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5202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蓬莱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这长廊是沿着地下水的流向被冲击溶蚀而成,委婉曲折,神秘幽深,顶部是拱形结构,十分牢固,且表面光滑平整,如同人工粉刷过一样。

它全是大自然的杰作!

请看!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半球形钟乳石。

周长三十余米,九米多高,周边很园,可以绕行一圈,是地洞中最大的钟乳石。

在它的后面,地下水还建造了一间内室,形同单人客房。

猜猜看:

这个半球形钟乳石像什么?

当地群众有一个形象生动的说法:

这是一座“稻草堆”,后面的石屋是牛栏。

牛饿了就拉前面的稻草吃。

真是一幅活生生的农耕画面。

也有人说:

它酷似一口金灿灿的大钟罩在地上,故而叫它“落地金钟”。

有人要问:

这洞中玲琅满目,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呢?

人们常说“水滴石穿”,不仅如此,而且“水滴石长”。

钟乳石的形态和规模大小都与水流的性质紧密相联。

常见的洞穴水流分滴水、流水、渗水、停滞水和飞溅水五种

类型。

一般来说,滴水形成的有鹅管、石笋、石柱等;

沿石壁流水形成的有石幔、石旗、石盾(华盖伞)、石帘、石瀑、石田等;

飞溅水形成的有石花、石葡萄等;

渗透水(毛细水)形成的有石毛、石针等;

停滞水形成的有石晶花等。

那么,这“落地金钟”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石灰岩是水成岩,主要成分是由强碱和弱酸组成的、不够稳定的炭酸钙(caco3)。

当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层缝隙侵入时,能把石灰岩中的钙离子溶蚀分解出来,并随水流失。

这样经过千百万年的溶蚀,最终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溶洞。

溶洞形成后,地表水仍不断地沿着岩层裂隙渗透到洞顶的石壁中,继续将钙离子分离出来,并随水向洞中滴落。

这饱含钙离子的水就叫石钟乳。

滴落下来的石钟乳与空气中碳酸气(co2)结合,又生成了碳酸钙结晶,经过数十万年时间逐渐形成了巨大的钟乳石。

可以这样说:

通过“水滴石穿”作用,将石灰岩溶蚀成巨大的地下溶洞;

溶洞形成后,石钟乳仍不断从洞顶石壁上向下滴落,通过“水滴石长”作用逐渐形成了钟乳石。

那么,为何此处能生成这么巨大的半球形钟乳石呢?

因为钟乳石的体量大小,与地下水的流量大小密切相关。

“落地金钟”上方的地下水极为丰富,常年不断流。

越是地下水丰富之处,溶蚀成的石钟乳就越多,滴落到洞底形成的钟乳石就越大。

这口“金钟”还会继续长大长高呢!

这右侧石壁上有一首用木炭写成的诗:

古洞苍然被紫烟,何年此地驻神仙。

我来不敢高声语,恐有群真下九天。

意思是说:

蒼然古洞,被东来的紫气复盖着,说明洞中必有神仙,何年来此仙居,不得而知。

既有神仙在此,我们这些凡人进来之后,都不敢大声说话,惟恐惊动了一群从天而降的神仙真人。

这是仁里镇一位晚清秀才汪琴北所题。

1965年左右逝世,故而会写简化字。

同行者还有四位,其中有一位女士叫程娇凤。

他们当年打着火把摸进洞后,如身临仙境,即兴以火把中木炭为笔,抒发出赞美的诗篇。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洞不在大,有仙则名”。

这是有三条岔道,故名“三岔口”。

左侧一条道,是石钟乳与地上沉积的泥土胶结在一起而形成的胶结层,现作为游览环行道。

下面两条道,是由两股地下水沿着石灰岩的缝隙长期冲击溶蚀而成。

我们还是由右侧绕行吧!

请看左上方似乎有一座高山,我们正从山脚下绕过。

“山中有洞,洞中有山”,此乃天工巧作。

此处石壁上又有一首诗,是用毛笔书写,看来是有备而来。

内容是:

此处仙居傲水廉,花果山中挂白猿。

古今兴亡皆有数,今日忽展一洞天。

【篇二:

九天洞导游词】

烈欢迎各位光临指导!

今天,我能为各位导游,深感荣幸,愿尽全力做好导游服务工作,不

足之处,敬请赐教,并请通力合作!

谢谢!

蓬莱仙洞位于“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安徽省旅游经济强县”

石台县城东北9公里,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故里,仁里镇杜村境内。

与唐代诗仙李白曾五次

游览的秋浦河以及黄崖大峡谷、慈云洞、慈云禅寺毗邻。

石台县在地质结构上属于“喀斯特”地貌,国内称作“岩溶地貌”。

全县共有109个各种

形态的地下溶洞,蓬莱仙洞名列榜首,被誉为“安徽溶洞之乡”。

2004年1月被安徽省批准

为全省唯一的岩溶地貌地质公园。

由于溶洞是一个封闭式的地下特殊空间,洞体结构复杂,缺乏自然光照,洞内透明度低。

为确保各位旅游安全,特作以下温馨提示:

二、洞内湿度大,请各位远离电缆、电线及一切用电设备,不得触摸用电器。

若偶遇意

外停电,请保持安静,原地等待,几分钟内,备用电源即可供电。

谢谢合作!

蓬莱仙洞由于水流沿着石灰岩纵向裂隙自上而下的侵袭溶蚀,上层洞穴形成后,地壳发

生了三次间歇性抬升,形成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

地下河的水仍在溶蚀着

最低层洞穴。

游览时间

两小时左右。

尤以洁白无瑕

的“罗纱帐”,晶莹剔透的“天丝”,巨幅立体“山水壁画”,精美雄伟的“千佛山”等四绝著

称。

现在我们进入了洞中第一厅:

是否酷似一朵盛

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台”。

这里地下水流量较大,石钟乳连绵不断地向下滴落,终于形成了这一巨型钟乳石。

地下水在不断向下冲击溶蚀过程中,形成了下方一个个小水池,

我们叫它“莲花池”。

今天,朵朵莲花竟相绽放,是为了欢

迎各位的到来。

这就是第二

个宫厅:

这长廊是沿着地下水的流向被冲击溶蚀而成,委婉曲折,神秘幽深,

顶部是拱形结构,十分牢固,且表面光滑平整,如同人工粉刷过一样。

请看!

周长三十余米,九米多高,周边很园,可以绕

行一圈,是地洞中最大的钟乳石。

猜猜看:

这是一座“稻草堆”,

后面的石屋是牛栏。

酷似一口金灿灿的大钟罩在地上,故而叫它“落地金钟”。

人们常说“水滴石穿”,

不仅如此,而且“水滴石长”。

常见的洞

穴水流分滴水、流水、渗水、停滞水和飞溅水五种类型。

沿石壁流水形成的有石幔、石旗、

石盾(华盖伞)、石帘、石瀑、石田等;

渗透水(毛细水)

形成的有石毛、石针等;

我们知道,石灰岩是水成岩,主要成分是由强

碱和弱酸组成的、不够稳定的炭酸钙(caco3)。

当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层缝隙侵入时,能把石

灰岩中的钙离子溶蚀分解出来,并随水流失。

这样经过千百万年的溶蚀,最终形成了巨大的

地下溶洞。

溶洞形成后,地表水仍不断地沿着岩层裂隙渗透到洞顶的石壁中,继续将钙离子

分离出来,并随水向洞中滴落。

滴落下来的石钟乳与空气中

碳酸气(co2)结合,又生成了碳酸钙结晶,经过数十万年时间逐渐形成了巨大的钟乳石。

以这样说:

溶洞形成后,石钟乳

仍不断从洞顶石壁上向下滴落,通过“水滴石长”作用逐渐形成了钟乳石。

那么,为何此处

能生成这么巨大的半球形钟乳石呢?

越是地下水丰富之处,溶蚀成的石钟乳

就越多,滴落到洞底形成的钟乳石就越大。

这右侧石壁上有一首用木炭写成的诗:

古洞苍然被紫烟,何年此地驻神仙。

蒼然古洞,被东来的紫气复盖着,说明洞中必有神仙,何年来此仙居,不得

而知。

既有神仙在此,我们这些凡人进来之后,都不敢大声说话,惟恐惊动了一群从天而降

的神仙真人。

行者还有四位,其中有一位女士叫程娇凤。

他们当年打着火把摸进洞后,如身临仙境,即兴

以火把中木炭为笔,抒发出赞美的诗篇。

这是有三条岔道,故名“三岔口”。

左侧一条道,是石钟乳与地上沉积的泥土胶结在一起

而形成的胶结层,现作为游览环行道。

下面两条道,是由两股地下水沿着石灰岩的缝隙长期

冲击溶蚀而成。

“山中有洞,洞中有山”,此乃天工巧作。

篇二:

导游词

1.鲁山导游词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我们鲁山森林公园观光游览。

我是导游,很高兴能为大家导游服

务并共同渡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请大家对我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今天,我将和

大家一起走进鲁山,寻芳探幽,领略大自然“造化钟神秀”的神奇风光,体会登高望远的意

境。

预祝大家玩得开心。

鲁山是山东省第四高峰。

主峰海拔1108.3米,总面积26.7平方公里。

山地主要由片麻

岩和花岗岩构成,变质岩与泰山群系完全相同,形成年龄25亿年左右。

山势挺拔险峻,气势

磅礴,千峰竞秀,奇石峥嵘。

春秋时,齐国和鲁国以此山为界山。

关于鲁山的名字还有这样

一个传说:

当年,泰山老母(碧霞元君)最先来到鲁山,看中了这里的风水,想在这里常住,

可又嫌山不够高,于是,拿出鞭子使劲抽了鲁山三鞭,命令鲁山长高,超过泰山,可鲁山却

一点也没有长。

泰山老母嫌其鲁笨,长不高,就给它起名“鲁山”。

从此,老母就迁到泰山居

住,但仍然把鲁山作为她的行宫,每年的3月15日来这里小住。

过去的时候,周围的老百姓

无法去泰山烧香许愿的,就到鲁山来,因此鲁山又叫“小泰山”。

现在鲁山峰顶已恢复了部分

古建筑,主要有腾云寺、志公塔、大雄宝殿、奶奶庙等,吸引了大批的香客和游人,每年的

3月15日上山进香和游览观光的人络绎不绝。

鲁山景点丰富、景色优美,现已开发出紫竹谷、锦绣谷和生命门三条旅游线路。

游鲁山

可以观云雾、观奇石、看日出、看奇树、赏鲜花、赏翠竹、听鸟语、品野味,呼吸林中新鲜

空气,体验生态环境之乐,学习生物、地理知识,是陶冶性情、健身养性、丰富阅历的上好

旅游去处。

紫竹谷线路景点:

各位游客,我们这条线路的主要景点是中国北方海拔最高的竹林和一些奇特的自然景观。

荷花池:

这个池塘叫荷花池。

里面栽植了莲藕。

每当花开的季节,翠竹清幽,荷花绚丽,

两者相映成辉,景色迷人。

寿桃石:

(引导游客站好后)大家看这块奇石,是不是非常象一个巨大的石桃?

传说,这

个石桃本是王母娘娘蟠桃园里的一颗仙桃,长了9000年才成熟。

王母娘娘举行蟠桃宴,因为

没有邀请齐天大圣孙悟空参加,孙悟空一怒之下大闹天宫,把蟠桃宴上的仙酒、仙桃席卷而

空,带回花果山给猴子猴孙品尝,路上不小心掉了一个仙桃,落到了此处,化成了这个石桃,

后来又雕刻上了一个寿字,我们称之为“寿桃石”。

寿桃是吉祥的象征,大家可以在这个地方

照相留念,图个多福多寿、健康美好的意愿。

紫竹林:

(取个最佳位置)这片竹林以毛竹为主,是北方海拔最高、成林面积最大的毛竹

林。

毛竹属深根性

鞭生竹类,主要分布在福建以南,自然分布区内年平均气温在12.6℃~21℃,

最低气温也在0℃以上,在北方地区很难栽植;

经考察论证,鲁山东大峪海拔高度650米,

小流域气候适合毛竹生长。

1974年,从福建引种,开始“南竹北移”的试验。

经过数十年的

实践探索和精心培育,终于成功地摸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栽培方法。

除毛竹外,还新添了刚

竹、淡竹、黄皮刚竹、斑竹等7个品种,面积已达100亩。

每年的5月份,是竹笋出土的时

候,雨后竹笋,争相破土而出,妙趣横生;

漫步竹林,曲径通幽,心旷神怡,编绘出一幅优

美的“北国竹趣苑”。

因此也成为影视拍摄外景地。

猴头石:

从这边看,这块巨石非常象一个猿猴的头颅,因此叫猴头石。

传说,孙悟空回

到花果山后,把仙酒、仙桃分给众猴享用,当时正好有一个小猴外出,回来时仙桃和仙酒已

经没有了。

后来听说有一个仙桃掉在路上(刚才看到的寿桃石),就下山四处寻找。

找到这里

的时候,已经精疲力尽,再也走不动了,最后化成了一座石猴。

如果它再坚持一会的话,就

会发现仙桃了。

这个传说也给我们一个警示:

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决不能半途而废。

绣谷线路景点:

前面我们要去的就是鲁山风景区景点最为密集的一条线路——锦绣谷。

它集中了鲁山风

景区自然生态的精华。

沿途泉水、小溪、怪石、奇松、各类动植物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目前山谷内已开

发的景点有30多处。

抱槐栗:

大家看那棵栗子树,至今已有千年的树龄。

最奇特的是在中空的树洞内,又长

出一棵刺槐,古栗幼槐,树中有树,相映成趣。

至于这棵刺槐是如何生根发芽的,有人说是

鸟儿的功劳,也有人说是风吹过去的种子,就不得而知了。

沂蒙生态园:

这两边的果园有桃园、也有苹果园,种类有寿桃、黄金桃、红富士苹果、

梨、枣、葡萄、李子、核桃等各类干鲜果50多万亩,不仅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也形成了

以东、北部乡镇为主的林果大观园生态农业观光景区。

映峰潭:

(引导游客到坝上,提醒注意安全)大家在这个位置看,如果风平浪静的话,鲁

山的主峰、侧峰会清晰的倒映在水面上,碧波荡漾,青山倒影,充满诗情画意。

映峰潭的名

字也由此而来。

杏花林:

大家看西边的这些杏树,都是上个世纪50年代栽植的,自下而上连绵5里,因

此又称“5里杏花沟”。

阳春三月,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满沟的杏花迎风绽放,游人漫步林

间,花影疏斜,幽香暗浮,令人流连忘返。

千年古栗:

(引导游客至两棵古栗处,依次讲解)大家先看这棵古栗。

据说,很早以前这

棵栗树原本枝繁叶茂,被一场大风刮断主干,又遭雷击烁烧,已经枯死。

后来,又发出新枝

重新焕发生机,其苦难的经历如同凤凰涅磐重生一样,故起名“涅磐古栗”。

再看这棵古栗,

主干苍劲挺拔、生机盎然,其根部衍生的6棵小栗树隽永秀丽,环绕四周,如众星捧月,也

象孩子们偎依在老人的身边,因此我们称之为“子孙满堂”。

象征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世世

代代繁荣昌盛、青春永驻。

猿人石:

(引导游客进入锦绣谷宾馆观察石像,可顺便介绍一下宾馆的设施和基本情况)

这是一尊“沂源猿人”天然石像。

1981年9月18日,在鲁山东南面的骑子鞍山下崖洞左侧,

发现了更新世纪中期的猿人头盖骨化石,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距今约40—50

万年,是继北京周口店猿人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被命名为“沂源猿人”。

“沂源猿人”的

发现,填补了我国猿人的结构分布,对于古气候、古地理、和东夷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可靠

证明。

也许是我们祖先的灵气得到了大自然的回应,在这里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这块天然石

头非常象“沂源猿人”的头盖骨。

你们看,突出的前额、深陷的眼窝、上翘的嘴巴和宽大的

嘴巴,浑然天成,惟妙惟肖。

每当我们走过这里,都对我们的祖先肃然起敬,并以自己是沂

源人而感到自豪,立志发奋图强,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拇指石:

这块石头象不象竖起的大拇指?

也许,连鲁山也被秀丽风光所倾倒,忍不住也

伸出大拇指来称赞自己:

好!

这里的风光实在好!

三义柏:

这里是三义柏。

但这里有四棵柏树,为什麽称三义柏呢?

原来这三棵气势非凡

的柏树分别象征着刘备、关羽和张飞,记述着那段流传千古、感人肺腑的“桃园三结义”的

故事。

但这三棵树的北面还有一棵柏树,这就是后来的非常勇猛、非常忠诚、排行老四的大

将赵云。

我们就称之为“桃园三结义、后续赵子龙”吧。

前几年播出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三

国演义》中,有一首歌叫《这一拜》,气势宏大,感天动地,(可哼唱一句歌词:

这一拜),非

常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气氛。

二乔松:

与三义柏相对的这个突出的天然石台,传说是曹操的铜雀台,上面的两棵松树

就是二乔。

三国时东吴乔国老有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生的天姿国色,分别嫁给了孙策和周

瑜,成为一代名女。

而当时北魏的曹操曾雄心勃勃地想吞并东吴,统一中国,把大乔、小乔

带来,养在自己专门建筑的“铜雀台”上。

历史上有诗为证:

“铜雀春深锁二乔”,说的就是

这件事。

当然,曹操没能实现他的愿望。

但是,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一代名相还

是在史册上留下了自己辉煌的一页。

为了重温这段历史故事,我们把这两棵挺拔秀丽的松树

和这块突出的石台定名为大乔、小乔和铜雀台。

枕溪石:

现在大家迎面看到的这块横立在溪水中的巨石,象是枕在小溪中,因此我们称

它为枕溪石。

当洪水暴发时,这块巨大的石头不畏洪峰,顽强地扼住洪浪,减轻了对下游的

冲击;

在春秋冬三季,溪水潺潺,它又像一只巨大的枕头静静的横在溪中,使溪水不知来向,

平添了几分变幻和情趣。

望峰洞:

大家请看,这是两块天然石头架成的石洞。

(引导游客选择角度从洞里观察)来,

大家从这里往上看。

看到了什麽?

是不是一个山峰?

这个山峰就是鲁山的主峰。

这是鲁山的

奇特景观——望峰洞,也是我们沂源境内四大绝景之一。

(可顺便介绍另外三大绝景:

织女洞

王母镜子看日出、大贤山看叶籽银杏、九天洞看天然石花)据专家介绍,这是在地质变化年

代,花岗石从山上下落时相遇,巧妙架成的,实属罕见。

因此有人戏称:

游鲁山不看望峰洞,不成一游。

大家可以在此留影做个纪念。

(至停车场,可向游客介绍登山小道:

这里有一条石阶砌成的登山小道,原来盘山公路

没有修好的时候,就是从这里爬到主峰的。

沿途林深叶密,怪石嶙峋,有楸树林、猫石、龟

石等景点。

游客朋友如果有兴趣的话,下山时可以从这里走,体验一下漫步林间小道的乐趣。

)鞭石:

这一片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花岗岩,我们统称为“鞭石”。

相传,当年泰山老母

鞭打鲁山,鲁山虽然没有长高,可这三鞭的力量非同小可,把山顶劈开了一道又长又深的裂

缝,就是今天的一线天,我们一会就可以看见;

崩落的石头洒落在这里,形成了今天的“鞭

石”。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有些石头上仍然有一道一道的裂痕,那就是当年留下来的鞭痕。

山高水长:

大家注意观察这边的山崖,细心的游客会发现,有很小的水流正从高高的山

体上流下。

这个位置已经快接近主峰了,如果水流大的话,这里完全会成为一个绝佳的飞瀑。

虽然没有飞瀑的壮观景致,但是这里一年四季细水长流,默默地灌溉着山下的植被。

正应了

一句老话: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净瓶石:

路边这块巨石,就象一个巨大的石瓶立在这里。

这个石瓶就是观音菩萨用来普

渡众生的玉净瓶。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的鲁山多灾多难,经常遭天灾,被雷火焚烧。

有一次

大火烧山的时候,观音菩萨恰好路过此处,看到在火中挣扎哀鸣的百兽,动了慈悲之心,于

是把手上的玉净瓶抛下,化作倾盆大雨,救了众生。

为了永绝后患,观音菩萨便把玉净瓶留

在此处。

从此往后,鲁山就很少再发天火了。

鹅耳力:

大家看这两棵古树。

学名鹅耳力,当地百姓称之为雀檀。

据专家考证,两棵树

的树龄都在千年以上。

大家看,这两棵树象不象一对执手相望、举案齐眉的恩爱夫妻?

同甘

共苦,相濡以沫,常相厮守,千年相伴,象征着恋人间忠贞不渝、天长地久的感人恋情。

象形石大观:

看这边的山上,这是青蛙石,一只大青蛙背着一只小青蛙;

这是八戒石,

酷似憨态可掬的猪八戒;

再看这边,这是企鹅石,一只企鹅正在眺望主峰;

这是一辆正在行

进中的坦克;

再看这块松林中兀立的石头,就象一个少女俏立林中,我们称之为林中少女?

?

这些象形石或神似,或酷肖,无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展现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关于八

戒石和林中少女,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当年猪八戒被贬下凡,强娶了高老庄的高小姐为妻。

后来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很不情愿与高小姐分手,但又没办法,只得恋恋不舍、一步三回

头的与高小姐分手;

高小姐虽然不喜欢猪八戒,但毕竟夫妻一场,也送到了这边的山头。

家再观察一下八戒石和林中少女神态:

一个回首远望,难分难舍,不愿离去;

另一个半遮半

掩,很害羞的样子。

母子石:

看松树下的一大两小三块石头,仿佛母子三人偎依在松间,伴着阵阵松涛,母

亲给孩子们讲着故事,哄他们入睡?

多麽幸福和美的一幕。

我们称之为母子石。

雏鸽迎宾:

前面迎面而立的那块巨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雏鸽,站在那里欢迎来自八方

的宾客,同时祝愿每一位来到鲁山观光的朋友旅途顺利、心情愉快、一生平安!

一线天:

(选一个合适的位置)大家看那边的山峰,中间有一道很深很长的裂缝,这就是

前面提到的一线天。

藏宝山:

大家看这座山的顶部。

有一块四方的巨石,中间一道笔直的裂

缝把巨石一分为二,就象一扇天然石门;

石门的上方有一个长形的大石块,如同一把巨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