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612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关文章文档格式.docx

但是,光明前景还要群策群力,积极争取。

第一步,把文化中的精华有效地区别出来。

第二步,向广大群众介绍推广,公诸大众,使它成为群众共同的精神财富。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有责任将人类文化之菁华扩散到世界,以期对世界文化宝库有所贡献。

向全世界贡献我们的优秀文化,丰富人类精神库藏。

资料共享是好事,只有在今天,21世纪来临之际,才有可能。

因为20世纪的前半段,中国在世界发言权不多,到了20世纪的后半段,中国站起来了,国力开始壮大了,才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蒸蒸日上,不再穷困落后,我们讲的道理才会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倾听。

一百年前,严复曾号召“开民智”,今天看来,这个号召还未失效。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民智就是国力,民智就是财富,脱贫先脱愚,世界大势所趋,稍有懈怠,不可掉以轻心。

作者:

我叫杨灿,是湖北鄂州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等。

儒家文化的著力点在改善人际关系,它强调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理论认为我们以仁爱,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仁爱来改善人际关系,这主要体现的是五伦,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就是八德。

五伦就是:

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君臣就是领导和被领导,人来到这个社会上谁都脱不开这五伦,如果把这五伦关系处理好了,人生就能幸福,就能健康,就能心想事成。

具体落实这五伦,怎么叫落实了呢?

怎么叫处理好了呢?

换句话说我这五伦的标准,处理好的标准是什么?

八德:

孝,悌,忠,信,礼,仪,廉,耻。

你把这八德做到了五伦你就做到了,五伦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友善了,就和睦了,国家就和谐了,社会就稳定了,家庭就团结了,家和万事兴,最后我们人生过这一辈子获得了一个非常充实和幸福的人生,所以儒家强调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道家强调的人和自然的关系,天地人合一,它从这个侧面切入就是人怎么处理好人和自然天地包括鬼神的关系之后,人就能获得幸福的人生,换句话说人和天地鬼神这一方面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影响我们的人生也会使我们的幸福人生的目的达不到,像道家的《太上感应篇》《道德经》等等都是研究这些问题它的境界,已经超出人和人的关系,走得更宽,走得更广,更高这个很重要,我们现在发现自然灾害,很多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密,一次比一次重,都是我们人跟自然的关系出现问题。

所以这个方面道家有很深的研究,很完备的理论值得我们借鉴,如果人不能处理好这一生,这里面的实例非常多,经验教训也非常多,古圣先贤一直到今天。

佛家讲的是人和人心的关系,就是人和人性的关系。

那么人和人性的关系走到人里面来了,不是人和人之间,人和天地之间,人和人心,佛家的基本理论认为,芸芸众生,你看到所有的蚊虫蚂蚁天地众生包括人还有我们的生活环境,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都是我们真心变现的,都是我们人心变现的,所以你无论是要处理好人和人的关系,你还是处理好人和天地自然的关系,如果你知道芸芸众生怎么出来的?

山河大地怎么形成的?

它完全是由你的自性,就是《三字经》上说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变现出来的那你就找到了这个钥匙,你就能够非常得心应手地改变你和人的关系,你和自然的关系,所以我们说佛教教育,我们的境界更高、更圆满、更充分更究竟,所以儒,释,道三家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缺一不可,刚刚过世的季羡林老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不能没有佛家,没有佛家,那叫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千万记住这一点,不能忘掉佛性,不能忘掉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重要贡献以及决定性的贡献,所以我们不能回避佛教这当中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命运,国有国运,人有人运,家有家运,所谓运就是你这一辈子怎么从头到尾走下来,走的好与不好,幸福不幸福,健康不健康,这是你的运,这个运当中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福,你说我人运好,命好,体现在哪里呢?

福你有没有福气,福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般的说法是五福,富贵、康宁,善终等等五福,所以人想寻求幸福,离不开这五件事,学习传统文化,想得到幸福绝对是正确的,现在大家要纠正一个错误的看法,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就是一心奉献,就是让自己过苦日子,让别人过好日子,就是装傻充愣,不是这样,不是这样。

学习传统文化首先自己要变成一个有福的人,自己要变成一个幸福的人,自己要获得一个幸福的家庭,健康的身体,发达的事业。

这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的问题,你只有把自己的福气带到现前,获得了,你才能够帮助别人,你才能够解决别人身上存在的困难,如果你自己病病歪歪,事业也做不好,钱也没有,然后家庭也不和谐,身体又有疾病,这样的传统文化肯定是学错了,错在哪里?

错没错在传统文化这一边,错在我们学习的不得法,没有把传统文化吃透,没有把它的精髓找到,没有找到人的命运是怎么形成的?

怎么改变的?

怎么走完这一生?

这把钥匙没有找到,所以我们要想学传统文化,就要抓住命运这两个字,那么命运是怎么做的?

有没有命运?

真有命运吗?

命运是什么样子?

简单的说,八个字命由我做,福自己求。

这是儒,释,道三家文化说到究竟就这八个字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现在有很多人都算命,我也算过命,有些真正有功夫的算命先生他确确实实能把我们算的很准,我们确实让他算得一丝一毫都不差,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中国易经上面的道理来讲,是因为我们这一生作善作恶加减乘除,它的总和接近于零,所以我们的命数在这中线上一直没有摆动,一直没有起伏,人家才能把我们算准。

如果我们这一辈子有大恶或者大善,这个命运就能改变。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就这一方面的命运研究,它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论,相当丰富的实践例子值得我们参考。

所以人有命运吗?

有,人要认命,命是谁造的呢?

我们自己造的。

怨不得别人,怨不得父母,怨不得社会,怨不得国家,怨不得政府,我们自己做的。

我们什么决定了我们自己的命运呢?

我们的念头,我们的起心动念。

那么我们这个念头,我们说八个字: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八个字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起心动念在内,贪嗔痴慢,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

六尘就是色,身,香,味,触,法就是这些东西。

我们遇到这些东西时,我们肯定身体会有造作。

我们嘴要说话,我们身体会有行为。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那么我们怎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有利于我们的命运向好的方向改善?

我们怎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不利于我们的命运向好的方面转化,这是关键。

那么大家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真对我们的命运有影响吗?

还是你自己这样子说?

还是古圣先贤用这种瞎话来向我们劝善?

有没有科学的依据?

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我们的命运,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有联系。

首先第一个就是日本有位江本胜博士,是个科学家他不信儒教,也不信道教,也不信佛教,做了十二年水的实验,几百万次,他出了一本书,上下两册,好像现在出到三册,《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在这本书当中,江本胜博士,这个科学家详细的记述了,他十二年来用水做的实验。

水是矿物,他发现水有见闻觉知,它能看,能听,有感觉。

他做了很多实验书当中有很多详细的记载,五杯水透明的玻璃杯子,上面用五种文字写着我爱你,让水看两个小时,把这个水冻起来,放在冰箱零下五度,冻完了之后他用高倍放大镜,来看这个水的冰的结晶。

那个书上都有彩色的照片,非常美丽封闭的对称的六边形。

在边与边的结合处还有花瓣,非常有序,非常整齐,非常赏心悦目,江本胜博士又把这五杯水拿出来,又给它化了冻,化了冻之后又用五种文字写的我恨你。

又让它看了两个小时,再把这水冻起来,再用高倍放大镜来看水的结晶,发现水的结晶完全变了样子,散乱的呈点状和火柴棍那样的状态,非常丑陋。

所以江本胜博士就发现水知道人的意思,换句话来说,水知道人的念头。

进而江本胜博士展开他的实验,水能听吗?

它能看,它能听吗?

他发现水能听,他让它听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圆交响曲,水的结晶漂亮极了。

六边形,彩色,有花瓣出现,晶莹剔透,有章有序,再把这水解冻,让它听重金属摇滚乐,就是我们今天说的rock&

amp;

rollr摇滚乐,水的结晶是散乱的,呈点状的,呈棍状的,不封闭了,非常的丑陋。

他用一个机器骂这个水混蛋混蛋,这个水的结晶,就像一个牛的眼睛一样,非常凶狠的瞪着你,这个圆圈的旁边都是一点一点,像这种癞蛤蟆的癞似的,一点一点特别可怕。

幸亏江本胜博士做出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真理呢?

我们的念头绝对能影响水的状态。

我们人体百分之七十是水,这个科学家都证明了,这也不是佛说的,也不是儒家说的,也不是道家说的。

如果我们念念是恨,是讨厌,是忧虑,是牵挂,是嫉妒,是陷害,是障碍,是排挤,我们先别说对方他受到多大的压力和损失,我们先说说我们身体的这百分之七十的水它就不是健康的了。

所以我们根据江本胜博士,这个水实验得出这个结论,反过来再看,古圣先贤的教育,反过来再看列宁主义,马克思教育,反过来再看毛泽东主席的教育真人!

大家看儒教说仁爱,这是儒教。

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大家深入下去发现都归结为一个爱字。

英雄所见略同。

江本胜博士在三千年之后,用科学的手段证明了爱对我们有利益。

大家看这儒教说仁,佛教说大慈大悲,道教讲天地人合一,基督讲上帝爱世人,伊斯兰讲真主是仁慈的,为什么?

为什么在几千年前,他们并没有沟通手段,他也没有国际会议,他们也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他们怎么见解都一样?

马克思主义说: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按需分配的社会,在那里人们除了受教育就是为别人服务。

毛主席讲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为人民服务,为什么?

对我们有真实的利益。

这些都是真人见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们总结成文字,形成经典变成著作今天摆在我们的面前。

让我们看,让我们学,让我们知道宇宙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我们面对经典,面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面对毛泽东思想我们不能排斥,我们不能拒绝,因为我们拒绝,我们排斥,我们不照著做,最后我们自己害我们自己。

这就是命由我做。

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才知道爱别人,利益别人,关心别人,支持别人,帮助别人,对我们的身体,咱们就从江本胜博士水实验这一条来讲,那就是健康的。

周恩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贡献

张玉荣

周恩来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精通我国祖先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并把它视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他的一生不仅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化而呕心沥血。

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以科学的分析,并引导人们加以继承和发扬,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一、对传统文化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

 我们知道传统文化是人类在实践中积淀下来的精神现象。

它包括社会理想、伦理道德、法律思想、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礼仪准则,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精神现象的文化,要受到历史的、阶级的制约,在阶级社会里,深受阶级的影响,众多的文化现象要为一定的阶级服务。

周恩来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的成长过程中深受东西方文化的熏陶,特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

因此,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把握和挖掘都有独特的地方。

 周恩来对民族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一个极为深刻的思想。

他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是勤劳、勇敢和优秀的,它们创造的文化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他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明确地指出:

“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

绝不能说这个民族是优越的,那个民族是劣等,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种族主义的想法。

……我们认为,所有的民族都是优秀的、勤劳的、有智慧的,只要给他们发展的机会;

所有的民族都是勇敢的、有力量的,只要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祖先是勤劳、勇敢、有智慧的,我们的民族完全能够创造出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

因此就有传统的民族化问题。

周恩来说:

“既然承认各民族的存在,而我们又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化问题就必须重视。

……例如,民族的语言文宇,就要尊重它。

……既然承认民族,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就要受到尊重。

这些就是民族化。

”②所以,民族的存在和发展同文化的创造与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族的文化比较发达,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比较慢,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特别强调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以便“使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

 周恩来认为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他说“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斗争中辩证地发展着的。

”④他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纵横交错的发展过程,非常清楚它的存在和发展是极为复杂的。

在这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它璀灿的光芒,也有失色的秕糠,它的存在和发展是菁芜并存,优劣混杂。

两方面的传统文化思想都在浸润、濡染着我们民族的人格。

因此,对待中国传统必须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入到传统文化的更深层面进行科学的分析,辨其精华和糟粕。

既反对一揽包之、兼收并蓄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菁芜不辨、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

周恩来从两个方面指引人们用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来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

 周恩来认为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区别优劣。

早在解放前夕,他就明确地指出:

“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就包括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反对旧的,另一方面是发展新的。

这就是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文化。

”⑤这是他提出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同时他对帝国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官僚资本主义的文化又做了具体的分析,区别对待。

周恩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淀的,难免要受到时代的限制,阶级的制约,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鱼龙混杂,这就要用历史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辨其真伪。

他要求人们“要有点辩证法,不要一听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就气炸了,那叫形而上学、片面性。

”⑥他说:

“古今中外都有好的东西,都要学,不要排斥。

”⑦封建社会里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某些开明人物也有可能做些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

周恩来对清王朝就做了历史的、辩证的分析。

他说: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它做了许多坏事,所以灭亡了。

但也做了几件好事:

第一件,把中国许多兄弟民族联在一起,把中国的版图确定下来了,九百多万平方公里。

第二件,清朝为了要长期统治,减低了田赋,使农民能够休养生息,……。

第三件,清朝同时采用满文和汉文,使两种文化逐渐融合接近,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⑧他又说:

“康熙懂得天文、地理、数学,很有学问。

”⑨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对待传统文化区别优劣,才能比较菁芜,才能抉择吸收什么,批判什么,做到有的放矢。

 周恩来认为对待传统文化还必须坚持扬弃的辩证方法。

他指出:

“历史的发展总是今胜于古,但是古代总有一些好的东西值得继承。

所以毛主席要我们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的一切有益的东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⑩这里非常明白地告诉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一要勇于批判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糟粕,否则就要毒害人民。

他在许多场合下提醒我们:

中国这个社会极为复杂,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东西时刻都在侵蚀着人们。

“在这个社会里,旧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习惯势力,很容易影响你,沾染你,侵蚀你。

”11因此,对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文化糟粕要勇于剔除;

二要善于继承。

周恩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切都好,也不是一切都不好。

好的就要继承,因为“任何思想的发展都不是无根的。

”12“毛泽东思想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根。

”13这就给我们一个宝贵的启示:

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发展来的,传统文化中只要是优秀的,是对人民有益的,都要大胆地继承。

可以说没有正确的继承就没有创造,发展就无从谈起。

 周恩来还认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

“现在当然首先要研究现实问题,反映新的情况,但对过去的东西也需要研究,新的东西是从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过去编的府志、县志,保留了许多有用的史料。

收集旧社会的典型事迹也很有价值,如近百年来有代表性的人物、家庭和家族的情况就值得研究,看看他们是如何产生、发展和衰亡的。

”14他还说:

“人们都赞扬我国的古代文化,其中就包括很丰富的历史记载,不仅有正史,还有野史、笔记等。

汉文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要把自己所掌握的历史遗产贡献出来。

”15周恩来这一嘱咐,给我们这一代人提出了一个历史的责任,不仅不能忘却祖国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遗产,例如我们祖先创造的既有天文、地理、自然、人文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又有他们追求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贵人格,等等。

而且要把这个丰富的文化宝库,重新开发出来,为后人永恒效法。

 当然,研究传统文化,不是以古而古,而要挖掘其精华,并把它融合在现实的土壤里,发展为时代崭新的东西;

我们要批判传统文化中消极的东西,吸收其有益的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使之古为今用。

这就是周恩来一再强调的发掘传统文化要“创造”的重要观点。

 二、对传统文化要全面、准确地发掘

 周恩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阐明了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而且指出要全面、准确地发掘,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首先,周恩来要求对传统文化加以分类。

就是说挖掘传统文化时,要区分主次,在坚持批判继承的总原则下重点把握。

周恩来在阐述这个问题时,把传统文化大体上分为三类,或者说分为三个层次,分析了它们在历史上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一类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文化。

周恩来认为这一类是最丰富的、最具有人民性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要重点挖掘。

建国伊始,周恩来在北京、天津高校教师学习会上讲话时指出:

“我国历史上有一些很宝贵的传统,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革命的传统。

比如,奴隶反对奴隶主,农民反对封建主,我们民族抵抗外来侵略,这些革命传统,都是很宝贵的。

这方面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发扬。

”16还有,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许多美德,也是我们要重点挖掘和继承的,如周恩来指出的“我们的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近百年,而且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几千年间,劳动人民不断斗争,形成了一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

我们应该继承这种传统,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扬光大。

”17特别是近百年来,劳动人民英勇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封建的统治,创造了可泣可歌的文化,这可以激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勇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它发扬光大。

 另一类是历代思想家系统化、理论化了的文化学说。

对这类文化,周恩来认为要给以足够的重视,批判地吸收。

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类文化孕育和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子百家争鸣,形成了各家的思想,包括宇宙观、行为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及人们情感态度等。

这些都对中国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儒家思想影响更广、更深,并流传至今。

周恩来强调这一类文化要加以批判地吸收,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割断历史。

1957年,他在杭州群众大会讲话时说:

“‘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是完全应该的,孔家店是要打倒的。

可是现在对孔子就应该全面评价,对他的一些好的地方,就应该给予肯定。

”18这是很有见地的思想,的确孔子有好的东西,比如在人生观上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他提出以“仁”为本是有合理因素的;

他的教育思想、中庸思想包含许多积极的东西,这些积极的东西怎能轻易地否定呢?

 当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肯定它,不是包揽它。

因为儒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利用,用来宣扬忠君,喧染“天命”,把孔子消极的东西捧为至宝,这一部分内容应予否定。

要按周恩来指出的那样肯定孔子的一些好的地方。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今新儒学的学者对孔子的思想不“一分为二”,本来是糟粕的东西,也把它捧为精华,甚至说儒家的思想是21世纪的指导思想;

21世纪是什么“儒学昌盛”的世纪。

这是错误的。

不管这些新儒学家主观用意如何,起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态度,背离“一分为二”的辩证法。

 再一类是特定的历史时期某些开明的封建统治者留下的文化。

周恩来认为对这类文化,也不能一概否定,也要吸收其中某些有益的因素。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例如在封建时代,起过一些进步作用,对广大人民有好处的东西,也是应该肯定的。

甚至封建王朝里边也有一些有进步作用的东西,有的帝王也做过促进历史发展的事情,我们也不能采取非历史主义的观点一律抹煞。

”19例如,对改良主义也要分析。

要看是什么时候的改良主义,革命高潮时主张改良,那是调和阶级矛盾,阻挠革命,必须反对;

而“戊戌变法”是改良主义,但它对当时的中国,对当时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是有好处的,我们不能否认。

 其次,周恩来对挖掘传统文化提出了具体原则。

在思想道德方面提出“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

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

勇敢、勤劳。

”20这是我们要继承的发扬的;

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要有人民性,要站在同情广大人民方面。

我们把历史的东西搬出来,是否就背离了现实呢?

要看作品的内容”21;

在史学方面提出“暴露旧的东西,使后人知道老根子,这样就不会割断历史。

……我们要把自己所掌握的历史遗产贡献出来。

”22他还提出“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史料很值得收集。

”23在科学技术方面提出“从知识来说,反对的是那些有害的东西;

有利于人民的科学技术,有利于人民的知识,我们还是欢迎的,还是要学习的。

”24他肯定“知识就是力量。

 周恩来为了使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

他不仅要求各业务部门要重视这项工作,而且他身体力行,亲自领导、指挥发掘古代文化的精华,做到有所创新,使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在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文艺思想、史学和其他科学的思想中,也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

 三、努力培养继承传统文化的人才,创造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一需要人才;

二需要创造。

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创造崭新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周恩来关于传统文化现代化思想的核心。

他不止一次提出挖掘古代文化的精华要为今天社会主义服务的观点。

 为了传统文化现代化,周恩来强调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因为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使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