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331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电大《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Word下载.docx

C.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B、D)。

A.全面发展B.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三、简答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是指什么?

答: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主要是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和发展,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新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和实践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根据党的十四大报告的概括,邓小平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怅动力的理论;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

第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

第八,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

第九,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我是问你,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其中,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4.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有哪些经验最重要?

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历史经验,其中三条尤为重要: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

第二,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第三,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5.简述如何统筹城乡的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和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三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简述如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因为:

(1)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主要从两个方面看:

(1)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以往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无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八大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它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必须科学分析甸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形势的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2)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2

1.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C1978年)。

2.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实事求是)。

3.思想路线的本质在于(B创新),在于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探索中前进。

4.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

5.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有优越性,根本上决定于它能否(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8.在党的十五大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基本纲领)。

9.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B进步)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10.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中,“和谐”是指(A社会现代化)。

11.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B2000年翻两番)。

1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是(A农业)。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A、B、C、D)。

A.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B.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D.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C.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3.改革开放主要解决(C、D)的问题。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4.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设是(A、B、C、D)。

A.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B.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

C.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D.实现共同富裕

1.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意义在于:

(1)保证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对于制定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3)保证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正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深入贯彻,我们才不断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政策。

2.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因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实事求是的深度。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人的思想只有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发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2)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

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认识符合新情况,做到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3.如何理解“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微型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和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4.建国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1)对中国的国情缺乏全面的了解;

(2)错误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忽视发展生产力;

(3)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

这种不发达,既表现在生产力上,也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归根到底,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6.简述党的十五大“新三步走”战略。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在21世纪前50年,我们的目标是:

(1)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3)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发展是硬道理。

只有推动生产不断发展,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才能解决好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

才能接受时代挑战,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2)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伯全面发展。

2.如何正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试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作业3

1.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

第一步是(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3.在对外开放中坚持(A独立自产、自力更生)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原则。

4.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5.我国目前实行的分配制度是由(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所决定的。

6.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A注重公平)。

7.人民通过(A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权组织形式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8.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C政治领导)。

9.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两大主题是(A团结,民主)。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B培育“四有”新人)。

1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C集体主义)。

12.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坚持(A、B)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A.“引进来”B.“走出去”

2.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A、B、C、D)。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3.建设政治文明涉及下列哪些方面(A、B、C、D)。

A.政治思想B.政治制度

C.行政管理D.法制建设

4.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是(A、B、C、D)。

A.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B.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C.形成学习型社会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怎样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1)发展是目的。

发展首先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

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2)改革是动力。

要发展就必须改革。

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

只有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

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改革是改革的目的。

(3)稳定是前提。

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

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4)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简述“三个有利于”标准。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它是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把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两者都身的不足和缺陷,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4)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国的作用。

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如何。

(1)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2)从法治和德治所属的领域看,它们同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3)从实践看,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5.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方法是什么?

(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3)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4)必须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如何正确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体现。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

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解结果;

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

(4)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为解决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重注公平。

(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

为此必须:

取缔非法收入;

整顿不合理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2.试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作出的强调。

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

(1)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我。

(3)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4)发挥社会顺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和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和谐文化建设起着统摄和支配作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和谐文化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的核心。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作业4

1.以人为本的“本”,是指(A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C社会基础)。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B坚持改革开放)。

4.“一国两制”构想首先用于解决的问题是(B香港问题)。

5.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6.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B一国两制)。

7.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来处理(A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8.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高准则是(A国家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