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478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新闻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

因此,对社会丑恶现象和党内腐败现象实施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增强党报的战斗力、影响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历来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1848-1849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办《新莱茵报》时将报刊的监督权提到报刊首要职责的地位。

马克思指出:

“报刊不仅有权利而且有义务严密地监督人民代表先生们的活动。

……想剥夺报刊评论人民代表的议会活动的权利吗?

那末,又何必要报刊呢?

”马克思曾说:

“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无处不在的喉舌。

十月革命的第二天,列宁就宣布:

“我们愿意让政府时时受到本国舆论的监督。

”列宁还指出,应当“通过报刊来揭露各个劳动公社经济生活中的缺点,无情地抨击这些缺点,公开揭露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切弊病,从而呼吁劳动者的舆论来根治这些弊病。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舆论监督。

1953年1月5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个文件中提出:

“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

”同时,“应将

各地典型的好人好事加以调查分析和表扬”,以“发扬正气,压倒邪气。

”1954年4月,他在对胡乔木的谈话中提出,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方针。

1950年5月16日,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说:

“报纸最有力量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

“报纸搞批评,要抓住典型,有头有尾,向积极方面引导,有时还要有意识地作好坏对比,这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有力量”。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多次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要加强舆论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新闻和宣传工具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做斗争。

”在十四大报告中又郑重指出:

“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并且强调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上再次提出:

进一步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扶正祛邪,振奋精神,鼓舞人们奋发向上。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中,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

讲话中提出人民群众应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权力,指出“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关于舆论监督思想的学习,是我们搞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第一,要划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舆论监督同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等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界限。

资产阶级新闻理论中关于新闻媒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以“天赋人权”为出发点的。

认为新闻媒体具有超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上的权力,是“第四权力”,具有天赋的“新闻自由”。

其代表人物杰弗逊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天赋人权”出发,把新闻媒体与政党、政府绝对地对立起来。

他说:

“假如要我在政府和报纸两者之间进行选择:

有政府而无报纸,或者,有报纸而无政府,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这种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与建立在科学世界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舆论监督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的舆论监督思想与资产阶级“第四权力”的“新闻自由”观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新闻媒体不可能独立于政党之外。

在资本主义社会,宣扬报刊独立于政党、政府之外,虽然有其揭露和批判政府的进步意义,但是这也掩盖了资产阶级报刊的政治面目。

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与党和政府的工作不是根本对立的,它本身就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一部分。

我们党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没有独立于人民之外的“自身利益”,而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因此,我们的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既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党和政府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舆论监督既是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也是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所行使的民主监督权利。

因此,否定舆论监督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而把舆论监督凌驾于党和人民之上的观点,也是极其错误的。

第二,舆论监督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最高和集中的表现。

坚持党性原则,也就是坚持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原则,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在新闻宣传中体现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无产阶级党性在今天的集中表现。

开展舆论监督,要切实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

记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社会舆论的代表,是真理的传播者,是社会不倦的守望者。

记者有责任干预生活。

一个老新闻工作者说过,记者的笔要经常触到群众的欢乐与疾苦,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记者不能回避现实生活向他提出的问题,他必须揭露生活中出现的某些矛盾和问题。

这正是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坚强党性的表现。

记者写舆论监督报道,必须为党和人民利益鼓与呼,而决不允许站在个人和小团体的立场,以舆论监督的名义,谋自己的私利。

应该说,我国新闻界绝大多数舆论监督报道是坚持了党性原则的,但也确有极个别的害群之马,或者有的社会不法之徒,冒充新闻记者,以“曝光”相威胁,甚至敲榨勒索,谋取个人的私利。

这种行为败坏了舆论监督的声誉,也极大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

第三,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出发,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

舆论监督从大局出发,首先要求舆论监督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利于帮助有关方面改进工作,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不能为了别的什么目的,或图一时之快,给党和政府的工作添乱。

其次,要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选准批评对象。

舆论监督不能“捡到篮子就是菜”,看到什么批评什么,也不要老是揪住一些鸡毛蒜皮的问题,搞些不痛不痒的报道。

舆论监督要抓那些典型的、有紧迫现实意义的、与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抓那些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带倾向性的问题,抓那些

党和政府迫切要求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又能够得到解决的问题。

要注意抓干部的思想作风,特别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

舆论监督,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干部而不是一般群众;

是政治问题、政策问题、作风问题、纪律问题,而不是一般问题。

舆论监督不是“负面报道”,它应该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造成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

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

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

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第四,舆论监督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抓住本质、打中要害。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更是舆论监督报道的生命。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真实观强调的是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邓小平同志指出:

“报纸上的正确批评的作用应该肯定,但是应当注意不要把个别的现象当作普遍的现象。

”江泽民同志1989年11月28日一次讲话时说:

“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在新闻真实性问题上,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处理正面报道与批评报道的关系。

资产阶级新闻观认为,只有灾害、犯罪等负面东西最具有新闻价值。

美国的新闻报道就一向有以负面报道为主的“揭丑”传统,只要看看历届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目录便一目了然。

在我国社会中,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毫无疑问,光明面占主导地位。

这是事物的本质。

新闻必须注意反映事物的本质。

有人认为,搞舆论监督是搞负面报道,这些负面的东西不能反映社会的本质。

这种看法也是片面化的。

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光明面占主导地位,并不是否认还有大量的负面的、阴暗面的事物存在。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这些社会非本质、非主流的东西,弄不好也可能转化成本质和主流。

所以,我们揭露这些属于阴暗面的事物,不是为了否定光明面,而是为了促进事物向光明面转化。

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的本质,其影响和效果是积极的。

当然,一篇舆论监督报道立不立得住,关键看你事实是否真实、结论是否立得住。

搞批评报道,一定要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宁可留有余地,切莫把话说过头。

舆论监督的力量来自于事实。

事实的准确是舆论监督生命之所在。

记者不仅要对事实本身负责,而且要对事实的使用的准确性负责。

第五,舆论监督既然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要在党委领导下有序地进行。

党委首先要大力支持新闻单位搞舆论监督,对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也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

要教育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认识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自觉地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自觉运用新闻工具指导工作,包括运用新闻媒体的批评报道,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要摒弃讳疾忌医的心理和做法,真心诚意而不是口是心非地欢迎舆论监督。

毛泽东同志谈到党委要管好在报纸上开展批评这件事时说,“这是根本的关键。

党委不管,批评开展不起来,开也开不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1993年的一份题为《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报告指出:

“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应注意抓紧社会舆论的引导方式的改革,侧重强化舆论的社会监督功能,使其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保持一种高度的敏感,以舆论监督来弥补现阶段法制建设、道德规范方面的缺失。

”这一建议,是很有见地的。

党委加强对舆论监督的领导,还要对舆论监督给予积极引导。

党报的舆论监督,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对被监督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政治压力。

因此,党委在营造舆论监督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引导新闻媒体积极而慎重地开展舆论监督,减少监督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监督的准确性、权威性。

如海南省和珠海市重视舆论监督,专门成立舆论监督的领导协调机构,给新闻单位出题目,放手让新闻单位对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舆论监督,他们的做法受到新闻单位的欢迎。

党委要扩大舆论监督战果,要处理好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纪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等其它监督的关系,协调各方面关系,争取好的批评结果。

党委加强对舆论监督的领导,还要教育新闻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知法懂法,按法律办事。

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方略。

记者从事舆论监督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要保护公民的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

搞舆论监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记者往往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很难做到不出任何问题。

要爱护记者的积极性,对于监督错了的记者,只要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又没有违犯党纪法规,在指出其错误之后,就不要上纲上线,给予更多责难。

记者自身也要从心态上作点调适。

党报记者不是资产阶级报刊记者那种“无冕之王”,不要一听到别人的批评,还没有琢磨人家讲得有没有道理,便火冒三丈,把别人的善意批评当成是抓小辫子。

那种只许我监督你,不许你监督我的傲慢心态,也是不行的。

新闻与生俱来的功能便是对社会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权利,也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是一种民主的实现形式。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的反腐工作需要舆论监督,党的十三大至十七大政治报告中也都明确提出重视和发挥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名扬中外的“四大民主”:

即“保证人民依法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再次使用了“舆论监督”的概念,要求:

“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失效。

”而实现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就是舆论监督,那么,在当前形势下,作为县级广播电视机构更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必要性以及重要作用。

可见,如何提高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实践课题。

一、舆论监督的概念

一般而言,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的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又包括评价和建议。

从广义上看,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民主的必要环节,实行舆论监督是一个制度化进程。

舆论监督制度应保证社会舆论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转化为行动措施。

从狭义上看,它是指新闻舆论监督。

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

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新闻舆论监督源于舆论学和大众传播学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党和人民群众通过新闻舆论对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对社会事务实行监督。

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家健全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为什么要舆论监督

1、这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

解放思想就是要敢想、敢干、敢冒险,勇于创新,就是要打破禁区,就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富民强市提供保障。

随着解放思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会变得越来越解放,越来越开放,人们思维的触角会越来越延伸,必然会无处不到,全面监督政府及社会的各个角落。

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向前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脑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会变得越来越便利,政府也会逐步提高透明度,特别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政府将逐渐成为阳光政府,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2、这是党中央的要求。

舆论监督是我们党反腐倡廉,及时纠正工作失误的一面镜子,热情支持各级媒体舆论监督是党中央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

“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

”中共中央2008年5月13日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增强接受舆论监督的自觉性。

2007年1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要求,加强人民群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新闻舆论等监督。

3、这是广大群众的需求。

广大群众请求政府解决问题,或者揭露腐败现象,经常采用越级上访的方式,但由于群众的诉求越来越多,越级信访这一渠道显得越来越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况且,对于越级信访问题,上级政府的信访部门一般退回原单位处理。

这样,群众常常不满意,转为向新闻媒体投诉,请求新闻媒体呼吁的越来越多了。

一旦新闻媒体为之呼吁,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就会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会引起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这样,问题往往会得到很快解决。

4、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而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也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十分有效的措施,所以,支持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5、这是构筑和谐社会富民强市的有效措施。

人民群众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渠道很多,但通过新闻媒介进行是最便捷的、最有效的方式。

因此,新闻媒介通过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党和政府的决策进行监督,就能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实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吸引广大群众参政议政,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促使很多社会问题的及时解决,排除影响构筑和谐社会、富民强市的不利因素,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富民强市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三、新闻媒体如何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新闻媒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载体,因此,近年来我局为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相继开办了一批舆论监督性栏目。

如电台开办的《行风热线》栏目,电视台先后开办的《社会纵横》、《民生直通车》等栏目,以“三贴近”为宗旨,上为政府解忧,下为百姓解难,倍受社会各界关注。

然而,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人们对舆论监督越来越高度关注,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舆论监督的重要性,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

(一)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摆正舆论监督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新闻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这是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的根本保证,更是正确实施舆论监督的关键所在。

正面报道为主与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以正面报道为主,并不是强加给新闻媒体的一种限制,而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是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的客观要求。

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深刻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有理由去理直气壮地报道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气象、新变化、新典型。

但是,既然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消极腐败现象,就没有理由放弃舆论监督的武器。

事实上,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对于改进党和政府工作,使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以及反腐倡廉、扶正祛邪、净化党风和社会风气,都有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的人认为,舆论监督受舆论导向的约束,会妨碍舆论监督的开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新闻舆论监督是建立在正确舆论导向基础之上的舆论监督,是为舆论导向服务的。

因此,舆论监督与舆论导向两者不能分开,不能独立,而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舆论导向为舆论监督创造良好环境,促进舆论监督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开展,所以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并不排斥正当的新闻舆论监督。

(二)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坚持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之道在于求真,舆论监督必须完全真实,这是舆论监督的基础。

只有首先被受众认为是真实的,才谈得上舆论监督。

若受众认为是假的,他不看、不听、不谈,舆论监督就起不到作用。

因此,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

一是要微观真实。

即具体事实必须完全真实、准确,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要准确无误,事实中人们的所行、所言、所思、所感要真实可信,不能合理想象。

要提倡现场采访,作为记者,当一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奔赴事件发生现场,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避免事后采访时,被监督者从自己的好恶、利害出发,或混淆真假、或杜撰事实、或合理想象,使事实真相难以辨别的困难。

二是要本质真实,即要揭示事实的本质。

一般来说,把握微观真实较容易,而把握本质真实困难得多。

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有深厚的生活阅历、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洞察能力。

监督的事实,从本质上要搞清楚,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不片面,有根有据,真实确凿,无论是人名、职务、单位名称,还是数字、情节,都要一一核实,防止“偏听则暗”。

三是要客观公正。

判断是非、评价事物要以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律为标准,防止主观臆断,感情用事。

对有争议的问题要全面、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坚持以理服人。

对舆论监督涉及的问题,要深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保信息来源真实可靠,确保报道内容准确无误。

(三)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注意方式与方法。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实施舆论监督,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舆论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要尽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把握好时机。

要紧紧围绕每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正确开展新闻舆论监督。

——帮忙不要添乱。

新闻舆论监督,不仅要按新闻规律办事,而且更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哪些可以报,哪些不可以报,在什么时候报适宜,报几次可达到目的,报了之后会引起什么样反响等,都要在选题立项实施前考虑周全。

一要出以公心,二要服务大局,三要以理服人,四要把握好度,五要遵守新闻宣传纪律。

——要做到“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二是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三是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四是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四)开展新闻舆论监督,队伍素质是最基础的条件。

舆论监督直面社会现象的是与非,因此,搞好舆论监督,对采编队伍素质提出了高的要求:

其一,必须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要组织新闻采编人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教育采编人员正确理解和运用舆论监督的权力,摆正位置,端正舆论监督的目的,提高舆论监督工作的水平。

其二,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客观的原则,不把个人恩怨、好恶色彩带入报道,不充当个别利益冲突的工具,努力树立关怀弱势的人文精神和不阿权贵的独立品格;

其三,新闻采编人员要树立法制观念,充分重视发挥法律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在舆论监督中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好法律。

其四,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树立角色观念。

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作为推动舆论监督工作的内因,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加强修养,努力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争得社会各方面、各部门的理解和配合,使舆论监督工作充分展现其原动力,确保舆论监督健康、顺利、有效、正确地进行。

其五,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对新闻线索的高度敏锐性,以高效到位的舆论监督引起公众的关注,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重视,有效地引领舆论导向,促进矛盾的缓和和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