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342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1,0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6页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1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化学基础(2版)-浙江大学陈林根-第6章.ppt

1,第六章化学反应和材料的保护,工程化学基础,2,为了合理地选择、使用和保护材料,本章将有关化学原理与具体的生产实例紧密结合,系统地揭示造成材料腐蚀、老化的原因,阐明材料保护的重要性,介绍一些材料保护的具体措施。

内容提要,3,目录,6.1金属腐蚀的发生6.2金属腐蚀的防护与利用6.3生命体及高分子材料的老化6.4高分子材料的保护,4,6.1金属腐蚀的发生,学习要求,1.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

联系碳(氮、硼)化物,通过渗碳体(Fe3C)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理解高温水蒸气对钢材的腐蚀和脱碳现象及其危害。

2.掌握析氢和吸氧腐蚀的电化学机理。

掌握腐蚀电池的两极名称、电极反应表达式,了解极化电势,明确实际析出电势,理解差异充气腐蚀产生的原因。

3.了解影响金属腐蚀速率的因素,理解水膜的厚度、霜露、介质气体的酸碱性在控制腐蚀中的重要作用。

5,金属腐蚀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估计世界上每年由于腐蚀而报废的钢铁设备相当于钢铁年产量的25%左右,甚至还会引起停工停产、环境污染、危及人生安全等严重的事故。

但金属腐蚀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加工方便等可利用之处。

金属腐蚀的普遍性与危害,金属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变质和破坏叫金属腐蚀。

金属腐蚀是自发的过程,腐蚀现象十分普遍。

6,根据金属腐蚀过程的不同特点,可将其主要划分为三大类:

金属腐蚀的分类,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生物腐蚀,金属管线被腐蚀产生许多小洞,该图来自台湾,据网上介绍是由生物腐蚀造成的,7,一、化学腐蚀,例如电气绝缘油、润滑油、液压油以及干燥的空气中的O2,H2S,SO2,Cl2等物质与电气、机械设备中的金属接触时,在金属表面生成相应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等,都属于化学腐蚀。

单纯由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称为化学腐蚀。

它发生在非电解质溶液中或干燥的气体中,在腐蚀过程中不产生电流。

8,如在例4-12中讨论了金属锌在空气中被氧化发生腐蚀的情况。

尽管在大气中p(O2)一般均小于p,但从式4.9可知,金属的氧化腐蚀还是能发生,而且rGm越小,发生化学腐蚀的可能性越大。

从温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来看,从式4.15可知,温度越高,化学腐蚀速率越大。

因而金属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是材料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

(4.15),9,金属与高温水蒸气也能发生反应,这是造成锅炉和管道严重腐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属与高温水蒸气反应,在反应中生成一层由FeO,Fe2O3,Fe3O4组成的氧化皮,同时还产生了氢气。

10,钢铁中的渗碳体(Fe3C)还可以与高温水蒸气反应,产生脱碳现象:

脱碳现象,这些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在高温下,虽然正反应的rGm值比常温时有所增加,但仍远小于零,即平衡强烈地偏向右边。

11,在渗碳体与水蒸气的反应中,渗碳体从邻近的尚未反应的区域不断迁移到钢铁表面,使钢材内部的Fe3C逐渐减少,形成脱碳层。

氢脆,图6-1工作表面氧化脱碳层,脱碳层,工件,氧化层,由于脱碳反应及其它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氢因扩散渗入钢铁内部,使钢铁产生脆性,这就是所谓的氢脆。

钢的脱碳和氢脆会造成钢的表面硬度和内部强度的降低,造成危害。

12,二、电化学腐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原电池作用在原理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通常把引起腐蚀的原电池称为腐蚀电池。

由于形成了原电池而引起的腐蚀称为电化学腐蚀。

习惯上把腐蚀电池中发生氧化(即失电子)反应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是电极电势较小的电对,其还原态易失电子;把发生还原(即得电子)反应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是电极电势较大的电对,其氧化态易得电子。

1.腐蚀电池,13,因为有电流通过电极而使电极电势偏离原来的平衡电极电势值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

电极的极化,腐蚀电池的放电,极化电势,平衡电势,14,电极极化可分为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产生极化的原因,主要有下述三种:

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电阻极化,极化的类型,15,

(1)浓差极化,浓差极化是由于离子扩散速率比离子在电极上的放电速率慢引起的。

电流产生后,电极附近的离子浓度与溶液中其他部分不同。

在阴极是氧化态物质(高价态)得电子,当离子浓度减小时,根据能斯特方程式可知,其电极电势将减小;在阳极是还原态物质(低价态、这里是金属)失电子,当离子浓度增加时,其电极电势增大。

16,

(2)电化学极化,电化学极化是由复杂离子的放电、原子结合为分子、水化离子脱水等的速率比电流速率慢所引起的。

电流通过电极时,若电极反应进行得较慢,就会改变电极上的带电程度,使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势。

如在阴极,当氧化态物质得电子反应不够快时(请特别注意水合离子H3O+中的H+脱水后才能得电子),则在电极上的电子过剩,即比平衡时的电极带更多的负电荷,从而使阴极电势比其平衡电势低;同样,若在阳极,当还原态物质的氧化反应(失电子)进行得较慢时,则电极的正电荷过剩,从而使阳极电势比其平衡电势为高。

17,(3)电阻极化,电阻极化是由于当电流通过电极时,在电极表面上形成氧化膜或一些其他物质引起的。

由于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电阻,在阳极上阻碍还原态物质(如OH,H2等)的到达或氧化态物质(如Fe2+,O2,H+)的离去,使其电极电势升高;在阴极上阻碍氧化态物质(如Fe2+,O2,H+)的到达或还原态物质(如OH,H2等)的离去,使其电极电势降低。

无论哪种极化原因,极化结果都使阴极电势值减小,阳极电势值增大,最终使腐蚀电池的电动势减小。

总之,极化作用的结果是使腐蚀速率变慢,甚至有时会使腐蚀过程完全停止。

18,2.析氢腐蚀,在酸洗或用酸浸蚀某种较活泼金属的工艺过程中常发生析氢腐蚀。

特别是当钢铁制件暴露于潮湿空气中时,由于表面的吸附作用,就使钢铁表面覆盖了一层极薄的水膜。

此时铁(相对活泼的金属)作为腐蚀电池的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氧化皮、碳或其他比铁不活泼的杂质作阴极,H在这里接受电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电化学腐蚀,常见的有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19,阳极(Fe)Fe2eFe2+,阴极(杂质)2H+2eH2,总反应Fe+2H+Fe2+H2,这种腐蚀过程中有氢气析出,所以称为析氢腐蚀。

20,工厂附近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CO2,NO2,SO2等酸性气体,水膜中将存在下列平衡:

有利于析氢腐蚀的环境,21,由于氢离子的浓度较大,有可能发生析氢腐蚀,使铁被腐蚀生成Fe2。

在pH较高时能以Fe(OH)2沉淀析出,并进一步氧化成Fe(OH)3。

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将加剧进行。

在中性溶液中c(H+)=107molL1,根据能斯特方程式计算得:

铁以c(Fe2)=106molL1计的电极电势为0.587V,E(H+/H2)E(Fe2/Fe),22,在阴极(杂质)上有氢气析出并使阳极(铁)腐蚀。

但由于电化学极化作用的存在,使氢气析出时的实际电极电势要小于理论析出电势值。

我们称E(H+/H2)超为氢的超电势。

超电势总是正值,它使H2在阴极析出时的实际电势要比理论电势小。

超电势的大小与电流密度、溶液中H+的浓度、阴极的材料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0.5molL1的H2SO4中,当电流密度为1mAcm2时,氢在(石墨)上的超电势为0.55V。

E(H+/H2)实E(H+/H2)理E(H+/H2)超,23,3.吸氧腐蚀,由于氢超电势的影响,在中性介质,甚至在pH等于4的溶液中,铁已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

但铁的腐蚀还是严重存在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阴极的吸氧作用而造成了吸氧腐蚀。

当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阳极仍是金属(如Fe)失电子被氧化成金属离子(如Fe2),但阴极杂质就成为氧电极了。

在阴极,主要是溶于水膜中的氧分子得电子被还原,反应式如下:

阳极(Fe)2Fe4e2Fe2+,阴极(杂质)O2+2H2O+4e4OH,总反应2Fe+O2+2H2O2Fe(OH)2,24,这种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发生“吸收”氧气的电化学腐蚀称为吸氧腐蚀。

E(O2/OH)可用能斯特方程计算,其值要比E(H+/H2)值大得多,更容易满足E(O2/OH)E(Fe2+/Fe),生成的Fe(OH)2在空气中不稳定,会被继续氧化成Fe(OH)3。

大多数金属的电极电势比E(O2/OH)小得多,所以大多数金属都可能产生吸氧腐蚀,析出OH。

甚至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金属发生析氢腐蚀的同时,也有吸氧腐蚀产生,其速率取决于温度、水膜的厚度等因素。

锅炉、铁制水管等都与大气相通,而且不是经常有水,无水时管道被空气充满,因此锅炉管道系统常含有大量的氧气,所以常有严重的吸氧腐蚀。

25,差异充气腐蚀,例如,钢管、铸铁管埋在地下,地下的土有砂土、黏土之分和压实不压实的区别,砂土或没有压结实黏土的部分氧气就比较充足,即氧气的分压或浓度要大一些,从氧的电极反应式:

O2+2H2O+4e4OH,可知:

差异充气腐蚀是由于金属表面氧气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腐蚀,是金属吸氧腐蚀的一种形式。

26,在氧气分压p(O2)大的地方,E(O2/OH)值也大;p(O2)小的地方,E(O2/OH)值也小。

根据电池组成原则,E值大的为阴极(得电子),E值小的为阳极(失电子),于是组成了一个氧的浓差电池。

结果使p(O2)(或c(O2))小的地方即处于被压实或黏土部分的金属成为差异充气电池的阳极,发生失电子反应,先被腐蚀。

27,视频素材:

6,01铝片被氧化差异充气腐蚀,差异充气腐蚀对工程材料的影响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工件上的一条裂缝,一个微小的孔隙,往往因差异充气腐蚀而毁坏整个工件,造成事故。

取铝片一块,用砂布打磨掉其表面的氧化膜,然后滴上一滴NaCl-K3Fe(CN)6-酚酞混合液,数秒钟后,可观察到液滴的边缘出现红色,而中间部分基本上仍为淡黄色。

说明液滴的边缘有OH生成。

28,三、生物腐蚀,生物腐蚀主要有下述三种情况:

1.破坏防腐物2.代谢产物的影响3.形成氧浓差电池,藻类、贝壳类等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在土壤、天然水、自来水、石油及其产品、冷却切削乳状液等各种环境中都存在,它们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对金属材料所产生的腐蚀破坏作用都是生物腐蚀。

生物腐蚀多为电化学腐蚀,因作用特殊,将其归为一类。

29,1.破坏防腐物,在使用有机物进行防腐蚀时,若这些有机物被生物作用而耗掉,则不能达到预期的防腐效果。

例如水中加入的缓蚀剂,被细菌消耗分解掉,则达不到防护作用。

30,2.代谢产物的影响,由于这些菌的存在,使油管、套管和注水管造成严重堵塞、锈蚀穿孔。

油井80%的管道腐蚀与硫酸盐还原菌有关。

硫酸盐还原菌在其生命活动中,不断氧化存在于环境中的H2或者设备腐蚀过程中因阴极反应而析出的H2,使硫酸盐、亚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

从而加速阴极反应和造成阴极溶解。

这个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主要是参与自然界硫、铁元素循环的细菌,即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和好氧的铁细菌及硫杆菌。

31,另外,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产生的硫化氢造成局部微酸环境,这不仅加速金属的析氢腐蚀,更重要的是由于加剧钢的渗氢作用,从而导致金属的氢脆。

一般厌氧菌的腐蚀只能在裸露的钢管和铸铁管上发生。

所以当管外涂层失效和脱落时,就会发生这类腐蚀。

32,好氧菌如噬硫杆菌能将元素硫或含硫化合物氧化成硫酸,能产生局部浓度达5%(质量分数)的硫酸,于是形成了局部腐蚀性极强的酸性环境。

其反应为:

这类细菌需要元素硫或化合态硫以维持生存,因此它们常在硫矿、油田以及处理含硫有机废物的排污管内及其附近出现,引起地下钢管的严重腐蚀。

33,3.形成氧浓差电池,在有机物很多且活性细菌等生物活动的区域,因氧的消耗,使溶解氧浓度下降显著,这样的缺氧区域成了阳极区,而在细菌等生物少、氧充足的区域成为阴极区,因而形成了氧浓差电池,加速了金属的腐蚀。

例如,铁细菌使铁生成三价Fe(OH)3沉淀后形成水垢,而在水垢的里外便形成氧浓差电池,造成自来水管的腐蚀。

34,四、金属的腐蚀速率,就同种金属而言,腐蚀速率主要受环境介质的影响,影响因素大致有:

1.大气相对湿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2.环境温度的影响3.氯化物的作用4.空气中污染物质的影响5.其他因素的影响,35,一般地说,钢铁生锈的临界相对湿度大约为75%。

1.大气相对湿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在某一相对湿度(称临界相对湿度)以下,金属即使长期暴露于大气中,也几乎完全不生锈。

36,水膜厚度的影响,水膜极薄(小于10nm),腐蚀几乎不能发生,水膜在10106nm时,水膜过厚(超过106nm),腐蚀速率随之降低,腐蚀速率最大,37,2.环境温度的影响,当相对湿度在临界相对湿度以上时,温度每升高10,锈蚀速率提高约2倍,所以在雨季或湿热带,温度越高,生锈越严重。

温度的影响一般要和湿度条件综合起来考虑。

当湿度低于金属的临界相对湿度时,温度对腐蚀的影响很小。

38,所以,在金属制品的生产、放置和贮运中,应尽量避免温度的剧烈变化。

在北方高寒地区和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应设法控制室内温度。

霜露的影响,温度的变化导致霜露现象,39,Cl体积小,无孔不入,能穿透水膜,破坏金属表面的钝化膜,使钝化膜在若干个“点”上快速溶解,导致金属发生小孔腐蚀。

而且生成的FeCl2和CrCl3等又易溶于水,且溶入水膜后将大大提高水膜的导电能力。

特别是在近海洋的大气中,能促进腐蚀的发生。

钢铁材料在海滨大气及海洋运输中腐蚀速率较快的原因就是Cl的作用。

3.氯化物的作用,40,当Cl的含量在2%4%时,对铁的腐蚀影响最大。

图6-2NaCl浓度对铁腐蚀的影响,41,4.空气中污染物质的影响,SO2,NOx,CO2等都是酸性气体,它们溶于水膜,不仅增加了作为电解质溶液的水膜的导电性,而且使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同时发生,从而加快了腐蚀速率。

Fe+2H+Fe2+H2,2Fe+4H+O22Fe2+2H2O,Fe2+进一步被氧化成Fe3+。

Fe3+在pH2.3时完全沉淀为Fe(OH)3:

4Fe2+O2+2H2O+8OH4Fe(OH)3,Fe在大气中的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42,Zn在大气中的吸氧腐蚀产物主要是Zn(OH)2,它与空气中的CO2进行如下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锌:

5Zn(OH)2+2CO2Zn5(OH)6(CO3)2+2H2O,碱式碳酸锌可形成一种致密的覆盖层,使金属表面与氧、水隔离。

这就使腐蚀速率大大变慢,一般每年腐蚀深度只有几微米。

这种情况下,腐蚀速率只取决于覆盖层按照下述反应所发生的溶解:

锌,43,如果在锌表面经常有H2O,以及SO2等的出现,则锌的腐蚀将被大大加快。

催化,44,铅在大气中的腐蚀过程本质上与锌十分类似,但有一个重要差别。

由SO2所生成的硫酸与铅发生反应可产生硫酸铅,而硫酸铅是难溶于水的,所以起着抑制腐蚀继续进行的作用。

铅在工业大气中具有较好的抗蚀性,原因就在于此。

铅的腐蚀速率几乎与SO2无关,仅取决于相对湿度。

铅,45,5.其他因素的影响,金属制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带来很多腐蚀性因素。

例如机械加工冷却液,不同的金属对它的pH和氧化还原要求差别很大。

Zn或Al在一般的酸和碱溶液中都不稳定,因为它们都具有两性,其氧化物在酸、碱中均能溶解。

Fe和Mg由于其氢氧化物在碱中一般不溶解,而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膜,因而使得它们在碱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比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要小。

Ni和Cd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酸性溶液中易腐蚀。

因此加工钢铁零件的冷却液,一般要呈弱碱性(pH89),但这种碱性冷却液用于Zn或Al等金属就不行了。

冷却液,46,盐类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着重考虑它们与金属反应所生成的腐蚀产物的溶解度。

例如,可溶性碳酸盐、磷酸盐分别在钢铁表面的阳极区域生成不溶的碳酸铁、磷酸铁薄膜;硫酸锌则在钢铁表面的阴极区域生成不溶的氢氧化锌,它们都会产生电阻极化,因此钢铁和这些溶液接触时腐蚀速率都比较小。

有一些盐类,如铬酸盐、重铬酸盐等能使金属表面氧化形成保护膜。

盐类的影响,47,介质流速对于腐蚀的影响也是很复杂的,它取决于金属及其所处的环境。

当腐蚀过程受阴极扩散控制时,搅拌和增加介质流速会使腐蚀速率增加,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氧化剂含量很少时,如酸或水中含有溶解氧,如Fe、Cu在H2O+O2的环境中就是如此。

如果腐蚀过程受扩散过程控制而金属又容易钝化时,当搅拌和增加介质流速时,金属将由活性转变为钝性,通常易钝化的金属如不锈钢和钛的耐蚀性更高。

例如18Cr-8Ni在H2SO4+Fe3+的环境,Ti在HCl+Cu2+的环境中就是如此。

对于受活化极化控制的腐蚀过程,搅拌和介质流速对腐蚀速率没有影响,如Fe在稀盐酸中的腐蚀就是一例。

介质流速,48,例如,手工操作者用手与工件接触时,因汗水成分中含有较多的Cl、乳酸及尿素等,这也易促进金属生锈。

金属零件的热处理中,残盐洗涤不干净也是常见的腐蚀因素。

铸件通过喷砂,表面变得新鲜而粗糙,这样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再加上表面吸附性能和反应活性的显著升高,也极易使铸件很快腐蚀。

操作因素的影响,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因时因地的各种因素,如金属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因保管不善而积满灰尘;用脏棉丝擦抹工件或用脚踏踩或不小心洒上水滴;蚁、蝇及各种小昆虫在金属表面上爬动,都会因脏物或排泄物等黏附在工件表面而引起腐蚀。

49,6.2金属腐蚀的防护与利用,学习要求,1.了解正确选用金属材料及代用材料的思路,理解根据具体情况选材的重要性,特别注意不锈钢、钢、镍及镍合金、钛及钛合金、钽的选用。

2.了解隔绝金属材料与腐蚀性介质的接触、控制和改善环境气体和液体介质、使用缓蚀剂等的方法和意义。

50,3.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和明确电镀时两极发生的反应及金属在阴极的析出顺序,掌握含CoCl2硅胶的使用,了解缓蚀机理。

4.理解牺牲阳极保护法、外加电流法等电化学保护法的应用。

5.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应用;理解阳极氧化、电解抛光等装置的两极发生的反应电解液的组成;理解化学铣切原理和应用,了解腐蚀液的选择。

51,金属材料的腐蚀是普遍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工程建设、日常生活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我们有必要对金属材料及其制品进行必要的保护。

另外,凡事都有两面性,金属腐蚀也可被人类利用,化害为利。

根据造成金属材料腐蚀的原因和影响腐蚀速度的因素,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即防止金属腐蚀(或减缓金属腐蚀)可以从金属本性和环境介质两个方面着手。

52,一、金属材料的耐蚀性,例如,铝合金、镁合金不应当和铜、镍、铁等电极电势代数值较大的金属直接连接。

当必须把这些不同的金属装配在一起时,应该设法采用隔离层的办法把它们隔开来。

例如,喷绝缘漆、衬塑料或橡胶垫,或通过适当的金属镀层隔离。

若铝合金与钢铁件组合时,则需将铝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而将钢铁镀锌或镀镍再组装在一起。

在设计金属构件时,应注意避免两种电势差很大的金属相接触。

53,选用材料时还应考虑材料使用时所处的介质种类和条件,如空气的湿度、溶液的浓度、温度等。

例如对接触还原性或非氧化性的酸和水溶液的材料,通常使用镍、铜及其合金。

对于氧化性极强的条件,采用钛和钛合金。

除了氢氟酸和烧碱溶液外,金属钽和非金属的玻璃几乎对所有介质都能耐蚀。

许多年来,钽已被认为并已被用作“完全”耐蚀材料。

应考虑材料使用时所处的介质种类和条件,54,纯金属的耐蚀性能可根据其标准电极电势进行近似的判断。

根据pH=7,pH=0,氧和氢的平衡电极电势分别为+0.815V,+1.23V及0.414V,0.000V,可粗略地把金属分为四类。

55,表6.1根据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近似评定其热力学稳定性,56,57,不锈钢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不生锈,也并非是最耐腐蚀的材料。

它是由含铬11.5%30%,含镍低于22%,加上其他少量合金元素所组成的,包括30种以上不同合金系列的通称。

不锈钢虽然在耐腐蚀方面有着良好的性能,但并不耐所有腐蚀剂。

在某些情况下,如含氯化物的介质或被用作受应力的结构时,不锈钢还不及普通结构钢耐腐蚀。

有大量的腐蚀事故可以直接归结为对不锈钢选材的不慎或把它当作最好的万能材料之故,实际上不锈钢仅仅是耐蚀性较高而价格相对较低的一大类材料,使用时必须慎重。

不锈钢不是万能材料,58,在耐腐蚀性上下列五类非金属材料可代替金属材料:

(1)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2)塑料;(3)陶瓷;(4)碳素材料(如石墨);(5)木材。

一般来说,橡胶和塑料与金属材料相比较,强度和硬度都低得多,但对氯离子和盐酸的耐蚀性却要强得多,对浓硫酸、硝酸等氧化性酸耐蚀性则较差,对有机溶剂的耐蚀性也较差,使用温度一般不能高于8090。

陶瓷的耐蚀和耐热性都很高,但主要缺点是太脆和抗拉强度太低。

石墨的耐蚀性、导电性和导热性能都很好,但性脆。

木材在强腐蚀性环境中一般不耐蚀。

金属材料的替代品,59,二、防止介质对材料的腐蚀,1.隔绝介质与材料的接触2.改善环境气体介质3.控制和改善环境液体介质,钝化膜,氧化膜,磷化膜,镀金属保护层,60,也称发黑,是使钢铁表面生成一层蓝黑色致密的四氧化三铁(Fe3O4)薄膜,牢固地与金属表面结合。

常用的碱性发蓝工艺是将钢铁零件放入高浓度的碱(NaOH)和氧化剂(NaNO2,NaNO3)溶液中,在140150下进行处理,其反应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

钢铁发蓝,3Fe+NaNO2+5NaOH3Na2FeO2+NH3+H2O,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7NaOH,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亚铁酸钠),(铁酸钠),1.隔绝介质与材料的接触,61,钢铁磷化是把钢铁制件放入磷酸盐溶液中进行浸泡,使其表面获得一层灰黑色不溶于水的磷酸盐薄膜(磷化膜)。

磷化膜加工工艺简便,成本低廉。

常用的磷酸盐是磷酸二氢锰铁盐,俗名马日夫盐。

分子式为:

nFe(H2PO4)2mMn(H2PO4)2,简写为M(H2PO4)2,其中M表示二价的锰、铁、锌等金属元素。

钢铁磷化,62,钢铁在该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Fe2+,Zn2+,Mn2+等离子的HPO42与PO43的复合盐,结晶沉积于金属表面,形成磷化保护膜。

其主要反应可用下列通式表示:

M2+HPO42MHPO4,3M2+2PO43M3(PO4)2,覆盖层也可以用金属保护层。

金属保护层是以另一种金属镀在被保护的金属制品表面上所形成的保护层,镀层应选用耐蚀的金属。

制备金属保护层有电镀、电刷镀、渗镀、化学镀等方法。

63,图6-3电镀装置示意图,需要镀层的零件作为阴极(连接电源负极)。

电镀,V,A,工件,溶解后作镀层用,溶解后作镀层用,镀层的金属(如Cu,Zn,Ni,Sn等)作为阳极(连接电源正极)。

64,电镀液(电解液)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电镀质量。

例如,镀铜工艺若用酸性镀铜液(基本成分为硫酸铜和硫酸),不仅镀层粗糙,而且与基体金属结合不牢。

若以氰化物为电解液(主要由CuCN和NaCN组成),CuCN和过量的NaCN反应将生成配合物:

NaCu(CN)2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电离:

配离子Cu(CN)2很稳定(K稳11024),解离度很小,所以溶液中的Cu+浓度很低,而且在电镀过程中保持Cu+浓度稳定不变。

Cu+在阴极上放电(得电子)沉积,在被镀零件上形成致密的铜镀层。

由于氰化物剧毒,污染环境严重,正逐步被无氰铜液所取代。

65,若用焦磷酸镀铜工艺,也能获得厚度均匀、结晶细致、抛光性能良好的镀铜层,而且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利于大量生产的特点。

总反应为:

66,搪瓷层,喷塑和喷漆,其他类型覆盖层,67,CoCl26H2O,CoCl22H2O,CoCl2H2O,CoCl2,52.5,120,90,(粉红),(紫红),(蓝紫),(蓝),2.改善环境气体介质,使用干燥剂,含CoCl2硅胶干燥剂,68,干燥空气封存法或控制相对湿度法。

使相对湿度控制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