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407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六、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1个月的工作量。

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

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七、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可以外出进行田野考察、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业务实习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五、六学期进行。

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均不计学分,但要进行检查、总结及考评。

八、学位论文

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35学分才准许撰写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的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从第三学期开始进行选题、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和做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得到导师的同意,并经院组织的开题报告会议通过。

经导师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对于不合适者,要重新开题,最迟应在第四学期开学以后的前两个月内完成。

在撰写过程中,实行汇报与阶段性学术报告制。

每隔3—5个月,硕士生要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由导师、指导小组及时给予指导;

在申请答辩前3—5个月,要向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论文。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要求体现该学科领域较高的研究水平和较新的进展。

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并具有科学性,有一定的创新,资料翔实,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文字流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硕士生应积极从事科学研究,鼓励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与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

九、学分的计算方法

硕士研究生须获得35学分之后方可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及答辩。

学位课程要求各科成绩均在75分以上,外语在全省统考时应达到或超过75分。

学位课程中经补考及格达二门次及其以上者,不能授予硕士学位。

补修课程不作为学位课程,但要进行成绩考核。

十、培养方式与方法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每位导师至少要为研究生开出本专业的2门课程,一门必修课程,一门选修课程。

每位导师必须在学术带头人的组织下,为研究生开列出必读书目并及时检查研究生对必读书目的阅读情况。

参与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

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的答辩。

对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查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十一、考核

必修课均安排为考试,选修课可以安排为考试或考查。

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计分制评定成绩。

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

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的五、六月份进行中期考核,即对其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测评,具体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

十二、其他

研究生入学后,要根据培养方案在三个月内制定出个人的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计划既要服从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在选课、培养方式、论文、实习等方面具体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个人学习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学院、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保存。

科学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备注

必修课(学位课程)

11_00000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修8学分

09_000003

英语

216

5

6

11_00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09_070101

科学技术思想史

54

3

至少修6学分

09_070102

中国哲学史

09_070103

西方哲学史

09_070104

科学哲学概论

至少修9学分

09_070105

自然辩证法史

09_070106

现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09_070107

技术哲学概论

09_070108

科学计量原理与方法

12

09_070109

科学计量学文献研究

09_070110

科学社会学概论

09_070111

科学知识社会学选讲

09_070112

科学认识论原理

09_070113

科学文化学

09_070114

科学哲学原著选读

09_070115

技术哲学原著选读

09_070116

现象学原著选读

09_070117

定量分析方法

教学

实践

09_079001

*

2学分

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

070101课程名称:

总课时:

54学分:

开课单位: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重要的科学概念,重要的技术发明及其原理;

熟悉不同的分期方法,清楚各类科学、技术分期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性;

把握不同时期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的特点,社会历史的思想状况,特别是哲学和宗教思想状况;

清楚科学思想进步的历史线索(包括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前后关系);

技术产品对当时和今后社会的影响;

从历史中深刻领悟和体会,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本质。

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

一、科学技术的起源,包括古希腊科学、中国的科学技术、印度及阿拉伯世界的科学与技术;

希腊和罗马的工程与技术;

二、中世纪的技术和工程、中世纪的科学、占星术和炼金术与科学技术;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与技术;

四、科学革命时期的科学和技术;

五、十八世纪的科学与技术;

六、十九世纪的科学与技术;

七、二十世纪的科学和技术;

八、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R.J.弗伯斯、E.J.狄克斯特霍伊斯:

科学技术史,求实出版社,1985

2.丹皮尔: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97

3.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赫伯特·

巴特菲尔德:

近代科学的起源,华夏出版社,1988

5.高达声等:

近现代技术史简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6.李力钢等:

20世纪的科学技术,新时代出版社,1998

7.贝尔纳:

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81

8.王巍:

世界中世纪科技史,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070102课程名称:

哲学类专业的研究生学习了解中西哲学发展的历史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与西方哲学不同的特征。

掌握中国哲学的发展线索、内在发展规律、诸家诸派哲学对人类认识的贡献对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思维水平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一、儒家哲学:

先秦孔孟荀思想、两汉儒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朴学)、现代新儒家;

二、佛教哲学:

魏晋佛学、隋唐佛学(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

三、道家及道教哲学:

老庄哲学、魏晋玄学、道教哲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9

2.冯契:

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逻辑进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3.肖蓵父:

中国哲学史稿,人民出版社,1994

070103课程名称: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研究生了解西方哲学思想产生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及其思想演进的历程,比较系统地掌握主要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理解重要哲学家的思想内涵,初步掌握阅读相关原著的路径和方法,同时注重培养研究生多维度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古希腊哲学:

1、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

2、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哲学,柏拉图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

3、晚期希腊哲学

(二)中世纪哲学:

1、教父哲学,2、经院哲学

(三)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四)近代哲学:

1、唯理论;

2、经验论;

3、法国启蒙哲学;

4、德国古典哲学

(五)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之演进

1.梯利:

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95

2.北大哲学系: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

3.罗素:

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97

4.苗力田:

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

5.张志伟:

西方哲学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070104课程名称:

本门课程是在《现代西方哲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科学哲学”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使学生了解科学哲学的发展线索、主要人物、重要思想和研究现状;

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培养学术鉴赏力。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

1.二十世纪以前的科学哲学的成就;

2.二十世纪的语言学转向;

3.逻辑经验主义;

4.证伪主义;

5.历史主义;

6.后现代科学哲学。

1.舒炜光: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江天骥: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070105课程名称:

 教学要求:

《自然辩证法史》是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史,它为人们学习、研究这门学科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借鉴。

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系统地阐述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的形成过程,概要地阐明它的基本原理及其一百多年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它在中国的历史进程。

通过《自然辩证法史》的教学,能够充实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对自然辩证法原理和原著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对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认识和把握,并对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现状具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

一、自然辩证法的前史、创立和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在中国:

准备阶段、开始阶段、广泛传播和发展阶段、总结经验和开创新局面阶段;

三、自然辩证法的近况与发展趋势。

1.龚育之: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黄顺基、周济:

自然辩证法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3.于光远:

一个哲学学派在中国的兴起,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教育部社政司组编:

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编:

自然辩证法走进新世纪,哈尔滨出版社,2002

6.李正风:

走向科学技术学,人民出版社,2006

070106课程名称:

通过对西方现代哲学原著的研究,深入了解西方哲学在现代的发展状况。

培养阅读分析批判能力,提高整体思想水平。

哲学中的第二次转向——从认识论到语言: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石里克《哲学的转变》;

涵义和指称的区别:

弗雷格《论涵义和指称》;

语言和意义世界:

罗素《意义和真理的探究》、戴维森《真理与意义》;

规则和私人语言: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意义与意向:

塞尔《意向性》;

整体论:

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

语言和认识:

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古德曼《现象的结构》;

语言和心灵:

赖尔《心的概念》;

语言和道德:

摩尔《伦理学原理》、斯蒂文森《伦理学与语言》;

意义的根源:

胡塞尔《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纯粹现象学通论》;

语言与存在: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走向语言之途》、《艺术作品的本源》;

语言和理解:

加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真理与方法》;

语言与解构:

德里达《文字语言学》、《声音与现象》、《写作与差异》、《散播》、《哲学的边缘》、《立场》、《人的目的》。

1.利科:

哲学的主要趋势,商务印书馆,1986

2.洪谦:

逻辑经验主义,商务印书馆,1989

3.施太格缪勒:

当代哲学主流,商务印书馆,1988

4.涂纪亮:

语言哲学名著选集,三联书店,1988

070107课程名称:

  技术哲学产生于19世纪后期,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建制化。

我国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此进行比较活跃的研究。

本课程要求研究生对技术哲学的产生、学科建制、基本观点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能够客观地分析现代技术发展引发的各种现实社会问题。

技术哲学的产生;

技术哲学的发展;

技术哲学的基本理论;

技术及其系统;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技术活动过程;

技术发展的特点;

技术的社会作用及影响;

社会对技术发展的制约与建构;

技术的价值;

技术异化及其批判;

技术的社会伦理规约;

新卢德运动及其评价;

存在主义的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

国外技术哲学研究新进展等。

1.远德玉、陈昌曙:

论技术,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

2.陈昌曙:

技术哲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99

3.邹珊刚:

技术与技术哲学,知识出版社,1987

4.李伯聪:

工程技术哲学引论,大象出版社,2002

5.陈凡:

技术社会化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6.乔瑞金:

马克思技术哲学纲要,人民出版社,2002

7.F·

拉普:

技术哲学导论,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

8.C·

米切姆:

技术哲学概论,天津科技出版社,1999

9.冈特·

绍伊博尔德:

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070108课程名称:

科学计量学就是对科学自身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

该学科于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我国学者从80年代起开始了较活跃的科学计量学研究。

在科学计量研究基础之上的科技政策研究,是有量化依据的科技政策研究。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研究生了解科学计量学的由来与发展,初步掌握科学计量学的指标、模型、基础理论及其在科技政策研究中的应用。

本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一、科学计量学的由来与发展:

1、科学计量学的诞生;

2、科学计量学的发展。

二、科学计量学指标:

1、文献计量指标;

2、期刊计量指标;

3、科技人才计量指标;

4、科技成果计量指标;

5、科学基金计量指标;

6、科学活动计量指标等。

三、科学计量学数据库:

1、SCI\SSCI\AHCI;

2、CSTPC\CSCD。

四、科学计量学经典定律:

1、Zipf定律;

2、Lotka定律;

3、Bradford定律;

4、Price定律;

5、其他定律。

五、科学计量学模型:

1、排序-频度分布模型;

2、规模-频度分布模型;

3、分形模型;

4、科学合作模型;

5、其他模型。

六、科学计量学在科技政策研究中的应用:

1、科学计量学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应用;

2、科学计量学在科技人才政策研究中的应用;

3、科学计量学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

4、科学计量学在科学基金评审与资助政策研究中的应用;

5、科学计量学在科技交流与合作政策研究中的应用等。

1.梁立明:

科学计量学:

指标模型应用,科学出版社,1995

2.T.布劳温、W.格伦采尔、A.舒伯特:

科学计量学指标,科学出版社,1989

3.赵红洲:

科学能力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84

4.普赖斯:

小科学、大科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1963

5.利奥.埃格希、罗纳德.鲁索:

情报计量学引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6.庞景安:

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7.邱均平:

文献计量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070109课程名称:

1、通过学习与研究科学计量学文献,使研究生了解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动向,从研究理念、研究方法、指标、数据库、模型等几方面切近研究前沿,学会选题方法与研究方法。

2、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文献选择依研究生具体选题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

1、学习科学计量研究必需的统计方法。

2、国际科学计量学指标研究的新进展。

3、科学计量学数据库结构与应用研究进展。

4、科学计量学的典型模型方法与新模型创建方法。

5、科学计量学领域的新选题。

6、科学计量学与科技政策研究相结合的范例。

7、科学计量学与科学社会学研究相结合的范例。

1.LeoEggheandRonaldRousseau:

ElementaryStatisticsforEffectiveLibraryandInformationServiceManagement.Aslib-IMI2001

2.LoetLeydesdorff:

TheChallengeofScientometrics.

3.Scientometrics、ResearchPolicy、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等期刊相关学术论文。

070110课程名称:

54学分:

科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科学的学科,是社会学的年轻分支学科,是研究科学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科学。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一方面使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建制)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扩充对科学的理解;

另一方面使学生具体的、深入的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认识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史、科学哲学的关系,以及多维度地理解科学。

一、默顿原著选读;

二、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历史发展;

三、科学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四、科学家角色的出现和科学社会体制的形成;

五、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

六、科学奖励制度与马太效应;

七、科学中的权威结构及其他;

八、默顿科学社会学评论。

1.默顿: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000

2.默顿:

科学社会学,商务印书馆,2003

3.刘珺珺:

科学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赵万里:

特殊群体,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5.J.科尔、S.科尔:

科学界的社会分层,赵传苓译,华夏出版社,1989

6.S.科尔:

科学的制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巴伯:

科学与社会秩序,顾昕等译,三联书店,1991

8.朱克曼:

科学界的精英,周叶谦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

9.克兰:

无形学院,刘珺珺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

10.加斯顿:

科学的社会运行,顾昕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070111课程名称:

科学知识社会学是科学(建制)社会学的范式转换,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科技与社会方向的研究生掌握科学社会学的新发展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而且还使其认识到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科学史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一、科学知识社会学及其研究纲领;

二、社会建构与科学知识社会学;

三、学术文化与科学知识社会学;

四、有关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争论。

1.赵万里:

科学的社会建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2.蔡仲:

后现代相对主义与反科学思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布鲁尔:

知识和社会意象,东方出版社,2001

4.巴恩斯:

科学知识与社会学理论,东方出版社,2001

5.皮克林:

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070112课程名称:

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大门类,科学认识论是认识论发展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