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4191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

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

亦作“婉晚”,柔美温和,迟暮。

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嫩绿重重看得成”,以“嫩绿”为全词定下了基本色调。

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B.第二句中的“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

C.上阕前两句写动景,后两句“蜂儿闹”“燕子轻”则写静景,动静结合;

以绿叶红花、蜂儿燕子为主体,勾勒出庭院中醉人的春景。

D.“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2.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试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

初夏

苏 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①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②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③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①薰风:

南风,和暖的风。

②水沉:

木制香料,又名沉水香。

③纤手:

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A.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B.描写是这首词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词中既有对景物、环境的描写,又有对本词抒情主人公——闺中少女的人物描写,环境和人物交融。

C.词的上阕通过调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写景,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同时也烘托了环境的幽静。

D.全词所描写的景色美好清新,生机盎然,很好地反衬出主人公——闺中少女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形象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2.请赏析“榴花开欲燃”一句中“燃”字的妙处。

(六)[2020·

遂宁改编]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晚次乐乡县①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②荒烟断③,深山古木平④。

如何此时恨,噭⑤噭夜猿鸣。

【注】①乐乡县:

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

②野戍:

指野外驻防之处。

③断:

断绝,消散。

④平:

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

⑤噭(jià

o)噭:

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

B.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欢快的情感基调。

C.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同时也渲染了诗人的乡愁。

D.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在抒情方式上,与他的《登幽州台歌》有何不同?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九日水阁①

韩 琦②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①九日水阁:

“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②韩琦:

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政治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A.这首诗歌开篇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榭”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此时作者年事已高,他从心底里服老,尾联“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两句正是这样的心理写照。

C.诗中“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两句有着严格的对仗,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秋色里持续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结合首联和颔联进行分析。

(八)[2020·

株洲]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碎砚诗

张锦芳

已坠同遗甑①,深耕愧寸田。

试当初洗日,碎及未焚前。

正有文章劫②,甘辞翰墨缘。

谁能并投笔,抱璞③得天全。

【注】①遗甑:

东汉孟敏扛着瓦甑走路,不慎打破,他头也不回继续前行,说:

“甑已经破了,看又有什么用呢?

”②文章劫:

指乾隆时期的文字狱。

③抱璞:

保持本色。

璞,包含着玉的石头。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说砚台已打碎了,无论是顾惜它,还是为它伤感,都没有意义了。

B.第二句说“我”过去用这方砚写文章,努力取得成就,对它有不舍之情。

C.颔联说得到砚就洗净用来试笔,现在幸好碎掉了,免得与作者同遭厄运。

D.颈联说写文章已经成了很危险的事,文人们因不用再写文章而非常高兴。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

请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注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秋雨夜眠:

该诗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此时好友元稹去世,作者体弱多病,官务清闲。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冬之夜,给整首诗奠定了凄冷的基调。

B.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一夜过去已化为灰烬”,照应了作者的“睡美”。

C.尾联中“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为了说明老翁怕冷。

D.“霜叶满阶红”与“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野 望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

西山三城的堡垒。

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

细流与尘埃,比喻微小。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诗人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你从诗歌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说明。

(十一)[2019·

营口改编]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李 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A.“碎铁衣”,形容气候恶劣,战争严酷。

将士的恺甲都已冻碎难着,令人仿佛见到了“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塞外荒寒景象。

B.“突”字写出身经百战的英雄作战的机智: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射杀”一词极力表现了英雄“擒贼先擒王”的胆略和果敢,这与诗中对这位英雄进行的外貌描写前后照应。

C.“独领残兵千骑归”中的“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D.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让人感受到紧迫的态势。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十二)[2018·

岳阳改编]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少年行(其二)

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A.这首诗里的“仕汉”“骠骑”是借汉事喻唐,这在唐诗中几乎是习闻熟见的惯例。

B.这里说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的职务,可见他并非等闲之辈。

C.第三句写少年并不知道从军的艰苦和危险,而是有种纨绔子弟的好玩心态,想探探边塞的壮丽风光。

这里以自诘的口气反挑,使文势陡起波澜。

D.“纵死犹闻侠骨香”一句中运用“纵”和“犹”两字,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2.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十三)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诗人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2.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十四)[2019·

无锡改编]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注官军

岑 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碛(qì

)西:

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A.首联点明时令,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

B.颔联的“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

C.颈联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

D.诗末两句从侧面间接抒情,气贯长虹:

“功名请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2.本诗尾联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结尾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十五)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②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

陆游的友人。

②雁门:

即雁门关,古代边防重地。

A.“雪晓清笳乱起”一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2.“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六)[2018·

自贡改编]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第二句写丞相祠堂掩映在高大茂密的翠柏丛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肃穆的氛围。

B.三、四句描写丞相祠堂景色,动静结合,春草青青,黄鹂声声,一派春意盎然。

C.春草自碧,黄鹂空鸣,“自”“空”二字于写景状物中,传达出知音难觅的慨叹。

D.五、六句转入议论抒情,概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他忠心报效蜀汉朝廷的一生。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十七)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发潭州①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②语留人。

贾傅③才未有,褚公④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①潭州:

今湖南长沙一带。

诗人写这首诗时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漂泊于潭州一带。

②樯燕:

船桅上的燕子。

③贾傅:

即汉代贾谊,因曾官长沙王太傅,故称。

④褚公:

指唐代书法家褚遂良。

A.诗歌首联紧扣题面,点明题意,写出了诗人虽然沦落天涯,前途渺茫,但因湘水一派春色心情为之一振,顿时转好。

B.颈联用典抒情,诗人身处湖湘大地,自然想到了西汉时的贾谊和初唐时的褚遂良,联想到历史上才人志士的沉沦命运与自己何等相似,“借人形己”。

C.尾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写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高一时却被贬抑郁而死,与自己流落楚湘、漂泊无依的境遇相似,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高潮。

D.这首五言律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怀,句句含情,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沉郁深婉的艺术意境。

2.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十八)[2020·

苏州改编]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咏 潮

米 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

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①海门:

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

②子胥魂:

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

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时,涛声震耳、浪花迸溅的雄壮景象。

B.“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仿佛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已,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省。

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人们就据此确定日期和时间。

D.“吴亡越霸成何事”指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观潮的感慨;

“一唱渔歌过远村”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2.“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

请简述理由。

(十九)[2019·

贵阳改编]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与诸子登岘山①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岘(xià

n)山:

在湖北襄阳。

西晋名将羊祜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

②鱼梁:

襄阳沔水中的沙洲。

③梦泽:

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A.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B.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浩瀚心事、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C.颈联写登山所见,作者登山远眺,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

作者抓住当时当地特有的景物,既能表现出时序为寒冬,又烘托了其心情的伤感。

D.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说明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

(二十)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

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①

曾 觌

风萧瑟,邯郸②古道伤行客。

伤行客。

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

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①南宋词人曾觌(dí

)1169年隆冬去金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战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②邯郸:

古赵国国都。

A.本词描述了词人出使金国在邯郸古道上的所见所想,起笔一句将隆冬时节邯郸的自然风貌特征点明出来。

B.上阕中第二次出现的“伤”字,承上启下,承上文“伤”,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又引出下阕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

C.“金樽”是指古代盛酒的器具。

本诗中的“金樽”与李白所写的“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金樽”表达作用不同,本词中的“金樽”是为回忆古都繁华景象而写。

D.本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乐景衬哀情”,诗人回忆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反衬了如今邯郸古道的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

2.“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 山①

杳杳②寒山道,落落③冷涧滨。

啾啾④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①寒山: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

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

诗就刻写在山石竹水之上。

②杳杳:

形容山路深暗幽远。

③落落:

形容涧边寂寞冷落。

④啾啾:

形容鸟儿凄厉的叫声。

A.这首诗主要写天台山寒岩一带的自然风景,通篇以“寒”字贯穿,通篇浸透了寒意。

B.首联写“寒山”“冷涧”,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

C.颔联以静衬动,以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幽静冷寂。

D.颈联写山中气候,用风寒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以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

2.诗歌多使用叠词,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叠词的妙处。

(二十二)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阙 题①

虚②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

即缺少题目。

原题缺失,后人加标“阙题”二字。

②刘

(shè

n)虚:

字全乙,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唐代诗人。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时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2.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请赏析“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两句。

(二十三)[2020·

德阳]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终南山

太乙注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

终南山的别称。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

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

B.颔联写近景。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淡淡“青霭”,“青霭”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尾联叙事。

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D.这首诗游踪清晰可见。

诗人远望终南山,人在山外,最后诗人已身在山中,接着登顶,最后准备投宿,人还在山中。

2.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

(二十四)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A.首联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充满了野趣。

B.颔联既是景语又含蓄地叙事:

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写出了周围的宁静。

C.颈联用字精妙,一个“分”字描画了野竹青霭两种相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一个“挂”字显示出白色飞泉与青山碧峰相映成趣。

D.结尾两句,诗人通过问询的方式,从侧面写出即使“不遇”却依然在景色中得到解脱的惊喜、愉悦之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道出了此诗的妙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十五)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 浑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②低水槛③,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①丁卯桥:

地名。

②紫蒲:

紫色的蒲草。

③水槛:

临水的栏杆。

A.本诗首联点明了此行的时间、地点,暗示了夜归的季节。

B.本诗颔联动静结合,庭院空寂,人已归宿,远远听见犬吠声,突出了夜晚的静谧。

C.“自有还家计”表明了诗人早有归隐田园的打算,此次归家愉悦之情也油然而生。

D.本诗仅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的向往以及归家的喜悦之情。

2.“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中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任选角度进行赏析。

(二十六)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宿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