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6424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文档格式.docx

而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任务驱动”的教学与学习过程。

“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

其方法是: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具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或在“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2、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

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

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所要求掌握知识的学习。

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多方面能力。

二、现有教学模式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比较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为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特点选择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

1、现有教学模式的发展概述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最具典型意义和启示意义的有以下几类:

(1)“学—思—习—行”模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创立。

(2)“讲授—接受”教学模式,也称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相对20世纪以后出现的教学模式而言,又称“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由19世纪下半叶的赫尔巴特提出,这种模式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

(3)“指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创始人为杜威,20世纪初,被称为进步教育的活动教学模式,提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的教学观,但由于这种模式忽略学科系统性,弱化“双基”教学,在教育史上褒贬不一。

(4)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

“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及复习旧课—揭示新课题,确定对已学功课的联系—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凯洛夫的这种教学模式师承赫尔巴特,发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强调了知识的系统学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智能发展。

(5)布鲁纳的“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其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制定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1957年,布鲁纳提出教育改革,彻底否定和抛弃传统的讲授式学习,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重视培养学生智力发展和自主发现、创造精神,符合时代要求。

但由于完全放弃接受式学习,这次改革运动以失败告终。

纵观国外古代、近代教育史,我们可以知道,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不过这里有一个你采取的存在一个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

2、现有教学模式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比较

现有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教师讲授为主;

2.说教式教学;

3.分学科定时学习;

4.集体化,无个性的个体学习行为;

5.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授者

6.对学科知识与分类技能的评价。

(考知识点和熟练程度)

1.以任务驱动学生探究为主

2.启发引导教学;

3.综合性问题解决式学习

4.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行为;

5.教师作为学习指导者和帮助者;

6.以行为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

(考能力和整体素质)

不难看出,现有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继承,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由此实现对文化的不断超越,这正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素质的基本要求。

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

“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法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建构主义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结构初探

在教学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汽修专业课教学,对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汽修专业课教学,首先要做好以下工作:

(1)教师要了解学生

由于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年级及不同届的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存在着差异的,即,学生认知水平这一因素是变化的,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深入地了解,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知识较弱,在学习中普遍存在不重视理论学习,对实践操作比较喜欢,对直接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也比较感兴趣的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喜欢问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

它有什么用?

”这说明职业中学学生有着明显的“应用型”特征。

了解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就是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最感兴趣和最熟悉的专业课程学习方式有哪些,他们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哪些基本技能。

(2)教师要分析教材、理顺教学思路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容易使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学生目的明确,更加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因此,教师要从思想、教具、技术等方面都要做好准备,即认真备课,特别是思考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可能难以掌握的技能,避免教学过程的无序。

在分析教材时,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结合专业的知识点有效的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且难度适中的课程内容,编写教学方案(教案)。

(3)教师要做好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是最重要的。

教师设计任务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使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

任务的设计首先要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能学会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

其次,任务的设计不能太细,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完成基本任务就可以了,而对于学习优等生则可以作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

另外,任务还要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需要。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结构初探

在教学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反思,初步探索出适合专业课教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具体的教学模式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兴趣导入

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

兴趣导入的效果好,会对任务的提出、任务的完成起到很好的效果。

具体有以下一些方式:

第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如在讲汽车差速器这一知识点时,联系运动会入场式时在弯道的方队行走会有什么要求。

第二、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先复习旧课,再提出与新课相联系的知识,起到承上启下,以旧带新,巩固知识的作用。

第三、引用事例,印象深刻。

引用一些生动形象或教训深刻的事例作为新课的导入,会使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富有意义,很受学生的欢迎。

第四、实物导入,形象直观。

利用实物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使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激发他们对所见事物的兴趣。

除上述这些导课形式外,还有图象导入,设置悬念,巧用谚语、比喻、新闻、数据等多种方法,但是无论哪种导入形式,都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忌时间过长,喧宾夺主;

二忌不切内容夸夸其谈;

三忌千篇一律,缺乏创新。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技巧,没有固定的模式,贵在“巧”和“活”,一定要因课而导,导出新意,突出主题。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提出任务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往往就有学生欲尝试,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尝试练习所看到的效果,这时就要适时的提出任务。

根据专业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这个大任务,提出过程性小任务,“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如在设计《如何排除电控发动机的故障》这一任务时,按过程性小任务展开,层层推进,首先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一:

分析电控发动机的喷油原理和喷油脉宽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其次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二:

绘出电控发动机的喷油的电路图和写出传感器的检查方法;

再次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三:

分析出故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四:

完成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

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小任务中逐步学会新知和技能。

(3)尝试实验

根据任务要求,有些任务的完成必须经过学生亲自实验。

在练习中或实验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

如在学习《汽车差速器工作原理认识与分析》知识点时,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三个试验找出规律。

试验一:

用手作为动力,转动传动轴,观察动力进入差速器后,左右半轴连接器的转动情况如何?

观察行星齿轮、行星轮架(差速器壳)、半轴齿轮等零件的工作情况如何?

观察后,请各小组描述差速器的工作状态。

试验二:

让小组中的一个学生继续用手作为动力,转动传动轴;

而让小组中另一个学生,用双手适量的力,握住左边或右边的半轴连接器,再观察左右半轴连接器的转动情况如何?

试验三:

把铁弹子放进碗内,观察铁弹子每次都会自动停留在碗的什么位置?

并思考为什么?

通过试验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提高理解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效率。

试验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合作来完成。

(4)交流体会

由于学生的差异,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时要有足够的空间给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自己在尝试练习中的不足,或把自己有效的方法说出来,介绍给大家。

此时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任务,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讨论。

注意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不是手把手的教学,而是给学生指出思路,教给学生分析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成功的愉悦。

(5)提高认识主要是教师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并触类旁通给出大量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这一阶段特点是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讨论,还可以进行方法交流,让学生在思路上能否得到一些启发,看一看其它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

在教学节奏上给学生一个放松的时间。

这一步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提高认识。

使学生能规避一些易出错的地方,从而抓住任务的重点、难点。

(6)完成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是所有环节中最关键的一步,这个过程是学生综合知识点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按照在交流体会和认识提高的环节中梳理好的方案一步步往下做。

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提高,在做中创新。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和学生互动外,教师的角色也很重要,并不是教师什么都不管了。

此时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仍然是教师,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以便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7)评价小结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取得的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展示或汇报,通过展示和汇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在展示、汇报后,教师可对学生或小组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将不足化为希望。

教师对结果的评价一定要全面、公正、方法得当,既要让学生通过你的评价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又要让学生从你那儿获得充分的肯定。

教师的评价应该包含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

最后千万别忘了对学生的鼓励,以便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其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容易使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

学生目的明确,更加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授课顺序就是完成任务的顺序,有针对性地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明显,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由于所设计的任务来自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需求等,学生自然会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法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模仿,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也就不可能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

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涵在任务之中,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案,并自己探究出解决的方法。

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就不知从何处开始学习,也就不可能完成任务了。

从中可以看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其实也就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是完成任务的合作者,任务的实施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学生之间互为老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展现,学生之间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大家利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去完成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团队协作的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在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任务驱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有些教师认为在“任务驱动”中,学生应尽可能地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任务,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去干预学生,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

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所有的学生未必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所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活动中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应适当地进行巡视并介入到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2、“任务驱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任务驱动”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几个学生组合成的一个小组,“任务驱动”中的任务恰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任务驱动”中可以采取“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的模式。

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意见等形式来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共同提高。

3、“任务驱动”教学与学生相关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关系

我们认为并不是每堂专业课教学都适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等就不适宜使用任务驱动教学,因为学生对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尚没有任何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要完成给定的任务会比较困难。

只有当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使用任务驱动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4、“任务驱动”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度较大,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知识。

教师要学会不断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要教会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首先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用以前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

再次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地给以点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后的教学效果

首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学生只是机械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题目,学习积极性不高。

而采用了此方法后,课堂气氛较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总结作用,教学效果好、不教甚过教。

我们课题组两位教师在06级汽修中专班的两个班教学中,以同一课题《汽车差速器结构与原理分析》为例进行了传统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比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具体见表。

类 

别传统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班 

级06中专3班(37人)06中专4班(41人)

现上课睡觉11人(上课总是趴在桌子上)无(课堂气氛活跃,无法睡觉)

参与活动无(老师讲、学生听)27人(围绕任务积极动手的学生)

积极思考无(老师提问回答不出来)23人(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

完成作业无(课堂练习不能及时完成)95%(绝大多数小组都能完成任务)

其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后,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相关的探究性任务,因此学习的内容较传统的教学开放多了,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是一个标准,不同层面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目标,每个学生只要努力了,自己和自己比较有了进步,教师就会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而在综合评价的时候,学生的紧张现象消失了,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使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加强。

七、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教师主要是进行方法的引导,学生有更多时间动手摸索,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而在同一节课内,全班同学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会有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使得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

此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一)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1、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答疑者,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

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究;

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再调动他们的创作欲望,使他们进一步地完成任务的可扩展点。

2、要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不能总是以师长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要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讨论。

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内容更新换代非常快,这样就有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某些方面的计算机知识胜过教师,因此,教师更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要放下架子,不耻下问。

3、教师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精心地分析教学目标,然后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蕴涵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从而得到教学任务。

另外,设计的任务不但要具有灵活性,还要富有挑战性。

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熟悉本学科知识、技能及其内在联系,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分析任务,使他们能尽快地明确自己的切入点,并逐步提出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防止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学习。

另外,在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监控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引导,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5、课后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效果评价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效果评价,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这样做既可以帮助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