制造有机物的“绿色工厂”,它能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对保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为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植树造林,美化、绿化环境,使大自然的调节师绿色植物,有足够的能力调节大气的组成,减少二氧化碳的增多。

地球需要“补天”,地球表面上空4000050000米(20-25Km)的空间含有稀薄的臭氧,这就是臭氧层。

在其最大浓度时,臭氧也只占空气分子的百万分之几。

如果把臭氧分离出来,它的厚度大约只有厘米。

别小看这薄薄的臭氧层,它的作用却很大呢!

紫外线虽然能够杀灭细菌,但是对人体也有害,尤其是与皮肤癌有密切关系。

同时,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危害也很大。

臭氧层能吸收和阻挡对生命有害的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好像一把遮阳伞,保护了人类的健康。

破坏臭氧层主要杀手有两个,一个是氮的氧化物,一个是氟里昂。

当大批超音速飞机在同温层中飞行,通过它的引擎尾气会留下氮氧化物;

核爆炸也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随热火球浮升带入同温层。

氮的氧化物在同温层使臭氧减少,可通过以下反应实现:

hr3氟里昂类物质已广泛用于空调器、电冰箱等电器的制冷剂和作为喷雾剂的载体。

一旦泄漏,这些氟里昂类物质就会上升到臭氧层,在臭氧层被紫外线照射后,就会产生各种原子,其中氯原子能大量破坏臭氧,具体反应可描述如下:

lhrlClllll,臭氧层的破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没有国界的。

因此必须全球协作,才能解决臭氧层破坏这一难题。

1990年2月,欧洲共同体国家一致同意公元2000年起全部停止使用氟里昂。

日本工业技术院已研制出用较低费用简单分解氟里昂使之无害化的技术。

我国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上海氟化学研究所亦已研制成功氟里昂的代用品作为制冷剂。

然而解决臭氧层的破坏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

面对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还应注意自身的防护,不要长时间在日光下暴晒,必须在强阳光下工作时,一定要戴草帽,穿防护衣,防止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身体的摧残。

光化学污染原理,光化学烟雾烟雾是由大气污染物在日光照射和低温、逆温条件下形成的,是一种具有强烈浅兰色烟雾,具有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植物叶子变白枯萎,大气能见度下降,使行人眼睛红肿流泪,刺激黏膜和呼吸道,损害肺部功能,所含致癌物质更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其有毒刺激物浓度高峰常出现在中午或午后,污染区域在下风向往往可以弥漫扩展到几十到几百公里。

光化学污染形成的机理比较复杂,涉及的化学反应非常多。

1、氮氧化物的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是指存在于大气中的原子、分子、离子或自由基在吸收一个光子后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化学变化。

2NO+O22NO2NO2+hrNO+O(3P)O(3P)+O2+MO3+MO3+NONO2+O2,2、碳氢化合物在形成光化学污染中的作用可进行光化学反应或被O、O3氧化而生成多种自由基;

引起NO向NO2的转化;

NO、碳氢化合物与自由基作用产生多种有毒物质。

(1)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日到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由于炼锌、炼钢、电子、玻璃、硫酸、化肥等工厂排出有害气体,积累在狭窄的盆地工业区,特别是二氧化硫等多种有害气体与粉尘,对人体发生综合毒害作用,造成一周内60多人和许多家畜死亡、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的惨剧。

人们常说的八起重大环境事件中有5件属于大气污染,

(2)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日到31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南边的多诺拉镇。

该镇地处河谷,工厂很多,持续有雾,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估计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高达0.52.0g/t,空气中明显有尘粒。

在这样的环境下,该镇在4天内有5911人发病,占全镇人口的43%,其中轻度患者占15%、中度患者占17%、重度患者占11%、死亡17人,为一般时期的8.5倍。

(3)洛山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该事件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山矶市。

洛山矶市三面环山,市内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占全市面积的30%,全市有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城市上空排放近4吨石油烃的废气、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烟(由于汽油里加入抗震添加剂四乙基铅)。

这些废气在阳光照射下生成淡蓝色光化学烟雾,其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

这些毒物刺激人的眼、鼻、喉。

(4)伦敦毒雾事件该事件于1952年12月5日到8日,发生在英国伦敦市。

当时英国几乎全境被浓雾笼罩。

雾中粉尘最高达4.46mgm3,是平时的10倍;

二氧化硫最高达1.34gt,是平时的6倍。

加上有氧化铁粉尘作催化剂,生成相当量的三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

市民胸闷气急、咳嗽喉痛,约4000人死亡,事后两个月内还有8000人死亡。

(5)四日市哮喘事件该事件于1961年发生在日本的四日市。

1955年后该市发展了100多个中小型企业。

石油冶炼和燃料燃烧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的空气,整个城市整年黄烟弥漫,工厂排放的粉尘、二氧化硫达13万吨,500m厚的烟雾中悬浮有铅、锰、钴等金属粉末和有害气体。

很多人患呼吸道疾病,统称为四日气喘病或四日型喘息病。

1961年市民的气喘病大发作。

1964年连续三天烟雾不散并开始有人死亡。

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

1970年患气喘病有2000多人,其中有10人死亡。

后来蔓延到全国。

全日本患四日气喘病的有6376人(到1972年止)。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空气清新,烟雾笼罩,4、了解国内外对治理环境的重视程度,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考虑到需要取得共同的看法和制定共同的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

内罗毕宣言为纪念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国际社会成员国于1982年5月10日至18日聚会于内罗毕,审议了为执行会议通过的宣言和行动计划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并郑重要求各国政府和人民巩固与发展迄今已取得的进展,同时对全世界环境的现状表示严重关注,指出迫切需要在全球、地区与国家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加紧努力。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该公约通常简称“维也纳公约”,1985年3月22日订于维也纳,并于1988年9月22日生效。

中国于1989年9月11日加入公约。

同年12月10日,该公约对中国生效。

北京宣言来自41个发展中国家的部长,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邀请,于1991年6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深入讨论了国际社会在确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合作准则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发表了北京宣言。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该议定1991年6月23日订于马德里。

中国政府代表于1991年10月4日签署该议定书。

里约热内卢宣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了会议,重申1972年6月16日在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宣言,并试图在其基础上再推进一步。

怀着在各国、在社会各个关键性阶层和在人民之间开辟新的合作层面,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目标,致力于达成既尊重所有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认识到我们的家乡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发表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

国际清洁生产宣言1998年9月29日由联合国环境署国际清洁生产高层研讨会在韩国通过,中国政府于当日签署该宣言。

5、了解如何防治空气污染,人没有食物可以生活两周,没有水可以活几天,而没有空气只能活几分钟。

成人每天需要吸入空气约0立方米。

(1)要监测空气质量,随时了解污染状况!

空气质量报告是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集中常见污染物例行监测的结果来评价城市的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报告中包含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等级、首要污染物等内容。

通常以空气污染指数API来表征。

API是根据空气SO2、NO2和悬浮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来的数值。

目前,我国采用的空气质量等级分为五级,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将量度所得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与空气污染管制条例下制订来保障健康的空气质素指标互相比较。

Ii=(Ci-Ci,j)/(Ci,Cj+1-Ci,j)(Ii,j+1-Ii,j)+Ii,j,

(2)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气污染物种类繁多,目前已被人们注意的污染物大致有100种左右。

在一般情况下,大气污染中粉尘和二氧化硫占40,一氧化碳占30,二氧化氮、碳氢化物以及其他废气占30。

对煤、石油等燃料进行脱硫处理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开发洁净能源,对工业生产重点排放的气体进行处理等,催化转化器,由国家科委、机械工业部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作开发的以稀土为催化剂的尾气净化装置,催化活性高,装入量少,成本较低,净化率高达98%-99%。

另外还有微波冷启动催化装置,湿法净化装置(以水为净化剂)。

原理:

2NO+2CO=N2+2CO2,绿色化学的覆盖面非常广,它的基本含义就是实现整个化学领域的绿色化。

绿色化学是环境友好技术或清洁技术的基础。

目前绿色化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使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在无毒无害的反应条件(催化剂、溶剂)下进行;

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品,甚至是“零排放”;

产品应是环境友好的。

此外,它还当然应满足“物美价廉”的传统标准。

绿色化学诞生了!

零排放这一概念是设在东京的联合国大学1994提出的,是指应用清洁工艺、物质循环技术和生态产业等技术,实现对天然资源的完全利用和循环利用,不向大气、水和土壤遗留任何废弃物。

不要使用自然界生态体系不能接受的物质,如不能降解的塑料,一些农药、化肥。

作为这些东西的代用品的是可降解的、降解后又无害的塑料以及既能给农作物提供养分促其高产、优产,能有效杀死害虫,又不污染环境、能够让自然界接受的化肥和杀虫剂,我们称其为“环境友好”的化肥和杀虫剂。

这些是目前绿色化学研究的重大问题。

要把过去在一二百年间,由于工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被破坏的环境修复起来。

通过基础研究,加快生态循环中各个环节能量和物质转换的效率或速率。

绿色化学的三大任务,绿色化学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生物质转化的效率或速率。

为此要研究生物质的结构与转化过程的化学问题。

我国在绿色化学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1995年,中科院化学部确定了绿色化学的院士咨询课题;

中国科技大学和四川联合大学先后建立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研究中心,中国科技大学率先在化学专业开设了绿色化学课程。

许多地方的中学化学教师继续教育中,也及时地反映了绿色化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某些教育学院的中学教师培训课中也已设置了有关绿色化学内容的专题讲座,使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应用绿色化学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渗透环境教育。

二、水资源的合理使用,表面张力的妙用极强的溶解能力大的比热容造福人类特殊的密度变化规律变幻莫测的颜色,水的性质的再认识,凡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

它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就象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

表面张力,水的比热容最大,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最强。

水的比热容是沙石的4.5倍,因此,白天在同样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小得多。

这是沿海气温温差较小的原因。

夜晚,水和沙石同样放热,水温比沙石温度高,因此,晚上在岸上凉快。

比热容,水之所以成为生命之源,是因为水是极好的溶剂。

溶解性,水的颜色,水分子对于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光的散射作用强弱不同,对于波长短的(如绿、青、蓝等)有色光,其散射作用远比对波长长的有色光(如红、橙)散射作用强,再加上水的总散射作用的强弱与光程的长短有关,在水层较浅时,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光都能透过,散射作用不明显,因此,水呈无色透明。

当水较深时,散射作用加强,显浅蓝绿色。

另外,水中溶有的空气越多越偏绿色。

水更深时还会出现深蓝色甚至黑色。

水的作用,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水资源的合理使用,本节中你需要了解的,1、水的作用,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总水量约为13.6亿Km3,其中97.3%都是咸水。

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倘若按水量计算,几乎每一平方米地表,可以分摊到2000立方米的水。

但苦咸的海水约占全部水资源的97.3,它们根本不能饮用和用于灌溉。

只占水资源2.7的淡水,艰难地支持着世界60亿人口的生活和工农业的发展,世界性的水荒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现在不仅是一些干旱地方,如中东、西非等地缺水,就连水源比较丰富的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也缺水。

据联合国资料介绍,目前缺水国家已达40多个。

由于缺水,德国不得不从瑞士买水,沙特阿拉伯进口的水比油还贵。

我国水资源虽然不少,约有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

但按人均占有量,只有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4位。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青岛、西安等城市都缺水。

南方水多,占全国总水量的81%;

北方水少,仅占7.5%。

人均水量,南方是北方的4.5倍。

世界缺水情况严重,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

水在人体代谢中的作用,人体中70%是水,水是人体六大营养之一。

含水75%,含水83%,含水76%,含水22%,一个人每天必须摄取2.5升水。

水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70%-90%),使保持溶胶状态,使代谢作用能正常进行。

失水会使原生质由溶胶变为凝胶。

水是各种无机盐、二氧化碳、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酶等的优良溶剂,也能稍溶解氧气,这些物质溶于水后,在人体内进行交换、转移和转运,提供养料,排出废物。

水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能促进人体内的化学反应。

人吃进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成为可溶性物质被人体吸收,人体中的缓慢氧化也离不开水。

水能调节体温,水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蒸发热,可以把呼吸氧化产生的热能传遍全身,供给各种组织和器官,又通过流汗和排尿,把人体内过多的热能带到体外,从而调节体温。

另外水有润滑作用,可以减少器官及骨骼间的摩擦和损伤。

你知道吗?

水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植物生命旺盛的部位含水量较高,如茎尖、嫩叶、幼根等处。

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重要原料土壤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

2、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水污染与水的自净能力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水体污染:

水的自净能力:

稀释扩散、沉淀堆积、氧化还原、微生物对有机物分解,水体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固体污染物、酸碱污染物、需氧污染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富营养污染物、毒性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污染物、热污染、油类污染物、放射性污染,水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

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何谓赤潮,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首先,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其次,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

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再次是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赤潮的危害,何谓水华,“水华”(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

“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

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

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