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公开课团的光辉历史.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46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青团公开课团的光辉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共青团公开课团的光辉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共青团公开课团的光辉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共青团公开课团的光辉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共青团公开课团的光辉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共青团公开课团的光辉历史.docx

《共青团公开课团的光辉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青团公开课团的光辉历史.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共青团公开课团的光辉历史.docx

共青团公开课团的光辉历史

主讲⼈:

胡献忠

导读

在90多年的奋⽃历程中,共青团始终与党同⼼,与党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青团团结带领⼀代⼜⼀代青年在⾰命、建设、改⾰不同历史时期,⽤青春和热⾎书写了壮丽的青春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进中国共青团90多年奋⽃的时空隧道,来认识共青团,感受共青团,了解共青团。

【下载视频】链接:

《共青团公开课》第⼀期

第⼀课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更为年轻的中国共青团

⼤家知道,五四运动之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其实他们建党之后随即就建⽴了青年团。

1921年7⽉中国共产党正式成

⽴后,加⼤对青年团的指导。

从1921年11⽉到1922年5⽉,全国有17个城市恢复或新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建⽴全国性组织的时机就逐渐成熟了。

1922年5⽉5⽇,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次全国代表⼤会在⼴州召开,会议选择在5⽉5⽇马克思诞⽣104周年纪念⽇召开,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命组织。

作为党的负责⼈陈独秀在会上作了《马克思主义的两⼤精神》的演讲。

⼤会通过团的纲领、团的章程等重要⽂件,选举出团的中央领导机构。

这样,在中共的直接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终于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的旗帜上。

图⽚来源于⽹络

我们说“年轻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更为年轻的青年团”,缘于三个基本史实:

⼀是,1920年8⽉中国最早成⽴的共产党组织

——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后,随即就委派党组织中最年轻的成员组建起中国最早的青年团组织, 8⽉22⽇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时,党的早期组织尚未满⽉。

⼆是,1921年7⽉中国共产党成⽴后,随即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

创建,青年团⼀⼤在1922年5⽉召开时,党还不满周岁。

三是,当时党的成员⼤多数是青年⼈,中共⼀⼤13名正式代表平均年龄28岁,⽽青年团成员的年龄更为年轻,青年团⼀⼤选出五位执委平均年龄才24.6岁。

第⼆课

有“群众党”必有“群众团”

中国共产党是⽆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青团是青年⽆产阶级的先锋队。

两个政治组织的早期成员⼤多是青年知识分

⼦,可以说是“精英”团队。

要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开展社会⾰命乃⾄夺取政权,就必须实⾏党的群众化转型。

中国共产党由“精英党”向“群众党”转变,深深影响了青年团。

1922年团⼀⼤通过的纲领指出,青年团成⽴的⽬的,⼀是改良青年⼯⼈农⼈⽣活现状,为青年妇⼥青年学⽣利益⽽奋

⽃;⼆是养成青年的⾰命精神。

1925年1⽉,在⼤⾰命⾼潮即将来临之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随后发起的五卅运动中,团中央局总书记任弼时要求每个团员在团组织的分配下,参加实际⽃争,使团的⼯作 “有系统地发展⽽能深⼊群众”,特别是“代表⼀般受苦青年的利益”⽽奋⽃。

这是共青团第⼀次明确提出“深⼊群众”的⼝号。

图⽚来源于⽹络

1925年10⽉,任弼时主持共青团三届⼀次会议,指出团组织的任务是深⼊群众,关⼼群众的切⾝利益,成为真正 “能指挥引导⼴⼤的青年⼯农和学⽣群众”的组织。

挥引导⼴⼤的青年⼯农和学⽣群众”的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影响下,中国共青团不断深⼊到青年群众之中。

团中央局成员恽代英常常⾝披旧短衫,到车间、棚户、宿舍与⼯⼈、市民、学⽣推⼼交谈,被称为“最善于联系青年和劳动群众的领导⼈”。

《共青团公开课》第⼆期第三课

共青团在中共局部执政的红⾊苏区当好助⼿

⼤⾰命失败后,同中国共产党⼀样,中国共青团也分为两⽀,⼀⽀留在⽩⾊恐怖的城市坚持地下⽃争,⼀⽀在⼯农武装割据的红⾊苏区开创新局⾯。

据统计,1930年苏区共青团员有10万⼈。

1933年1⽉,共青团团中央局随中共临时中央局从上海迁⾄江西中央苏区,与少共苏区中央局会合后合署办公,对外称少共中央局(亦称共青团中央局),机关驻地在瑞⾦沙洲坝。

这⼀时期,新⼀茬知名的青运⼈物如顾作霖、凯丰、陆定

⼀、张爱萍、冯⽂彬、胡耀邦、陈丕显、刘英、王盛荣、赖⼤超等开始登场了。

苏区共青团最著名的⼯作莫过于组建“少共国际师”了。

为打破国民党对红⾊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团中央局根据⼯农红军政治部提议,决定创⽴“少共国际师”,经过三个多⽉的紧急动员和征调,1933年9⽉宣布成⽴。

全师由⼀万多名青年组成,团员占70%以上,战⼠平均年龄18岁,第⼆任师政委肖华年仅17岁,最⼩的战⼠只有14岁。

他们与红军主⼒⼀起保卫中央苏区。

红军长征后到达遵义后编⼊红⼀军团。

“少共国际师”虽仅存⼀年半时间,但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那些“红⼩⿁”们经过⾎与⽕的洗礼,⼤多成为了我军的⾻⼲,并有23⼈成长为开国将军。

第四课青年团在民族危机中实施改造,在迎接解放中重新组建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共青团的⼯作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正⾯临着历史性转变。

在国际上,由于德国和⽇本法西斯势⼒迅速膨胀,欧洲和亚洲同时出现严重的战争危机。

1935年9⽉,少共国际根据共产国际七⼤的精神,提出建⽴

世界青年反法西斯统⼀战线的任务,并要求各国共青团要做根本改造。

在国内,1935年⼀⼆九运动之后,平津学⽣的抗

⽇救亡运动影响越来越⼤,越来越多的爱国学⽣参与其中,已经突破了共青团的组织范围。

1936年2⽉,北平学⽣成⽴“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得到中共中央北⽅局的肯定。

这些组织的出现,为共青团的改造提供了契机。

1937年4⽉,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延安成⽴,代替并拓展了共青团中央局原来的⼯作。

各地的青年救国会等各种青年救亡团体蓬勃⽽起。

抗战胜利后,中国⾯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

⽽此时青年救国会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为了吸纳在抗⽇战争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组织动员解放区青年参加⼟地改⾰,保卫胜利果实,1946年⼋九⽉间,在延安枣园中央书记处⼩礼堂,任弼时两次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重新建⽴青年团的会议。

1946年11⽉,中共中央发出建⽴民主青年团的提议,陕⽢宁、晋察冀、晋绥、⼭东、东北等解放区陆续在⼯⼚、学校

尤其是⼴⼤农村试建青年团,发挥进步青年在⼟地改⾰中的先锋作⽤,动员团员青年参军参战。

1949年元旦,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明确规定了团的性质、任务、建团⽅针与步骤,号召在全国普遍建⽴青年

团。

图⽚来源于⽹络

1949年4⽉,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次全国代表⼤会在北平隆重召开。

3⽉,中华全国学⽣第⼗四次代表⼤会召

开;5⽉,中华全国青年第⼀次代表⼤会召开。

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

和⼈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即将迎来建设新型国家、新型社会的新征程。

《共青团公开课》第三期、第四期

第五课新中国成⽴后党的领袖对青年⼯作⽆限关爱

从总体上看,20世纪五六⼗年代,是共青团在党政格局中发挥作⽤最⼤、在青年中最有吸引⼒凝聚⼒、在社会上影响最为⼴泛的时期之⼀,很多⼯作内容和⼯作⽅法是具有开创性的。

为⼴泛的时期之⼀,很多⼯作内容和⼯作⽅法是具有开创性的。

1952年8⽉,由⽑泽东亲⾃点将,胡耀邦从川北⾏署到团中央担任书记。

他在新岗位上不到两周,就参加8⽉23⽇、30

⽇由⽑泽东亲⾃主持两次讨论青年团⼯作的党中央会议。

⽑泽东在会上指出,青年特点是英勇积极,知识不⾜。

学习是更加特别突出的任务。

接着他出了两个题⽬要⼤家研究:

⼀是党委应如何领导青年团?

⼆是青年团应如何⼯作?

这两个问题构成了中共执政环境下党团关系框架的基本命题。

1952年11⽉,⽑泽东向团中央书记处成员谈⼯作⽅法:

(1)既要选择典型基层去总结经验,⼜要经常到下级团委去视察,把“蹲点”和“打圈”结合起来。

(2)既经常下去跑跑,⼜有计划地调⼀些下⾯的同志(各种⼯作的、基层的)上来开调查会,把“下去”和“上来”结合起来。

(3)既要重视总结先进经验,⼜要经常认真地检查坏⼈坏事。

(4)既要埋头做切实的⼯作,⼜要学会写有内容的⽂章和作有教育意义的报告,与⼴⼤青年见⾯。

1953年6⽉,⽑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届中央委员会组成问题的批⽰:

“德才兼备,这是我党选择⼲部的基本标准,但是对于青年团来说,⾸先就要思想作风好,要视野开阔,有发展前途,⽽不能过分强调有多⼤的 ‘才’,有多⾼的经验⽔平,有多⼤的领导能⼒。

我们青年团的⼲部是流⽔,⽽不是死⽔,要保留⼀定的⾻⼲,以资熟⼿,同时要注意提拔新⼲部。

青年团⼆⼤是1953年6⽉23⽇⾄7⽉2⽇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这是青年团在祖国开始进⼊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的

誓师⼤会。

6⽉30⽇,⽑泽东接见团⼆⼤主席团发表著名谈话《青年团的⼯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开篇便讲道:

“青年团对党闹独⽴性的问题早已过去了。

现在的问题是缺乏团的独⽴⼯作,⽽不是闹独⽴性。

”“青年团要配合党的中⼼⼯作,但在配合中要有⾃⼰的独⽴⼯作,要照顾青年特点。

”“青年就是青年,不然何必要搞青年团呢?

”“重点要放在多数,不要只看到少数。

”⽑泽东关于照顾青年特点、开展独⽴活动的指⽰,是青年团⼯作总的指导思想,从更深刻的意义上

回答了“党委如何领导青年团、青年团如何⼯作”的命题。

从1952年8⽉到1953年6⽉,不到⼀年的时间⾥,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领袖,⽑泽东多次专门研究共青团⼯作,与团的领导⼲部交流,既有⽅向性指⽰,⼜有具体⽅法的传授。

这种⾼频度的关注,在党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第六课青年团探索适合青年特点的⼯作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半期,中国社会呈现出独有的历史风采:

帝国主义越是封锁,国民经济越是困难,⼈民却越是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这是⼀个艰苦奋⽃的年代,乐于奉献的年代,理想闪光的年代,意⽓风发的年代。

在党的

领导下,青年团响亮提出“把青春献给祖国”“⼀切为了社会主义”“争取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青年和团员为实现党提出的各项⽬标⽽努⼒⼯作。

仅上海市青年⼯⼈,在1953—1954年两年间,就有7万多⼈分赴祖国各地,⽀援国家的重点建设。

同时,青年团围绕党的⼤局和中⼼⼯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许多具有青年特点的⼯作和活动。

⽐如,组织青年突击队、青年节约队、青年监督岗、青年志愿垦荒队、青年扫盲队,动员青年 “向科学进军”等。

其中最具典型意义是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垦荒队。

第⼀⽀青年突击队是1953年1⽉诞⽣在北京展览馆的建筑⼯地上,稍后⽐较著名的两⽀(成⽴于1954年的张百发钢筋⼯

青年突击队,队长张百发当时不过19岁;李瑞环⽊匠青年突击队1958年建队,他们都在⼈民⼤会堂建设⼯程中⼤显⾝

⼿)都出⾃建筑⾏业,⽽且这三⽀队伍都属于北京建⼯集团。

在他们的⽰范带动下,各地青年团组建各类青年突击队,在⼯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急、难、险、重、新”任务中发挥突击作⽤。

青年突击队是⼀个创举,作为合乎逻辑的⾮常态组织,既是共青团组织青年在经济建设中集中发挥作⽤的⼀种载体,⼜是在实践中培育青年⼈才的平台,从基层选拔青年才俊的制度通道。

青年突击队的精神价值是永恒的,他们的⼝号

是“困难⾯前有青年突击队员,青年突击队员⾯前⽆困难”。

不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不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总是需要精神的。

突击队精神与铁⼈精神、垦荒精神、两弹⼀星精神、劳模精神、⼥排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都是相通的,任何组织、任何单位的发展都离不开这种精神,所以青年突击队⾄今仍有强⼤的⽣命⼒。

最著名的青年志愿垦荒队有三⽀,到北⼤荒的北京志愿垦荒队、去江西鄱阳湖畔的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上⼤陈岛的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

他们集中体现了建国⼀代青年“向荒滩进军”“向困难进军”的⼤⽆畏⽓概,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他们胸中有祖国,有集体,不愧为社会主义新⼈的典范。

⽽青年志愿垦荒⽆意之中也成为知识青年上⼭下乡运动的先声。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潮的来临,1957年5⽉,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各级团组织带领下,

⼴⼤青年抱着对新社会美好前景的憧憬投⾝到各项事业中,做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击队,做战胜艰难险阻的⽣⼒军。

“哪

⾥需要困难,青年就奔向哪⾥。

”青年团的⼯作和活动达到了空前的覆盖和影响,形成了“朝⽓蓬勃,实事求是”的⼯作作风。

第七课青年团协助执政党培育社会主义新⼈

新中国成⽴之初,在中国民众的头脑中有两套观念体系,⼀是传统的,⼀是⾰命的。

在执政党看来,要构建新型社会,必须⽤⾰命观念改造传统观念。

⼀直以来,青年群体被中共视为充满⽣机活⼒、敢于破旧⽴新的新兴⼒量,党期待他们成为⾰新道德规范和建⽴新的社会秩序的⾓⾊担当者。

这⼀时期青年团在思想教育领域开展的主要⼯作有:

1953—1954年开展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活动,1954—

1955年开展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活动,1958年开始的学习⽑泽东著作活动,以及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实践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公⽽忘私、助⼈为乐的好⼈好事层出不穷。

虽然当时的物质⽣活并不富裕,但万众⼀⼼,艰苦奋⽃,⽆私奉献,友爱互助,展⽰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

⼴⼤青年同全国⼈民⼀道,共同推动良好道德境界的形成。

当时的西⽅记者惊呼:

“共产主义已经在中国青年中找到最⼤的⼒

量”。

轰动全国且影响持久的学习雷锋活动,是1963年主要由共青团发起的。

共青团在开展这项活动时提出,雷锋的⾼贵品质都在⽇常平凡的⼯作、学习和⽣活中表现出来的,对⼴⼤青少年来说,雷锋做的很多事情,只要努⼒,就能学到做到。

“雷锋精神”影响和塑造⼏代中国青年。

⼀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年轻的解放军战⼠,能够受到亿万⼈民的热爱和崇敬,⼀

项群众活动能够在这样长的、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坚持下来,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但是,为什么⾃改⾰开放以来,社会⼀直存在质疑“雷锋精神”的声⾳呢?

我们认为,在改⾰开放的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中⼼没有问题,但只讲挣钱,不讲道德底线、不讲社会责任,就有问题了。

在个性化、多元化时代,对个⼈利益的合理追求没有问题,但⼼⾥如果只有⾃⼰,没有他⼈,没有集体,就有问题了。

⽽且,越是利益多元化、思想多元化,越要反思⼀个⼤国到底还需不需要这么⼀个“⼩兵”,“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究竟是什么?

不是简单地助⼈为乐、⼤公⽆私,更重要的是⽢当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第⼋课共青团在改⾰开放中获得新⽣,在市场经济中实现跨越

⽂⾰结束两年后,1978年共青团开始恢复正常⼯作。

随着党的⼯作重⼼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移,共青团不失时机地在全国青年中推出“争当新长征突出⼿”等活动,把经济建设与思想建设相结合,把劳动竞赛与青年学⽂化、学技术、学科学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979年2⽉,团中央把学四化、⼲四化作为新时期青年的主课,明确要求团的⼀切⼯作都应围绕现代化建设作安排,都应以现代化建设为中⼼。

1981年北京⼤学班级团⽀部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号,这是⼀代中国青年的共同⼼声。

也是这⼀年,团中央与其他部门联合开展以讲⽂明、讲礼貌、讲卫⽣、讲秩序、讲道德和语⾔美、⾏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明礼貌活动。

1982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三热爱”教育内容。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经历多年,影响深远,成为80年代共青团组织最有影响的活动

之⼀。

期间,共青团还发起学习张海迪活动、学习“⼀⼭两湖”英雄群体活动、争做“四有”新⼈活动,引导青少年培养正确

⼈⽣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共青团影响下,⼀群群站在“希望⽥野”上的年轻⼈,被誉为“⼋⼗年代新⼀辈”。

1992年10⽉,中共⼗四⼤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的⽬标是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5⽉,团的⼗三⼤就提出青年要担负起历史责任,踊跃投⾝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所作为。

当中国改⾰开放进⼊这样⼀个新阶

段时,共青团推出“跨世纪青年⼈才⼯程”和“跨世纪青年⽂明⼯程”,团结带领⼴⼤青年把个⼈成才同国家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本职岗位建功⽴业。

同时持续开展希望⼯程、青年志愿者⾏动和青年⽂明号创建活动,向社会传递爱⼼,播撒

⽂明。

1990年,邓⼩平为“希望⼯程”题字。

1994江泽民为“青年⽂明号”题字。

1997年江泽民⼜为“中国青年志愿者”题字。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中国进⼊到⼀个开放的、多元的、全新的时代,共青团在青少年思想教育、青年就

业创业、志愿服务、环境保护、青少年权益维护等⽅⾯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

事实上,共青团 80年代末发起的希望⼯程、90年代初发起的青年志愿者⾏动,以及青年⽂明号、保护母亲河、挑战杯、“三下乡”等,逐渐成为享誉全社会的⾦字招牌。

第九课共青团在新世纪⾥继续奋进,在新常态中⾃我⾰新

进⼊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复兴迎来了新的曙光。

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中国梦⽽

奋⽃。

中国共青团在获得更为⼴阔的发展和作为空间的同时,也⾯临着很多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发展和互联⽹的⼴泛普及,价值多元化趋势不断增强。

共青团陆续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我与祖共奋进、学党史知党情跟党⾛、奋⽃的青春最美丽等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程,致⼒在⼴⼤青少年群体中培育社会主义核⼼价值观。

同时,在⽹络舆论⽃争中敢于亮剑发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局,共青团不断深化青年⽂明号、青年岗位能⼿、振兴杯等技能竞赛等⼯作项⽬,⼤⼒

培养和选树农村青年致富带头⼈,开展“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开展博⼠服务团、“三下乡”、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等项⽬,持续深⼊⼴泛地开展青年志愿者⾏动,组织动员青年⼯⼈、青年农民、青年学⽣和知识

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等项⽬,持续深⼊⼴泛地开展青年志愿者⾏动,组织动员青年⼯⼈、青年农民、青年学⽣和知识分⼦为全⾯建成⼩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共青团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先后推出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关爱农民⼯⼦⼥、与⼈⼤代表政协委员⾯对⾯等⼯作项⽬,同时不断加强未成年⼈权益保护,加⼤预防违法犯罪⼒度,进⼀步推动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专业队伍和阵地建设,积极回应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着⼒营造关⼼、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

互联⽹时代社会变⾰是加速的,青年的世代变化及新兴青年群体的形成也是加速的。

新媒体作为⼀种颠覆性⼒量,对共青团发展的影响全⾯⽽深刻的。

⽬前,互联⽹已经融⼊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各项⼯作之中。

更为重要的是,共青团正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改⾰意识,更加包容开放的“伙伴”意识与合作理念,运⽤互联⽹思维,努⼒实现团青关系的共⽣共存、共享共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