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640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混凝土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混凝土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混凝土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混凝土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混凝土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混凝土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及复试试验报告。

2.1.2砂:

宜用粗砂或中砂。

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5%,高于C30时,不大于3%。

2.1.3石子:

粒径0.5~3.2cm,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2%,高于C30时,不大于1%。

2.1.4掺合料:

粉煤灰,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有关标准。

2.1.5混凝土外加剂:

减水剂、早强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1.6主要机具:

双轮手推车、小翻斗车、尖锹、平锹、插入式振捣器、木抹子、长抹子、胶皮水管、等。

2.2作业条件。

2.2.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2.2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2.2.3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2.2.4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

2.2.5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被批准。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柱、梁、板、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3.2作业准备:

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垫块是否垫好。

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

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3.3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3.3.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3.3.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l.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3.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3.3.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3.3.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3.4柱的混凝土浇筑:

3.4.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3.4.2柱高在3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

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

3.4.3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

3.4.4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3.5梁、板混凝土浇筑:

3.5.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3.5.2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3.5.3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

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

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3.5.4施工缝位置;

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

施工缝宜用木板挡牢。

3.5.5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3.6楼梯混凝土浇筑:

3.6.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3.6.2施工缝位置:

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1/3的部位。

3.7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4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

4.1.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4.1.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4.1.3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

4.1.4设计不允许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2基本项目: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

5成品保护

5.1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踩楼板、楼梯的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5.2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蹬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5.3已楼梯踏步的 

5.3 

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

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

现浇框架混凝土允许偏差表1

允许偏差(mm)

单层多层

高层框架

1

轴线位移

8

5

尺量检查

层高

±

10

全高

30

3

柱、墙、梁截面尺寸

+8-5

每层

柱、墙垂直度

H/1000

且不大于20

且不大于30

表面平整度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6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偏移

7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偏移

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

9

预留洞中心位置偏移

15

井筒长、宽

对中心线

+25

-0

注:

H为柱、墙全高。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蜂窝:

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6.2露筋:

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6.3麻面:

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6.4孔洞:

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6.5缝隙与夹渣层:

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6.6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6.7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

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

冬期施工在覆盖保温层时,上人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

7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进场复试报告。

7.2石子试验报告。

7.3砂试验报告。

7.4掺合料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验报告。

7.5外加剂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骏报告、产品说明书。

7.6混凝土试配记录。

7.7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7.8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

7.9混凝土强度统计评定表。

7.10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