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5137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版有答案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88年国首届心理咨询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A.1978年B.1983年C.1985年D.1987年

3.一位对现代世界精神卫生运动的发展具有最杰出贡献的人(A)

A.比尔斯B、弗洛伊德C阿德勒D拉扎洛斯

4.心理成熟是指心理健康发展到(C)岁之后的一种心智成熟、情绪控制成熟和社会成熟的状况。

A.16岁之后B.18岁之后C.20岁之后D.22岁之后

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特点,其一是,以(B)为主要服务对象。

A.心理略有问题的大学生B.青年健康群体的大学生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D.心理障碍大学生

6.在华盛顿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是在哪一年(A)

A.1930B.1931C.1932D.1933

7.(B)是指个体自出生到终老一生的过程中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等一切心理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A.心理健康B.心理发展C.心理教育D.心理成熟

8.心理治疗的对象不包括是(D)

A.心理略有问题的大学生B.心理障碍大学生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D.青年健康群体的大学生

9.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建立在校生(C)是高校学生心理测评的内容之一。

A.成绩档案B.学籍C.心理健康档案D.普查情况档案

10.心理咨询的形式不包括(D)

A.个人咨询B.团体咨询C.网络咨询D.拓展训练

11.现代(B)工作始于1789年比奈尔医生为解除住院精神病人的锁链所作的改革。

A.心理咨询B.心理卫生C.心理治疗D.心理康复

12.(D)是指心理健康发展到二十岁之后的一种心智成熟、情绪控制成熟和社会成熟的状况。

13.中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20世纪(C)年代后开始兴起的。

A.60B.70C.80D.90

14.(B)是指通过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帮助自己合理宣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A.心理咨询B.心理自助C.心理治疗D.心理康复

15.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年(C)的为世界卫生日

A.9月10日B.11月10日C.10月10日D.12月10日

16.1908年,美国人(B)的自传《一颗找回自我的心》引起了关于争取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运动。

A.比尔B.比尔斯C.比奈尔D.詹姆斯

17.在20世纪(C)年代,美国各大学先后成立了学生心理咨询机构。

A.20B.30C.40D.50

18.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C)

A.没有疾病B.身体壮实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D.心理素质高

19.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20.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B.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C.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D.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三、多选题

1.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哪些特征(ABC)

A.能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悦纳自己B.情绪基本稳定,无长期的焦虑,较少有心理冲突

C.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D.学习成绩优异

2.以下哪种说法是属于与心理健康相对的概念(ABC)

A.心理疾病B.精神病C.心理失常D.心理教育

3.对心理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包括以下哪些(ABCD)

A.学校教育B.遗传C.社会D.实践活动

四、论述题

请论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哪些?

第二章大学生活的心理适应

1.大学生活的适应是指大学新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过程中,面临全新的大学环境所产生的各种心理不适感或适应障碍。

2.1989年,贝克编制了著名的大学生活适应问卷。

3.朱智贤指出,生物的演化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原则。

4.同化是指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5.顺应是指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

6.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没有环境的变化就无所谓适应或不适应。

7.心理适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

8.根据适应的对象可将适应分为对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

9.从中学到大学的适应过程中,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兴奋期、消沉期和发奋期。

10.一般适应综合征是由加拿大生理学家汉斯.塞里提出来的。

11.汉斯.塞里认为当应激打破机体平衡后,对躯体提出新的需求适应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12.在应激的警觉反应期是指个体进行内部动员以做好应对外界紧张刺激的准备。

13.在职业目标困扰方面,三年级学生明显要高于一年级学生。

14.适应障碍会导致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功能受损。

15.消极适应是指个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不相适应的行为,并尽最大可能改变环境,使之适应自己发展的需要。

16.大学生活的适应过程一般要一个星期到半年才能完成。

17.理查德.拉扎洛斯认为应激大多是许多小烦恼的积累,所谓小烦恼就是一些小的正性事件。

18.心理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根据客观环境的要求主动采取对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的能力。

19.情绪定向的应对关注情绪反应,个体试图控制和减弱应激带来的负性情感。

20.大学新生自我优势的丧失可能导致角色定位偏差,从而产生适应障碍。

1.汉斯.塞里认为应激的动态发展有三个阶段:

(C)、抵抗和衰竭。

A.防御B.应对C.警觉D.输入

2.(A)是指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

A.同化B.顺应C.监控D.应对

3.(B)是指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4.(C)是人与环境的一种平衡状态,是个体的心理和行为面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化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A.同化B.顺应C.适应D.应对

5.根据适应过程中的态度可将适应分为主动适应和(C)适应。

A.生理B.心理C.被动D.内部

6.(A)适应是指个体被动的干部自己的行为或态度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A.消极B.主动C.被动D.心理

7.贝克编制的大学生活适应问卷将大学生活适应分为学习适应、独立生活适应、社交适应和(B)四个方面。

A.认同感B.归属感C.效能感D.优越感

8.以下对适应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适应可以是一个过程,也可以是一个状态B.适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

C.适应是有机体为满足自身需要,使主体与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交互动态过程

D.适应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过程

9.从中学到大学的适应过程中,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兴奋期、消沉期和(C)

A.空虚期B.发奋期C.思考定位期D.茫然期

10.(D)其实就是“躯体对所施加的任何需求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反应”。

A.衰竭B.抵抗C.适应D.应激

11.大学生正处于(A)统合的心理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危机是如何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和协调。

A.自我同一性B.自我协调性C.自我优越性D.自我理想化

12.适应性障碍常有(B)以及出国、移民或社会地位的改变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

A.家庭改变B.环境改变C.习惯改变D.学习改变

13.适应性障碍可分为(C)抑郁反应、中期抑郁反应、长期抑郁反应。

A.个人B.生活C.短期D.应激

14.(B)反应期是指个体内部防御力量与紧张刺激进行对抗,努力使生理心理恢复平衡。

A.警觉B.抵抗C.衰竭D.警戒

15.在(C)反应期,集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降低,使得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16.应激本身是一种(D)反应,但反应过度却会损害机体自身,甚至可能导致与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

A.警觉B.抵抗C.衰竭D.防御

17.和高中相比,对大学生活的主要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C)。

A.环境不同B.管理方式不同C.独立生活困扰D.教学方式不同

18.对于人类来说,适应环境包括生理适应、心理适应和(A)适应。

A.社会B.自我C.平衡D.发展

19.与高中相比,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B)学习模式。

A.被动B.主动C.积极D.消极

20.从中学到大学的适应过程一般需要经历(C)

A.一个月至半年B.一个月至四个月C.一个月至三个月D.一个月至两个月

1.拉扎勒斯心理应对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BC)

A.消极定向B.情绪定向C.问题定向D.积极定向

2.大学生活适应问题类型包括(ABCD)

A.独立生活困扰B.资源利用困扰C.人际关系困扰D.学习能力困扰

3.关于适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所有生物的生存法则。

B.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就会面对适应问题。

C.适应是智慧的本质,是有机体与环境间的平衡运动。

D.适应就是改变内外部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

小莉上了大学后,没有了父母的照顾,所有的事情都变得很不顺心,学习突然没人管了,不用上课的时间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干什么,挂在她嘴上最多的就是“无聊啊”。

请你根据小莉的情况谈谈大学新生该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第三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萨帕提出来的。

2.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包括职业发展阶段论、职业锚理论以及特质-因素理论等。

3.职业发展阶段论由美国管理心理学者埃德加.施恩提出。

4.在职业发展阶段论中,职业衰退阶段实在45-60岁。

5.职业发展阶段论强调心理因素在职业选择中的匹配作用,认为个人特质与工作要求之间配合得越紧密,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6.职业发展阶段论包括职业探索阶段、立业与发展阶段、职业维持阶段和职业衰退阶段。

7.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精神要素或价值观,即核心价值观。

8.施恩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职业锚。

9.技术型职业锚的人极为重视职业的长期稳定性,愿意从事有保障的、收入体面的、可预测未来发展的工作。

10.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帕森斯认为职业与人的匹配分为两种类型。

11.从众是指个体自愿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不一致的现象。

12.大学生在面临择业就业时会出现焦虑、自卑、依赖等心理。

13.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经过一百多次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形成了兴趣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学说。

14.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体历程。

15.萨帕认为,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从职业生涯的角度可以将人生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6.环境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可行规划方案的前提。

17.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变更。

18.在面对择业就业时,有同学抱着“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心态,这是属于从众心理。

19.职业生涯规划又称为职业生涯设计。

20.职业锚中的“锚”是每个人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或定位。

1.职业生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C)提出来的。

A.萨帕B.施恩C.沙特列D.霍兰德

2.在面对择业就业问题时,有同学看到别人报考公务员,即使自己不喜欢坐办公室,也跟风去试一试,这是属于(A)心理。

A.从众B.功利C.依赖D.怕苦

3.帕森斯认为职业与人的匹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因素匹配,另一种是(B)。

A.情感B.特性C.习惯D.风格

4.职业发展阶段论中立业与发展阶段是在(B)。

A.25岁前B.25-44岁C.45-60岁D.60岁以后

5.(C)型职业锚的人往往渴望挑战性、多样化的工作,期待能够对组织负有责任,获得高层岗位的权力和成就。

A.创新B.技术C.管理D.安全

6.在(C)阶段,人们希望更新技能,并在培训和辅导青年员工中发展自己的技能。

A.职业探索B.立业与发展C.职业维持D.职业衰退

7.职业锚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者(B)提出的。

8.职业发展阶段论是由(A)提出的。

9.特质-因素理论由(C)提出

A.萨帕B.施恩C.帕森斯D.霍兰德

10.人才市场上出现“热门难进,冷门更冷”的现象是由于求职者的(D)心理造成的。

A.焦虑B.从众C.依赖D.功利

11.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人格分为内倾和(A)。

A.外倾B.感觉C.情感D.直觉

12.(B)的人重视人际关系,乐于了解人事、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教师、销售等。

A.研究型B.社会型C.艺术型D.现实型

13.影响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心理因素不包括(C)。

A.外部环境因素B.专业因素C.情感因素D.个人综合素质因素

14.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对环境进行评估,其中不包括(B)。

A.社会政治环境B.学校环境C.经济环境D.组织环境

15.帕森斯认为职业与人的匹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因素匹配,其二是(C)。

A.身份匹配B.智力匹配C.特性匹配D.情感匹配

16.职业发展阶段论中职业探索阶段是在(A)。

17.(C)是指对个人对职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资源配置及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计划与管理。

A.职业管理B.职业生涯C.职业生涯规划D.职业发展

18.职业发展阶段论中职业维持阶段是在(C)。

19.职业发展阶段论中职业衰退阶段是在(D)。

20.(D)就是要选择一种职业类型,使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与职业达到最佳匹配。

A.职业目标B.职业选择C.职业生涯D.职业定位

1.职业锚理论中的职业锚由(ABC)组成

A.自省的才干和能力B.自省的动机和需要C.自省的态度和价值观D.自省的方向和动力

2.以下属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的有(ABD)

A.可行性B.适时性C.不变性D.连续性

3.下列属于职业锚类型的有(ABCD)。

A.技术型职业锚B.管理型职业锚C.独立型职业锚D.安全型职业锚

请阐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第四章大学生的需要与动机试题及答案

1.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助于维持行为的保持和工作效率。

2.人的需要分为两种:

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3.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如对食物的需要,对住房等生活条件的需要。

4.动机是需要形成的基础,需要是动机的心理表现形式。

5.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呈U型曲线。

6.亲和动机具有满足个体与人交往、获得尊重、减轻心理压力、获得安全感以及获得信息等功能。

7.大学生既想学习成绩拔尖,又想在社会活动中表现突出属于趋避冲突。

8.某女生喜欢吃奶油,但是又怕发胖,属于双趋冲突。

9.动机冲突需要调节,而调节的能力反映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和理智等心理素质。

10.构成挫折的三要素:

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感应。

11.挫折作用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使人产生消极的情绪,另一方面磨练人的意志。

12.根据归因取向的不同,如果将挫折归因于自己的性格、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等个人因素,就成为外归因。

13.遇到挫折时,相信命运的安排,认为个体是无能为力的人被称为内控者。

14.如果人们将机遇、他人的影响、任务的难度等外部环境或条件因素等作为自我挫折的原因,那么这些因素被称为情境性归因。

15.情绪性反应是指个体在受到挫折后能保持冷静,审时度势,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挫折,理智地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16.长期处于逆境状态中的青少年,容易养成多疑、多虑、孤僻、狭隘、情绪不稳的个性特点。

17.退化是以与自己年龄和身份相称的幼稚行为应对挫折,以求别人的同情的无意识的反应。

18.为了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寻找种种理由或值得原谅的借口替自己辩护,被称为“酸葡萄心理”或“甜柠檬心理”。

19.升华是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将自己的欲望和动机转变为社会赞许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20.文饰也称合理化,是指当个体受到挫折时,为了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寻找种种理由或者值得原谅的借口替自己辩护。

二、单项选择题

1.最具有积极性和建设性意义的防御机制是()D

A退行B文饰C移置D升华

2.()是指当个体受到挫折时,为了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寻找种种理由或者值得原谅的借口替自己辩护。

C

A补偿B投射C文饰D抵消

3.()是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将自己的欲望和动机转变为社会赞许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A

A升华B压抑C认同D认同

4.()是指把某种不容许的冲动.欲念潜意识地转化成强烈的相反形式。

D

A升华B否定C投射D反向形成

5.()是指把他们自己受到的挫折的原因推诿到他人身上或归咎于别的原因,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焦虑,逃避心理上的不安。

D

A压抑B抵消C补偿D投射

6.()是指个体将对某人或者某物的负面情绪转移对象以寻求发泄的过程。

A移置B幻想C否定D升华

7.以下不属于挫折心理防御机制的是()D

A.升华B.压抑C.投射D.偏执

8.哪个不属于需要层次理论()B

A.生理需要B.心理需要C.安全需要D.社交需要

9.下列哪一个不是挫折的构成要素()C

A.挫折情境B.挫折认知C.挫折应对D.挫折反应

10.下列不属于动机的冲突表现的形式()A

A双重利弊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三重趋避冲突

11.按照动机的指向和作用分类,下列不属于大学生动机的是()A

A心理动机B亲和动机C成就动机D生理动机

12.下列不属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是()C

A审美需要B自我价值实现需要C社会需要D尊重需要

13.1968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

A巴甫洛夫B马斯洛C斯滕伯格D罗杰斯

14.()指个体要求系统化地认知、解释和理解世间事物的需要。

A安全需要B社交需要C求知需要D审美需要

15.希望胜过周围的人,获得事业的成功,取得成绩的需要是()B

A求知需要B成就需要C建树需要D权力需要

16.希望获得友谊,有知心朋友,同学间团结友爱,想得到和给予爱情的需要是。

()C

A助人需要B归属需要C友情需要D求援需要

17..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型曲线。

AUBVC倒UDW

18在挫折归因过程中,性格、动机、态度及努力的个人因素称为()。

A综合归因B外归因C情景归因D内归因

19.文饰也称合理化,是指当个体受到挫折时,为了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寻找种种理由或者值得原谅的借口替自己辩护。

俗称()C

A酸柠檬心理B甜葡萄心理C酸葡萄心理D反向形成

三、多项选择题

1.按照动机的指向和作用分类,大学生的主要动机有以下哪几种?

()ABD

A.生理动机B.亲和动机C.社会动机D.成就动机

2.动机的冲突表现的形式主要有()ABCD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3.构成挫折的要素()ACD

A挫折情境B挫折应对C挫折反应D挫折认知

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任举一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应用。

教材P66-67

第五章大学生的心身问题试题及答案

1人的躯体和心理是各自独立的。

2.个体的发育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而身体发育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

3.男性和女性在体格上表现出的不同性别特征是性心理形成的重要基础。

4.所谓的自我即关于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观念,可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