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3663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办公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阶段目标(2016—2020) 208

1.主要任务 208

2.建设指标 214

3.有针对性的建设思路 217

(三)保障举措 217

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广泛宣传 218

2.完善体系,协调推进 218

3.加强评估,狠抓落实 218

4.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分级分类建设 218

5.积极筹措各项建设经费,保障各项经费投入 218

6.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218

7.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219

8.师资队伍建设 219

9.实验室建设管理 220

10.学生工作和学风建设 220

五、可行性分析与经费预算 221

(一)规划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分析 221

1.发展趋势预测 221

2.重大发展机遇的把握 221

3.主要发展障碍的突破 221

4.学校政策支持 222

5.风险评估 222

(-)发展经费预算 222

216

一、 规划背景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全国、江苏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院事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常州工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七大工程”及“党的建设工作”分解落实实施方案》和《常州工学院大学设置指标体系分解落实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整体要求,分析总结学院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结合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 学院现状分析

(-)学院简介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是常州工学院主要的二级学院之一。

计算机专业从1983年开始办学,在省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2002年成立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专任教师51人,具有高级职称25人,博士10人,硕士51人;

在校学生1300余人。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现设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软件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和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部五个教学部门;

设有计算机中心实验室(含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硬件系统、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研究、计算机综合实习基地八个实验分室)、常州市软件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目前学院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服务外包)、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六个专业方向;

先后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2),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3+1))、加拿大荷兰学院、圣力加艺术学院合作办学,和英国东伦敦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实行学分互认,为学生创造了大量出国深造机会。

学院十分关注计算机学科发展,目前软件工程学科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

在注重学科的同时学院非常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态,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所急需的各类IT专业人才。

依托常州常工富藤科技有限公司、常州软件园等数十家校内外实习基地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深受社会欢迎,软件工程(外包服务)专业已被江苏省教育厅、商务厅授牌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专业,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全国性服务外包软件大赛中获奖。

自办学以来,学院己经为社会培养了数千名IT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毕业生广泛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大部分己经成长为各单位的技术骨干与管理骨干,毕业生当年一次性签约率达98%以上。

学院依托人工智能研究所,从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组建了常州工学院机器人代表队,连续多年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在全国、省、市竞赛中等多次获奖。

(-)学院发展水平的地位分析

1.学科水平地位、学科专业现状

学院注重以学科发展引领专业建设,以服务地方经济,构建校企一体化平台,通过“政产学研用,,发展模式、走国际化背景的学科建设。

形成了五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面向领域的软件技术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和智能系统,智能控制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成像与可视化技术,互联网技术与云计算。

围绕“软件工程”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通信工程”校重点建设学科和一批以省市重点实验室和企业工程中心为依托构建了四个学科支撑平台:

(1)常州市软件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2)常州移动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3)“数字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4)常工富藤科技有限公司。

“十二五”期间,软件工程获批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并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中期验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校级重点学科通过验收,通信工程学科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通过验收;

常州市软件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以优良的成绩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验收。

“十二五”期间学院与与南京艺术学院成立了江苏省数字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一分中心“数字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还与学科基地一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共同成立了“常州移动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含中英合作软件工程专业数字媒体方向)、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四个本科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成功申报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江苏省“嵌入式”人才培养的专业试点,软件工程专业列入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计划;

新增物联网工程1个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专业方向。

2.教学队伍建设现状

“十二五”期间,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全面实施教授培育工程、博士培养工程、教师硕士化工程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师资队伍水平明显提高。

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含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部7人),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及实验管理人员共12人。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专任教师队伍情况

人数

比例(%)

合计(人)

年龄结构

51〜60岁

11

21.5

41〜50岁

21

41.2

<

40岁

19

37.3

51

学历结构

博士

10

19.6

硕士

36

70.6

学士

5

9.8

职称结构

教授

6

11.8

副教授

讲师

26

(1)从职称结构看,教授6人(11.8%),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A)19人(37.3%),讲师26人(51%);

(2)从学位结构看,博士10人(19.6%),在读博士5人,硕士学位36A(40周岁以下都是硕士以上学位)(70.6%),本科5(9.8%)人。

(3)从年龄结构看,40周岁以下19A(37.3%),40〜49周岁21人(41.2%),50周岁以上11人(21.5%)。

己经初步形成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人,常州工学院教学名师1人,常州市师德模范2人,常州工学院优秀教师5人,师德模范5人,常州工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0Ao常州工学院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

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合作,组织多名教师参加科技交流会,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的教师20余人,选派4位教师前往相关技术转移中心及乡镇挂职锻炼,23名教师赴国(境)外进修、双语教学培训、中外合作师资培训和交流访问,从而使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另外,作为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师资补充,学院还聘请了13名兼职教授。

1该数据统计至2015年12月

3.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条件建设

“十二五”期间学院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常州工学院计算机实验中心通过省级验收,与中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创意产业基地、中国移动常州分公司联合申报成为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青软QST、常工富藤科技有限公司举行的校企合作签约暨冠名班揭牌。

在此期间,新增校外实习基地(含实习点)20个,目前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含实习点)达60个。

借助中央财政支援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资金等各项基金进一步建设实验室建设,现建有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无线传感网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和软件工程实验室等15个实验室;

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2012分别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常州移动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软件工程师培养基地及服务外包实训基地。

中心实验室使用面积2048平方米,建筑面积4781平方米,设备台件套数1650,仪器设备总值1726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台套数8套,总值164万元。

此外,常州市软件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新增仪器设备价值近200万元。

学院实验中心拥有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研究能力强、教学与管理经验丰富、团结协作富有朝气的实验教学队伍。

中心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职教师24人、兼职教师24人、专职管理与维护人员8Ao博士8人占16.7%,硕士30人占62.5%。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保证了教学大纲中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同时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所占比例的提升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科研情况

“十二五“期间,承担各类纵向、横向科技项目80余项,经费1000多万元。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00余篇。

特别是在高水平的论文发表方面取得突破,发表CCF的ABC类高水平学术论文多篇。

申请或授权专利30多项。

获教育部科技成果奖1项。

5.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创新状况

2011年常州工学院获批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软件工程作为支撑专业)。

2012年,软件工程专业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江苏省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013年,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2015年,与江苏锐聘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011年2月,和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合作举办的软件工程(3+1)中外合作项目经教育部批准实施,2013年通过教育部首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

(1) 积极组织专业申报工作。

成功申报“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

(2) 重视教学研究,教研项目上水平。

学院目前承担或完成3个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承担校级教学研究项目40余项,有1门课程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有10门课程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

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

(3) 教学比赛成绩斐然。

获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10余项,校微课比赛2项,校级优秀多媒体课件8项。

(4) 加大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过程监控和管理。

十二五期间,获校级以上优秀毕业论文40余篇,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2个,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4篇。

(5) 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

完成校级以上大学生创新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21项。

近几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机器人竞赛团队在国内外RoboCup足球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20余项,其中获得2011RoboCup世界杯赛亚军、2012RoboCup伊朗公开赛季军、2011中国机器人大赛亚军、2013中国机器人大赛季军,成为公认的国际强队。

服务外包创新团队获得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三等奖3项、优胜奖2项,获得江苏省蓝桥杯软件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6)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连续3年名列学校前茅,半年后非失业率、薪资水平等指标高于本省非211高校;

年终就业率稳定在100%,协议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专业相关度保持在80%以上:

连续3年,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00%,录取分数线高出省控线15分左右,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7) 国际化办学水平逐年提高。

我校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合作培养学生,于201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2014年该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

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15年录取80人。

学生出国参加国外交流人数显著增长,2015年36人,达到30%。

6.学生工作状况

目前,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共有学生1300余人,班级39个。

学院拥有一支团结奋进的专职学生工作队伍,现有专职学生辅导员5名(含党委副书记1名)。

(1) 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学风调查研究,为学校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深入持续开展“五抓五提高”和“四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学风建设工程。

紧紧抓住“四个课堂”,建立教与学的融合。

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考研、考级、考证、考公务员(村官)、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等提供帮助和支持。

建立考研指导团队,增加考研教室,达到考研率稳步提升。

加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工作力度。

以备战“挑战杯”大赛为统领,建立学院的创新创业团队,形成指导老师团队和学生团队,加强培训指导和扶持力度。

利用学生组织推优、奖学金、助学金评定等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术科技活动。

(2) 推进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利用新生导航、入党启蒙教育、学生干部培训、生涯设计、党课、团课等讲座引导学生的素质发展方向,利用社团、青协、三自委员会、爱心社等平台推进学生的能力养成。

通过各类文体比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 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创新学生教育管理。

积极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加强学工办辅导员、班级导师、任课教师、宿管、家长的联动机制,多方位整合学生工作资源,形成学生工作合力,掌握学生的情况。

(4) 利用新媒体创新学生工作方法和途径,与学生实时互动,将学生工作渗透到多种平台。

7.面临的问题与存在的不足

通过“十二”五的建设,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以国际合作、校企合作为途径,形成了校企联合、产学互动的办学模式;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了符合IT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但是还存在一些差距与不足:

(1)师资总量仍不足,师资结构不尽合理

相对于在校生规模,学院目前的教师队伍规模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生师比仍然偏高。

现有人员的课时量接近饱和,难以承担学科建设任务。

由于社会上对计算机专业博士的大量需求,相对于企业的高薪,学校在引进计算机专业博士方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强。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也体现在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缺乏。

具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仍然严重紧缺,高层次人才数量仍然不足,对学科发展的支撑不够,成为制约学院内涵发展的瓶颈。

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16%o教授10%,比例偏低。

(2) 教师国际化程度和水平较低

目前我院师资队伍的层次与水平及其国际化发展程度仍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教师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仍然较低,具有海外背景的教师所占比率不高。

(3) 高层次科研立项和奖励数量较少,缺乏标志性科研成果。

承担的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还太少,尤其是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至今未能突破。

由于学科带头人和凝聚力的缺乏,团队效应不够明显,科研团队建设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讲,普遍存在研究方向和力量分散,团队合作不够,导致在申请高层次科学项目时难以形成整体优势。

另外,与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的合作不够。

虽然大部分老师都具有很高的研发水平,但是与企业主动联系的积极性不足。

单从计算机行业来讲,所承担的横向项目还是太少。

(4) 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而当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另外,随着各种信息新技术的出现,需要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对计算机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5) 毕业学生研究生升学率太低。

一方面,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比较好,一部分同学放弃了考研深造的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对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深入,一部分同学虽然努力复习,仍然失败了。

(6) 实验室使用面积不足及设备老化问题严重。

近两年计算机学院拓展了物联网专业,急需新建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室,但是由于受到实验用房面积的限制,一直无法实施;

另一方面,许多电脑的使用年限达到近10年了,而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工具软件、开发软件无法安装,实验室设备的升级面临重大挑战,经费投入尚需加强。

(三)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

从国内环境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和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与卓越计划等项目的实施,“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奋斗目标的确定,都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从行业产业发展看,国家启动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推动力。

互联网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将推动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加快培养互联网领域专业人才。

“云大物移智”新IT不断出现。

要求把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相关知识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从社会需求看,近年来,我国IT业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生存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随着IT业的快速发展和IT技术向传统产业的不断渗透,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己经渗透到各个方面。

不仅信息产业需要大量的IT人才,其他各行各业对IT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计算机软件、数据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加速了信息产业内部的融合。

另外,由于各种智能汽车、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等各种智能应用大量出现,传感器、网络、软件等被普遍安装到其他产业产品中去,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了支撑其他产业发展的通用技术。

从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看,网络安全将会触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网络安全的影响将会从网络本身延伸到实体经济。

由于互联网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各环节的普遍应用,互联网对各领域的影响如同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电和水一样重要。

信息网络安全将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网络安全事件影响将不再仅是网络服务本身,而会触一发动全身,甚至会引起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

因此,网络安全保障范围将基础网络、重要信息系统扩展到连接整个社会的信息物理系统。

从省内环境看,《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56号)的重要举措,江苏省正在推进和构建创新现代职业教育学制体系,同时随着江苏省对“十二五”省重点专业(重点专业类的核心专业)和《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实施办法》等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来说均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常州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同时《常州“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2—2016年)》实施和常州地区对智力、人才、科技的需求日益旺盛和急迫,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使命,也为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2.未来挑战

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持续走低,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扩张带来的资源过剩,必然会给处于弱势地位的新建本科院校带来更大的压力。

同时,社会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新期待,迫切要求学校更新观念,提高质量,走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并重之路。

作为一所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信息类专业面临省内老牌本科院校、同类院校以及高等职业院校的多重激烈竞争。

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环境,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学院在转型跨越发展过程中要赢得主动、获得资源、实现发展,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

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根本,紧紧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战略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稳定规模、提升内涵、强化特色,全面实施《常州工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七大工程”及“党的建设工作”分解落实实施方案》和《常州工学院大学设置指标体系分解落实实施方案》,以更加开阔的战略视野、更加清晰的发展理念、更加强烈的改革意识、更加得力的工作举措,在二级学院事业发展的空间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整体提升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综合竞争力。

参考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切实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全面提升学科和科研水平,增强学院的办学实力,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特色发展

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以特色创优势,以特色促发展。

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建设优势学科、造就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集聚创新团队等方面形成我院特色,取得新突破,推动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3.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按照学校二级管理的要求,建立适合我院特点和建设需要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为学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4.坚持开放发展

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多种资源,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实现学院与社会互动发展,增强学院发展后劲。

四、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2020年发展总体目标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构建国际合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学科和学术团队建设,加强交流合作,力争获得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通过引进和培养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