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433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年级美术分析Word格式.docx

4、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5、注重教学评价,使评价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进行自学。

七、课时安排:

每周1课,每课占用2课时。

八、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基本形体切挖

点的集合

远去的路

线与造型

国庆假期

风景写生、让剪影动起来

漂浮的画

山山水水

彩墨家园

我做的乐器

十一

废旧物的新生命

十二

保护文物

十三

古建筑的保护

十四

电脑美术

十五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十六

手工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期末测试

 

第1课 

形体切挖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

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

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

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答。

师问:

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

为什么?

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

(课件)

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

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

(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课题2点的集合

教学设计:

2课时

一、教材分析

通过形象的例子来一起认识点、线、面作为造型要素的特点与联系。

点作为一种视觉元素,其意义是比较广泛的。

在自然形态中,人既可感知点,也可视之,点是物象的浓缩。

康定斯基说:

“点是最简洁最坚强的主张,因此点是绘画最初的要素。

古希腊人喜欢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他们的建筑;

点彩派画家能够用色点来表现耀眼的阳光;

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点的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

二、学生状况分析

作为预备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果单从知识方面入手,势必会造成枯燥乏味。

其次学生的好动心很强,在广泛的点的集合的作品中,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绘画作品形式进行创作,从而体会点的无穷韵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点、线、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及点的集合形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各种点与线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点、线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点与线的集合的形式。

2.教学难点:

点、线、面的联系与画面美的体现。

五、教学资源

学生:

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画纸

教师:

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对比导入。

说明: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

点彩画画面以点排列的方式绘制,画面效果较为朦胧,与之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画面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

1.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两幅画叫什么名字?

作者分别是谁?

2.这两件作品画面效果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

(揭示课题)

《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修拉)《拾穗者》(米勒)

(二)知识全面剖析。

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等方式进行。

1.点的横向排列形成什么?

2.点向四周排列又形成什么?

3.点疏密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

4.点大小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

各种工具表现不同的点。

(三)欣赏点的各种形式。

1.欣赏生活中动植物身上点的图片。

2.中国画里的点和线。

(四)点画作品分析。

课本中选择了不同种类的点绘画作品,在此,可将各种作品展示于学生面前,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绘画方式,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点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1.同学直观感受点彩画、纸拼贴画、纸团蘸色点画、彩笔点画等作品。

2.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学生不同的作品以及绘画方式。

(五)学生实际操作。

这一环节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相互交流、体验乐趣的过程。

学生能否根据课上所学知识与技能,将画面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是这一环节的根本。

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学生的画面及时保留较好的效果。

学生操作的过程是对知识技能加深与掌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画方式进行作画。

因为本课从技法上讲相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也可选择或参考课本中的作品进行临摹。

作业要求:

1.选择点画方法之一进行创作或临摹。

2.画面整洁

(六)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时要根据学生所选择的点画方式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作总结性评价,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扩展性思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外延伸拓展。

说明:

点的形式表现点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

为拓宽学生的绘画领域与视觉领域,可将这一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课题3远去的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

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

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

(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

(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工具材料。

课题4线与造型

教学目标

*观察自然界的美丽图形和纹理,感受线的节奏美、韵律美。

*欣赏并参考彩陶纹样,掌握用线装饰物体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描绘出坛坛罐罐。

*能运用流畅的线条合理组织画出有趣的发式。

*能具体细致地装饰描画对象,在线的疏密关系的对比处理中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教学建议

1本课的学生作业特别要强调线的疏密对比关系,可采用正误作业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辨析,掌握合适的线的组织方法。

2本课要求学生认真用线去排列,锻炼儿童踏实认真做事的耐心和毅力,因此在巡堂指导中,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逐一进行帮助鼓励,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画坛罐时可利用示范或步骤图让学生明白装饰的基本方法,如可以用各种点、线、形重复排列或交叉、交错排列,也可以将大面积空间用线分割后,再用点、线、形进行装饰,并做到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发挥表现。

4学生作业一般具有夸张表现性、主观处理表现性、装饰性等特点,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将错就错,随意描画形象,顺势发展画面,如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画的坛坛罐罐不对称,会很着急,可指导他再补画一根线条,将已画的线作纹样装饰处理。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翻叉叉”的游戏吗?

老师今天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就藏在这“翻叉叉”的游戏里,你们猜它会是谁吗?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启发学生边玩“翻叉叉”游戏,边在彩绳中寻找线条。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线条,比如我们的手掌,一起看看。

(伸手示意学生观察)

3手掌上的线条都一样吗?

不一样

4对,它们有着不同的变化,特有的排列和组合构成了掌纹。

下面我们就去“线的世界”一探究竟吧!

板书题目:

线的秘密

(二)、创设情境欣赏感知

(1、比较线条:

(点击课件中的“了解线条”展示)

(边看边提问)你发现这些线条有什么不同?

生发现:

曲直不同粗细不同疏密不同长短不同

(2画一画:

1同学们真聪明!

你能到前面来把它们的样子画下来吗?

(请两位同学在投影仪上画出几种线条)

2同学们画的线条真漂亮。

你们知道吗?

这位新朋友还会变魔术呢,不信?

你们看,这样的线条叫什么名字?

(分别出示“直线”和“曲线”的课件)

3同学们再看这个线条,它和刚才我们看到的曲线有点像,不过有些地方不一样,谁能找出它们的差别呢?

(出示“折线”课件)

曲线是圆滑的线条,这种线条有棱有角,不断转折,应该叫“折线”。

4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如果这些线条碰到一起,会是什么样子?

让我们来瞧一瞧。

(出示“交叉线”课件)线条碰到一起像渔网,我认为叫“交叉线”。

(2找一找

1线条这个新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其实说是新朋友,也不完全对。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线条无处不在,线条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周围到处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线条。

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线条”好吗?

(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寻找线条,并描述线条特点。

生汇报:

桌子、椅子上有直线;

铅笔是直线;

衣服上的衣纹是曲线;

树上有交叉线;

黑板报上的图案有折线……;

精致的细线条,如墙面的转折处、桌子的木纹等;

粗的线条,如凳子的腿、窗户的边框线等;

柔和、起伏的线条,如布纹褶等……

(3折一折

同学们观察探讨得非常认真,能找到这么多的线条,真了不起。

线条其实是很有本事的,它可以变成许多漂亮的东西。

下面,请大家把材料袋打开,把里面的魔术线拿到手里,弯一弯,折一折,看能变成什么?

大家可以一个人变,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

你们要大胆想象,看谁变得跟别人的不一样。

(学生用彩色电线做出各种生动的物象,教师请部分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作品)

1告诉大家你的线条变成了什么?

是怎样做的?

这是眼镜;

这是蛇……

我是用折的方法做的,他用了弯曲的方法做的……

(4看一看

1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

实际上,在自然中,还有更多更美的线条,现在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吧。

(集体欣赏自然界中各种线条课件图片)

2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5听一听

1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

其实,线条不但能看到,还能听到呢!

不信?

你们听——

(课件播放音乐)

2听到这段音乐,你想到什么?

3请继续听音乐,可以随着音乐画一画。

(播放《小白船》)!

4太棒了!

请接着听(播放舞曲《四只小天鹅》)

5太正确了!

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用手打节奏。

(播放《钢琴曲》)

6同学们真聪明!

一首乐曲不仅能表现出一种线条,还能表现很多线条,有些音乐就像是线条在合唱,你有这种感觉吗?

(三)作业要求:

同学们看完这些作品一定也想自己尝试画一幅了吧!

下面就来画一画坛坛罐罐,并用不同的线条进行排列组合,把它们装饰得漂漂亮亮的。

(四)作业评析

(五)课后延伸

即将要下课了,我们先停下手中的画笔,一起欣赏一下线条在生活中的神奇,和它发挥的无穷作用吧,你会发现多多…….(课件展示)

课题5风景写生

2课时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一)引导阶段(第1课时)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1“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2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

“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

并介绍其使用方法。

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3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

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

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

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

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

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 

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作业点评。

课题6让剪影动起来

(设计、应用)

3课时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

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第1-2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

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

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

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第3课时

(剪影表演)

布置环境

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

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

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

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课题:

7漂浮的画

1、教材分析:

“漂浮”,这两个三点水偏旁的汉字组合,勾勒出了一幅漂在水面随水而动的优美画面,由此“漂浮的画”让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和创作的欲望„„这节课我试图通过“肌理”的一种制作方法——吸附法的演示、实践、感悟、创新,向学生展示油漆和水之间密切而又美妙的关系,展现其肌理的美,同时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色彩知识和配色方法,结合点,线,面的美术知识,完成心中“漂浮的画”。

二、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对“漂浮的画”的制作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已基本掌握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的调色配色方法,他们已不满足于仅仅拿笔调和颜色来作画,他们渴望用更新颖的方法更自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朝气和活力。

这堂课用吸附法表现“肌理”的教学内容,正符合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艺术个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方法-吸附法。

2.合理安排画面上的点,线,面,做到要有疏密变化。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欣赏感悟畅想

1.(动画欣赏)

请帮同学想个办法帮小企鹅招聘成功吧,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些材料顺利的运到河对面去?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把石料放下面可以吗?

这是利用了什么科学道理呢?

2.小实验:

下面请大家做一个小实验,试一试怎么样能让你手中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谁能把你发现的科学知识说一说。

3.课件欣赏——浮力:

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

浸入的面积越大浮力越大。

同样重量的一块铁与一个铁盒,因为受到浮力面积的不同,小铁块受到的浮力小很快就沉下去了。

而小铁盒浸入水的面积很大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通过上面的小实验,你觉得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用到了浮力的科学原理?

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应用到了浮力的科学原理,这节课我们也要运用水的浮力来制作有趣的作品。

4.作品欣赏:

出示一个用半成品不平衡船模。

1、提问:

为什么这个模型不能浮在水面上呢?

(底太小,不能保持平衡。

2、想一想要怎样处理才能使它浮在水面上呢?

3、你觉得在制作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①作品的平衡;

②材料的耐水性;

③合理分工,讲求效率;

④作品样式美观。

将制作好的船模底部安装好。

老师制作的大船用的都是废旧物品,合理的使用这些废旧物品可以让它们变废为宝,装点我们的生活。

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动手制作吧。

三、体验表现创新

1.作业练习:

小组合作绘画一组可以漂浮的物体,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想象美化。

2.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交流与评价

1.自评。

同学们的小手可真灵巧,这么快就完成了!

哪位同学勇于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你可以说说你最满意哪个地方么?

说给大家听一听。

2.他评。

你喜欢这个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