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61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历史测试题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  )

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

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

2.秦在统一前,巨贾吕不韦曾位至相国;统一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发“贾人略取陆梁地(泛指桂林、象郡、南海等岭南边远蛮荒地区)”。

这一现象说明秦朝(  )

A.小农经济形成B.工商食官出现C.中央集权加强D.江南得到开发

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设厂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4.“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

”报据上述表述可以推断,该时期指的是(  )

A.新文化运动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

5.有学者认为:

“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

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

这说明“八二宪法”(  )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6.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

“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

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

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

”这说明中国(  )

A.和平共处不称霸B.尊重差异求合作

C.加强团结不结盟D.区域互利谋发展

7.“梭伦建议取消掉所有市民的所有债务,不光是市民所欠公债,也包括市民之间的私债,这样既能重新给已经成为奴隶的那些人自由,也让所有财主取消掉了他们之间的烂账。

”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  )

A.解放奴隶,基本铲除贵族特权B.取消烂账,彻底消除城邦矛盾

C.废除债奴制,有效缓和社会矛盾D.解放劳动力,加快资本主义发展

8.“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

A.公民意识B.平民政治C.权力制约D.法律至上

9.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10.“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11.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享有特殊司法审查权。

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两大系统适用各自的宪法和法律。

前者管辖的案件主要是:

①因联邦法律条约或州宪法而纷争的“联邦问题案件”;②为不同国籍或州籍而纷争数额达一万美元的案件,可由当事人选择法院审理,离婚案件除外;③联邦其他法院移送的案件及原属联邦与州双重管辖而双方当事人自愿转由联邦法院审理的案件。

不属前者专属管辖的案件,后者均可管辖。

美国整套司法体系突出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B.集体负责制原则

C.联邦制原则D.共和制原则

12.王康《十月革命90年救赎、悲剧与启示》:

“十月革命既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效法并赶超西方所引发的所有社会关系、思潮、事变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欧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造成的诸种历史动因在俄国激起的回应。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是彼得大帝效法西方的必然结果B.十月革命是西欧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

C.十月革命是启蒙运动带来的必然结果D.十月革命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13.历史学者郭蕴静认为:

“历来任何主权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自身的地位,在对外关系方面(无论政治或经济)制定的政策、措施,都带有限制性。

”以下各项说法可为这一观点提供历史依据的是(  )

①明朝推行“海禁”政策 ②中美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③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④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14.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记载,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

……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已增至375,……。

据此分析其主要作用是(  )

A.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B.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为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

15.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

这一调整(  )

年份

1949年

1953年

1965年

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26.2%

37.7%

43.8%

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33.1%

14.9%

6.8%(1962年数据)

A.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B.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

C.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16.“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___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

”歌谣横线处应该是(  )

A.农业改造B.“大包干”C.公私合营D.人民公社

17.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以上认识的变化(  )

A.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B.科学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D.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

18.《故都杂咏》中写道:

“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19.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

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人工业文明时代

20.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21.据统计,1851至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佣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9%。

1851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人增加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社会发展使妇女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B.民主政治增强妇女的参政意识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的改变D.科学发展提高了妇女的自主意识

22.据某史料记载:

1911年8月,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电话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通过远洋货轮运到巴黎销售。

然后,他又把赚到的钱投资到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等地,结果获利丰厚。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

A.无线电技术的发展 B.交通工具取得巨大进步

C.科技和市场的拓展 D.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推动

23.“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

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

”材料说明(  )

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B.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24.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

“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

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可见,梅隆(  )

A.反对自行调节  B.主张干预经济

C.抨击经济改革    D.相信自由经济

25.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

“苏俄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

”此言论(  )

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了世界潮流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

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

26.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27.“为了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大企业纷纷转向更贫穷国家,雇佣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并且在国内或者跨国购买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全球化深入发展B.全球化给贫穷国家提供发展新机遇

C.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D.全球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资本扩张

28.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

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

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

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

原来生活可以这样!

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

这一情形反映出(  )

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

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9.某西方学者说:

“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

”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应该是指(  )

A.世界经济发展趋向体系化制度化B.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C.欧美殖民主义势力的彻底退出D.美苏两国之间冲突与对抗的加剧

30.某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特点有:

没有组织首脑;没有常设机构;软约束力;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等。

该组织是(  )

A.欧洲联盟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

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 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下,世界近现代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4~15世纪,现代化的准备或酝酿阶段;16~18世纪,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18世纪晚期以后,现代化在西方国家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现代社会出现新的转型迹象。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1)指出16~18世纪,英国现代化启动在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6分)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分析其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6分)

(3)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变化,分析新变化出现的原因。

(8分)

32.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而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应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中写道:

“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

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

“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

“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

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

这反映了经济学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10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国计民生方面十年发展是如何冲破“波折”取得巨大成就的?

(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解决民生问题的认识。

(5分)

高二年级历史测试题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根据材料中“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等信息可知,题干描述了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所形成的宗法观念,故A项正确。

2.C

材料与小农经济的形成无关,故A项错误;工商食官是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故B项错误;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一直到秦统一前,虽推行农战政策,但为加强国力,仍重视商业发展。

秦统一后,由于缺少竞争对手,以及集权日趋强化,所以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故C项正确;发配商人到岭南边远蛮荒地区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重点不在于江南经济的开发,故D项错误。

3.C

《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和《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列强主要还是商品输入,没有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故A、B项错误;《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设厂,列强纷纷进行资本输出,对华开矿设厂、修铁路、政治贷款,符合材料要求,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主要反映了清政府成为列强工具,与经济侵略无关,故D项错误。

4.C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故A项错误;“工农兵联合起来”排除五四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可知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故D项错误。

5.C

《共同纲领》与“八二宪法”的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6.B

题干中并未提到是否称霸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

”体现出了我国尊重差异存在的态度,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团结结盟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区域发展信息,故D项错误。

7.C

题干中提到“取消掉所有市民的所有债务”中的市民指的是雅典公民,故A项错误;梭伦虽然取消债务,但不能彻底消除城邦矛盾,故B项错误;废除债务奴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还未产生,故D项错误。

8.A

根据材料关键字词“雅典”“伯利克里”“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并结合所学可知伯利克里强调的是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9.C

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故A项错误;最早尝试实行民主政治的是古代雅典,故B项错误;罗马法的某些原则为欧洲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罗马帝国最终衰亡,因此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10.D

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状态”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要求。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

A、B、C三项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

11.C

美国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两大系统独立,同时“联邦最高法院享有特殊司法审查权”,不属于联邦法院专属管辖的案件,州法院可管辖。

这些规定正体现了联邦制原则。

题干材料没有反映A、B、D三项。

故答案为C。

12.D

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国际、国内各种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导致的,故选D。

13.A

“海禁”是严格限制外商来华以及国人出海贸易,符合材料中“对外关系方面都带有限制性”的含义,故①正确;中美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蒋介石出卖主权的外交条约,不符合材料中“限制性”信息,故②错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主要是限制荷兰海上航运业发展,故③正确;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属于国内政策,不是对外关系,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4.D

根据材料“战时金融”强调“战时”这一特殊时期的金融政策,未突出官僚资本的垄断性,故A项错误;材料重点论述战时经济,不涉及民族工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重点是工矿业贷款”“大后方”“1943年已增至375”,无论从工业的种类、范围还是速度,都不能推动工业的协调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战时金融”“重点是工矿业贷款”“1938年”,结合所学,可知是在抗战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努力,故D项正确。

15.A

从材料1952年下半年开始……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增长可知,是为了适应“一五计划”及经济建设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才结构合理,故C项错误;1965年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故D项错误。

16.D

题干中“单干……互助……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

”的发展演变过程,说明歌谣描述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改造所建立组织的演变过程,农业改造并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A项错误;“大包干”也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B项错误;公私合营是工商业改造的相关形式,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是农业改造最后形成的组织形式,故D项正确。

17.C

20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还在不断的深入过程中,故B项错误;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故D项错误。

18.D

料信息没有反映阅读方式的内容,故A项错误;报纸虽然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但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闻功能而非娱乐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报纸是政治类报纸,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全球消息灵”,可知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速度,故D项正确。

19.A

根据材料,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用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来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这个维度来说,其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故A项正确;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是站在西欧的角度,是一种西欧中心论的反映,故B项错误;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也是站在西欧的角度,是一种西欧中心论的反映,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故D项错误。

20.A

把握题眼 “17世纪上半叶”

辨析选项 英国打败法国是通过18世纪的“七年战争”,世界贸易中心在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B、D项错误。

17世纪上半叶当时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故C项错误。

21.C

“社会发展使妇女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是工业革命带来妇女工作角色变化,并不是民主政治作用,故B项错误;题干涉及1851至1871年英国女性在某些领域雇佣人数的增加和1851至1911年女性职员比例上升的现象,最能说明工业革命后妇女由仅负责家务管理到可参与社会劳动,说明妇女角色变化,故C项正确;妇女的自主意识不符合材料主题意思,故D项错误。

22.C

从“通过远洋货轮运到巴黎销售”可知,无线电技术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从“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电话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可知,交通工具进步不是带来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无线电和远洋货轮体现科技作用,英国产品到巴黎销售,并到中国和日本投资,体现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英国自由主义思想是影响产品销售和海外投资的原因,体现不出科技的作用,故D项错误。

23.B

电磁感应定律、电磁理论和电磁波都是科学理论,引发各项发明,故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的是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24.D

注意时间1932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梅隆的“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

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体现了他仍相信自由经济,主张经济的自行调节,反对干预经济,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改革,故D项符合题意。

25.B

“成为了世界潮流”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可知,是在肯定苏联的经济建设,故B项正确;“适合人类全体”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已被摒弃”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

26.D

调动知识 1952~1964年是赫鲁晓夫当政时期,他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选D项。

A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B项“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C项材料未体现。

27.D

题干中提到“在国内或者跨国购买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

”说明其扩张的方式是资本扩张,故D项正确。

28.D

美苏冷战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