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519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0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岩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文档格式.docx

4.2大气污染物排放基数29

4.3大气污染物新增量预测30

4.3.1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30

4.3.2氮氧化物新增量预测31

4.4.3大气污染物新增量汇总33

4.4大气污染物减排途径及潜力分析33

4.4.1电力行业污染治理33

4.4.2非电力行业污染治理34

4.4.4大气污染物削减汇总36

第五章“十二五”农业源污染物减排途径与潜力分析37

5.1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基数37

5.2农业源水污染物产生量预测37

5.3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潜力分析38

5.3.1专业养殖户减排潜力分析38

5.3.2非专业养殖户减排潜力分析39

5.3.3畜禽养殖业减排潜力汇总分析40

5.4农业污染源减排目标测算41

5.5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对策分析41

第六章污染物减排目标分析43

6.1水污染物减排指标分析43

6.1.1减排目标测算43

6.1.2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43

6.2大气污染物减排指标分析45

6.2.1减排目标测算45

6.2.2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45

第七章政策措施47

7.1明确部门职责,确保减排工作落到实处47

7.2加强组织领导和绩效考核47

7.3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48

7.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运行监管48

7.5加强执法检查,确保工业全面达标48

7.6完善减排经济政策,鼓励企业减排49

7.7拓宽环保融资渠道,加大减排投入49

7.8发挥市场配置功能,加强引导50

附表:

减排工程51

第一章总则

1.1目的和意义

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减排措施,大幅度推进治污工程建设,黄岩区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基本得到控制,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总体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仍有60%断面的地表水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酸雨污染较严重并呈现恶化的趋势,酸雨发生率逐年上升,化工园区恶臭现象较为严重,化工恶臭仍影响着附近居民正常生活。

“十二五”期间黄岩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资源能源与环境矛盾将更加集中。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战略目标,应抓住“十二五”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战略机遇期,继续强化污染减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科学编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是落实国家、省厅及市局环保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十二五”排污总量指标分配、减排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根据国家、省级和市局相关要求,黄岩区着手编制“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

1.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立足点,继续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强化总量控制的倒逼传导机制,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明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确保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3编制原则

1.统筹衔接。

规划编制要服从于区域宏观经济政策、节能减排重大战略、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全过程系统控制角度,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进行总体设计。

在规划目标与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衔接、部门联动,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与流域相结合,行业与项目相结合。

2.分类指导。

基于分区域、分行业的技术、政策、标准等差异化要求,合理测算减排潜力。

总量控制目标与任务应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资源能源消费需求,综合考虑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治理现状、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环境容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

3.分解落地。

按照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工作要求,准确掌握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重点行业治理水平,科学测算总量控制基数、新增量,上下统筹衔接,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区域、行业、项目,明确工作重点,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通过规划编制切实推动“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

4.合理可行。

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和任务落实要兼顾需求和实际可能,在综合考虑新增量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可达可控、政策措施可行、经济可承受的思路,做好存量、新增量、减排潜力、削减任务之间的系统分析,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和步伐,做到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和投入、政策相匹配。

1.4编制依据和基础

(1)《关于抓紧研究“十二五”减排规划意见建议的通知》(环办函[2009]963号);

(2)《关于做好“十二五”减排规划工作的通知》(浙环办函[2010]136号);

(3)《浙江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办法》;

(4)《浙江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实施办法》;

(5)《浙江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实施办法》;

(6)《浙江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实施办法》;

(7)《浙江省“十二五”减排规划编制技术大纲》;

(8)国家环保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编制指南(试行)》;

(9)台州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

(10)黄岩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

(11)黄岩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技术报告;

(12)2010黄岩区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

(13)黄岩区环境统计报表;

(14)黄岩年统计年鉴(2005-2009);

(15)黄岩区其他相关规划。

1.5总量控制指标和目标

1.控制因子

“十二五”期间,黄岩区总量控制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不设其他其他控制因子。

2.目标

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为目标,以降低流域内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环境浓度、区域中酸沉降强度为重点,综合考虑黄岩区经济发展需求、污染物排放强度、现有源减排潜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黄岩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区域的环境承载力,总量控制因子目标的确定是基于该因子2010年排放基数、“十二五”新增量测算、减排潜力分析等综合考虑后而确定的。

按照台州市下达的“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控控制目标,到2015年,全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在2010年的排放基础上削减12.2%(其中工业加生活12.5%)、16%(其中工业加生活16.5%)、16%和5%。

1.6规划基准年与排放基数

规划编制的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

以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后的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基数。

第二章“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情况评估

2.1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

黄岩区各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削减率统计见下表。

表2.1-1各年度COD减排量及削减率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排放量(吨)

6900.62

7044.84

6622.2

6345.71

5948.44

5697.98

年度削减量(吨)

/

-144.22

422.64

276.49

397.27

250.46

总体削减量(吨)

278.42

554.91

952.18

1202.64

总体削减率

-2.09%

4.03%

8.04%

13.80%

17.43%

表2.1-2各年度SO2减排量及削减率

3162.1

2840.83

2780.38

2703.98

2668.98

2593.34

321.27

60.45

76.4

35

75.64

381.72

458.12

493.12

568.76

10.16%

12.07%

14.49%

15.60%

17.99%

截止到2010年底,根据省减排办的核定,黄岩区削减COD1202.64吨,较2005年下降17.43%,完成“十一五”COD减排任务;

削减SO2568.76吨,较2005年下降17.99%,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任务。

2.2“十一五”减排工作成果

2.2.1两大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

根据台州市“811”环境保护行动目标责任书要求,到2010年底黄岩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17.3%和15.5%以上的总体目标,黄岩区制定了“十一五”减排规划,各年度出台了《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计划》,确定减排工程20个,完成20个,完成率为100%。

根据台州市核定,黄岩区2010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5697.98吨,比2009年下降4.21%,比2005年下降17.43%,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

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2593.34吨,比2009年下降2.83%,比2005年下降17.99%,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

2010年黄岩区制定两大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年度减排计划为分别比2005年新增削减3.5%、1%以上的工作目标,通过一年工作努力,核定2010年黄岩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比2005年新增削减3.63%、2.39%,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2.2.2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1、地表水质量状况

黄岩区纳入考核的水功能断面为栅浦、坝头闸、下埭头、江口、朱砂堆、温潭、宁溪、上郑、坝口、大众旺、秀岭。

其中,栅浦、坝头闸、温潭、坝口、大众旺全年监测12期,下埭头、江口、朱砂堆、宁溪、上郑、秀岭全年监测6期,综合后达标率为51.5%。

与09年的46.7%相比,水功能考核断面达标率有所提高。

2、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保持良好

2010年1-11月份共监测334天,有效数据334天。

SO2平均值为0.020mg/m3,日均达标率为100%;

NO2平均值为0.034mg/m3,日均达标率为100%;

PM10平均值为0.080mg/m3,日均达标率为97.4%。

综合评价黄岩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保持良好。

2.2.3减排工作机制日益健全

污染减排指标摆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两个社会”及其它综合性考核指标体系范畴,实行“一票否决”;

环保、经信、住建、质监、电力、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层层分解减排工作指标,做到横向倒边,纵向到底,确保减排重点工程落实到位。

各减排重点单位和企业主体意识增强,排污总量控制、环境有偿使用、排污许可证等制度得到较好贯彻,主动治污、深度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全民环境意识普遍增强,环境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提高。

2.2.4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涵盖政府所有经济职能部门。

区委区政府将污染减排工作列入区政府对各减排成员单位考核内容,分年度召开减排工作动员会,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各级各部门责任,签订责任状。

健全定期分析会、重点减排项目月报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和反馈制度及督查等制度,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整改,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是狠抓重点区域环境污染整治。

2006年完成了王西外东浦区域48家化工企业关停,拆除生产设备、清除地面上污染物,实现区域削减COD966吨,解决了区域性结构性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对区域开展了生态修复工程;

2007年江口轻化投资区开展规范化整治,投入整治资金5000多万元,对涉治28家医化企业进行了管网改造、废气治理、固废管理、清洁生产、长效机制建立、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等为内容的规范整治,关停企业7家,产品结构调整1家,其余企业均通过规范化整治验收,2009、2010年为巩固提高区域整治成果,黄岩区进一步加大了产品结构调整和废气深化整治力度,目前区域申报产品结构调整项目70多个,区域废气深化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2007年对院桥镇上、下村非法固废拆解进行了集中清理打击,取缔了所有不法拆解点,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并对受污染土壤予以修复;

2008-2009年,对污染排放量大、群众反响强烈的罐头食品园区进行全面整治。

制定了《黄岩区食品罐头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重点围绕废水站处理工艺改造、扩容改造、清污分流改造、固废暂存场所改造、清洁生产审核等整治内容,全力以赴开展区域整治,已全面完成各项整治工作,并通过市级验收。

食品罐头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共投入整治资金近1000万元,对所有涉治企业进行了废水站处理工艺改造或扩容改造,确保做到达标排放;

实施了管道改造,彻底废除原有的地下管网,改由高架管道或明沟明管,彻底杜绝企业偷漏排行为;

实施了冷却水循环使用、分级机废水套用、排放水部分回用等节水工程;

改造了固废堆放场所,基本达到了防风、防雨、防渗的规范化要求;

实施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整治后,整个食品罐头行业年COD排放较整治前削减近240吨,园区污水横流、超标排放、固废堆放杂乱等脏、乱、差现象得了根本性转变,产业升级、转型成效渐显,企业产业普遍得到了升级,产品结构调整成效也较为突出,浙江黄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百乐食品厂、黄岩第三罐头食品厂等企业均进行了产品结构的优化。

整治的实施,减轻了内河水环境压力,改善了河道水质,整治后,群众的满意度普遍提高;

2009年开展沙埠工艺品行业酸洗加工环境综合治理。

沙埠工艺品行业酸洗加工整治按照“集中加工、统一处理、达标排放”的总体指导思想,黄岩区对涉治企业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取缔各企业现有的酸洗加工车间。

二是选址统一建设集中加工中心,并做好配套的环保处理设施建设;

2010年开展新前铸造业整治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完成。

二是开展省级经济开发区整治。

按照省级验收的九条标准,黄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环保局相互分工、通力合作,在市环保局指导下,逐一对照加以落实。

通过项目清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保组织机构健全等措施,完成了整治工作,于09年底通过市级核查。

开发区生态化改造方案已编制完成,已着手实施。

三是大力开展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工作。

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是实施台州市市区水污染整治规划、切实改善市区水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黄岩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整治工作,始终将其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

2007年以来,对全区所有规模上工业企业及污染相对较重的行业企业开展废水达标整治。

四年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黄岩区不仅完成了规划内企业整治任务,而且自加压力,四年总计完成702家企业整治。

通过整治,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提高,除城区截污管网建设进一步加大外,新增企业废水生化处理设施近430座。

通过整治,大幅削减,内河水体压力得到缓解。

新增废水处理量近280万吨,新增COD削减量近586吨。

在完成整治任务同时,黄岩区通过各种措施确保已建设施稳定达标运行,一是加强日常监测、监察,持续性开展“保成果、促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恶意的不法排污行为;

二是加强对企业环保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保障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三是鼓励推行委托第三方运行代管理。

(三)多措并举,全面推进

一是搞好规划促进减排。

对“十一五”污染减排的形势和任务作出全面的分析和测算,进一步核算减排的容量和空间,并研究和制定污染减排工作的详细计划,污染减排指标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具体项目,保证上下衔接,责任落实。

二是加强预防控制增排。

落实环评、“三同时”和总量控制三项基本制度,着力从源头预防和控制新的污染增量。

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控制增排的关键措施来抓,进一步扩大环评的覆盖面,突出抓好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和开发区块环评及重点项目环评,做到先评价后开发。

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做到排污申报,排污合法。

积极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实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

三是加强整治取缔高排。

对新出现的高耗能、高污染和“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及时清理取缔;

对已关停企业,落实工作责任,继续盯紧看牢,防止“死灰复燃”。

四是加快工程建设遏制超排。

黄岩区截污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厂截污处理能力从05年底日处理3.3万吨增至2010年的6万吨;

院桥集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前期工作已启动,同时积极推动城北排污管网复线建设;

完成了罐头园区、沙埠工艺品酸洗行业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热电、锻造行业工艺改造等一批重点减排工程。

推进结构减排和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发挥其对减排的支持作用。

关停了浙江黄岩第三罐头食品厂、浙江黄岩罐头股份有限公司水果罐头生产线、苏尔迪纸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和生产线。

对市级以上重点源企业全面实施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五是严格监管杜绝偷排。

依法加强对排污单位的日常管理和不定期检查,确保污染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和稳定达标排放。

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等重点污染源,加强在线监控,杜绝偷排行为。

飞行监测达标率比去年有较大提高。

六是加强减排基础工作。

进一步完善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

落实专人负责环境统计工作,加强现场检查,提高环境数据质量。

安排重点源减排监测经费,对国控源每季度实施监测,加强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水平。

将减排与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结合起来,实施水质交界断面的考核。

2.2.5减排工作面临困难和问题

虽然黄岩区减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全区污染减排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是污水处理厂减排任务艰巨。

污水处理厂减排是我区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关键的关键。

由于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和泵站建设相对滞后,城市污水截污率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相对较低。

2011年黄岩污水处理厂要完成日均处理6.5万吨水量目标任务艰巨,新建院桥镇污水处理厂难以在11年发挥减排作用。

二是增量压力。

由于黄岩企业污染物排放基数大,随着经济的起暖回升,增量压力将尤为明显。

如何消化产生的增量,对减排工程的要求将会更高。

三是二氧化硫减排成绩存在反复可能。

随着节能工作深入开展,二氧化硫减排相对乐观,但也存在反复可能。

热电目前存在着硫份、脱硫设施效率变化较大情况,且由于经济回升用煤量极有可能突破往年,成绩不牢固。

四是监察监测系数压力。

从历年飞行监测情况看,达标率也不令人满意,监察监测系数压力仍然较大。

第三章“十二五”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测与减排潜力分析

3.1基准年污染物排放状况

本章水污染物不包括农业源,农业源减排途径与潜力分析在第五章中专门分析。

2010年污染源动态更新普查数据统计显示:

2010年黄岩区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900.14吨,氨氮排放量为59.85吨;

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4130.66吨,氨氮排放量为968.33吨;

集中式化学需氧量排放12.97吨,氨氮排放1.25吨。

因此,2010年黄岩区工业源、生活源以及集中式化学需氧量最终排入环境量为5043.77吨,氨氮为1029.43吨。

表3.1-12010年黄岩区工业生活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表(单位:

吨)

类别

工业源

生活源

集中式

合计

COD

排放量

900.14

4130.66

12.97

5043.77

氨氮

59.85

968.33

1.25

1029.43

3.2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3.2.1社会经济主要发展参数预测

规划期内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城镇常住人口是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的基础。

1、GDP

根据基准年GDP和“十二五”GDP增长率,预测2011-2015年分年度GDP。

2010年黄岩区GDP为235.68亿元,《黄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中设定GDP年均增长率为10%。

因此,2011~2015年黄岩区GDP预测结果见表3.2-1。

表3.2-12011~2015年黄岩区GDP预测单位:

亿元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GDP

259.25

285.17

313.69

345.06

379.56

2、工业增加值

本次规划只预测9个重点氨氮排放行业的工业增加值。

按照国家编制指南要求,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9个行业列为氨氮排放重点行业。

其中,黄岩区无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根据黄岩区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结果,黄岩区实际氨氮排放强度较大的行业还有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因此,本规划用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替代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组成黄岩区9个重点氨氮排放行业。

“十一五”期间黄岩区这9个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见下表(2006-2010年黄岩区统计年鉴中仅有2006年、2007年有分行业工业增加值数据)。

表3.2-22006和2007年9个重点行业及全区工业增加值(单位:

万元)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5353.6

26668.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356.3

842.3

农副食品加工业

663.9

899.0

纺织业

5721.0

4897.2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203.1

1488.9

饮料制造业

2209.3

2409.0

食品制造业

12381.3

11369.7

造纸及纸制品业

5192.6

6531.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878.3

3328.1

9个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合计

“十二五”期间9个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按11.5%预测,相关预测见下表。

表3.2-32010~2015年黄岩区工业增加值预测单位:

万元

9个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

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