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578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文档格式.docx

实际采集并化验土样9000个。

2、田间试验:

实际完成“3414”田间小区试验50个。

3、配方设计:

共设计98组主要农作物配方,基本满足了我区农业生产的需求。

4、校正试验:

实际完成配方对比与校正试验103个。

5、配肥加工:

总共委托生产企业加工并供应配方肥41500吨。

6、核心示范区:

累计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达110万亩。

7、宣传与培训:

举办测土配方施肥培训会968班次,共计培训乡镇技术骨干1465人次,培训农民15.1万人次,培训经销人员635人次;

现场会25场次,通过广播电视宣传246次,网络宣传258条次,办黑板报66次,出动宣传车、利用科技“三下乡”宣传培训85次,为农民发放宣传培训技术资料24.76万份,印发配方卡73.5万张。

8、技术研发:

已初步建立全区主要农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完成GIS平台下的土壤地力评价及施肥指导系统,建立并完善了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管理系统。

(三)关键技术进展和应用情况

1、建立了县域耕地地力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精准推荐施肥查询模型。

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健全数据库,结合两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积累了一批土壤养分、试验示范资料,建立了宣州区农业历史资料数据库,全面查清了宣州区水稻田、旱地的肥力状况、环境质量状况。

2、编制宣州区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主要作物的适宜性评价报告。

建立了宣州区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耕地地力等级图、土壤养分图(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镁、有效硫、有效硅、有效硼、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等)。

五是绘制宣州区肥力分布图、宣州区耕地肥力分布图、宣州区水稻适宜性评价图、宣州区小麦适宜性评价图等二十一个图件。

3、对宣州区耕地进行分区并提出了利用改良措施。

(1)打造粮油生产核心产区。

宣州区针对水阳江中下游的中高产农区,进行深度挖潜,针对该区域沟渠纵横、水网交织、地势低洼易发生渍害的特点,按照“三高”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紧持沟、渠、田、路、桥、涵、闸全面配套,在技术内容上,以防涝降渍、节氮添微(微肥如锌、硼等)为中心;

在建设内容上实现水里建设标准化、生产品种优良化、种植布局科学化、培肥地力制度化、生产作业机械化、农技服务社会化、农田防护网化等“八化”标准。

同时全力推进生物农药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持续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力争将该区域建设成为我去高产、稳产、无污染的“粮仓”。

(2)重视中低产田改良。

宣州区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南部中低山冲谷及沿河上游区域,土壤类型复杂,以黄泥田与沙泥田土种为主要代表,土壤肥力偏低、耕成层浅薄(仅8-13cm)。

低产原因主要为水利不配套、土壤肥力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应通过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标准良田建设”等开发项目的启动,多层次、全方位投入,冲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采取改土培肥、生物防治、环境改良等措施,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

(四)取得主要技术成果

完成土壤采样9000个,植株样品539个,测试数据122390个,开展肥效试验153个,完成农户调查9539户,对农民施肥现状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改扩建化验室500平方米,新增化验设备65余台套。

收集整理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的相关技术资料近4.5万份,探明了我区主要耕作土壤肥力指标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建立了四大作物区域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分区确定了推荐施肥参数,构建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

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施肥的重要依据;

同时,应用GIS技术,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专家咨询系统整合于一体,建立耕地土壤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提高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五)资金投入使用管理情况

严格按照省农委《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专款专用、专帐核算、专人管理。

五年共使用项目经费28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健全体系、增强服务能力。

(1)、完善组织机制,强化工作责任。

由宣州区区委常委分管区长担任组长的测土配方施肥领导组,全面负责领导和协调项目工作。

(2)、建立健全技术体系。

由区农委组织测土配方技术组,具体承担项目日常工作,负责规划设计、土壤样品采集、化验、农产品调查、试验田安排、测产验收、技术培训等,建立数据档案库,责任到人。

确保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实效。

(3)、完善服务、应用体系。

充分调动了肥料企业、农资经营网络、专业合作社、大户和农民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指导,使农民能够根据自已的栽培特点合理施肥。

重点围绕配方肥入户,编制印发配肥卡、明白纸和培训资料。

采取专题讲座、技术音像资料发放、专家进村入户、田间地头指导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更新技术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传递到项目区千家万户。

2、结合实际、建立平台、夯实基础、扎实服务。

(1)、统筹规划,制定方案。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宣州区项目实施方案和示范试验实施方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保证时间、进度、数量、质量,提高技术到位率,保证技术不走样。

(2)、多管齐下,项目互动。

将测土配方施肥与节水农业、良种良法、农业环保、科技入户工程相结合,项目互动,形成共振。

(3)、化验室建设明显加强,ASI土壤分析法与常规分析法并重,化验水平显著提高。

建设ASI测试方法标准化化验室350m2,实现了批量化、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

同时建设常规分析标准化实验室150m2,配置通风橱和标准操作台,购置定氮仪、火焰光度计、酸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超声波洗涤器、水浴锅等常规分析设备,提高化验精度。

(4)、对普通农户提供土壤化验及施肥推荐服务。

应农户要求上门采集土样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对已化验的土样进行系统编号,建立实物管理档案。

对专业种植大户,根据其具体情况,提供专门的分析报告。

3、加强研究、注重实效、努力提高耕地地力评价与应用水平

(1)、研究方法的先进性:

GIS是用于输入、存储及获取、管理及分析和输出空间数据的工具,GIS拥有处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能力,能够综合GPS和RS等地理信息,为空间决策过程提供服务。

将GIS技术引入到耕地地力评价中,实现了数据、资料的统一管理,规范了数据标准;

实现了评价单元的自动划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建立的数据库可以通过试验数据、遥感资料及时更新,增强了成果适用程度,具有明显的优势。

(2)、构建了耕地资源质量管理系统,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耕地,提高耕地产出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了精准的施肥推荐模型,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户基本情况调查情况及测土配方土壤化验数据,可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

该模型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4)、研究与推广应用同步进行,加快了成果转化。

目前已初步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及主要作物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宣州区农用耕地区域划分,提出相应改良及发展意见。

4、采土化验,完善试验、扩大示范、促进推广

(1)、狠抓土样采集和化验的到位率。

成立专业采样队,抓住农时、合理安排采样时间,把好样品验收关,确保土样采集数量和质量,为项目的实施打下扎实基础。

把提高化验员的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抓,不断引进分析化验专门人才,先后派送到中科院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化验室、省土壤测试中心、市土肥站化验室培训,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化验室的仪器设备配置,提高化验准确率,确保土壤化验的顺利进行。

(2)、狠抓试验示范和技术队伍建设。

通过反复不断地培训、交流、现场会等手段,建立起一支50余人的有能力完成“3414”小区试验、配方肥校正试验等项目任务的农民技术员队伍,主要农作物都安排田间肥料效应“3414”试验、对比和肥效校正试验,使测土配方施肥的试验示范深入到全区每一个角落,确保了试验示范的成功率及到位率。

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展示、示范和宣传,村有示范方、乡有示范片、每个示范区有一个展示宣传牌、一套施肥技术方案,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5、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模式,重点突破。

(1)开展种田大户测土配方施肥特色服务。

以种田大户为抓手,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确保取得实效。

①免费为种植大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开展个性化测土化验服务,根据大户的要求,结合土壤特性和化验结果,推荐栽培作物类型,拿出最佳推荐配方施肥方案,并指导大户施肥。

②推荐施肥,配肥供应。

配方肥由厂家供应给大户,同时供应给大户的带动户。

区土肥站协调、组织配方肥运送到户、到田。

③做到科技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

按主推品种公告到户、病虫害防治指导到户、测土配方施肥单通知到户、实用科技培训到户、“一对一”技术指导到户等“五个到户”的要求,搞好对种植大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④编印大量农户一看就懂的农作物良种和主要栽培技术“明白纸”发送到农民手中;

就主推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办好技术培训班;

抓好示范片建设,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⑤建立种田大户服务档案。

详细登记大户姓名、住址、家庭情况、耕种面积、土壤、施肥、病虫防治、产量、自然灾害等情况。

制作服务卡,技术人员每一次到户、到田服务、指导都要记录,并要大户或农户签字,年终汇总作为考核技术人员实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2)创新配方肥入户模式。

配方肥料的配肥与供应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关键环节,将测土配方技术物化成产品供应给农户,是打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坚冰”重要手段。

引导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有效途径和运作模式,建立配方信息发布制度,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肥料经销网络等,开展以配方肥统配统供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化农化服务,探索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到田的长效机制。

①我区围绕配方配料的产供服务,采取了灵活、务实的方式,紧密依托生产企业,配肥生产多样化,充分发挥土肥技术网络的优势,配合生产企业定区域供应到农户。

在配供肥的实践中,依据市场运行的规律,紧密联系农民的需求,灵活运用土壤化验及肥料小区肥效实验的成果,将配肥供肥与核心示范区建设、配肥建议卡发放等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对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直供到位,对农户通过配方肥供应点供到户,切实保证项目区配方肥料的入户率。

②区土肥站以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为基础,积极协助生产企业建立配方肥供应网络,对网络成员进行“诚信”评价、技术培训后,共发放“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肥供应点”招示牌58块,通过“授牌”规范了配肥供应秩序,宣传了配方肥品牌,也对企业的资金安全、批量化配供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6、开拓进取、积极创新、加强交流、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1)、积极吸取兄弟县市的宝贵经验,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2)、积极鼓励创新成果的应用与共享,探索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与栽培、植保、经作等相关专业及项目的合作。

(3)、以“特色服务”为突破口,加大创新力度,在创新中学习,在创新中提高。

(4)、做好有机质补贴项目,重点抓好产品发放、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和总结,并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有机结合,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制度建设

一是实行单位分工责任制,区农委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土肥站负责野外作业、田间试验及分析、化验数据的分析整理、施肥配方研制及配方肥宣传推广、简报编发、档案管理等;

化验室负责土样、植株样的保存、处理、化验等工作,并负责维护和保障化验室的运行安全。

二是实行工作质量责任追溯制,要求在每个工作环节必须都要形成文字记录,同时要有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签字,具体的工作人员也必须签字。

三是实行施肥配方专家会商制;

四是实行测土配方工作通报制。

同时,制定了田间取样工作规程、样品处理工作规程、样品化验工作规程、重要仪器设备使用规程、化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程、数据交接及管理工作规程,对项目参加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建立了工作考勤和日志制度、工作例会制度,明确了考核奖惩办法。

(三)模式探索

为了探索建立农民科学施肥,创新农化连锁服务长效机制,我区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与农化连锁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技物结合的到位率、覆盖率和贡献率,建立起了“测土、配方、配肥生产、供应、施肥指导”于一体的测土配方施肥农化连锁服务长效机制,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技物结合连锁服务模式。

即“四个一”模式:

  一是建立高标准的技术支撑系统。

该系统包括建立一个高标准的化验室,建立一批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建立一批长短结合的试验基地,建立一个土壤信息系统和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作为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支撑。

  二是联系测土配方施肥的合作生产企业。

区农技推广中心与测土配方施肥合作生产企业——宁国司尔特公司和常州中东集团紧密合作,开发测土配方施肥“大配方肥”和“小配方肥”,有力地推进了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三是建立市场化的营销网络。

配方肥生产出来后,采取市场化运作、工厂化生产和网络化营销的经营模式,通过在镇、村建立农化服务连锁店,采取统一形象、统一经营方针、统一配送、统一销售价格、统一服务规范的“五统一”连锁经营方式,把专用配方肥直接供应到村社和农户,实行市场化销售,达到了企业和农户双方共赢的效果。

  四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化服务队伍。

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使用者和受益者,由于广大农民文化素质低,迫切需要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方法和模式,同时,还需要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为农民创建窗口,树立样板,全面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

要做好这些工作,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化服务队伍,长期深入到乡村田间进行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将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技术资料发放到农户手中,真正把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到村、培训到户、指导到田,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测土配方施肥意识,全面普及科学施肥知识。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查清了土壤肥力水平,通过大量的土样采集、化验分析和田间试验,基本摸清了土壤肥力状况,掌握了配方施肥技术依据。

推进了耕地质量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推动了耕地质量建设工作的开展,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建设节约型农业的要求出发,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积极引导积造农家肥,实施秸秆还田,提高了有机肥的利用水平,土壤养分结构趋于合理化,耕地质量有所改善,促进了粮油增产、农民增收。

(四)机制和技术创新

通过五年测土配方施肥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有效方法,我区测土配方施肥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推动、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运行机制,探索出一些新的创新模式。

开展“地校结合”:

为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充分利用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的技术优势,邀请南京农业大学在我区建立了“南京农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长期保持1—2名学生在我区进行生产性实习;

同时还聘请南京土壤所3名研究员作为技术顾问,定期不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和现场检查督导;

特别是在项目的布点采样、样品检测、试验示范、数据处理等方面,给与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了整个项目的实施质量。

  

(一)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的创新

 

1、配方模式的创新,改变了多年来农民偏施氮肥、乱用复合肥的习惯。

结合本地土壤和耕制,制定的主要粮食作物施肥模式建议卡,使农民清楚明白地选择配方肥、复合肥品种,还有如何购买单元素肥料来进行混配,同时注明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每年分春秋两季发放建议卡15万份以上。

  2、与企业合作机制创新。

根据市场上复合肥品种繁多、农民无法选择的现状,我市与大型肥料加工企业如宁国司尔特公司和常州中东集团合作,签订配方肥生产、供应、销售合同,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品种制定出配方交给企业,企业按照配方生产水稻、小麦等专用配方肥,并运送到镇乡村社,通过各级农技干部和经过培训的经销商指导农民施用。

3、技术培训方式创新。

改变过去利用会议培训的习惯,采用田间地头和现场会进行宣传培训和发放资料,利用田间和示范现场进行培训。

如:

在庙会期间到当地举办送科技下乡活动,并把该区土肥站的电话号码印在宣传袋和技术资料上,方便农民随时可以就配方肥的施用等技术问题进行咨询,受到农民群众空前的欢迎。

扩大了宣传面,增强了项目的影响力,加快了农业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推广速度。

 4、土样采集组织方式和剖面样采集技术创新。

秋收后,及时组织抽调各事业站及全区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骨干进行土样采集技术和GPS使用技术培训,分成若干个取样小组,进行土样采集。

在取样中,按不同土壤类型、海拔高度、作物种类划分取样单元,对能够代表当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属、定位、定点取样。

除了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进行取样化验以外,积极与南京土壤所合作邀请土肥专家,对代表性的土属和土种,按照不同的利用方式,采集剖面样品,进行剖面照相,分层次取样,化验项目达到13项。

  5、示范片建设方式模式创新。

项目区完成项目合同规定的试验示范指标,每年布置同田大区对比试验10个以上,一方面验证和完善肥料配方,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农民看到配方施肥技术和传统施肥技术的田间差别,让农民认识到测土配方施肥的优越性。

我们改变了过去整个示范片都采用完全一致的新技术的建设模式,而是把示范片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让农民自己按照传统方法进行习惯施肥,另一部分让农民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用作物施用配方肥和习惯施肥在田间的对比效果和差异性来教育农民认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施用配方肥。

三、主要成效

(一)工作能力提升

培养熟悉GIS工作界面的专业制图人才1人;

培养能熟练操作土壤分析设备技术人员3名;

培养乡村级能从事田间肥效试验的技术人员30名;

培养乡村级配供肥网络技术人员58名;

培养国家一级配方师1名,三级配方师2名;

评选省、市优秀人才2名;

在省级以上ISSN核心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1篇;

(二)科技成果

2008年获得宣州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测土配方施肥);

2009年获得宣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耕地地力评价)。

(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年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面积达381万亩,累计节本增效16734万元,总减少施肥6230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中,水稻测土配方施肥195万亩,亩均节本增效43.5元,小麦测土配方施肥76万亩,亩均节本增效42.6元,油菜测土配方施肥75万亩,亩均节本增效41.2元,棉花测土配方施肥35万亩,亩均节本增效55元。

2、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覆盖182个村,涉及15万农户,发放配肥建议卡73.5万份,其它技术宣传资料24.76万份,培训农民15.1万人次,制作墙体广告67条,现场会25场次。

广大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项目的实施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平均每亩减少不合理施肥(纯量)1.6kg,五年度全区总减少不合理施肥(纯量)6230吨,对缓解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4、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土壤肥料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项目的实施一是彻底改善了土肥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配备了现代化的技术设施,二是增加了技术人员、稳定了技术队伍。

三是培训了大量的基层技术人员,提高了技术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四是通过“3414”小区试验、地力监测、地力评价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产生了一系列技术成果。

总之,项目的实施为今后的土肥工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子。

四、典型经验

1、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是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重要关键。

从2005年农业部下达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以来,区政府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并与中科院南京土壤所联合组成以土肥专家为主的技术专家组。

同时成立了技术指导组,领导小组与各项目乡镇签订了项目实施责任书和项目示范片建设合同。

区里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大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让广大农户家喻户晓,建立健全机构,分工负责,对项目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并认真督促检查。

2、广泛测土,制定配方是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重要依据。

秋收后,及时组织抽调区局各事业站及全区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骨干进行土样采集技术和GPS使用技术培训,分成若干个取样小组,进行土样采集。

除了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进行取样化验以外,积极与南京土壤所合作邀请土肥专家,对代表性的土属和土种,按照不同的利用方式,采集剖面样品,进行剖面照相,分层次取样,化验项目达到28项。

3、认真试验,办好示范是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重要基础。

4、加强培训,规范技术是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重要前提。

我区开展测土配方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