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571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下载.docx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下载.docx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

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爱因斯坦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数学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别的任务。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压倦,影响探究学习效果。

也不要提一些与数学知识学习无关的问题。

如:

有16个小朋友要来踢球,只来了9个,有几人没来?

16–9=7(人)老师提问:

那7个小朋友为什么没来啊?

没有一点用的问题,就不要提了。

数学课要去掉非有效的问题,思想教育也要点到为止。

所以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二、关注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激情。

然而在教学时,有时情境的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

这样,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编儿歌。

出示: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学生发现应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通过相互交流,编出:

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我借助学生耳熟的儿歌,组织了一个续编儿歌的活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因为儿歌这种形式很容易被学生所认同,而续编儿歌又带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所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又例如,教学比例尺时,我是用这样的问题引入的:

我国陆地的占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么大的面积能画在大小不同的纸上吗?

这个问题唤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再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报出一些3的倍数,然后把其中一些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如567—>

576,675—>

657,756—>

765,让学生检验变化后的各个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惊奇的发现:

“奇怪!

怎么和原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

这里有什么奥秘?

”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心中的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注意力便会高度集中,进入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这样既有利于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又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但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

孩子分组围坐在一起,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开始,学生就象蜜蜂采蜜一样,教室里马上是一片嗡嗡的声音和学生忙碌的身影,谁也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和干什么?

有的是组长一个人在发挥,其它学生当听众;

有的小组合作的分工、意图不明确,学生不知所措,一脸茫然;

还有的学生就自个儿在玩……。

几分钟后,老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讨论就齐刷刷地停下,紧接着小组汇报开始,听到的是:

我认为怎样怎样……一些很有条理性的回答。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

这样的合作有效吗?

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

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不要认为它仅仅是一种形式,它实际上是以小组合作为切入点,实现不同数学曾面的变革与优化。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

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

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

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①、小组成员应是固定的,分工要明确。

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②、一定要选好小组长。

对小组长要适当进行培训,小组长要明确责、权及威信。

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小组利益至上。

③、适时引导。

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关注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有效的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门艺术。

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真正起到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

首先,评价要适时适度:

既不能滥用评价,也不能吝啬评价语言。

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语言,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给予评价。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

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

”;

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

“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

另外在对待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

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

……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其次,引导生生互动的评价: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很少有自主评价的机会,在新课改中,教师学会“让权”给学生。

课堂上引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机制,是课改理念的体现,这样的课堂评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使课堂教学十分的有效。

五、关注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上课都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如:

欢快的游戏、有趣的实验、激烈的比赛、生动的生活情境等,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活动过程,寓教于乐,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到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

但是,学生的数学活动是否有效,同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是分不开的。

我在平时的随堂听课中,也发现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不尽人意的课,这些课缺少明确的活动目标,表面上看似热闹,整节课好象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活动,但课后学生对知识的收获却甚少,把活动课变成学生“玩”的课。

所以,为了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数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开展活动,而教师则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开展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活动结束后还要和学生一起对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把“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

六、关注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

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

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了习题的坡度,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我这样设计:

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

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

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

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在学生完成基本题后,我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

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

这时我引导学生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又如:

我在教“角的认识”时,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我设计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练习──“摸礼物”。

我准备好一个数字转盘,当停到哪个数字,就请这个学号的学生来摸礼物。

箱子里有三角形,长方形、正边形、圆等各种图形,只要他摸到的图形上有角,这个礼物就送给他了。

在认识角后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触手可及的,在心理上缩短与数学的距离,学生情绪高涨,百玩不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又达到了课虽尽而余趣犹存的效果。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

在新课程理念这根乐棒的指挥下,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一定会奏出一曲又一曲有效教学的华丽乐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