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论文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559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实习论文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实习论文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实习论文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实习论文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实习论文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实习论文2文档格式.docx

《教育实习论文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实习论文2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实习论文2文档格式.docx

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在认知能力、道德风貌和精神力量等诸方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师生作为鲜活生命个体的生命价值,推进师生个体精神生命的相互创造与主动发展。

(1)班级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场所。

班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课堂。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说教,而是形成使人向上、向善的积极氛围。

风气是无形的力量,它能引导人、陶冶人、教化人,塑造美好的人格。

学生在班级里,通过集体的共同学习与生活,养成行为规范,积累社会经验,逐步培养个人在集体中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班级可以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场所,同时班级也是学生个体与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在班级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转换社会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目标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学生由“自然人”逐步成为“社会人”。

[3]

(2)让班级成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主阵地。

其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为师者首先是为人者,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会把自己的精神融入教育事业中,与事业一起成长、成功,与学生一起提高、升华,因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人格榜样。

作为班主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值得学生尊敬、信赖与欢迎的老师,成为一位学生认可的、保持着一颗童心的朋友。

亲其师而信其道,尊其师而奉其教,敬其师而效其行。

这就是教育的逻辑。

[7]

其二,以班级的主题教育活动影响学生。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往往能将抽象的道理、空洞的说教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活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育的过程。

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潜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求。

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按照学校的计划,班组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大胆设想、安排,自己则以合作者的身份与他们共同商讨,提出参考意见,不过分干预,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由学生自己总结活动的得失。

通过活动,学生才能得到了展示,交往的品质、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应该说,活动有助于学生间的了解、交往与人格完善,并能促使学生尽快融入到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活动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教师走近甚至走进学生心里,产生了互动发展的亲情。

2.让班级成为师生互助发展、共同成长的文化佳园。

班级的每项活动,都应努力渗透和弥漫文化气息,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

(1)以民族文化塑造人。

在学校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积极的、理性的研究态度,承担起维护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心,造就具有扎根于本土又向世界开放的文化心态,从而初步造就有创造现代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新人。

在班级中创设民族特色文化,让班级的文化氛围影响学生。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智慧,用他们自己的双手来创设具有文化底蕴和自己特色的教室环境。

教室不仅是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德育基地。

优美、整洁、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

其实,在有限的教室空间则蕴含着无限的人文教育资源。

[5]

(2)以情感文化教育人。

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教师的关心、同学的友谊、民主的气氛、集体的鼓励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积极的动力因素。

班级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场所,而“爱”是培养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核心,班主任和学生都是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主体,班主任更是班级情感文化的引导者。

别林斯基说过:

“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

”爱也是情感文化核心。

[1] 

班主任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宽容学生的无心之过,让学生在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中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在班级中,我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老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内心世界,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

(3)以制度文化规范人。

建立“班级分级管理制”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自主化。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

”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

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

我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

一级管理:

七名班委负责全班的学习、劳动、体育等各项工作的监督总结;

二级管理:

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生和卫生;

三级管理:

课代表负责各学科学习情况的检查工作,及时协助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

四级管理:

把班内一些细小琐碎却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分解到个人,从而使班级的每个人都是班内小主人,都有着为班级、为他人服务的岗位,每个人都要承担一份责任,从而收到了很好的平等培养、民主激励的效应 

[6]

3.坚持三个结合,让班级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

(1)班级管理创新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强化教师师德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学生品德教育的必要措施,是实现班级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不管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还是服务育人,都离不开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

抓好师德建设,促使广大教师认清神圣使命,发挥楷模作用,用优秀的品德教育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良好的行为引导学生。

[9]

(2)班级管理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实施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必要载体,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教育作用。

要充分利用好广播、橱窗、壁报等阵地,组织丰富多彩、内容健康的课外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创建一个富有人性、民主开放的人文环境,使学生成为主动自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者。

让学生找回人生的感觉,让学生舒展创造的翅膀。

(3)班级管理创新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生的校外活动主要在家庭。

家长要切实加强责任感,让学生自觉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

家长要多对学生进行激励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别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2]

二要加强家庭文化建设。

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文化氛围太淡薄,“已很难再看到正统和严肃的文学刊物了”,学生在家无书可读、无人可教、无事可干、无处可玩,耳濡目染的是扑克、麻将、电视、录像,浪费了学生很多宝贵的时间,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要实行学校家庭联席会议制度,帮助学生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的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班主任只是起到了组织协调的作用。

每一个班主任要有公仆意识,带着强烈的感情抓班级工作,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从内心深处产生为学生服务的光荣感、责任感,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负责。

只有这样,才能审视到每位学生的优缺点,有针对性的工作。

要细心了解学生,知人善任,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劳动,

[8]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的良好氛围中学习、生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才能稳步提高,才能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使其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

二、调查目的与意义本次教育实习所进行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当前中小学校所实行的管理模式,以探究更科学的管理模式,更合适中小学生的班级管理模式,更接近家长们所期望的教育模式,更加有利于学校、班级发展的管理模式。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的方式为采访调查,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对话采访,以了解学校及班主任在学校和班级所实行的管理模式;

对农村及城市各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在校希望受到什么样的管理记录,以及对当前学校所实行的管理模式有什么优缺点进行统计。

四、结果与分析通过对老师、家长和学生的一系列口头采访和大量的实例调查,统计发现,学校目前主要还是以部分条例守则来约束、管理学生。

[4] 

部分老师会实行一些新颖的学生愿意接受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班级管理。

家长们希望学校能够有一定的改进,因为部分学校管理体系存在很大问题,在一些好的学校中,家长们没有过多的要求,希望在原有基础上能有所发展。

五、讨论其实,每个学校都希望有自己较为独特且适合学生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能够赢得大众的认可。

家长们主要希望学校能够保证孩子在该学校能学有所“进”,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希望老师们能够严格管理自己的孩子。

部分被老师也会和学生们主动沟通交流,了解学生们所思所想,以探究更科学的管理方式。

六、结论与展望

(1)培养主体意识,开展自我教育。

可从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五方面来进行培养。

(2)树立时代精神,养成“四个学会”。

“四个学会”,即:

学会自信、学会自强、学会自主、学会负责。

参考文献:

师生的沟通艺术与技巧[J].吴进侠.学周刊.2011(21)

[2] 

浅谈班主任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技巧[J].廖鹏程, 

唐绍文, 

严春艳.广西教育.

2011(15)

[3] 

试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周德礼, 

王瑞杰.教育.2010(28)

处罚学生违纪行为的原则和方法[J].陈宇.班主任.2012(08)

[5] 

班主任工作如何体现科学理念[J].王志峰.基础教育论坛.2011(02)

[6] 

初中班级管理策略初探[J].杜心.科技资讯.2009(23)

[7]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思路探讨[J].崔江南.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6)

建构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模式[J].陈松恩.文教资料.2008(24)

[9] 

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何汉中.现代校长.2006(Z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