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5050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发区社区建设现状障碍和对策措施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建设初期为安置散居的农场职工,开发区同意在规划区外建设了套房和私房相结合的景园小区。

此后,在开发区公建区内为解决进区企业职工居住的北银公寓和裕园小区相继建成,这是开发区第一批相对集中的居住小区。

2000年前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尤其是高教园区的建设,以及开发区从“造区”向“造城”的战略调整,月雅苑、未名园、文汇苑、大北四季风情、香榭里、北银二期、清雅苑等相继建成,下沙大型居住区、东部沿江居住区项目开发正在启动,开发区逐步实现从单一工业发展、企业厂房建设向城市居住、公建配套等多功能的城市新区建设转变,曾经的“白天一个大工厂、晚上一座太空城”的描写,正是开发区由工业区向城市化发展的真实写照。

2002年底,面对高教园区建设后急增的社会管理压力和城市化后城市管理的紧迫性,同时考虑开发区管委会公共服务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缺陷,设立了江干区行政区划内的白杨街道并委托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和管理。

2003年底,经江干区政府批准,白杨街道设立景园、月雅苑、大北、高教四个社区。

2004年,白杨街道开始社区建设,此后,下沙镇完成撤镇建街工作,原12个村开始了从农村村民委员会向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过渡转变。

(二)现状。

白杨街道在已批准设立的四个社区中,首先立足于景园社区的建设。

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原下沙实业总公司在解决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方面有较好基础,为景园社区提供了1000余平方米的办公用房;

(2)开发区有户籍的居民大多居住在景园小区,居委会组建后有较明确稳定的服务对象;

(3)管委会对新建的白杨街道办事处在履行社会事务职能方面寄予期望;

(4)为下沙实业总公司改制配合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

2004年1月18日景园社区居委会挂牌后,招聘了社区工作者,街道办事处下派干部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

景园社区居委会根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总体部署,认真扎实推进社区建设各项工作:

(1)完善社区功能硬件设施,基本达到社区“五室、三站、二栏、一校、一场所”的要求,即党建活动室、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青少年活动室、阅览室;

社区便民服务站、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社区保障服务站;

宣传栏、居民公开栏;

市民学校;

社区健身活动场所。

(2)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建立了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老龄协会、计生协会、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为社区长远规范发展,实现社区自治构建组织体系。

(3)建章立制,规范内部管理。

街道办事处制定了社区规范化建设若干意见,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居务公开、民情日记、社区服务等各项制度。

(4)配合政府做好有关工作,主要在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管理、社区环境卫生、最低生活保障、失业职工就业、离退休人员管理、计生管理、青少年教育、社区文化建设、下沙实业总公司改制职工上访、小区环境卫生设施改造等各项工作,居委会都能依照上级要求做好配合和服务。

在景园社区建设过程中,街道办事处试图积累一些社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其他社区建设提供借鉴。

(三)特点。

开发区社区建设既与城区建设有共同点,同时也有其特殊一方面。

居住人口结构的个性化。

一般概念的社区,其常住户籍人口应占其居住人口的绝大部分,且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在白杨街道各社区人口中,常住户籍人口只有不足4000人。

在居住人口结构中占多数的,一是流动人口,有近4万人,二是在校大学生,有近7万人。

另外,居住工作在社区的外国人和台胞较多,据统计有500余人。

这种居住人口的不稳定性和特定人群的非社区、反社区意识,给社区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

由工业区发展起来的城市社区,必然是企业多。

这些企业完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没有更多企业社会化的遗留问题,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完全游离于社会之外,社会责任意识较淡。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企业对街道、社区开展的社区性、社会性工作不配合,存在轻视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组织的现象。

非常遗憾,这其中的很多外资企业没有把国外先进的社区理念一并移植引入进来。

高等院校集中,共建资源丰富。

白杨街道辖区有7所高等院校,这些院校为社区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人才、场所、志愿服务等资源,为高校参与社区共建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但目前存在着困难:

一是高校异地迁建,对新的社区有一个认同、归属的过程,二是开发区政府管理职能与高校的融合还难以支撑起共建机制的建立。

二、困难与障碍分析

对开发区管委会和开发区建设者来说,在开发区建设城市社区是一个新的课题。

我们必须有认识自身不足,承认自身缺陷,找出自身差距的勇气,敢于正视困难,克服不足,方可迎头赶上,真正落实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缺乏领导、指导社区建设的经验和意识。

开发区各部门的职能是基于为工业企业服务,为开发建设服务,为招商引资服务的纯市场经济职能配置,机关干部绝大多数又都来自企业管理阶层和院校毕业分配的年轻同志,基本没有政府综合行政工作经验。

随着开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要求我们从服务企业为主向服务市场和服务社会并重的职能配置和观念转变。

我们的基层、群众强烈、迫切要求我们的政府公共服务到位,而我们开发区的个别机关部门和机关干部在为基层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方面未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社区建设在开发区变成仅仅就是管委会领导和街道办事处的事情。

这就足以说明:

我们缺少城市社区建设的领导、指导的业务经验和意识。

(二)缺乏一支熟悉社区环境、精通社区业务、热爱社区工作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社区工作者主要由街道办事处干部、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各专项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和社区志愿服务人员组成。

白杨街道目前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中,除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外,其余部分都成为没有“娘家”的社区工作者。

但他们还是通过努力工作,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是一支能忍耐、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队伍,是新时代的“小巷总理”,是广大居民的“娘家”。

由于他们大都不居住在工作的社区,面对繁重的社区工作和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弹性作息要求,他们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开发区社区工作的特殊要求。

(三)缺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

虽然杭州市很重视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到位工作,但在开发区执行却困难不少。

主要原因是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政府干预不力,政策宣传和监督落实不力。

社区服务用房无法保障,随着政府行政工作在社区的不断延伸,社区在提供“五室、三站、一校”场所都有困难的情况下,还要满足不断增加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所带来的“安家”要求,而且不少部门都指定要求安排一楼。

社区活动场所缺乏,满足青少年、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小区户外健身设施、群众文体活动场所非常缺乏,在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过程中,我们连找一块供群众聚会的空地都非常困难,更谈不上有活动功能的各类社区广场。

社区其他配套设施欠帐不少,包括未实行物业化管理的小区封闭化管理问题,流动人口集中的小区公厕、污水管网建设问题,公建区各支路的亮灯照明问题等等。

(四)缺乏形成社区建设合力的工作机制和指导网络。

社区建设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一项系统工程。

为此,杭州市、城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领导体系和工作运作机制,形成了市、区、街道三级社区建设组织指导协调网络,有力地加强了对社区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

市、区分别建立了社区建设协调小组和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并根据社区建设的七项基本功能,分别成立了由组织部、民政局、综治办、卫生局、城管、宣传部、劳动局牵头的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社会保障等7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社区建设各专项规划的制定、政策的提出、措施的落实,为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政府指导和服务。

但在开发区,不仅这一套组织领导体系没有建立,而且连最基本的社区建设指导部门都没有,缺少综合协调,而各个职能部门布置任务落脚点往往都在社区,这就不可避免造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社区建设在开发区就只能分管领导孤将指挥,街道办事处孤军奋战了。

(五)社区内的组织和个体缺乏社区意识、市民意识,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意识不强。

一方面,社区辖区内单位认为,社区搞共建,只是要钱、要人、要物,有些单位认为自己的级别、实力和影响等方面与社区不对等,看不起社区,社区共建常常是一厢情愿;

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社区服务不完善,为辖区单位服务少,互惠互利、权力和义务统一等共建联动机制无法实现,使一些单位不愿参与共建;

再则,辖区居民只是在市场规则的冲击中被动地从“单位人”转为了“社会人”,但却没有完成“社会人”到“社区人”的角色转换,对社区的依附性不强,社区意识、市民意识不强,对自己所在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六)社区居委会财力与其承担的任务不相称。

社区居委会工作任务重,工作要求高,目前社区居委会要承担100多项任务,而且还在增加,很多行政部门自己的职责常常转嫁给社区居委会,如分发宣传单、社会调查、水电费收缴、企业改制等等。

更严重的是一些职能部门只想到给社区下任务,而没有实行“费随事转”,把相应的工作或活动经费转拨给社区居委会,使本无财政能力的社区、街道无法实施更多的惠民实事工程。

要克服这种“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现象,就必须大声疾呼我们的职能部门,要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倡导为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增加投入,完善体制,减轻负担,使社区居委会逐步承担起社区自治的重担。

三、开发区社区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推进城市化,就必须推进社区建设。

推进社区建设,是开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招商引资和推进城市化两手抓,从“造区”到“造城”转变的必然要求,是一项重大的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工程、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和社会结构调整的系统工程,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在基层的重大举措。

随着开发区的发展,社区建设急待加强。

根据政府职能转变和有限政府建设的要求,开发区原来只有管委会一个层次,并且主要以强化各职能部门条条管理职能的城市区域管理体制和功能,逾来逾难以适应和承接不断由辖区单位外移的社会职能。

一是由于社区建设滞后,没有准备好承接的“口袋”和相应机制,社会问题必然逐渐暴露。

二是基于开发区人口结构性变化加剧,实现有限管理和社会稳定难度加大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

(1)特定人群集中,高校学生数量庞大,外国人较多;

(2)单位体制外人员和流动人口集中;

(3)因失地而失去工作和保障的人群集中。

三是开发区日益繁重的的城市管理任务,原来城管部门条条内实行的层层负责、直接管理的体制很难适应城管工作量、任务量的成倍增长。

四是开发区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居民生活质量和第三产业严重滞后的要求。

社区服务业滞后,影响了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了第三产业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就业岗位开发,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和变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上述这些问题,说明开发区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强烈呼唤社区建设的加强,强烈呼唤城市管理工作应及时向社区转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应该把系统化的社区建设和长远规划作为推进城市化工作中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抓手”和十分紧迫的任务,摆上突出的领导决策位置,应该把社区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该加大社区建设这项开发区崭新而充满生机活力的工作的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上上下下了解社区建设、上上下下支持社区建设、上上下下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二)加强领导,形成机制。

必须建立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社会发展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领导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

开发区建立社区建设委员会,负责开发区社区建设的计划指导、督促,街道建立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负责社区建设的组织和实施。

强化街道在社区建设中的综合管理服务功能。

继续理顺城市管理机制,落实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管理体制。

一是“责、权、利”相互统一,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权力下放,分清街道与职能部门事权和职责,街道对地区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真正负起全面责任。

二是“人、财、物”相配套,按照“条费块转”和“费随事转”原则,把用于社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专项经费全额拨给街道,并且对社区建设经费安排要逐年增长。

三是实行行政工作进社区申报准入制度,各职能部门不得擅自向社区布置任务,下达指令,确需进入,必须申请并经街道同意。

管委会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社区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

开发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要根据社区建设内容,分别建立:

由开发区组织部牵头的社区组织指导委员会,由社会发展局牵头的社区服务指导委会员、社区卫生计生指导委员会,由综治办牵头的社区治安指导委员会,由规建局牵头的社区环境指导委员会,由人劳局牵头的社区社会保障指导委员会,由委办牵头的的社区文化指导委员会。

各专业委员会牵头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各项专项建设规划,提出政策意见,落实相应责任措施,为社区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三)完善组织,夯实基础。

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工、青、妇、残、计生和老龄等群团组织共同配合的社区组织体系,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和标志。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在社区建设中起着统揽全局、协调多方的作用。

(1)要创造条件在社区建党委,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楼道中,建在行业职业相近的居民中,建在地缘联系密切的片区中;

(2)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即“建好一个组织、选好一位书记、喊响一句口号、发挥一项作用、凝聚一方群众”,采取“四亮相”的方法,即“亮党的身份、亮服务岗位、亮义务责任、亮工作措施”,实施“四进楼”工程,即“党的基层组织进楼道、党的教育活动进楼道、党的作用进楼道、党的先锋形象进楼道”,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各项活动;

(3)加强对流动人口党员、辖区个体户、小摊小店经营者中党员的社区属地管理,设立“流动党员之家”、建立健全在职党员、“口袋”党员社区报到与服务制度,构筑社区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社区党建网络。

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是社区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作用的基础和体现。

必须依法建立:

社区权力机构——社区代表会议,社区权力机构的执行机构——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监督机构——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或社区共建委员会)。

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开发区社区建设的现状和民主自治的条件,在社区自治过程中循序渐进,采取先主导后自治的办法,最终过渡到社区真正自治。

整合和完善辖区单位、各类群团社团组织、中介组织关系,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发动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做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

理顺居委员、物业管理机构和业主委员会关系,居委员和业主委员会可交叉任职,共同监督指导物业单位。

充分发挥工青妇、残、老龄、计生等组织作用,开展有益社区活动,调动积极性,整合社区力量,凝聚社区民心,共同做好社区建设工作。

社区工作者队是搞好社区工作的人才保障和基本力量,要解决社区建设“有人”办事、“有人”服务问题,就必须明确社区工作者管理主体,采取招聘、选举等多种用人办法。

组织人事、财政、民政、劳动和街道等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切实解决社区工作者在组织、工资待遇、统筹、保险、业务培训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建设一支精干、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供服务。

(四)强化功能,提升水平。

落实社区功能规划,规范社区功能项目,推动社区功能建设,是开发区目前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重中之重,是关键,必须合力推进。

1、社区服务功能。

重点建设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

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困难家庭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提高社区服务的党员参与率、居民参与率、辖区单位参与率和志愿者参与率。

处理好社区服务福利性、公益性、非盈利性和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关系。

2、社区治安功能。

社区治安是社会治安综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一区(社区)一警”和公安警务、司法服务、治保调解信访“三力合一”的要求,建设社区警务室。

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实行群防群治。

做好普法教育、法律服务、民事调解工作。

协助做好信访接待工作。

做好违法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和流动人口服务工作,切实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

3、社区卫生功能。

建立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重点建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条件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完善“宣传、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4、社区环境功能。

开展社区爱国卫生运动,落实社区环卫保洁、绿化美化序化等管养作业管理,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5、社区文化功能。

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加强社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公益性群众文化设施。

要集中力量建设街道文化站、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社区居民活动室、社区宣传栏、社区居民健身室(苑、点)、社区广场等群众文化设施。

扶持建立一批社区业余文艺团体,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活动,满足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建立先进社区文化,为建立和谐社会奠定精神文明基础。

6、社区社会保障功能。

重点建设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站,全面建设各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室,为社区下岗、待业、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指导、介绍服务,为离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化服务。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和非正规组织就业、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

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保障对象公示制度和参加社区服务制度。

(五)依法保障,推进共建。

保障社区建设的财力投入和基础设施,是社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条件。

没有财力投入和基础设施,社区建设就只能是无米之炊,纸上谈兵。

开发区现阶段成立的社区居委会,虽然不是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却真正是政府的一条腿,承担着计划生育、再就业、社会稳定等政府职能。

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自治,理论上和实践存在很大差距,在开发区目前还行不通。

但开发区可以探索把街道办事处建设成为管理城市的主体,把社区居委会建设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主体。

(1)加大财力投入。

开发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需要大量投入,要保证社区建设资金的不断投入,就必须毫不动摇、毫不犹豫、毫无疑问、毫无争议地通过财政支持、社会赞助、有偿服务、社区经济等多元化筹措资金,真正落实“费随事转、人随费转、权随事转”的要求。

财政投入部分必须实行预算制,把社区建设经费全额拨给街道,专项用于社区建设,并且确保社区建设和工作经费的财政投入每年递增。

对于社区居委会的各种服务性收入和社区共建赞助款等资金,任何部门和单位不能平调、侵占和挪用。

探索组建社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壮大资金,稳定财源,减轻财政负担。

(2)保障与社区功能配套的设施体系。

开发区社区设施严重滞后。

社区设施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物质保证,必须采取政策监管措施,落实房地产项目社区用房按要求到位,必须采取集中新建的强有力补救措施,完善社区办公用房、活动用房、服务用房、活动场地等硬件设施。

(3)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服务手段和方式。

要学习先进的开发区、先进的街道和先进的社区,规划建设社区服务一条街、社区服务中心、邻里中心、社区活动广场等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社区配套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一条龙的社区服务。

要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数字社区”、“网络社区”,加大“平安社区”的科技投入。

要扎实推进共驻共建工作机制的建立。

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要带头参与社区建设工作,要增加社区参与机关满意不满意的评选力度,强化机关和公务员深入基层为社区、为群众服务的作风和意识,提高为社区、为群众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4)制度保障。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层面的社区建设规划、指导意见和专项制度,强化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

要围绕社区组织、社区功能、社区工作者、社区保障等重点社区建设任务,听取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办法,制定规范措施。

二是要切实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指示。

开发区民政主管部门要牵头搜集汇总上级关于社区建设的文件,用于指导社区建设。

各职能部门要积极牵头,协调解决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社区工作是个筐,什么事情都往里装”。

开发区在肩负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担的同时,开创开发区社区工作新局面,把社区建设成为具有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化管理和安全感、亲切感、舒适感、文明感的现代新型城市社区,确保社区这一城市细胞良性不恶变,共同担当起构建与“国际先进制造业基础,新世纪大学城和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匹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已重重地压在我们开发区人的肩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