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629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4.欧阳修指出:

“今大率一户之田百顷者,养客数十家;

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

”这表明北宋时期

A.佃户源于破产的自耕农B.封建租佃关系比较发达

C.佃户之间产生协作关系D.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提高

5.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

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

这说明宋代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6.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

表中数据变化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B.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C.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7.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8.“海上(指明代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指明代的灶户,可以开垦明朝廷拨给他们的土地作为服盐役的生活保证),垦田几二百万亩;

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徐光启《农政全书》)材料表明,明代

A.某些地区形成了棉花专业化经营区域B.植棉业已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支柱

C.农业生产普遍出现了多种经营的方式D.明朝政府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9.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

“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家族宗法观念进一步加强 

B.读书风气日益盛行

C.传统贱商的观念有所改变 

D.抑商政策发生转变

10.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规定:

“盐场井灶,另编排甲,所雇工人.随灶户填注……各处谋窑雇主.将佣工人等册报地方夜核。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说明清初实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B.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 

C.反映了清政府注重规范手工业市场D.说明民营手工业己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1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12.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衙门承认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巾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C.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D.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3.1882年,李鸿章在《试办织布局折》中奏请:

“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这会导致

A.汉族地主官僚政治地位提高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压制

C.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D.有效抵制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分析图表能够说明中国近代 

A.外贸出口总量逐年萎缩 

B.出口产品结构渐趋合理 

C.传统的手工业逐步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15.著名学者费孝通说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6.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17.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18.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

两江闽浙,十之二三;

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从根本上反映的是(  )

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B.晚清官员对创办近代工业的畏难情绪

C.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D.人们对近代化的认识不同

19.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

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

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A.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持续增长

B.农民起义促使清政府放弃传统的财税模式

C.税收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的结果

D.税收结构的变化是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20.1932—1933年,苏联在国内出现严重饥荒的情况下仍然向国际市场出售了281万吨粮食。

这样做的目的或后果是

A.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B.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有助于缓解当时国际上粮食短缺状况D.实际上有利于国际关系趋向缓和

21.《全球通史》中写道: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工业革命的需求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形成

22.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

万双)。

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提高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23.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假如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  )

A.1895-1913年B.1914-1919年C.1927-1937年D.1945-1949年

24.历史学家田玄认为:

“辛亥革命的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

……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

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

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D.南方交通发达

25.“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

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

”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

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B.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C.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26.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块石座铜碑。

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

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于1522年9月6日完成第一次环球航海”。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

麦哲伦。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

A.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随意性B.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互相矛盾

C.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D.纪念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

27.16一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地名。

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兴城市出现B.新的国家独立C.新的民族诞生D.殖民扩张

28.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29.“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

”这一认识客观上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C.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D.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30.“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31.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

“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历史的进步。

”列宁在当时发表该言论意在强调

A.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可能性B.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

C.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D.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

32.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尤其是在钢铁、机械、燃料动力、化工、汽车、拖拉机、飞机、造船等新的工业部门,许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

由此可以推知

A.苏联着重推行新经济政策B.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发展提供了时机

C.苏联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D.苏联经济建设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33.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各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

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

此举的影响在于

A.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B.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

C.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34.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

A.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B.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C.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D.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35.1931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31%。

1933年春,美国又有4000家银行倒闭,引起资金外逃,联邦储备银行黄金储备锐减,于是美国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

其它国家也纷纷宣布货币贬值。

这些国家宣布货币贬值是为了(  )

A.刺激出口B.强化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

C.缓和危机激化的社会矛盾D.恢复银行信用

36.1933年6月,国联在伦敦举行会议,试图通过多边合作稳定各国货币和国际汇率。

罗斯福向会议致信,宣称健全的国内经济体制是比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值更为重要的因素。

罗斯福此举 

A.有助于消除严重的经济危机 

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 

C.缓和了与会国的矛盾与分歧 

D.加剧国际经济局势紧张 

37.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38.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39.下表是1983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①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

③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40.大机器工业瓦解了家庭经济,工人不分性别均以个人身份进入劳动力市场。

妇女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以单个人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工业革命中,从作坊向工厂渐进转变的过程中,妇女作为廉价劳动力成为劳工和雇主之间平衡利益关系的砝码。

以上关于英国工业革俞的认识反映了 

( 

A.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B.大量妇女儿童的使用不利于技术快速发展 

C.工业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D.社会阶层变动推动新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41.(20分)历史上,人口增长、削减、迁移、流动对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历代人口规模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9世纪二十年代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

人)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

29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118

38

1912~1939年

473

77

396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鸦片战争后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材料三:

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

……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17世纪后的200年间的英国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4分)。

42.(20分)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

材料一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

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1)材料一中铁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哪两项技术的进步?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经济影响。

(4分)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国别

公司

船只(艘)

吨位

1875

中国

招商局

4

5860

1887

英国

太谷、怡和

7

13922

1898

日本

大阪

6581

1899

德国

瑞记、美最时

5

5743

(2)据材料二概括出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对斯大林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

①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提高有巨大作用;

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

③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必要性;

④结合20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为这一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一根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

俄罗斯欧卷)》、闻一《俄罗斯通史》等改编 

(3)对材料三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四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

请您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理由。

(6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历史参考答案

1-10DDBBDACACB11—20BCBCACAACB21-30BADABCDCDB31—40CBDDADADAC

41.答案:

(1)特点:

增长缓慢(或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

具有周期性大起大落的特点;

呈现为台阶式的“跃迁”(或人口发展呈现阶段性特点)。

(4分,任答2点即可) 

原因:

长期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明代中后期,美洲的玉米、甘薯传人中国;

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摊丁入亩”制度(赋役制度的改变)也大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等。

(2)趋势:

居民迁出人数逐渐增多;

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

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的人数增多;

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多。

(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4分) 

影响:

促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传统农业和手工业衰落,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为中国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

(4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若答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3)17世纪后的200年间,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推进工业革命以及开展对外贸易等措施,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

(每点2分,共4分,答2点即可)

42.答案:

(1)突破:

蒸汽技术不断完善;

钢铁冶炼技术进步。

(2分)影响:

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特点:

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

英国居于首位;

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成因: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沿海沿江交通;

洋务运动的推动。

(3)赞成观点①:

这一模式使苏联得以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刻不容缓的雉题,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或:

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通过两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等)。

(6分)

赞成观点②:

这一模式使苏联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

(或排斥市场调节;

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等)。

(6分)

赞成观点③:

苏联当时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又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下;

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6分) 

赞成观点④:

这种模式通过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开辟了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

计划经济对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一定影响:

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