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571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Word格式.docx

《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Word格式.docx

冠通期货研发部经理曾益红在接受XX、经济学家网等网站召开视频会议时也曾提到金融危机后金融衍生工具会在中国复苏,并有较大发展。

虽然衍生工具在我国的发展所遇阻碍不小,但在时代大趋势下,在中国采取合理措施整治金融市场,为其发展创造环境的形势下,相信衍生工具在中国的发展会有一个好的际遇。

一、金融衍生工具介绍

金融衍生工具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

经过30多年,特别是过去10多年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工具得到了空前发展。

迄今为止,国际金融市场衍生工具已高达1200多种,几乎可以说已经发展到“量身订做”的地步。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在为人们带来避险的便利和巨额财富的同时,因参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而导致惨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稳定的事件也屡屡发生。

那么,作为20世纪最富有争议的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方如何呢?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变动而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

远期合同、期货合同、货币互换和金融期权是四种基本类型的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产品改变了整个市场结构,连接了传统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具有杠杆性、复杂性、投机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衍生产品不仅具有高收益性,也不可避免地具有高风险性。

例如,衍生产品的杠杆性意味着投资者只需动用少量的资本便能控制大量的资金。

但另一方面,一旦实际的变动趋势与投资者预测的不一致,就可能使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甚至是血本无归。

而由于衍生产品的虚拟性和定价的复杂性,使得其交易策略远复杂于现货交易,其可投机的特点,又使得风险成倍地扩大。

但我们不能因为金融衍生工具会带来惊人损失而否定它的积极作用,无论如何,它是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很典型的、低交易成本的公共市场,从经济上讲是有效率、公平的资本市场,是投资者进行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有效场所。

二、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我国衍生工具市场是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发展的,在过去的十多年间经历了多次的突破和磨难。

先后曾经尝试外汇期货、国债期货以及股指期货交易,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相继被迫取消。

在我国衍生工具市场上郑州、大连和上海三个商品期货市场在经历了1994年和1998年两次整顿和规范后,取得了在中国发展衍生工具市场的成功经验。

在金融衍生工具方面,由于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及股指期货的尝试全都失败,使得我国目前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上,主要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仍然空缺。

国债期货是我国最早进行试点的一个金融衍生工具。

1992年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先后共有12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的品种。

2004年证监会批准了国内多家银行经营金融衍生品的资格,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大推广个人金融衍生品的力度,推出了多种外汇理财产品。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还在试行的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是1998年启动的可转换债券,以及今年为配合股权分置改革而重新使用的权证。

三、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障碍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接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定利率和固定汇率将逐步为更加自由灵活的市场利率和浮动汇率所取代,投资者将有更多的资产保值和风险管理的需要。

所以,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但也不可否认,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的发展遇到很多障碍。

(一)汇率未完全市场化

人民币还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由于不存在汇率波动风险,也不会产生对外汇衍生工具的需求,发展外汇衍生工具就无从谈起。

只有在汇率市场化条件下,货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外汇期货、期权等外汇类衍生工具才会应运而生。

(二)现货规模不足

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不到1万亿元,在价格发现机制方面,由于价格操纵,加上政府积极干预,从而人为地限制了证券供给量,间接地造成股票价格背离均衡价格。

如果衍生工具价格失真,那么,投资者就难以使用衍生工具对冲风险,市场就会沦为以投机为主导的场所。

(三)政府行政管理

我国政府机构对于金融市场的管理大量采取行政性干预措施,政策对市场的负面冲击过大,结果就产生了不公平的游戏规则。

目前我国证券法律和法规对于金融工具创新留下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这种法律环境难以适应金融创新的内在规律。

(四)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能力不足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交易涉及非常复杂的计算和处理,而国内银行不具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能力。

因此,国内银行还不能成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做市商,其对衍生工具的交易都要完全同国际大银行进行对冲交易,而且只能以中间人的方式参与衍生工具交易,结果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将产品收益的绝大部分转让给了国际大银行。

四、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应对措施

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够提高市场效率,改善使用者的风险收益特征,达到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目的,但不能因此忽略实际运用中的复杂性和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巨大风险。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成为我国监管部门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宏观方面

我国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结合国情稳步推进。

要认真总结国外的经验并吸取教训,认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利弊得失。

在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方面,既不能在条件不成熟时硬推,也不能在条件基本成熟时裹足不前、贻误时机,应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原则。

1.强化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制度建设

创新思维、积极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有效功能再造的研究,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规范,推进会计在服务经济、防范风险、正确估量和预测未来中的功能拓展,将研究前沿的成果及时转化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案,在教育办学、技术培养中促进会计工作者的交流互动。

2.加强会计监管,规范市场行为

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及其他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同时应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促进金融创新过程中,通过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的创新,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和规范发展。

3.金融衍生品推出顺序应是先场内后场外

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监管的能力以及其他条件成熟的程度,按照“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的原则稳步培育市场,逐步推出产品。

要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巩固一个。

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不要硬推,而是应当积极创造条件;

在条件基本成熟时应及时推出,“该出手时就出手”。

只有积极创造有利于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条件,才能真正做到稳步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4.针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发布更详细的规范或指引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次贷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即市场高涨时,由于交易价格高,容易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

市场低落时,由于交易价格低,往往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低估。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60名国会议员曾联名写信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而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却大力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

面对公允价值的放大效应,我们应当适度使用,降低对公允价值的依赖程度,使公允价值的估计更加科学合理,减少公司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可能性。

5.业务流程优化

利用现代IT技术打造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再设计。

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操作上,金融机构要积极总结国外银行的经验,在利用IT技术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弊端,杜绝因单个交易员的违规操作行为而导致整个公司倒闭的现象。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融机构是受到冲击的重点对象,因此商业银行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二)企业内部角度

1.加强金融工具会计的风险控制与监管

我国银监会应借鉴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等金融企业进行监控,各银行以及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各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监管当局必须在强化合规监管的同时重视安全性监管,逐步强化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的约束。

(1)健立会计视角的风险价值法(VAR)来度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风险。

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通常是95%或99%)以及给定的持有期间内,某一投资组合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利用VAR模型计算交易失败的最大损失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VAR模型与历史数据。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化往往与VAR数值发生偏差,并且VAR的历史模拟法直接依赖于大量的历史数据,而参数法又受到期权市场发展的限制,因此其并不具有普遍的实用性。

(2)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准备金=最大损失额×

综合风险系数。

(3)建立企业风险分析矩阵。

将所有风险与引发风险的因素用矩阵式的表格来描述,通过对衍生金融业务的分析与评价,如果有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记“1”,否则记“0”,最后汇总得出企业的综合风险系数,详见表2。

2.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在其联合发布的《银行、证券公司交易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公开信息披露建议》中提到,金融机构应当披露其内部关于风险敞口的计量和管理系统产生的信息以及风险管理情况,将公开披露与内部风险管理过程联系起来有助于确保信息披露与风险计量和管理技术的进步保持同步,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信息披露的成本。

在信息披露上,管理层应通过讨论和分析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定性信息的披露制定标准,定性信息披露的内容应当至少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持有目的、管理风险和动机,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程序及重大变化,衍生金融工具使用策略描述、风险上限和相关的应急处理程序,整体风险的计量和管理政策,公允价值的取得程序,相关的会计政策。

企业应该以直观、简洁的形式披露定量信息。

而对于那些不是以市场可观察数据为基础进行评估的衍生金融工具,企业应当进行敏感性分析。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风险的第一道屏障,要求每一个衍生金融交易人员满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必须有来自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充分监督,应成立由实际操作部门、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组成的自律机构,保证相关法规、原则和内部管理制度得到贯彻执行。

严格执行交易程序,将操作权、结算权、监督权分开,有严格的层次分明的业务授权,加大对越权交易的处罚力度。

(1)董事会与高管层应当根据企业整体目标确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目标和相关策略,并据以确定企业的风险偏好,减少企业内部的投机意识。

(2)董事会与高管层应当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的持续监督,确保管理层建立了成文的、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并批准所有重大的政策与程序。

同时,管理层还应负责建立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相关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3)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设立独立于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在管理层和董事会或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具体负责企业风险管理事宜,即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此次金融危机中,摩根大通是全美五大投资银行中损失最小的,这得益于其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对风险管理原则的严格遵守。

4.建立风险审计防范系统

通过加强事前审计防范,提高信息质量及整个风险防范系统的效率。

不仅要有风险预测系统和事中监督系统,以减少风险损失的发生,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提出应对方案。

参考文献

[1]基于提前偿付的MBS定价分析[D].杨余韵.苏州大学 

2016

[2]房地产限购与限贷政策的退出合理吗?

[D].李昱璇.山东大学 

[3]基于Lé

vy过程的最优停止问题及百慕大期权研究[D].舒展.西南交通大学 

[4]利率市场化进程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D].何佳.重庆工商大学 

[5]基于CoVaR法的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孙帆.苏州大学 

[6]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绩效关联性及其粘性研究[D].张岳峰.苏州大学 

[7]新常态下不同体制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金敏.苏州大学 

[8]上证50ETF期权定价与交易策略的实证分析[D].鞠全永.山东大学 

[9]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问题研究[D].贾贤婕.华东政法大学 

[10]中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与同行业A股股票市场相关性研究[D].蒲遗天.兰州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