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3169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

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

  六、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李清照的另外两首词为例比较不同,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说板书及作业

  一、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

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

  二、在指导检查作业时能够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持续进步的机会!

《消逝的钟声》

  早上好!

我是丰台区樊家村小学的张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第二册第2课《看花灯》的第二课时。

因为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有着一些不足,恳请您的批评指正。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件出示:

《课标》强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阅读教学起步阶段的第一要求。

  依据《课标》中的阐述,在本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读为本”,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花灯的漂亮,以及看花灯的乐趣。

在读好文本的基础上,拓展内容,适时实行积累与表达。

  以上是我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看花灯》是一篇反映儿童寒假期间生活的课文,讲的是“我”和妈妈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看花灯的情景,全文洋溢着欢腾喜庆的气氛。

通篇词语的使用准确、恰当,尤其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更使文字优美,语言活泼,非常适于学生训练朗读和积累语言。

  2、学情分析:

  经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对阅读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表达,乐于想象。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能说出课文中花灯的名字。

不过经课前调查,我发现班中绝大部分学生虽然和家人逛过庙会,但却极少有在晚上去街上看花灯的经历。

这势必对体会语言文字带来难度。

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借助直观的图片资料感受,补充学生相关生活经验的不足,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认读字,指导学生准确、端正地写好“飞”字。

  2、读中感悟,体会花灯的漂亮,感受看花灯的快乐。

(重点)

  3、能将自己看到的花灯讲给大家听,培养学生表达水平。

(难点)

  主要教学流程:

  本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想突出以下教学理念:

  ?

注重识字写字,练有实效。

以朗读代讲解,读中感悟。

体会文章写法,学习表达。

  一、注重识字写字,练有实效。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个重点,从以下环节实行了识字、写字的指导。

  

(一)词语复现,连词成句。

  揭示课题后,我以先来和字词朋友打招呼的形式,引出生字,实行巩固。

  第一屏:

  字音方面:

正()晚上()妈妈()

  自形方面:

花(板书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

第一屏的生字中,很多都是上节课新学习的生字。

即时的复现,让学生加以巩固。

接着课件上再增加“去、我、和”几个字,引导学生连词成句:

“正月十五晚上,我和妈妈去看花灯。

”这样的设计考查了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对字、词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表达。

  

(二)词语搭配、回顾内容:

  

(1)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首先引导:

这个天,“我”和妈妈都看到了哪些漂亮的花灯呢?

然后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句子:

  

(2)出示本课“飞、游、甩”等字,引导学生体会这些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然后实行词语搭配,并带着动作读一读。

通过协助“金鱼、蝴蝶、玉龙”这几个词语找朋友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两类生字的认读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请你想象着样子、动作读一读。

”这样的复现形式,协助学生理解了动词的意思,使词语牢牢地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三)扎实写字,培养习惯。

  在本课时第一环节和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两次“指导学生写字”的过程。

  第一次:

二次指导“花”字,将字的下半部分写紧凑、写舒展。

  “花”字是第一课时重点指导的生字,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多数学生在书写“花”字时,下半部分都写得不够紧凑、舒展。

遵循孩子的学习需要,在“词语复习,连词成句”的环节,我对“花”字实行了二次指导。

“下面是个左右结构的字,竖弯钩写在竖中线上,左右就紧凑了。

最后一笔的竖弯钩,要舒展一些。

比一比,看谁写得比上节课有进步。

”(边说边板书范字),并让学生现场书写一个。

  第二次:

重点指导“飞”字,感悟独体字怎样写得紧凑、舒展。

  本课时的最后环节,我引导学生独立观察、书写“飞”字,以训练学生认真观察、准确书写的水平。

继而要求学生独立书写,在集体反馈时,指导重点笔顺,避免把第二笔和第三笔写成一笔“撇点”;

还有第一笔的“横折斜钩”要把斜钩写长一些,舒展一些。

然后,要求学生再次书写一个字,通过巩固练习,逐渐将字写好。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识字、写字水平的训练”不能是一句空话,我们要真真切切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挖掘生字中需要指导学生写好的训练点。

踏踏实实引导孩子观察、书写,切实提升写字水平。

  二、以朗读代讲解,读中感悟。

  

(一)使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花灯之多。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听中感悟,初步体会花灯多。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向学生训练朗读特别有效的方法。

范读中,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

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朗读中的抑扬顿挫,使学生进入情境,进而感悟语言。

学生可能会说:

我觉得花灯特别多,墙上、树上、天桥的栏杆上到处都是花灯;

我觉得花灯亮闪闪的,特别漂亮等等。

  2.图片比较,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深入体会花灯多。

  在交流中,教师抓住学生对“树上挂的都是花灯”的感悟,理解“挂满”。

出示图片,这是挂满吗?

这是吗?

图中的花灯由少变多,再到更多,通过直观地观察与比较,从中体会“挂满”的“满”字用词准确、形象。

  3.启发想象,引导学生想中感悟,融入“灯的世界”。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些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墙上,挂满——树上,挂满——栏杆上,还挂满哪儿了?

”启发想象,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但训练了语言,还使他们感受到了花灯之多,仿佛置身于灯的世界里。

朗读的欲望被激发,朗读的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增强读法指导,引导学生感悟花灯之美。

  针对年段特点,我将这个环节的教学重点定位在:

增强读法指导,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花灯真漂亮”。

  首先,教师引导:

“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漂亮的花灯读给我们听?

你准备怎么读?

”根据我对学生既往的朗读训练,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的几种朗读方法:

(1)把文字变成画面,想象着读

(2)有的愿意加动作读。

(3)还有的愿意进入角色读。

我随即实行表扬与鼓励,“就用你们说的这些好方法,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比一比,看谁把花灯读得最漂亮!

  在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后,我安排朗读展示的过程。

首先以描写“金鱼”花灯的句子为例,巩固朗读方法。

此处设计了四个小环节:

  “金鱼&

rd

  quo;

在风的吹动下,一摆一摆的,真像在水中游动。

  1)生生互评发现读法:

通过他的朗读,你觉得这个花灯哪儿漂亮啊?

学生通过评读发现读法。

  2)自我评价交流读法:

结合学生的感受追问朗读的同学,你是怎么读,就让大家感受到“金鱼”花灯,金光闪闪,还一摆一摆的,特别漂亮?

  不管是哪种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

  3)教师评价小结读法:

通过他的朗读,还让我感受到“金鱼”花灯好像真的在游动呢!

  4)综合使用,提升朗读水平:

谁还能像他这样给大家读一读?

此时使用上面的方法实行朗读。

在生生、师生的评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行了读法的指导,我想,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朗读水平定会有所提升。

告别分析式的阅读,以读代讲,学生在感受朗读乐趣的同时,提升了朗读水平。

这个过程,更为实在、真切!

  

(二)练习背诵,积累优美语言。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给学生三分钟,要求学生背诵第3自然段,此时,教师出示课件,给学生以背诵提示。

然后,根据提示实行检查。

此环节鼓励学生独立尝试背诵。

在熟读中积累优美语言。

  三、体会文章写法,学习表达。

  

(一)在比较阅读中,启发学生想象,渗透表达方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训练学生表达水平也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本课时我设计了说话训练:

把你见过的花灯说给大家庭。

不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低年级学生普遍只会说出“我见过猴子灯,我见过飞机灯”这样简单的句子。

至于吸引人,栩栩如生就谈不上了。

  恰好文章第三自然段生动有趣的表达,为学生训练表达提供了非常好的范本。

引导学生体会:

作者不但将看到的花灯说清楚,还加上想象说得更生动就更好了。

这个表达的提升虽不做硬性要求,但它给班中一些有水平的同学提供了表达的机会。

通过这两年对比较阅读的研究,我认为借助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课文表达特点,训练后,提升表达水平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是这样引导的:

  1、引导学生回忆复现生字词阶段出示的句子。

  还记得这句话吗?

  2、通过比较文本,引导学生发现异同:

  教师引导:

这两句话都能告诉我们什么?

那又有什么不同呢?

  两种写法的相同点:

都能够告诉我们作者看到了哪几种花灯。

  两种写法的不同的:

第二句话加上作者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花灯很漂亮,第一句话却不能。

  此时教师即时小结“想象”写法的作用,再次感受“想象”的妙用,使积累背诵加以巩固。

  

(二)在拓展阅读中,丰富学生认知,提升理解,训练表达。

  1、出现拓展的小儿歌《看花灯》,引导学生自读、同桌读、指名朗读,在儿歌的诵读中,复现了本课的生字认读字,又即时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表达搭建了台阶。

  2、教师出示两种花灯的图片,启发学生想象:

“小马”和“白鹅”好像在干什么呢?

接着模仿书中的句子,用一句完整的话将自己看到的花灯说给大家听。

  3、通过小组练说、推荐说、集体评议,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

通过想象我们不但把花灯的样子说出来了,还让别人感受到花灯特别漂亮,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大家眼前。

  布置作业:

  必做:

1、自习课上,把课文朗读给学习伙伴听。

  2、阅读读本第二课《放风筝》,感受想象的乐趣。

  选做:

把你喜欢的花灯画下来,旁边还能够配上你的描写。

(老师会在板报中实行展览)

  板书设计:

  (图片)

  金鱼游

  2看花灯蝴蝶飞

  玉龙甩

  各式各样漂亮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我是从写字、朗读课文、借助想象说话这三方面设计的。

这三方面也正是我本课要落实的三个目标。

  1我能在田字格里写好“花”“飞”二字。

  2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读得很好()

  ②读得比较好(错误在两处以内)()

  ③读得不理想(错误在两处以上)()

  3我看到了、、的花灯。

《行路难》

  下午好!

我说课的篇目是《拟行路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板书六大板块来展开。

  一、教材分析

  《拟行路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这本书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散文,进一步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文言文阅读水平以及文艺审美水平。

  第一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本单元又可分为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部分。

  赏析指导部分明确提出本单元教学目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所谓“以意逆志”就是指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在准确理解词义、字义的基础上,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去推测作者的写作本意,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指在分析诗歌时要结合作家的人生经历、思想倾向、审美情趣和他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

二者之间是相互交融的,密不可分的。

  在赏析示例部分,安排的诗歌是《长恨歌》,因为篇幅较长,难度较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自主赏析部分的《拟行路难》能够说是本选修教材的第一篇课文,科学地引导学生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角度来解读诗歌既能够为本单元的推荐作品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也可为本教材剩下的两单元诗歌的学习起一个示范作用。

所以,本课的学习意义重大。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2011年湖北省高考语文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以及14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而制定。

  

(一)《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2011年湖北省高考语文大纲》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者可归纳为十个字:

学生语言形象技巧情感。

简单地说,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品味诗歌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表现技巧,感悟诗人情感这些角度来鉴赏诗歌。

  (四)高二(14)班学情分析:

  1.在必修二必修四的阅读鉴赏板块的古代诗歌学习的基础上,(14)班学生已有一定的诗歌积累,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

  2.(14)班学生基础差,积累实词少,完整地理解诗歌大意尚存有问题,对文本的分析水平还需增强;

  3.(14)班是理科班,逻辑水平很强,形象水平稍差,语言表达水平和文字书写的文采性需要增强;

  基于以上教学要求和14班的学情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水平:

  

(1)了解鲍照的生平及作品;

  

(2)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全诗;

  (3)分析诗句中“愁”的动作表现和社会根源;

  (4)赏析比兴手法的使用;

  (5)分析诗人形象。

  2.过程与方法:

  

(1)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度展开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从“以意逆志”角度分析诗人内心的愁闷通过外在的动作表现出来;

  (3)从“知人论世”角度分析诗人悲愤苦闷的根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把握诗歌情感,体会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2)激发学生对诗人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对其才华横溢的敬仰。

  其中,教学重点为:

(1)把握诗歌主旨,掌握诗歌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分析“愁”的动作表现和社会根源;

(3)诗人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为:

(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比兴手法的理解。

  三、教法学法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实行教学:

  1、诵读法。

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环节,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协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问题法。

问题的科学设计不但能突出教师的引导性作用,还能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和好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水平。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它既强调教师给予充足的课堂空间给学生,又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它既是一种教法,又是一种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诗歌,弄清诗歌大意,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诗歌朗诵过程中,先由学生代表尝试读,再由学生点评朗读效果,教师引导点评角度,最后由教师总结阅读技巧,整个过程强调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在探究诗人“愁”的根源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社会背景和诗人生平深入探讨诗人“怀才不遇”的具体性和社会根源。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倡导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路人,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杜甫和李白对鲍照的赞美导入,从感性上给学生树立鲍照的高大形象,让学生敬仰、钦佩诗人,为后面分析诗人的不幸遭遇作铺垫,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加深学生对诗人内心愁闷的理解和对其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

  

(二)诗题解读与预习答疑:

乐府诗。

“行叹复坐愁”互文;

“歌”,歌咏,吟咏。

  (三)诵读诗歌(重点)

  学生集体自由读—教师提要求:

情感,语速,语调。

  学生代表尝试读—学生点评,教师引导,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完成情感、语速、语调的教学目标。

  教师配乐示范读—教师示范,带领学生逐句模仿读。

  学生代表示范读—检查模仿效果,学生示范。

  学生集体齐读—进步把握情感,揣摩语速语调。

  (四)分析情感:

  1.承接朗读的情感,提问学生:

诗歌中那个词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苦闷?

从而引出诗眼“愁”?

  2.接着提问:

诗人是怎样表现这种愁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归纳出通过外部的动作行为来表现内心的愁闷的写法,引导学生找出《拟行路难》表现诗人内心的动词。

  3.学生分四个小组用四字短语概括这些动词所在的诗句,师生合作,通过比较辨别,得出的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诗人“愁”的层次感。

  以上问题,既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的水平,又注意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诗歌语言的水平,强调师生的合作学习,注意从“以意逆志”角度鉴赏诗歌。

  4.提问:

诗人“愁”的原因是什么?

引出从“知人论世”角度鉴赏诗歌。

  5.提问:

诗人对造成自己不幸人生的根源有没有清醒的理解?

有。

  6.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呢?

学生容易答出“命”,很难答到第一二句。

教师引导:

“命”是直接道出,第一二句直接道出。

先分析一二句,再分析“命”。

  7.提问:

第一二句明明是写的水呀?

怎么会是愁的根源呢?

该怎样理解?

此处用的是一种表现手法。

学生容易答出“比喻”,教师补充“起兴”,综合起来即“比兴”。

  8.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对“命”的态度:

知命认命抗命认命

  这个问题的设计,注重文本分析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究水平,挖掘出文本的深度。

  9.教师小结:

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泻水兴愁”含蓄地道出了“愁”的根源,“行坐叹愁”“酌酒消愁”“悲歌断愁”,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愁绪在持续流动,持续加深,当诗人情不能自已时,他发出了生命中的有力的呐喊:

“心非木石岂无感?

”可最终,也只能吞声踯躅,不敢言愁。

在“愁”的背后是诗人对不公平的命运的抗争,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学完诗歌,我想,在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鲍照。

  10.诗人形象分析:

让大家在纸上写,教师引导学生从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来展开。

教师朗读习作,然后点评。

本环节调动学生的动脑动手水平,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完成了分析诗人形象的教学目标。

  11.背诵诗歌:

个人背—分组背—集体背

  12.作业:

搜集“愁”的诗句。

  七、教学板书

  板书分为正板和副板。

正板的设计围绕两个字:

“愁”“命”。

“愁”分为:

泻水兴愁行叹坐愁酌酒消愁悲歌断愁吞声咽愁。

“命”分为:

知命认命抗命认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